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5)
- 2023(15386)
- 2022(12914)
- 2021(12259)
- 2020(10359)
- 2019(23977)
- 2018(23626)
- 2017(45142)
- 2016(24386)
- 2015(27441)
- 2014(27244)
- 2013(27017)
- 2012(25140)
- 2011(22931)
- 2010(22692)
- 2009(20853)
- 2008(20698)
- 2007(18135)
- 2006(15458)
- 2005(13807)
- 学科
- 济(103863)
- 经济(103756)
- 管理(65947)
- 业(62710)
- 企(50316)
- 企业(50316)
- 方法(49956)
- 数学(44368)
- 数学方法(43808)
- 中国(31155)
- 农(26040)
- 财(25500)
- 学(22789)
- 业经(20681)
- 贸(20608)
- 贸易(20602)
- 易(20094)
- 地方(18573)
- 制(17997)
- 农业(17330)
- 银(16310)
- 银行(16265)
- 务(16054)
- 财务(16008)
- 财务管理(15971)
- 融(15939)
- 金融(15935)
- 行(15559)
- 环境(15248)
- 企业财务(15205)
- 机构
- 大学(355086)
- 学院(350492)
- 济(147899)
- 经济(145030)
- 管理(133404)
- 研究(124183)
- 理学(115908)
- 理学院(114469)
- 管理学(112272)
- 管理学院(111604)
- 中国(93410)
- 科学(77404)
- 京(75735)
- 财(65668)
- 所(63183)
- 农(60694)
- 研究所(58095)
- 中心(56740)
- 财经(53714)
- 业大(53378)
- 江(50209)
- 经(49003)
- 农业(48207)
- 北京(47381)
- 经济学(47049)
- 范(46532)
- 师范(46049)
- 院(44829)
- 经济学院(42571)
- 财经大学(40195)
- 基金
- 项目(242341)
- 科学(191888)
- 基金(180270)
- 研究(170911)
- 家(159579)
- 国家(158352)
- 科学基金(135133)
- 社会(110461)
- 社会科(104867)
- 社会科学(104837)
- 基金项目(94996)
- 省(90929)
- 自然(89122)
- 自然科(87171)
- 自然科学(87140)
- 自然科学基金(85588)
- 划(79106)
- 教育(78413)
- 资助(74386)
- 编号(66447)
- 重点(55393)
- 部(54666)
- 成果(53854)
- 发(51452)
- 创(49754)
- 科研(47427)
- 国家社会(47362)
- 创新(46753)
- 教育部(46562)
- 课题(45715)
- 期刊
- 济(150721)
- 经济(150721)
- 研究(100385)
- 中国(62513)
- 学报(59072)
- 科学(54342)
- 农(52838)
- 财(50422)
- 管理(46409)
- 大学(44170)
- 学学(41750)
- 农业(36203)
- 教育(31463)
- 融(29360)
- 金融(29360)
- 技术(28759)
- 财经(26303)
- 经济研究(25638)
- 经(22688)
- 业经(22365)
- 问题(21652)
- 统计(21215)
- 业(20553)
- 贸(18390)
- 策(18019)
- 版(17533)
- 技术经济(16832)
- 资源(16805)
- 决策(16519)
- 世界(16440)
共检索到506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梅大伟 修春亮 冯兴华 李晓玲 白立敏
基于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构建了中国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探讨了城市脆弱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结果显示:中国城市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低、较低脆弱性城市占比增加;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中部地区城市的脆弱性下降幅度最大;从内在机理的视角来看,暴露性和应对能力比敏感性对城市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在一定范围内,城市的脆弱性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下降,超出某一临界值后,城市的脆弱性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升高;功能复合型城市的脆弱性较低,综合性城市的脆弱性低于资源型城市;城市脆弱性与城市布局形态有关,集中型城市的脆弱性高于分散型城市。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时空变化 内在机理 暴露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罗翔 曾菊新
根据"五普"和"六普"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按照国际上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阈值标准筛选城市样本,采用统计分布检验、空间基尼系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城市规模的统计分布模式、空间分布特征和结构演化态势。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但并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和齐普夫分布;城市规模结构呈"金字塔"格局,城市规模差距过小;受行政区划变动的影响,城市规模分布呈现集中化趋势;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增长趋势差异明显。(2)2010年,仅东北地区城市规模服从帕累托分布,其他区域城市规模既不服从帕累托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四大板块内部城市规模差距均过小,且并不存在梯度或反梯度分异规律;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首位城市规模相对优势不突出;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差距在缩小,而其他区域城市规模差距则在扩大。(3)绝大部分省份内部城市规模发展过于均衡,但也有部分省份城市体系"一城独大"特征明显;省域城市规模差距的地域差异显著,但未表现出梯度或反梯度分异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文 裘红霞
脆弱性能综合反映家庭消费的不平等性和波动性,而对脆弱性的测量与分解可获得脆弱性的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以脆弱性定义为基础,笔者提出了中国城市家庭脆弱性测量与分解的基本框架。使用CFPS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了对数消费模型,并据此计算了样本城市家庭的脆弱性值及五个分解部分值。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城市家庭是脆弱的,居委会内不平等性构成其脆弱性的主要组成部分。脆弱性和各分解部分对协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的OLS回归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家庭比广东家庭更易变得脆弱;工资性收入的不同档次显著影响城市家庭脆弱性;相比家庭规模,社会资本更能有效降低城市家庭脆弱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继瑞 丁如曦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制度机制缺陷、后天促长催高及短期化调控政策的影响而表现出内生调节机制缺损、内在稳定性差等脆弱性特征,其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的功能被削弱。文章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必须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购房者、开发商和商业银行等多元利益群体纳入有序框架内,创新和构建土地供应制度、住房税收制度、住房金融制度和住房供给制度为核心的住房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中国城市住房市场的脆弱性,以促进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可持续地稳健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万里洋 吴和成 卢维学
基于中国居民两轮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通过构建期望贫困概率模型测量城市家庭贫困脆弱性,并从全国、地区、家庭维度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国际减贫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城市慢性贫困持续好转,而暂时性贫困却有加剧迹象;相对贫困日益突出,且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峻,黑龙江贫困形势出现恶化,河南、湖南隐形贫困覆盖面最广,河南、湖北、湖南及重庆则是贫困高发区域。随着时间推移,贫困脆弱性年轻家庭化趋势明显,户主性别已退化为贫困脆弱性的非影响因素,而婚姻、孩子抚养问题成为扰动家庭稳定主要风险;个体教育的投入已无法形成抑制效应,只有均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才是减少贫困脆弱性的有效手段。从有效性识别来看,全国相对贫困线适用于慢性贫困脆弱性,地区相对贫困线适合暂时性贫困脆弱性,而高脆弱性识别则能助力精准脱贫。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锋
基于第五次普查分县数据,分别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特征、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等方面对2000年中国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中国城市2000年整体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②中国城市行政地域范围内仍存在着大量农业就业比重"虚高"现象,除农业外制造业是当前中国城市名副其实的主导职能部门;③中国城市的职能规模与各部门专业化程度之间存在三种关系,特别是规模较小城市普遍具有较高的行政职能;④20万人规模以上城市的非基本部分表现出随城市规模增大而扩大的特征,而20万人规模以下城市则恰呈现出相反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永和 蒋永穆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城镇贫困问题凸显,这种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根源于体制转型过程中低收入群体的脆弱性不断提高。脆弱性不同于贫困,脆弱性指的是陷入贫困或者陷入更深贫困的可能性或者概率,它包括风险冲击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个方面。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风险冲击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和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导致的抵御风险能力的下降,是低收入人群脆弱性提高的原因。预防贫困的发生是成本最低的反贫困政策,降低脆弱性着眼于防治贫困的发生,可以有效地克服贫困陷阱带来的困扰,有力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脆弱性 贫困 风险 冲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鹏 程寅 魏旭
伴随城市群发展,各区域以核心城市为中心,不断联合周边城市共同承担区域科技创新风险,从而实现科技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目的。结合几何推导对城市群科技脆弱性波动规律进行分析,运用VHSDEM法计算城市群及群内城市科技脆弱性,同时,利用ArcGIS10.2进行空间趋势面分析以及分级后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进而对城市群科技风险联合防控需求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运用Matlab进行波浪收敛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科技脆弱性呈波浪性收敛特征并存在联合防控门槛限制,同时,各城市群科技脆弱性收敛曲线相似性较大、模拟效果较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郡郡
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中国12个主要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变化趋势、空间关联、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市域尺度下我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20年间,我国城市群所辖城市的人口老龄化整体呈加速加深的态势,但不同城市群的加深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群所辖城市的人口老龄化主要展现为相似类型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在考察期内发生了一定的跃迁;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整体差异在考察期内有所扩大,人口老龄化的整体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源于群际差异的贡献;无论是城市群整体还是大部分城市群内部,老龄化惯性和人口流迁均是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重要致因,但与2010年相比,2020年时与生育率相关的人口自然增长、生育潜力等因素,以及可能引致人口流迁的产业结构、环境污染和气温等因素对城市群整体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影响开始显现或有所强化。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老龄化 时空演变 人口普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庆田 王瑞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扶贫工作重点由贫困治理转向贫困预防,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普惠金融对于缓解城镇家庭相对贫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渗透度、使用度、满意度三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前瞻性指标贫困脆弱性对城镇家庭未来贫困可能性进行测算,最后运用实证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城镇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这种影响可通过普惠金融支持家庭加大教育投入、开展创业活动两条途径发挥作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贫困预防中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贫困脆弱性识别机制,将城镇低收入家庭纳入金融扶贫体系中;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脆弱家庭的教育投入与创业活动,提高收入水平和资本积累;三是提升金融对城镇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的支持,缓解区域间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安邦 胡振
本文基于城镇家庭调查微观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宏观指数构建实证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金融素养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普遍偏低,亟待提升;(2)金融素养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居民家庭财务脆弱性;(3)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城镇家庭财务脆弱性缓解作用在中年组和老年组家庭、中高消费组家庭、中高收入组家庭、低资产组家庭、东部和中部地区更加明显;(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家庭金融素养进而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因此,合理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城镇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利于缓解家庭财务脆弱性,维持金融环境稳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纪韶 朱志胜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24个城市群的人口流动模式,并运用基尼算法测算人口流动前后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平衡性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群之间及内部人口流动规模庞大,人口流入和流出均呈集中趋势,人口流入集中特征尤为明显。2.城市群流动人口分布呈现"极化"和"属地化"特征,东部城市群和所在经济区内城市群是主要人口流入区域,东部城市群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与流出并存,且绝大部分流入人口来自城市群覆盖省份以外。3.珠三角城市群仍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口强势流入中心,江淮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构成我国的人口强势流出中心。4.我国城市群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平衡状况总体较为合理,...
关键词:
城市群 流动模式 平衡性 基尼算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文刚 舒迪远
随着近年来各类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安全事故频发、重发,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脆弱性是突发事故灾难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开放性的动态复杂巨系统,系统脆弱性特征明显。从系统脆弱性理论出发,对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内部不稳定性、高度敏感性及难以复原性等进行分析,针对系统的公共特征、变化特征及封闭特征提出加强内部稳定性、减少外部干扰、针对重点人群进行防范等安全管理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路路 郑新奇 张春晓 吕永强
城市脆弱性评价预警是城市脆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以资源型城市唐山作为案例,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框架构建了城市脆弱性预警指标体系,引入惩罚型变权模型对2000—2014年城市脆弱性的警情进行评价测度,结合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市脆弱性警情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变权模型能够有效满足资源型城市脆弱性预警研究;2)2000—2014年,唐山城市脆弱性预警指数由0.449上升至0.716,警度等级呈下降态势,从"重警"演变为"轻警",警情指示灯由"橙灯"演变为"蓝灯";3)2015—2020年唐山城市脆弱性预警等级预测结果为"轻警"变为"无警",警情指示灯为"蓝灯"变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诗莹 李向阳 于峰
本文以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ystem,CIS)为研究对象,将关键基础设施之间组成的复杂物理网络划分为个体层面、中观层面和系统层面三种类型,从物理关联势差的角度分析了城市CIS内部物理关联机理。根据城市CIS物理关联特性,引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以一种物理资源为主导建立模型,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从微观关键基础设施活动推出宏观城市CIS表现。选取元胞连通性、元胞正常状态变化率和传输效率作为脆弱性评估指标,估算不同时间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