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9)
2023(8933)
2022(7605)
2021(7420)
2020(6190)
2019(14873)
2018(14495)
2017(28531)
2016(14851)
2015(17278)
2014(17071)
2013(17110)
2012(15658)
2011(14413)
2010(14533)
2009(13424)
2008(13087)
2007(11278)
2006(10068)
2005(9170)
作者
(41658)
(34739)
(34614)
(33097)
(22201)
(16424)
(15763)
(13604)
(13392)
(12341)
(11913)
(11586)
(11128)
(11025)
(10897)
(10804)
(10352)
(10037)
(9882)
(9647)
(8603)
(8530)
(8199)
(7974)
(7804)
(7797)
(7615)
(7289)
(6870)
(6788)
学科
(72169)
经济(72100)
管理(37977)
方法(36268)
(35241)
数学(33614)
数学方法(33098)
(27716)
企业(27716)
中国(23037)
(18646)
贸易(18635)
(18241)
(16607)
银行(16599)
(16196)
(15714)
(15272)
(14448)
(12395)
地方(12150)
(11798)
金融(11797)
业经(11651)
(10946)
农业(9845)
(9678)
环境(9665)
制度(9661)
理论(9636)
机构
大学(217693)
学院(213975)
(100533)
经济(98662)
管理(83609)
研究(75092)
理学(72222)
理学院(71397)
管理学(70052)
管理学院(69674)
中国(63379)
(46969)
(43803)
科学(42156)
(36568)
财经(35603)
中心(33627)
经济学(33626)
研究所(33269)
(32809)
(30459)
经济学院(30392)
北京(30244)
(29542)
业大(27395)
(27029)
财经大学(26939)
(26817)
师范(26616)
农业(24017)
基金
项目(143035)
科学(115032)
基金(109025)
研究(102399)
(94884)
国家(94245)
科学基金(81932)
社会(69775)
社会科(66528)
社会科学(66513)
基金项目(56459)
自然(52242)
自然科(51232)
自然科学(51222)
(50828)
自然科学基金(50304)
教育(47521)
资助(46915)
(44382)
编号(38245)
(33673)
重点(31870)
国家社会(30628)
成果(30136)
(30014)
教育部(29613)
(29248)
中国(28601)
人文(28003)
创新(27576)
期刊
(102597)
经济(102597)
研究(70033)
中国(40841)
(31206)
管理(31071)
科学(29832)
(28984)
金融(28984)
学报(28586)
(26276)
大学(22852)
学学(21540)
经济研究(19016)
教育(18538)
财经(18368)
技术(18219)
农业(16872)
(15894)
问题(15528)
(15130)
业经(13963)
统计(13746)
国际(13541)
世界(12345)
(12169)
技术经济(11330)
决策(10991)
(10389)
现代(9665)
共检索到324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珊珊  石飞  徐建刚  
立足我国特有国情特点,以街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街道模式的纵向梳理以及横向对比分析,认为街道模式与出行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即特定的街道模式适应了一定时期的出行方式的发展,出行方式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街道模式的演化。并基于此,为今后交通结构在街道层面的优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向远  石飞  徐建刚  周月平  
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对城市交通有重大影响。先是梳理了西方国家3000年历史进程中城市街道模式的演变,探祈了各时期不同居民出行方式下城市街道模式的差异,然后以部分典型街道模式为对象,探析了不同城市街道模式下居民出行方式的差异,最后总结出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相互影响的机理。认为中国应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模式,以引导居民更多地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娅薇  李军  
在低碳出行与城市街道可达性的关联性分析基础上,从宏观城市路网与中观街道空间两个层面提出了引导低碳出行的出行动线空间模式。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了高可达性的道路路网形式、适宜的街区尺度与道路间距,提出了"公交廊道+步行网络"的方格网城市路网模式。在中观层面上,从步行出行与自行车出行两个方面,提出了慢行友好的街道空间模式与街道断面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晓玲  于文波  
空间句法理论对空间结构的定量化表达使它逐渐成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基石"自然出行原则"认为,塑造城市使用者运动模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特定的土地利用,而是街道网络的空间结构关系。以杭州的实证调研为例,测试了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对其街道网络建模方法的三类难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更多实证案例对该建模方法进行本土化调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种模型的包容度,进行更好的设计决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英  李晓储  黄利斌  何小弟  蔡丹丹  唐亮  
通过对不同配置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分析研究,为城市绿地植物的选择、配置、布局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为构建最佳的城市绿地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秋冬季节对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的植物群落抑菌功能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并计算。结果表明,秋季10月上旬不同植物群落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淮海西路处理2-5(乔木层为大叶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和雪松Cedrus deodara,灌木层为紫荆Cercis chinensis和黄杨Buxus sinica,地被为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和北京北路处理1-4(乔木层为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桐庆  朱喜钢  
在中西方城市空间中,街道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包含公共交往与通道功能,是城市不同职能空间的过渡、缓冲区域。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城市街道空间面临环境质量低下、机动车泛滥、缺乏安全感甚至是名存实亡的严峻形式。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发展经验的学习比较,认为道路建设标准单一,机械城市主义思想、经济利益驱动、城市人口、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以及虚拟网络的冲击是街道空间衰落的主要原因,并引入人性化道路标准和共享街道的理念,探索解决我国城市道路现状问题,建设良好街道空间的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保红  徐康明  何民  
公共自行车采用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服务模式,可实现自行车由传统个人交通工具向公共交通工具的转换。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公共自行车"门到门"的出行特征能有效服务于多模式换乘出行链及多目的多模式混合出行链。根据出行链的链接特性及其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次序,归纳了四类适合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的出行链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出行链组合特征和用户需求特征,讨论了提升和改善公共自行车服务品质的具体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雪莲  
文章以北京市第一个街道层级的社区——"鲁谷社区"改革为个案,分析传统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街居制"的发展困境及成因,提出以"社区制"为制度载体探索多元合作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由"街居制"到"社区制"的转换不是简单的挂牌或翻牌,应在"精简机构,缩减人员"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职能转变、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市场配置机制,将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工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2007年以来,大鹏街道在社区管理服务的模式、内容、运作、监督、评价等方面大胆探索,全面实施"大综管"试点工作,推进了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向基层的延伸,实现了社区的常态、长效管理,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社区服务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励雅  朱晓宁  
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思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及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特征,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三类因素,提出描述诸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关系的若干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峰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停车收费现状的调查,指出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因素,通过对驾车出行人群支付停车费用的意愿分析,证明了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制定合理停车收费标准的具体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磊  张磊  宋彦  
本文以深圳为例,从街区的视角分析建成区环境特征和共享单车的分布密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街区尺度小、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高、建筑密度大、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完善等因素对城市共享单车出行有着促进作用,而街区道路长度和自行车出行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还发现深圳城中村是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为建设城市自行车友好性空间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理论支撑。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汪芸芳  陈丽华  
城市交通有早高峰与晚高峰之分,我国城市晚高峰有区别于早高峰的不同特征。因为晚高峰不需要像早高峰一样考虑直接迟到成本,只需要考虑相对晚到成本,如身体上的疲劳,晚间休息活动时间的减少等因素;并且在大城市,会分流一部分人群在回家前参加晚间活动。本文对晚高峰的这些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运筹学最优化方法建立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的基于地铁多方式经济出行模型并进行求解,对城市地铁出行经济模式和地铁站联合运营自行车及私家车停车场定价给出了参考性意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昆澄  程世丹  李欣  
当前城市街道品质提升已成为城市工作的重点之一,街道品质定量分析日显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对街道品质的定量分析,还缺乏物质空间属性量化测度的规范标准。文章对反映街道品质的四个空间特征——街道形态、街道功能、城市交通、人行环境,设计4个一级品质指标,包含了24个二级品质指标层,并对其进行释义,进而对每个指标物质空间属性的量化测度进行说明,提出了计量操作标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洪旭  黄莹  赵黛青  肖荣波  
以我国5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其2000~2010年的样板数据,分析人口密度与居民出行能耗的关系,并通过STIRPAT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城市空间形态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居民收入是影响我国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城市空间形态要素。2人口密度与人均出行能耗呈显著负相关,与欧美城市相比,我国典型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更显著。3当人口密度大于200人/hm2时,其对出行能耗的抑制作用迅速增强,建成区面积对出行能耗的影响不显著,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会导致居民出行能耗升高。4当人口密度小于200人/hm2时,建成区面积是影响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