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2)
2023(15124)
2022(12669)
2021(11740)
2020(9969)
2019(23276)
2018(22753)
2017(43442)
2016(23136)
2015(26464)
2014(26524)
2013(26279)
2012(24320)
2011(21907)
2010(21590)
2009(19771)
2008(19508)
2007(16872)
2006(14331)
2005(12657)
作者
(66441)
(55706)
(55296)
(52853)
(35299)
(26595)
(25431)
(21910)
(21109)
(19503)
(18921)
(18778)
(17419)
(17340)
(17313)
(17257)
(16872)
(16617)
(16109)
(16034)
(13572)
(13568)
(13414)
(12776)
(12599)
(12369)
(12151)
(12113)
(11114)
(11104)
学科
(101728)
经济(101621)
管理(66650)
(60450)
方法(49484)
(48460)
企业(48460)
数学(44197)
数学方法(43626)
中国(29071)
(24954)
(24690)
(20803)
(20501)
贸易(20491)
(19971)
业经(19721)
环境(18056)
地方(18049)
农业(16620)
(16554)
(15579)
(15310)
财务(15264)
财务管理(15224)
(14684)
银行(14654)
企业财务(14380)
(14358)
金融(14355)
机构
大学(337933)
学院(334799)
(144607)
经济(141839)
管理(131496)
理学(114287)
研究(113883)
理学院(112997)
管理学(111089)
管理学院(110451)
中国(86918)
(71208)
科学(68887)
(63373)
(56360)
中心(53252)
(52845)
财经(51956)
研究所(51645)
业大(48888)
(47336)
(46821)
经济学(45797)
北京(44819)
(42928)
师范(42493)
农业(41916)
经济学院(41477)
(41245)
财经大学(38691)
基金
项目(230366)
科学(182929)
基金(171332)
研究(165294)
(149953)
国家(148831)
科学基金(128346)
社会(107540)
社会科(102194)
社会科学(102168)
基金项目(90099)
(86586)
自然(83417)
自然科(81580)
自然科学(81557)
自然科学基金(80040)
教育(75258)
(74561)
资助(70807)
编号(65152)
(52078)
重点(52049)
成果(51719)
(49233)
(47466)
国家社会(46084)
科研(45073)
教育部(44784)
创新(44585)
课题(43893)
期刊
(147986)
经济(147986)
研究(95366)
中国(58221)
学报(50885)
(48640)
科学(47825)
(45547)
管理(45319)
大学(38660)
学学(36439)
农业(31417)
教育(28581)
技术(28421)
(26825)
金融(26825)
经济研究(25638)
财经(24720)
业经(22914)
(21311)
问题(20819)
统计(19775)
(18006)
(17458)
(17093)
技术经济(16826)
图书(15633)
决策(15578)
世界(15440)
(15365)
共检索到478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丛建辉  朱婧  陈楠  刘学敏  
根据中国城市可获得的"活动水平数据",论述了目前城市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的五种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源平衡表中"消费量合计"数据的修正方法,并以河南省济源市为案例对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具有明显差异;活动水平数据选取标准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比性有着较大影响,修正方法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错算、漏算和多算,具有一定优势。据此认为,核算者应对核算结果进行规范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质量控制说明。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改进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明确活动水平数据的选取规则,以降低核算者在数据选取上的主观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竹  耿涌  薛冰  郗凤明  焦江波  
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选择对核算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参照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根据中国能源统计现状,利用能源表观消费量数据和现行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将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分为3种核算方式:①基于能源平衡表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②基于一次能源消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③基于终端能源消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并分别根据3种能源消费核算方法构建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以北京市为案例对比3种方法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选择对核算结果有很大影响,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认为排放因子、碳氧化水平及加工转换过程是产生不确定性的3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永贵  李晓双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省际公平有效的碳排放核算科学方法,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分配原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视角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从火电生产和消费的跨省能源分流、主要排放源和排放因子数据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视角,消费视角更能体现中国各省份火电碳流量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无论是生产视角还是消费视角,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火电碳排放量总居高不下。多数省份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于省内生产且用于本省消费,能源排放因子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永贵  李晓双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省际公平有效的碳排放核算科学方法,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分配原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视角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从火电生产和消费的跨省能源分流、主要排放源和排放因子数据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视角,消费视角更能体现中国各省份火电碳流量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无论是生产视角还是消费视角,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火电碳排放量总居高不下。多数省份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于省内生产且用于本省消费,能源排放因子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李娟  唐宇凌  刘浩龙  
随着第一、二产业节能减排潜力的快速释放及其节能减排成果边际递减效应日益明显,服务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亟需开拓的新领域。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因子与核算方法,估算了1995-2010年我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并探讨其总体变化趋势;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辨识与分解研究样本区间内影响我国服务业CO2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贡献值。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石油、煤炭等高碳化能源燃料,CO2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产业规模和人口效应是服务业CO2排放最为主要的增量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则是服务业CO2排放减量的最主要贡献因素;交通运输、仓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战豫   张伞伞  
研究中国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是从更精细尺度推动减污降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12—2020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估算中国19个城市群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研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19个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大且占比稳定,西南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小;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碳排放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趋势;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碳排放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影响力最强,且地区生产总值与科学技术支出、年平均人口、公路客运量的交互作用是促进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战豫   张伞伞  
研究中国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是从更精细尺度推动减污降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12—2020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估算中国19个城市群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研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19个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大且占比稳定,西南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小;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碳排放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趋势;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碳排放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影响力最强,且地区生产总值与科学技术支出、年平均人口、公路客运量的交互作用是促进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梅  黄贤金  揣小伟  
论文从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排放多个方面对中国城市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5年中国城市年碳排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仅2015年的城市碳排放量较2014年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煤炭消费量和水泥产量的减少;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25%、26.24%和23.51%,其中,东部地区的占比先增加后降低,中部地区的占比持续下降,而西部地区的占比则持续上升。对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相邻区域的城市碳排放对本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造成明显影响;经济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产比重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碳排放量的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宋宝燕  
在对2004-2012年中国30个地区居民城乡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规模、消费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最后针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特征,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馨  牛叔文  赵春升  胡莉莉  
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应的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都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逐年增加而间接能耗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8535.04万吨和56678.76万吨,农村分别为6883.41万吨和8117.94万吨。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引导居民逐步向低碳的生活模式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贺仁飞  牛叔文  贾艳琴  张馨  丁永霞  
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终端能源消费,生活用能对总能源的消费结构、供求关系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分城镇、农村两类消费群体,从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到面板模型的参数估计,分析人均生活用能、收入和生活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空间过程上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向。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带之间和同一地带的城乡之间,变截距模型估计的能耗和碳排放的固定效应差异主要受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低收入的西部地区能耗和碳排放的基数小,但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敏感。南北方向的固定效应则主要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星  
依据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将我国29个省(区)分为三个组别,利用STIRPAT模型考察了我国整体和处于不同城镇化发展质量阶段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和城镇化质量低的地区,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呈N型曲线关系;城镇化质量高、中地区,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呈倒N型曲线关系。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碳排放量的约束条件下要实现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预期发展目标,须提高能源利用技术,降低能源强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正  周侃  樊杰  赵浩  
市—县单元碳排放核算是空间降尺度开展碳减排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因市、县级能源数据缺失,国内外学者对市—县尺度碳排放核算方法提出各自见解,但不同核算方法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未有归纳和总结,不利于研究人员选用。论文基于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文献,系统归纳市级和县级尺度碳排放核算方法,发现:市—县尺度形成了清单算法和夜间灯光反演两大类核算方法。(1)清单算法包括:“自上而下”分解法,按照市/县各部门产值占省级对应部门的比重,将能源消费量分配到目标单元;“自下而上”调查法,逐部门调研获取能源数据并核算碳排放;“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法,将可获取的部门能源数据和能源数据分解结合使用。(2)夜间灯光反演法包括:方程参数降尺度传导法,假定省级单元内部灯光亮度与碳排放函数方程关系一致,沿用省级拟合方程参数、构建省内不同尺度单元灯光亮度和碳排放总量回归模型;降尺度分解法,以夜间灯光亮度总量占省级比重作为权重,将省级能源消费(或碳排放量)分解至下层级行政单元。从空间尺度和研究内容两方面,归纳了不同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立足当下研究需求和核算方法难点,提出在全域范围内基于市—县单元开展碳排放核算,调查典型单元能源消费量并以之为样本,构建灯光亮度和碳排放量反演方程模型,是未来碳核算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同孝  赵联振  王伟  
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对山东省2001-2010年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由2001年的11 649.88万t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36 357.25万t标准煤,年均增长12.05%;碳排放量由2001年12 308.17万t增长到2010年30 881.45万t,年均增长9.64%,由煤炭引起的碳排放量占73.09%;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21 t/万元下降到2010年0.78 t/万元,年均下降4.23%。针对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应大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湘梅  姚智爽  
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模型分析方法,从能源消费总量、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四个指标出发,分阶段分析了我国1953~2011年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情况。研究表明:能源消费总量和城市化水平是驱动碳排放的核心动力,且两者作用相反。能源消费总量对碳排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碳排放对其响应与能源强度类似,持久且不稳定,说明中国能源"双控"政策的效果显现仍需很长一段时间,但两者的结构冲击对碳排放贡献大,效果明显。而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有反向驱动作用,其响应可在短期内达到平稳状态,加之其结构冲击对碳排放贡献度可达10%,使之成为未来降低我国碳排放的有力措施。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