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0)
- 2023(14949)
- 2022(12989)
- 2021(12559)
- 2020(10393)
- 2019(24556)
- 2018(24159)
- 2017(46696)
- 2016(25171)
- 2015(28250)
- 2014(28358)
- 2013(28054)
- 2012(25580)
- 2011(23218)
- 2010(23152)
- 2009(21137)
- 2008(20768)
- 2007(17721)
- 2006(15316)
- 2005(13445)
- 学科
- 济(103242)
- 经济(103132)
- 管理(70058)
- 业(65521)
- 企(53686)
- 企业(53686)
- 方法(49910)
- 数学(44301)
- 数学方法(43572)
- 中国(30197)
- 农(25487)
- 财(23996)
- 学(22179)
- 业经(20681)
- 贸(19662)
- 贸易(19652)
- 地方(19170)
- 易(19158)
- 制(17636)
- 农业(17056)
- 理论(17003)
- 环境(15710)
- 和(15618)
- 务(15292)
- 财务(15210)
- 财务管理(15185)
- 技术(15076)
- 银(15048)
- 银行(15009)
- 企业财务(14425)
- 机构
- 大学(357963)
- 学院(354403)
- 济(144076)
- 经济(141011)
- 管理(140531)
- 理学(122507)
- 研究(122313)
- 理学院(121077)
- 管理学(118724)
- 管理学院(118083)
- 中国(91107)
- 京(77436)
- 科学(76170)
- 财(63658)
- 所(61031)
- 研究所(56049)
- 农(55419)
- 中心(54131)
- 业大(52563)
- 财经(51959)
- 北京(49499)
- 江(48786)
- 经(47508)
- 范(47094)
- 师范(46678)
- 院(45026)
- 经济学(44009)
- 农业(43595)
- 州(40005)
- 经济学院(39679)
- 基金
- 项目(246885)
- 科学(194815)
- 基金(181360)
- 研究(177494)
- 家(159123)
- 国家(157908)
- 科学基金(135659)
- 社会(112656)
- 社会科(106928)
- 社会科学(106898)
- 基金项目(95670)
- 省(93155)
- 自然(89508)
- 自然科(87515)
- 自然科学(87495)
- 自然科学基金(85925)
- 教育(81777)
- 划(80261)
- 资助(76228)
- 编号(70652)
- 成果(57057)
- 重点(55179)
- 部(55085)
- 发(51650)
- 创(50656)
- 课题(48871)
- 创新(47372)
- 科研(47345)
- 教育部(47263)
- 国家社会(46948)
- 期刊
- 济(149186)
- 经济(149186)
- 研究(105339)
- 中国(65226)
- 学报(56412)
- 科学(53152)
- 管理(50599)
- 农(49213)
- 财(46948)
- 大学(42711)
- 学学(40170)
- 教育(38613)
- 农业(34803)
- 技术(30357)
- 融(27502)
- 金融(27502)
- 经济研究(25384)
- 财经(24882)
- 业经(22660)
- 经(21313)
- 问题(20751)
- 业(19147)
- 图书(17823)
- 技术经济(17097)
- 科技(16932)
- 统计(16858)
- 理论(16156)
- 版(16134)
- 资源(16115)
- 贸(15872)
共检索到50887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戚伟 刘盛和 金浩然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城市规模等级划分为"五类七档",受到广泛关注。但因对新标准的理解存在歧义而出现各种划分结果,引起误解与混乱。在对比新旧标准的基础上,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评价新标准的科学性和局限性。结果显示,新标准在空间口径、人口口径、分级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改进;按照新标准划分的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相对于旧标准及其他标准而言,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数量大幅缩减,而中小城市数量相应增多,呈现出显著的金字塔结构特征,更加符合中心地理论模型和位序—规模法则,更有利于科学地实施城市与人口的分类管理。但同时,新标准也存在"城区人口"数据难以获取、受行政区划调整影响较大等局限性,亟待加强实体城区识别研究和推进数据共享。
关键词:
城市规模等级 新标准 划分 适用性 中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雪芹 王成新 崔学刚
在解读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提出要警惕标准调整后的不良响应,包括新一轮规划调整的占地效应、行政扩城达标升级、区域主体功能无序、发展不平衡加剧、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市民幸福指数的降低等,这都严重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实施。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城镇规模健康有序的对策措施:在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以平等和谐的城市理念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以健全严格的法规政策约束无序扩张的冲动,以改革创新的制度机制形成城市良性循环。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划分标准 中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经过适当修改之后,很快就会对外公布。"7月5日上午举行的"新型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2014"传出消息说,《意见》将重新制定和划分我国城市规模标准,而今后居住证制度仍将长期存在。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正经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流动。而未来十几年,我国还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流动人口还将持续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守华 孙宁 姜悦
本文在阐释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的理论机制基础上,运用中国646个县级以上城市数据检验其在城市规模分布上的适用性。理论分析表明:Zipf定律服从Pareto分布,适合用Simon随机增长模型解释;Gibrat定律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适合用Gabaix人口迁移模型解释;Gibrat定律是Zipf定律的适用条件,近似Gibrat定律下可用修正的Zipf定律———上尾Pareto分布或双Pareto对数正态分布描述。基于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表明:646个县级以上城市总体不满足Gibrat定律,而表现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两组对数正态分布;2000和2010年在截点分别为规模排序第375和第417位的城市时,Zipf定律的拟合效果最好,Pareto指数都在1.30左右,表明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大城市主导特征;近似Gibrat定律下,双Pareto对数正态分布能较好地拟合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守华 周山人 千慧雄
有别于探讨单个城市最优(绝对)规模的研究,本文从城市体系角度,运用Gibrat对数正态分布定律,以2011年为例,检验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际规模与理论规模偏差,并划分出偏大、合理和偏小三种类型:偏大城市集中在3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偏小城市集中在人口规模10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而通常以绝对规模衡量的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却相对合理。进一步地,构造居民效用最大化目标函数,分析市场机制下的集聚效应和政府引导下的公共服务对城市规模偏差的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偏大城市由显著的集聚效应和优越的公共服务共同引致,其中,集聚效应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多样化就业和提升工资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我国将开始用新标准划分经济类型。新标准分以下9种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中央,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自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集体经济。包括城乡所有使用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盖玉妍
旅游业中小企业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至今,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因此,只能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作为现有旅游业中小企业划分的参照。以饭店和旅行社为例分析了现行中小型旅游企业划分标准的适用性,提出可行的划分标准应该在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来制定,旅游业中的各类企业的划分标准也要结合各自的特点进一步细化。
关键词:
中小旅游企业 划分标准 适用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梁婧 张庆华 龚六堂
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发现中国被低估的城市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城市处于最优规模的附近,但同时被高估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此外,与东、中部等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劳动生产率 最优城市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永亮
文章选择合适的规模经济理论,对中国城市规模经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无论小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大城市,都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2)规模经济的程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呈下降趋势。据此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和整体来说,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做法是错误的。
关键词:
城市规模 规模经济 回归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晓雨 郑军
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2000年和2010年中国209个地级市市辖区的城市效率,用非参数方法估计了我国城市效率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分布,并实证了城市效率变化的机制。研究发现:2000~2010年我国城市最优规模从350万人增加至717万人,增长104.86%,而城市规模均值仅增长50.47%,城市集聚不足的情况加剧,城市效率整体下降;城市效率变化和城市规模呈U型曲线关系,处于544万左右的城市效率降低最快,改善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城市效率;半参数估计表明计量设定和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雷 曾刚 曹贤忠 周灿
创新活动由个体创新向合作创新和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不断转变趋势下,城市创造、积累和吸收知识的差异成为解释城市创新效率差异的关键。基于289个城市合作专利数据,从城市内部和跨界创新联系强度视角划分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模式,并对不同创新网络模式的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内部创新联系强度整体偏低,作为省域教育和科技中心的省会和对外开放度较低的老工业城市成为内部合作创新高地,城市跨界创新联系强度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高水平创新联系强度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2)创新联系强度视角下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模式呈现网络创新城市、外部创新城市、地方创新城市和孤立创新城市4种类型,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创新网络模式空间格局呈现以网络创新城市为中心、外部创新城市为第二圈层、地方创新城市和孤立创新城市为外围圈层的同心圆分布格局;(3)不同创新网络模式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处于创新网络核心位置的网络创新城市创新效率最高,其次是外部创新城市和地方创新城市,孤立创新城市创新效率最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浦湛
本文对我国城市体系的失衡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失衡的主要特征是大中小城市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各城市群发展水平不均衡。本文认为历史基础叠加行政主导是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历史基础造成的起点不同,人口、经济集聚的路径依赖及交通成本状况不同,行政主导、市场跟随强化了"马太效应"。为实现城市均衡发展,应以城市群为载体带动中小城市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二:一是通过采用真实反映城区人口规模的数据及城市规模的新划分方法,发现我国特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实际上相对不足,大城市数量较多但人口规模偏低,成为阻碍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认为应当重点发展...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划分 城市群 城市体系 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光周 杨家文
首先在数学上探讨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证明城市规模服从Zipf定律。然后,在理论上阐述城市规模幂律分布的形成机制。实证研究采用2009—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人口规模数据和建成区面积数据来分析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的城市规模服从幂律分布,且幂指数均大于1。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分布的幂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建成区面积的幂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异程度在减小,但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同时,比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规模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城市的幂指数最小,而且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东部城市之间的规模差异程度大于中部和西部,而且城市规模之间的差异正在变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闫永涛 冯长春
选择1994-2004年中国城市规模位于前200位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分别采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借助于分形理论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用地规模来看,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外来人口的增加和2000年之后城市规模的加速增长使城市发展表现出向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倾向;但由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比较成熟,其基本特征并没有因时间、外来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变化而改变;高位次城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认为如何更好地识别城市的实际规模,促进城市的理性增长和城市规模结构的健康优化,是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远权 秦佳佳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2007—2014年我国25个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进一步考察基于两者联合关系的地域划分情况。结果显示:(1)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存在使区域创新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城市规模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均不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2)我国各地区可划分为四种新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内部城市规模分布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说,东部沿海城市两者的匹配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研究表明:为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进一步优化城市规模分布。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