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6)
- 2023(17493)
- 2022(14512)
- 2021(13414)
- 2020(11445)
- 2019(26266)
- 2018(25551)
- 2017(48441)
- 2016(26455)
- 2015(29790)
- 2014(29319)
- 2013(29071)
- 2012(26842)
- 2011(24238)
- 2010(23903)
- 2009(22125)
- 2008(21705)
- 2007(18822)
- 2006(16115)
- 2005(14068)
- 学科
- 济(111663)
- 经济(111542)
- 管理(72968)
- 业(69575)
- 企(56035)
- 企业(56035)
- 方法(54369)
- 数学(49000)
- 数学方法(48482)
- 中国(31518)
- 农(28212)
- 财(28093)
- 学(23437)
- 贸(22874)
- 贸易(22865)
- 业经(22554)
- 易(22267)
- 地方(20053)
- 制(19191)
- 农业(18904)
- 务(17638)
- 财务(17596)
- 财务管理(17558)
- 环境(16848)
- 企业财务(16691)
- 银(16492)
- 银行(16421)
- 融(16088)
- 金融(16085)
- 技术(15700)
- 机构
- 大学(381513)
- 学院(378257)
- 济(159509)
- 经济(156538)
- 管理(145045)
- 研究(132485)
- 理学(126645)
- 理学院(125194)
- 管理学(122997)
- 管理学院(122318)
- 中国(99326)
- 科学(82985)
- 京(80066)
- 财(70114)
- 农(70071)
- 所(67293)
- 研究所(61919)
- 中心(60862)
- 业大(60857)
- 财经(57395)
- 农业(55874)
- 江(53852)
- 经(52555)
- 经济学(50170)
- 北京(49727)
- 范(47927)
- 院(47828)
- 师范(47302)
- 经济学院(45552)
- 财经大学(43030)
- 基金
- 项目(264793)
- 科学(208936)
- 基金(196338)
- 研究(183511)
- 家(175053)
- 国家(173710)
- 科学基金(148124)
- 社会(119239)
- 社会科(113186)
- 社会科学(113151)
- 基金项目(103864)
- 省(100958)
- 自然(98782)
- 自然科(96611)
- 自然科学(96579)
- 自然科学基金(94886)
- 划(87384)
- 教育(84405)
- 资助(80390)
- 编号(70282)
- 重点(60757)
- 部(59168)
- 发(56530)
- 成果(55685)
- 创(55092)
- 科研(52125)
- 创新(51708)
- 国家社会(50897)
- 计划(50587)
- 教育部(50292)
- 期刊
- 济(160473)
- 经济(160473)
- 研究(105589)
- 中国(66838)
- 学报(66821)
- 农(61266)
- 科学(60097)
- 财(53696)
- 管理(50234)
- 大学(49554)
- 学学(47256)
- 农业(41652)
- 教育(31988)
- 融(31659)
- 金融(31659)
- 技术(30386)
- 财经(28241)
- 经济研究(27752)
- 业经(24700)
- 经(24284)
- 业(23885)
- 问题(22961)
- 贸(19676)
- 统计(19153)
- 版(19045)
- 技术经济(18229)
- 策(17503)
- 科技(17447)
- 世界(17341)
- 资源(17209)
共检索到538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晓丽 张钰琛 杨曦
城市是能源消费的中心,城市能源转型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城市能源转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城市能源转型的技术特征和时空特征;其次,基于2001—2016年131个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不同类型城市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能源转型中更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国外城市则相对更重视生物质的发展;(2)中国城市能源转型存在“东快西慢、南快北慢”等区域差异特征;(3)从影响因素看,煤炭资源禀赋情况对能源转型影响最大;其次是技术进步;之后是政策性因素;(4)影响城市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对不同城市有所不同。本文有助于可以为城市能源转型政策的精准化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段瑞君
文章结合新经济地理学、二元经济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采用201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的影响逐渐降低;公共财政支出对高分位数城市规模的影响最大;在中等城市规模附近,知识溢出的影响最为显著;城乡收入差距对中等及中等偏上城市的影响较为显著。另外,文章分区域研究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分位数回归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 李国平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10个主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模型测算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分析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呈现四个较为明显"倒U型"特征,城市间差距扩大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而地区间城市差距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城市能源效率水平并不稳定,低效率高投入城市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本文最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资源禀赋、平均气温、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各类政策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说明,应区别对待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引起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一鸣 蔺雪芹 王岱
基于两阶段Super SBM构建能源效率测度模型,分析2005年和2015年中国城市能源效率的空间演化特征,并从外部环境和内生因素两方面剖析能源效率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能源效率较高且多年不断提升,空间分异总体上呈两纵一横的"H"型格局,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程度有所提升;(2)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技术进步变化与能源效率之间则存在显著抑制作用;(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是影响全国及各地区城市能源效率的共性因素,而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环境规制、能源价格是影响全国及各地区城市能源效率的差别性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英杰 吕拉昌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解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1995至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2)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符合胡焕庸线的分布规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核心区,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呈"H"型,科教基础设施从北京为单核心演变到北京、上海双核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北京- 天津、上海- 杭州、广州- 深圳的双核心共生结构;(3)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集聚现象但集聚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个别省份的发达城市;(4)总体上,财政政策和创新企业对创新基础设施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人才和金融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创新开放程度,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廖明中
本文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全面探讨1987年的城市初始条件与随后20年城市增长(1987~200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收入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初始条件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但是与城市初始人口规模呈负向关联。同时,本文还证实了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对外开放和财政分权同样是过去20年里促进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增长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城市初始条件 城市增长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昌蔚 严兵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浩然 衣保中
合理有序的空间组织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源泉,也是当前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00-2009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位序规模法则、首位度系统考察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群规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影响因素后,单中心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在城市群规模较小时尤为明显。这意味着我国城市等级分布差异仍然较小,呈现核心城市偏小,中小城市偏大的扁平化特征。因而,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能够降低交通成本和资源消耗,形成更加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加紧密的产业、技术关联,是促进城市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群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先明 孙兆斌 张亮
探寻产生中国各省区之间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的投入产出紧密相连,为此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理论分析模型,测算省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而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基于理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2000-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31个省区的X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省区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即各省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源于其利用现有资源禀赋获取最大化产出能力的差异。而对影响效率因素的分析则表明,人口素质与区位优势对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金融深化、外商直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技术效率 配置效率 X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刘超 任芳容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能源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年报文本识别方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不同能源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果具有较强的非对称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刘超 任芳容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能源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年报文本识别方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不同能源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果具有较强的非对称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作平 尹林辉
近年来,我国的房价一直在增长,房价居高不下,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保障性政策,对于提高居民的住房购买能力,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一直是政府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其中就涉及到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希望通过这些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缴存比例 影响因素 实证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平 李治 龚杰昌
能源效率水平在我国空间分布的显著非均衡性引发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但是忽视了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对其区域分布的影响,同时也缺乏对城市地理单元的考察。文章运用中国1995~2006年210个主要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了中国主要地级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城市能源效率水平空间相关性对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分布的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晓红 江可申
文章基于2014—2015年中国161个城市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从年度、月度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PM2.5、AQI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工业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政公用设施等对PM2.5和AQI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雾霾污染程度减轻,向好的态势发展;PM2.5、AQI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PM2.5和AQI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城市PM2.5上升1%,将使本城市PM2.5浓度上升0.74%左右,相邻城市AQI上升1%,将使本城市AQI大约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家庭 季凯文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地均投资强度、GDP建设用地增长弹性以及地均科研投入、环境因素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且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积极制定相应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行业特征及最终控制人性质的经验证据
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模型——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影响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因素——来自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风险因素、经营特征对规模农户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的影响——基于江苏省33个县的经验证据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各省份个税潜力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综合累进个税改革的经验证据
畜牧业纵向协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内蒙古养羊户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人特征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家庭收入与人口结构特征对旅游支出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