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8)
- 2023(14314)
- 2022(12396)
- 2021(11803)
- 2020(9891)
- 2019(23484)
- 2018(23090)
- 2017(44849)
- 2016(24090)
- 2015(27420)
- 2014(27219)
- 2013(27038)
- 2012(24706)
- 2011(22446)
- 2010(22370)
- 2009(20617)
- 2008(19933)
- 2007(16983)
- 2006(14726)
- 2005(12913)
- 学科
- 济(104487)
- 经济(104377)
- 管理(67134)
- 业(62301)
- 方法(52097)
- 企(50806)
- 企业(50806)
- 数学(46790)
- 数学方法(46108)
- 中国(29380)
- 农(25058)
- 财(22598)
- 业经(20461)
- 学(20400)
- 贸(20102)
- 贸易(20092)
- 易(19529)
- 地方(19389)
- 农业(16720)
- 制(16475)
- 理论(16189)
- 环境(15471)
- 和(15155)
- 技术(14390)
- 融(14374)
- 金融(14373)
- 银(14122)
- 银行(14088)
- 务(13947)
- 财务(13871)
- 机构
- 大学(346924)
- 学院(343149)
- 济(142606)
- 经济(139750)
- 管理(137862)
- 理学(120633)
- 理学院(119319)
- 管理学(117052)
- 管理学院(116447)
- 研究(115530)
- 中国(86753)
- 京(74337)
- 科学(70797)
- 财(61880)
- 所(57007)
- 研究所(52247)
- 中心(51233)
- 财经(51209)
- 农(50782)
- 业大(49504)
- 北京(47555)
- 经(46885)
- 江(46485)
- 范(44874)
- 师范(44520)
- 经济学(43973)
- 院(42375)
- 农业(39813)
- 经济学院(39787)
- 财经大学(38411)
- 基金
- 项目(239263)
- 科学(189324)
- 基金(176399)
- 研究(173345)
- 家(153612)
- 国家(152453)
- 科学基金(131761)
- 社会(110900)
- 社会科(105317)
- 社会科学(105289)
- 基金项目(92866)
- 省(89817)
- 自然(86240)
- 自然科(84310)
- 自然科学(84294)
- 自然科学基金(82779)
- 教育(79682)
- 划(76775)
- 资助(74654)
- 编号(69094)
- 成果(55475)
- 部(53742)
- 重点(53139)
- 发(49881)
- 创(48874)
- 课题(47416)
- 教育部(46443)
- 国家社会(46236)
- 科研(45792)
- 创新(45680)
- 期刊
- 济(146624)
- 经济(146624)
- 研究(101573)
- 中国(59985)
- 学报(51919)
- 科学(49399)
- 管理(49080)
- 农(44790)
- 财(43972)
- 大学(39796)
- 学学(37431)
- 教育(35533)
- 农业(31685)
- 技术(29458)
- 融(27165)
- 金融(27165)
- 经济研究(25018)
- 财经(24716)
- 业经(22490)
- 经(21063)
- 问题(20507)
- 统计(17770)
- 业(17267)
- 图书(17132)
- 技术经济(17004)
- 贸(16246)
- 理论(16222)
- 策(15943)
- 科技(15810)
- 资源(15437)
共检索到488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光周 杨家文
首先在数学上探讨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证明城市规模服从Zipf定律。然后,在理论上阐述城市规模幂律分布的形成机制。实证研究采用2009—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人口规模数据和建成区面积数据来分析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的城市规模服从幂律分布,且幂指数均大于1。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分布的幂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建成区面积的幂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异程度在减小,但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同时,比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规模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城市的幂指数最小,而且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东部城市之间的规模差异程度大于中部和西部,而且城市规模之间的差异正在变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光周 杨家文
首先在数学上探讨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证明城市规模服从Zipf定律。然后,在理论上阐述城市规模幂律分布的形成机制。实证研究采用2009—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人口规模数据和建成区面积数据来分析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的城市规模服从幂律分布,且幂指数均大于1。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分布的幂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建成区面积的幂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异程度在减小,但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同时,比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规模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城市的幂指数最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闫永涛 冯长春
选择1994-2004年中国城市规模位于前200位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分别采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借助于分形理论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用地规模来看,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外来人口的增加和2000年之后城市规模的加速增长使城市发展表现出向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倾向;但由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比较成熟,其基本特征并没有因时间、外来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变化而改变;高位次城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认为如何更好地识别城市的实际规模,促进城市的理性增长和城市规模结构的健康优化,是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王振坡 王丽艳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系统时间序列规模分布的罗仑兹曲线、基尼系数以及年均增长率与基年城市规模的相关关系,研究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的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在短时期呈现略有不同的收敛或发散态势,从长期看仍呈现近似的平行增长模式,从而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演进也存在平行增长的规律,作为城市系统相对完善的国家,平行增长表现为各城市基本相同的年增长率,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的国家,城市规模分布的平行增长表现为新城市的大量出现部分抹平了大城市的相对快速增长,从而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规模框架内构造城市发展路径的方针是不可行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余宇莹 余宇新
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利用中国地级城市数据,检验两个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和集聚效应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分布符合齐普夫定律,城市规模分布相对过于均匀,存在进一步集聚的空间和必要性。中国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城市规模集聚效应,东部地区的提升空间不大,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利用空间较大,可通过引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来扩大城市规模,获取城市集聚效应,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
规模分布 齐普夫定律 集聚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罗翔 曾菊新
根据"五普"和"六普"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按照国际上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阈值标准筛选城市样本,采用统计分布检验、空间基尼系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城市规模的统计分布模式、空间分布特征和结构演化态势。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但并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和齐普夫分布;城市规模结构呈"金字塔"格局,城市规模差距过小;受行政区划变动的影响,城市规模分布呈现集中化趋势;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增长趋势差异明显。(2)2010年,仅东北地区城市规模服从帕累托分布,其他区域城市规模既不服从帕累托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四大板块内部城市规模差距均过小,且并不存在梯度或反梯度分异规律;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首位城市规模相对优势不突出;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差距在缩小,而其他区域城市规模差距则在扩大。(3)绝大部分省份内部城市规模发展过于均衡,但也有部分省份城市体系"一城独大"特征明显;省域城市规模差距的地域差异显著,但未表现出梯度或反梯度分异特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远权 秦佳佳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2007—2014年我国25个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进一步考察基于两者联合关系的地域划分情况。结果显示:(1)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存在使区域创新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城市规模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均不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2)我国各地区可划分为四种新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内部城市规模分布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说,东部沿海城市两者的匹配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研究表明:为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进一步优化城市规模分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守华 孙宁 姜悦
本文在阐释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的理论机制基础上,运用中国646个县级以上城市数据检验其在城市规模分布上的适用性。理论分析表明:Zipf定律服从Pareto分布,适合用Simon随机增长模型解释;Gibrat定律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适合用Gabaix人口迁移模型解释;Gibrat定律是Zipf定律的适用条件,近似Gibrat定律下可用修正的Zipf定律———上尾Pareto分布或双Pareto对数正态分布描述。基于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表明:646个县级以上城市总体不满足Gibrat定律,而表现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两组对数正态分布;2000和2010年在截点分别为规模排序第375和第417位的城市时,Zipf定律的拟合效果最好,Pareto指数都在1.30左右,表明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大城市主导特征;近似Gibrat定律下,双Pareto对数正态分布能较好地拟合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晓雨 郑军
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2000年和2010年中国209个地级市市辖区的城市效率,用非参数方法估计了我国城市效率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分布,并实证了城市效率变化的机制。研究发现:2000~2010年我国城市最优规模从350万人增加至717万人,增长104.86%,而城市规模均值仅增长50.47%,城市集聚不足的情况加剧,城市效率整体下降;城市效率变化和城市规模呈U型曲线关系,处于544万左右的城市效率降低最快,改善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城市效率;半参数估计表明计量设定和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斌栋 王言言 张志强 李琬
鉴于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城市规模分布形态的规模差异性和城市规模分布演化与城市增长模式之间的关联,论文基于1953—2010年中国6次人口普查数据,选择了全部城市(包含地级市市区和县级市)和地级市(地级市市区)2种样本组,对中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形态特征、演变趋势及其与Gibrat定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主体符合Zipf定律的线性分布,但两端即小城市和超大城市因规模不足而偏离线性分布,这一现象也得到全球各国证据的支持;从演化角度来看,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在早期逐渐分散化并偏离Zipf定律,但从2000年开始转而向符合Zipf定律的方向回归,其中大城市率先在1990年就开始了转向,与这一阶段城市人口随机增长表现出耦合性,从而验证了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的逻辑一致性。该发现对于促进中国城市规模分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顺娟 郑伯红
文章介绍了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将中国分为26个区域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区域1989年、2000年和2010年的城市规模分布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城市规模分布的区域差异性也非常明显,东中西部的基尼系数的平均值反映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负相关性,但并非完全的负相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乾 冯长春 甘霖
基于我国城市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统计分布检验、马尔可夫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的分布特征、演进状况及空间分异格局。结果显示:1990-2010年,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由趋于分散转为趋于集中,演进状况由平行增长转变为发散增长;较差的区域环境对城市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优越的区域环境有利于低等级城市的规模增长;城市的增长和衰落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分异模式;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趋势仍在继续,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增长缓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聪文
城市规模分布的优化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测度方法、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位序—规模”模型、首位度指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测度方法在整体与局部、静态与动态等研究维度中各有侧重点和优势(劣势),应根据研究需要综合选择适配的工具方法。较多研究认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相对欧美国家的城市体系而言偏向扁平,其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2000年以前的扁平化趋势和2000年以来的集中化趋势。由于城市界定不一致、样本选择不一致、数据口径不一致和区划变更较频繁等原因,现有测度研究结论仍有较大分歧。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变受到第一自然因素、第二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共同影响,现有影响因素研究关于因果分析、内生性和异质性的讨论相对不足。未来应从新数据、新方法、新视角和新空间四个方面推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化。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测度 演变 成因 中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作奎 王铮
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指数进行计算,在选取的27个省区中有4个省区帕累托指数显著大于1。全国各省区帕累托指数的平均值为0.9337,说明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比较分散。随后,将全国27个省区按区域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各个地区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地区,与城市规模分布关系显著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Zipf规则 帕累托指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邓智团 樊豪斌
文章利用中国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数据,通过多参数模型的比较与检验,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与变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并不遵循幂律分布,不适合采用帕累托分布或齐夫定律分析;与简单的对数正态分布相比,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更符合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且拥有对数正态分布的中间主体,上下尾部更接近幂律分布,从2000年开始上尾比下尾更厚重;从模型拟合变化来看,过去20年里的5个年份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增长速度不同,发散式增长显著,与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的最佳分布或适度分布相比,2000年后处于上尾的大中城市的数量和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处于下尾的中小城市数量多但人口规模增长动力相对不足。这些研究结论有助于检视当前中国的城市人口规模政策,并对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