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8)
2023(11367)
2022(9640)
2021(8978)
2020(7544)
2019(18147)
2018(17543)
2017(33474)
2016(18153)
2015(20841)
2014(20697)
2013(20787)
2012(19663)
2011(18079)
2010(18277)
2009(17031)
2008(17186)
2007(15465)
2006(13513)
2005(12165)
作者
(53501)
(44643)
(44585)
(42658)
(28377)
(21368)
(20541)
(17427)
(16922)
(15821)
(15278)
(14854)
(14310)
(14168)
(14020)
(14001)
(13526)
(13307)
(12857)
(12834)
(11029)
(10964)
(10771)
(10144)
(10070)
(9954)
(9771)
(9753)
(9030)
(8967)
学科
(84632)
经济(84557)
管理(51095)
(47973)
(37815)
企业(37815)
方法(37600)
数学(33677)
数学方法(33404)
中国(26693)
(21367)
(18471)
地方(18070)
(17236)
贸易(17227)
(16734)
业经(15758)
(15442)
(14772)
农业(14176)
环境(13197)
(12961)
(12249)
银行(12225)
(11738)
(11406)
(11325)
金融(11322)
(11277)
(10837)
机构
大学(271755)
学院(268362)
(120320)
经济(117921)
管理(102881)
研究(97855)
理学(88077)
理学院(86991)
管理学(85728)
管理学院(85189)
中国(74563)
(61471)
科学(57967)
(51572)
(49550)
研究所(45180)
(43847)
中心(43767)
财经(41730)
北京(39888)
(38767)
经济学(38316)
业大(38214)
(38073)
(35817)
师范(35540)
(34903)
经济学院(34652)
农业(34623)
财经大学(31067)
基金
项目(177374)
科学(140294)
基金(130936)
研究(128945)
(114045)
国家(113206)
科学基金(96659)
社会(84234)
社会科(80114)
社会科学(80086)
基金项目(68900)
(65659)
自然(61104)
自然科(59613)
自然科学(59594)
自然科学基金(58563)
教育(58242)
(57275)
资助(54104)
编号(50901)
成果(41430)
(40691)
重点(40400)
(39633)
(36004)
国家社会(35878)
课题(35375)
教育部(34866)
创新(33870)
科研(33721)
期刊
(129084)
经济(129084)
研究(81390)
中国(53033)
学报(40800)
科学(38930)
(38694)
(38625)
管理(36422)
大学(30380)
学学(28168)
农业(26408)
教育(25255)
(22705)
金融(22705)
技术(22027)
经济研究(21669)
财经(20997)
业经(19355)
问题(19190)
(18219)
(16284)
(15659)
资源(14446)
图书(14052)
技术经济(14030)
世界(13952)
国际(13824)
统计(13364)
现代(12492)
共检索到401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上升,其变动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向变动效果,且资本投入的改善效应最大。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不及珠三角城市群,2014年前后的优化程度亦不如成渝、长三角城市群,但均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北京的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处于高位;2014年后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的资源配置效率由负转正,其他京津冀城市未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了资本要素配置贡献,但劳动和能源配置效率提升相对有限。在新发展格局下,各地要健全区域要素流通市场机制并着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即通过促进劳动力向人才转变、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推广绿色集约生产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拓展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空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德利  王岩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1990-2014年间京津冀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分要素特征。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1990-2014年间的动态变化平均值为1.070,提升了7%;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仅仅起到协助推进作用;tFP变化呈现三个上升高峰和两个下降波谷的五阶段变化特征;全要素生产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均值为59.2%,且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划分为高增长率城市、低增长率城市及负增长率城市等三种类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为强相关,与经济发展规模及经济增长速度为中相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宁  满燕云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迫切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各个城市2005年和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利用GIS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但呈增长态势,空间上由十字结构转变为缺口饼状的递增环形结构。京津冀不同于其他城市群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行政地位和经济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冯骥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引力分析法以及断裂点分析法对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关联和影响强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表明:(1)各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和职能强度差异明显,"中心—外围"的两极分化发展特征显著;(2)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其联系强度以"北京—天津—廊坊"一线为出发点,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核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并对石家庄等次核心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晨  曾坚  
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6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外向功能量配置、城市流强度结构和空间联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城市与外界的联系普遍较弱,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小且外向型产业实力不足;京津冀区域内第三产业已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城市外向功能量的主要因素,但未来工业化仍是推动该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引擎的京津两市,其外向综合服务能力尚缺乏比较优势;河北省城市外向服务倾向较强,但城市能级不足,导致其带动效应较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冯骥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引力分析法以及断裂点分析法对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关联和影响强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表明:(1)各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和职能强度差异明显,"中心—外围"的两极分化发展特征显著;(2)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其联系强度以"北京—天津—廊坊"一线为出发点,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核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并对石家庄等次核心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胡丽娜  刘海滨  赵栩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较为突出,处于由"规模"扩大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测度模型,运用突变级数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间内,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经历了较为显著的"S"型周期性变化趋势;京津冀城市群社会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但是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社会发展质量指数呈现较大幅度起伏,三者不平衡、不协调特征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国  
运用20032015年京津冀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测算要素投入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县之间的经济增长及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资本投入依然是京津冀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京津冀经济增长依然是要素投入的结果;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市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合理引导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提升要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崔彦哲  周京奎  
基于效率和平衡视角,通过纳入结构差异和体量差距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以此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发展效率与平衡水平进行评价。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北京的效率水平过高导致产业过度聚集。在较长时间内,城市群产业发展平衡水平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城市群内城市的竞争压力逐渐向城市群西南方向转移。进一步讨论结果显示:新方法的测度结果是可信的;金融、公共服务等行业在城市群内的分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制造、教育和文娱等行业却在不断恶化,总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林  户艳领  李依弯  
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是解决城市群发展中各种问题、推进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2006—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关联,并进一步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空间杜宾模型展开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市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距有所缩小,但整体上仍不均衡;京津冀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程度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人口、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朴胜任  李健  苑清敏  
基于非期望产出不同处置性,利用三种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环境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非期望产出不同处置性对环境效率有较大影响,京津冀城市群对于碳排放的敏感度要大于二氧化硫;环境规制可以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环境效率;促进环境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明显,规模效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环境治理能力对环境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