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71)
- 2023(6064)
- 2022(4984)
- 2021(4727)
- 2020(3786)
- 2019(8982)
- 2018(8604)
- 2017(16008)
- 2016(8410)
- 2015(9669)
- 2014(9312)
- 2013(9528)
- 2012(8920)
- 2011(8510)
- 2010(8340)
- 2009(7773)
- 2008(7716)
- 2007(6368)
- 2006(5865)
- 2005(5322)
- 学科
- 济(44341)
- 经济(44299)
- 管理(23806)
- 方法(18633)
- 业(17964)
- 中国(17470)
- 数学(17428)
- 数学方法(17365)
- 企(12735)
- 企业(12735)
- 贸(9225)
- 贸易(9219)
- 农(9184)
- 易(9038)
- 环境(8390)
- 地方(8189)
- 财(7734)
- 发(7534)
- 资源(7068)
- 制(7056)
- 业经(6663)
- 学(6543)
- 城市(6287)
- 和(6261)
- 银(6076)
- 银行(6073)
- 农业(6026)
- 行(5935)
- 关系(5763)
- 融(5711)
- 机构
- 大学(130321)
- 学院(125856)
- 济(64623)
- 经济(63563)
- 研究(50938)
- 管理(48166)
- 理学(41347)
- 理学院(40834)
- 管理学(40418)
- 管理学院(40162)
- 中国(39653)
- 京(29209)
- 科学(28107)
- 财(26174)
- 所(24777)
- 研究所(22745)
- 经济学(22226)
- 中心(21817)
- 财经(21698)
- 经(20203)
- 经济学院(20063)
- 北京(19111)
- 院(18357)
- 农(17264)
- 范(16757)
- 师范(16678)
- 财经大学(16497)
- 科学院(16194)
- 江(15972)
- 业大(15411)
- 基金
- 项目(87129)
- 科学(70636)
- 基金(67872)
- 研究(62940)
- 家(59785)
- 国家(59444)
- 科学基金(50967)
- 社会(44945)
- 社会科(42956)
- 社会科学(42943)
- 基金项目(35532)
- 自然(31172)
- 自然科(30385)
- 自然科学(30377)
- 自然科学基金(29868)
- 省(28835)
- 资助(27821)
- 教育(27145)
- 划(26057)
- 编号(22248)
- 部(21423)
- 国家社会(20940)
- 中国(20528)
- 重点(19847)
- 发(19499)
- 教育部(18566)
- 成果(17663)
- 人文(17286)
- 创(17237)
- 创新(16449)
共检索到189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澎 刘若阳 李健
利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DEA方法,从城市效率和规模收益的角度,研究了中国等级化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对城市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等级化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使我国各个行政等级的城市拥有不同的获取资源分配的权限;2高行政等级城市获得资源的能力更强,不仅造成城市发展非公平的竞争环境,且导致高行政等级城市要素投入相对过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负面影响;3由于中西部地区受到这种体制的影响更大,导致城市效率低于东部地区。因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城镇化协调发展,提高城市资源配置效率,需改革传统的等级化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减少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城市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城市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志 易恩文 王军
优化资源配置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目标,基于市场价格、竞争与风险机制的市场化视角,以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构建“数字经济—市场化—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全国地级市样本数据,在测算城市数字经济和资源配置效率指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实证发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改善了资源配置扭曲,这一结论在考虑指数测度误差、内生性问题以及外生政策冲击等因素后依然成立;市场化是数字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对资源配置扭曲的优化效应存在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且在优化效应的结构差异上存在“资本—产品—劳动力”的递进逻辑;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改善城市间产品和资本配置扭曲相互强化的内生交互循环,但也可能因城市间的“虹吸效应”导致劳动力配置在空间上产生“新扭曲”现象。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上升,其变动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向变动效果,且资本投入的改善效应最大。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不及珠三角城市群,2014年前后的优化程度亦不如成渝、长三角城市群,但均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北京的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处于高位;2014年后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的资源配置效率由负转正,其他京津冀城市未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了资本要素配置贡献,但劳动和能源配置效率提升相对有限。在新发展格局下,各地要健全区域要素流通市场机制并着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即通过促进劳动力向人才转变、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推广绿色集约生产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拓展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空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
加强城市间功能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对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面板匹配数据,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有利于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此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并且,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效果要受企业特征与区域特征差异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削弱"行政区划壁垒"与强化"产城融合效应"来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该结论对构建城市间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群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功能分工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任苒
目前中国城市卫生资源呈倒金字塔格局,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城市高层次医院。这种高投入、高成本的资源配置格局并未取得高健康收益。1995年对六城市调查显现出五种慢性病住院费用,15年间增长了9~26倍,且有随医院级别增高,其费用增长速度加快之势。面对着这种高额卫生费用的增幅、疾病模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和中年人早逝的挑战,应探索一条成本效益好的资源配置道路,重新布局和调整城市卫生资源,加强社区,拟定预防战略,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关键词:
资源配置 慢性病 卫生费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理智
资源配置效率与文化结构张理智一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只要所有厂商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就实现了整个社会成本的最小化或产值的最大化,即实现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以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认为,上述学说,因其未能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婷
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区域发展非均衡的主要体现。作为影响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城乡金融差距的作用应当值得关注。对城乡金融发展差距进行了深入的分解研究,使用全国数据对中国城乡金融发展的总体差距进行衡量,进而使用省际数据对城乡金融发展差距的省际差异进行分析。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金融资源配置 城乡金融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天华 刘子亮 陈思琪 魏楚钿
过度的行政管制造成的投入要素在微观企业间配置效率低下是影响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资源错配框架下识别了中国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量化了其通过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研究发现:(1)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要素投入状况。在要素投入不足的企业中,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缓解了企业的要素投入扭曲,资本投入扭曲和劳动投入扭曲分别得到了2.15%和3.46%的缓解,资源配置效率提升7.61%。在要素投入过度的企业中,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恶化了企业劳动要素的投入扭曲,幅度为1.66%。(2)总体上,行政审批中心通过影响微观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宏观经济效率的提升。具体来看,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对总量生产率的影响分别为0.35%和-0.83%。综合起来,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在1998-2007年间对总量生产率的年均提升幅度为0.95%。(3)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私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从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中获得的总量生产率提升幅度更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识别行政审批中心通过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对于中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钱文荣
通过对建国后的历史考察 ,认为中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消长演变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而这种演变始终未能有效地消除土地资源配置低效率和城市用地规模过度扩张。由于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是不完善的 ,因此 ,机制的“选择”应该是“以哪种机制为主”的选择。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 ,应以市场机制为主 ,政府机制也能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但必须采取措施来弥补政府缺陷。
关键词:
市场失灵 城市用地规模过度扩张 机制选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亮 张扬 刘振杰
本文从个人特征角度研究银行董事长、行长的个人特征及两者个人特征差异与银行资源配置的关系。结合高阶理论和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利用2009年中国5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显著影响银行资源配置,行长的教育背景显著促进银行资源配置,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之间的个人特征差异与银行资源配置存在相关关系但关系不显著。银行家个人特征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在分析银行资源配置时,有必要考虑银行家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的个人特征。
关键词:
银行家 城市商业银行 个人特征 资源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苑清敏 申婷婷
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决定着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文章采用DEA的传统CCR模型与交叉效率模型对我国三大城市群2013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城市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区域分布状态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但城市群内部差异明显,表现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从资源配置交叉效率看,城市间友好型联动效应均大于对抗型联动效应;"京津冀"城市群内部联动效应明显好于外部联动效应,"长三角"城市群内外部联动效应差别不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外部联动效应显著。
关键词:
城市群 联动 科技资源 交叉效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丁松 李若瑾
基于中国2011—2019年2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区域数字化能促进该城市高质量发展,但对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数字化层面,数字经济对低渗透融合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低于中高水平地区;在高质量发展层面,只有中等水平的城市,数字经济才对地区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促进作用。(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改善物质资本配置效率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但由于服务业扩张的“鲍莫尔病”现象,虽然数字经济改善了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却不能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龙见 岳童 王佳文 邵磊
作为一项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的重要政策,房产税将会对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乃至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利用2011年上海市房产税政策的冲击,采用合成控制法估计了房产税改革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证明了房产税对上海市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对比重庆市的房产税政策效果,我们发现房产税税基相对较宽的特点缓解了住房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这是城市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的结论丰富了房产税实施细则及其政策效果方面的研究,为"宽税基、低税率"房产税方案具备的政策优势提供了更多佐证,对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抓手。
关键词:
房产税 房价 城市生产率 资源配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是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有效手段。利用2005年~2012年30个省以及275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效率改进幅度较大,且改进方式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冗余情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配置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和空间分异特征,省内各市间的配置效率高于省际,且东部地区省际配置效率最高;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土地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市场交易方式对城市土地初始配置扭曲状态的校正作用存在着显著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英涛 陈磊 雷晓霆
城市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合理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就问题的本质——城市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却鲜有研究,更缺少相应城市协调发展路径的进一步研究。为此,基于2005—2015年中国275个地级城市的有效数据,从城市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新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样本城市间资源配置效率呈下降趋势,即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并未趋于合理,具体表现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规模偏小了,因为规模越大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更高。同时,不同规模城市应有不同发展路径:特大与超大城市应适度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发挥土地生产率优势,适度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高质量高效益的投资规模;大城市应继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劳动力规模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强投资效率的管理和提升;中小城市应谨慎扩张建设用地规模,应加大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加强产业发展实现城市规模扩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