- 年份
- 2024(8313)
- 2023(12136)
- 2022(10186)
- 2021(9423)
- 2020(7592)
- 2019(17802)
- 2018(17534)
- 2017(33060)
- 2016(17478)
- 2015(19974)
- 2014(19756)
- 2013(19510)
- 2012(18226)
- 2011(16905)
- 2010(17128)
- 2009(15662)
- 2008(15312)
- 2007(13311)
- 2006(12035)
- 2005(11214)
- 学科
- 济(89015)
- 经济(88939)
- 管理(45338)
- 业(42900)
- 方法(35226)
- 数学(32190)
- 企(32157)
- 企业(32157)
- 数学方法(31668)
- 中国(30387)
- 地方(23298)
- 农(22009)
- 业经(17744)
- 贸(17535)
- 贸易(17519)
- 易(16980)
- 财(14968)
- 农业(14746)
- 发(14076)
- 银(14071)
- 银行(14059)
- 制(13988)
- 环境(13748)
- 行(13743)
- 融(13722)
- 金融(13721)
- 学(13350)
- 地方经济(12406)
- 技术(11959)
- 理论(11093)
- 机构
- 学院(252225)
- 大学(250852)
- 济(115331)
- 经济(113171)
- 管理(95440)
- 研究(93334)
- 理学(81390)
- 理学院(80436)
- 管理学(79005)
- 管理学院(78534)
- 中国(72850)
- 京(55342)
- 科学(53785)
- 财(49098)
- 所(46261)
- 研究所(41790)
- 中心(41219)
- 财经(38757)
- 农(37644)
- 江(36842)
- 经济学(36666)
- 北京(36074)
- 经(35389)
- 范(34273)
- 师范(33994)
- 院(33980)
- 业大(33047)
- 经济学院(32876)
- 州(29969)
- 农业(29068)
- 基金
- 项目(165786)
- 科学(132787)
- 研究(122870)
- 基金(121818)
- 家(105584)
- 国家(104790)
- 科学基金(90601)
- 社会(81311)
- 社会科(77473)
- 社会科学(77455)
- 省(63441)
- 基金项目(63056)
- 自然(56154)
- 教育(56111)
- 自然科(54986)
- 自然科学(54978)
- 自然科学基金(53971)
- 划(53756)
- 资助(51021)
- 编号(48089)
- 发(41319)
- 成果(38434)
- 重点(37726)
- 部(37246)
- 课题(34713)
- 创(34679)
- 国家社会(34642)
- 发展(33970)
- 展(33424)
- 创新(32670)
- 期刊
- 济(129639)
- 经济(129639)
- 研究(82310)
- 中国(56026)
- 管理(37432)
- 农(35148)
- 科学(34696)
- 财(34443)
- 学报(33123)
- 教育(29005)
- 大学(26219)
- 融(25907)
- 金融(25907)
- 农业(24625)
- 学学(24514)
- 技术(23825)
- 经济研究(22807)
- 业经(20844)
- 财经(19306)
- 问题(18227)
- 经(16850)
- 贸(15161)
- 统计(14447)
- 业(14296)
- 世界(14169)
- 国际(13809)
- 技术经济(13506)
- 策(13093)
- 资源(11890)
- 商业(11811)
共检索到393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斌 袁晓玲 房玲
本文运用夜间灯光数据,以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城市规模测度中融入空间结构特征,构建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规模指数,进而基于EBM-DEA模型测算城市效率,通过耦合协调度和ESDA、GWR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城市规模和效率协调发展水平、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指数全国平均值在2003—2013年间呈现阶梯式增长趋势,但是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影响,东部地区保持了持续增长,2008年后中部及西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城市中心地区繁荣和外围蔓延现象更为明显;中国城市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城市发展对生产要素投入依赖,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中国城市规模与效率的协调耦合度在2003—2013年的均值为0.6067,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中等协调,二者间整体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较强。而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区域间城市"规模-效率"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部塌陷的结构,地区间差距在2008年的不断增大。在影响要素分析中,各城市在不同时点受到要素影响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分布格局,因此需要实施差别化的政策和方案来促进区域城市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亚平 聂锐
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很多区域经济学学者的观点,实践上也受到了几乎所有区域管理者的极力推崇。但区域城市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基于收益最大化和避免出现"大城市病"的考虑,城市规模应"适度",而且在扩张城市规模时,还必须考虑宜居性、灾害风险、水资源与能源承载力、要素禀赋、交通通达性等因素。
关键词:
城市 适度 规模 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垚 年猛
本文采用多期Differences in Differences(DID)估计方法分析了2007-2010年中国高铁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由2007-2009年的负效应转变为2010年的正效应,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充分发挥高铁的城市功能,必须与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同时,为避免高速铁路对落后城市发展的负面效应,应率先选择具有分工明确、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之间发展高速铁路网,从而构建协调、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格局。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规模 人口增长 DID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聪丽
基于2003~2013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统计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产业发展模式、城市规模对城市经济绩效的协同影响,估计城市规模约束下专业化和多样化的边际收益、与城市专业化或多样化经济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专业化经济的空间溢出范围。研究发现:(1)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产业发展模式应由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多样化对经济效率提升的门槛规模是129万人;(2)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经济绩效呈现倒U型结构,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随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和多样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3)专业化具有显著的跨区域空间外部性,空间溢出效应在100千米和400千米时较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聪丽
基于20032013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统计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产业发展模式、城市规模对城市经济绩效的协同影响,估计城市规模约束下专业化和多样化的边际收益、与城市专业化或多样化经济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专业化经济的空间溢出范围。研究发现:(1)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产业发展模式应由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多样化对经济效率提升的门槛规模是129万人;(2)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经济绩效呈现倒U型结构,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随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和多样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3)专业化具有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谭锐
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住房投资性需求和城市规模的空间均衡模型,用以解释中国大中城市房价不断攀升的同时伴随着城市规模持续扩大的事实。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投资性需求不断扩大时,城市的房价上涨、人口和地理规模扩张。与此同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工资、总产出的水平也会上升。这一结果的内在机制是:投资需求的膨胀一方面推高了房价,增强了城市的拥挤效应;另一方面使得城市政府能够获得更多的土地收入,这些收入大部分转化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城市设施的改善降低了通勤成本,从而抑制了拥挤效应。只要城市集聚经济不变,那么拥挤效应的相对减弱就使得城市净集聚经济增加,从而城市扩张。
关键词:
住房投资性需求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重化工业的高速扩张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文章运用1978—2005年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重工业发展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与重化工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即城市化发展会引起重工业规模扩大,重工业的扩张也会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协整回归方程进一步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1%,重工业总产值相应增加5%;而重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会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0.2%。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之兵 张可云
过去30多年中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然而究竟应该以何种规模的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始终存在争论。本文基于城市成本收益最优规模的罗伯特研究框架,利用中国143个城市数据采取分组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并不存在单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利用齐普夫(ZIPF)法则和城市就业提供能力指数对中国现有城市规模体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中国城市体系总体规模偏小且缺乏足够的就业提供能力。最后,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放
本文对 1 999年中国各省、自治区城市规模结构的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 ,表明许多省、自治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均具有某些缺陷 ,而且位于三大地区的省、自治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文认为 ,在 2 1世纪 ,中国三大地区城市规模结构的发展重点应当根据各自的特征而有所不同 ,而且 ,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都应当而且必将得到优先发展。中国需要发展的是大、中、小城市 (镇 )结构合理和城市整体功能可以得到最大发挥的城市体系。
关键词:
中国 省 自治区 城市规模结构 聚类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万刚
城市规模对于环境污染具有深刻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城市规模扩张作用于环境污染的内在机制可以归结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基于2007—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改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且对于不同类型环境污染均具有抑制效应。城市规模扩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中多中心和低密度城市规模扩张的环境污染治理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城市规模扩张对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则表明,城市规模能够通过规模效应加剧环境污染,同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起到抑制环境污染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环境污染 异质性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万刚
城市规模对于环境污染具有深刻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城市规模扩张作用于环境污染的内在机制可以归结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基于2007—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改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且对于不同类型环境污染均具有抑制效应。城市规模扩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中多中心和低密度城市规模扩张的环境污染治理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城市规模扩张对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则表明,城市规模能够通过规模效应加剧环境污染,同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起到抑制环境污染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环境污染 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李玉双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视角探讨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提高本市人口规模,但对周边城市却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且专业化集聚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多样化集聚;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提高了本市和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而且能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与产业集聚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且产业集聚模式越符合当地优势条件,其集聚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发挥得就越充分。其中,专业化集聚主要基于第一自然集聚优势、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和制造业中间投入的空间共享机制而发挥作用,而多样化集聚则主要基于中间服务的空间共享机制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而产生影响。在适宜性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多数Ⅰ型及以上大城市拥挤效应得到明显缓解,依然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能力;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产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特征更为匹配,有助于扭转结构错配、持续推进人口城市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露萍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构建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扩张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根源,采用空间莫兰指数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时间趋势看,我国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大多为初级协调阶段,中部和东北地区为勉强协调阶段,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第二,耦合协调度总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M”型波动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力行 申广军
从"资本技能互补"假设出发,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与城市规模的关系。理论分析指出,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易于使用资本进行生产,因而对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较大,这在短期内会提高技能溢价、长期将扩大城市规模。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确实与城市规模正相关,并且这一结果十分稳健。金融发展提高了教育回报率,而后者对扩大城市规模有积极作用,因此教育回报率被认为是金融发展影响城市规模的渠道。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资本技能互补 城市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