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5)
2023(15483)
2022(13386)
2021(12708)
2020(10571)
2019(24891)
2018(24382)
2017(47344)
2016(25145)
2015(28611)
2014(28305)
2013(28008)
2012(25541)
2011(23138)
2010(23180)
2009(21227)
2008(20598)
2007(17556)
2006(15327)
2005(13422)
作者
(71510)
(59413)
(58968)
(56303)
(38105)
(28399)
(26809)
(23334)
(22704)
(21011)
(20434)
(20101)
(18822)
(18627)
(18408)
(18185)
(17627)
(17373)
(16956)
(16929)
(14589)
(14536)
(14307)
(13474)
(13232)
(13224)
(13005)
(12785)
(11830)
(11508)
学科
(108518)
经济(108393)
管理(69386)
(65716)
(53510)
企业(53510)
方法(53202)
数学(47649)
数学方法(46945)
中国(30882)
(26717)
(23352)
业经(21357)
(21228)
地方(20606)
(20526)
贸易(20515)
(19925)
农业(17792)
(17096)
理论(16811)
环境(16183)
(15851)
技术(15233)
(14782)
金融(14780)
(14698)
银行(14663)
(14154)
(14078)
机构
大学(362209)
学院(357728)
(148916)
经济(145904)
管理(143851)
理学(125769)
理学院(124354)
管理学(122016)
研究(121725)
管理学院(121388)
中国(90575)
(77797)
科学(74324)
(64866)
(59648)
研究所(54751)
中心(54123)
财经(53456)
(53158)
业大(51830)
北京(49623)
(48953)
(48784)
(47649)
师范(47264)
经济学(45953)
(44543)
农业(41647)
经济学院(41544)
财经大学(40147)
基金
项目(250280)
科学(198553)
基金(185013)
研究(181326)
(161925)
国家(160467)
科学基金(138517)
社会(116625)
社会科(110771)
社会科学(110740)
基金项目(97744)
(93926)
自然(90485)
自然科(88478)
自然科学(88459)
自然科学基金(86879)
教育(83345)
(80445)
资助(77513)
编号(72113)
成果(57925)
(56108)
重点(55646)
(52309)
(51345)
课题(49646)
国家社会(48891)
教育部(48580)
创新(47989)
科研(47720)
期刊
(153954)
经济(153954)
研究(106341)
中国(64125)
学报(54454)
科学(52064)
管理(51753)
(47373)
(46063)
大学(41916)
学学(39360)
教育(37947)
农业(33544)
技术(30815)
(27646)
金融(27646)
经济研究(26081)
财经(25581)
业经(23364)
(21863)
问题(21317)
(18450)
图书(18326)
统计(18171)
技术经济(17606)
科技(16862)
(16623)
(16434)
理论(16423)
资源(16203)
共检索到511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成栋  黄友琴  
第二住宅古已有之,而在当代中国出现了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家庭住房来源和产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租赁公房为主转变成了多样化的住房来源和产权,并且出现了拥有多套住宅的现象。地理因素影响第二住宅的获得。运用2005年CGSS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自有多套住宅家庭的地理特征,直辖市和省会市辖区自有多套住宅城市家庭比重低于其他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下的城市比其他城市自有多套住宅比例高,一线、二线城市低于四线城市。将城市居民分为本地市民、城镇移民、农村移民家庭和其他,本地市民家庭和全体城市家庭地理特征一致,城镇移民家庭和农村移民家庭空间模式有所不同,并且本地市民比移民更可能自有多套住宅。运用LOGIT模型在控制了家庭收入、移民类型等社会经济特征之后,城市行政等级和人口规模、市场等级等地理因素依然是影响全体城市家庭和本地市民家庭自有多套住宅的重要因素。它实际上表示的是地方住房市场,特别是房价和低价住房资源可得性等方面的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成栋  黄友琴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家庭从计划经济时期以租赁公房为主转变成了多样化的住房来源和产权,并且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拥有多套住宅。在理论上用地方效用互补和空间扩散规律来解释多套住宅的空间关系,并按照第二住宅持有目的分为投资型、休闲度假型、安置亲属型、便利型和市场障碍型,分析了不同类别第二住宅和首要居所的空间关系。然后以北京为例,运用2009年北京市家庭住房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实证分析,发现多套住宅的持有目的、使用状态、房屋特征和社区类别的差异明显,符合地方效用互补规律;多套住宅的空间关系符合距离衰减、等级扩散和关系网络扩散规律。首要居所和第二住宅的区位组合以同城为主,距离越远,频率衰减;存在目的地城市的等级扩散,亲情网络和组织网络也有助于空间扩散。不同类型的第二住宅在区位、距离、交通方式有明显差异。多套住房消费和投资作为"现代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与西方无根本不同,但是中国特有的住房体系、住房文化和税收政策是其成因,空间模式也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淑美  
购置自有住宅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因而必然会对家庭行为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可能是事前的,也可能是事后的;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从横截面来看,购置自有住宅对家庭行为的影响会因家庭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差异;从时间序列来看,购置自有住宅对家庭行为的影响也会随着政策、法律、社会观念和宏观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本文从微观视角入手,从购置自有住宅对家庭储蓄行为、消费行为、投资行为、生育行为、家庭迁移和劳动供给行为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籍此为当前社会各界热议的旨在提高住房拥有率的相关政策提供新的思维视角和评判标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京奎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检验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类型家庭住宅需求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在住宅权属选择方面,收入不确定性具有负的影响效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更倾向于拥有住宅;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受到不确定性的冲击大于其他类型家庭。在住宅结构特征需求方面,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有更高的消费偏好,受不确定性的影响也相对较弱。而在住宅邻里特征需求方面,收入不确定性存在弱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绍杰  张俊森  李宏彬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市家庭的收入、消费以及储蓄率进行基于组群分析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家庭的储蓄行为具有独特性,家庭储蓄率不断提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做出解释:其一,各个组群的家庭消费增长慢于收入增长;其二,年轻组群的高储蓄倾向及其在样本中随时间的比重不断提高。此外,本文也分析了养老金收入对于年老组群家庭收入和储蓄的影响。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易成栋  
随着中国城镇住房市场的发展,住房市场细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根据世代细分理论,中国城镇住房消费者可分为五个世代,在此基础上以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抽样数据为依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此世代细分标准在中国城镇住宅市场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振  王春燕  臧日宏  
针对家庭异质性特征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问题,利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异质性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发现:家庭异质性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制定家庭金融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家庭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克忠  裴育  夏策敏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08年先导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家庭代际转移呈现向上转移和隔代向下转移的特征:即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获得子女不菲的经济帮助,老年人对孙辈提供经济帮助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基于Heckman两步估计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子女家庭对父母提供经济帮助的规模与父母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拒绝了无私动机假说,而支持了交换动机假说。本文的研究表明政府养老保障不会对家庭代际转移产生"挤出"效应,未来加大政府养老保障的范围和力度,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子女对老年父母提供经济帮助,可以共同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琬仪  刘合林  
文章采用多源数据,借助ArcGIS平台,采用空间密度分析法和归纳法研究超大型城市武汉市商品住宅空间在分布规模、分布密度和结构模式3个方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商品住宅空间分布展现出总体规模偏小、空间分布不均衡等特点,空间结构模式上表现出"多中心""廊道式"和"圈层式"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新分布特征与结构模式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前武汉市其他活动空间的发展新趋势有紧密关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红伟  
:1999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全国 30个省、区、市进行了 1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本文试图通过这次调查 ,研究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现状及特点、家庭的支付能力和内在潜力。同时 ,通过这些现象分析启动我国教育消费市场的可行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栋  樊正德  王优容  李玉瑶  
家庭杠杆率水平高、增速快问题不仅解决难度大且影响金融稳定,明晰引致中国城镇家庭杠杆率快速提升的因素,对防范金融风险意义重大。文章使用2017年CHFS微观数据,通过构建内生转换模型,在校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后,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多套房购买决策对中国城镇家庭杠杆率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收入不平等程度加深对城镇家庭多套房购买决策具有抑制效应。(2)收入不平等推动了城镇家庭杠杆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收入不平等对居住在中小城市的一套房家庭杠杆率的推动作用更大。(3)多套房购买决策对城镇家庭杠杆率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于一套房家庭,多套房家庭的杠杆率平均要高77.7个百分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新的分析视角中探究近年来中国城镇家庭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原因。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斌  周骥腾  
文章基于转型社会视角,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关系的现实状况,并从微观机制和宏观结构两方面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模式仍以供养型为主,但随着现代化进程,互惠型将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微观层面,老年人个体禀赋越低、文化观念越传统、健在子女数越多,则更可能身处传统的供养型的代际经济关系之中;家庭网络得分越高,代际关系越紧密,互惠型的可能性更大,游离型的可能性更小;同时,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对子女的向下经济支持,呈现出抚养型或互惠型的关系。在宏观层面,社会保障的获得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代际经济资源的双向互惠流动。研究结果对于在转型社会背景下前瞻性应对中国家庭养老风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可影  曾瑞明  梁瑞敏  
目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主要养老方式之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洋  王德利  刘丽华  闫梅  王少剑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空间分化的新趋势、新格局与新特征,并定量探索土地市场因素对其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PDI分化指数分析、GIS空间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城市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化现象,分化的主方向是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等级性分化;住宅价格的空间差异格局呈现出行政等级性差异增强,空间集聚性分异减弱的新格局与新特征;土地市场包括的土地供给和土地成本因素同时决定了中国城市间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化,其中土地供给对三线城市的的影响更为显著;土地市场对不同等级城市的影响程度各异,整体来看,对一线城市房价增长的驱动最为明显。研究结论:2009年以来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化显著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