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1)
- 2023(14097)
- 2022(11882)
- 2021(10927)
- 2020(9267)
- 2019(21403)
- 2018(20634)
- 2017(39145)
- 2016(21482)
- 2015(23853)
- 2014(23504)
- 2013(23533)
- 2012(21953)
- 2011(20106)
- 2010(19949)
- 2009(18506)
- 2008(18432)
- 2007(16302)
- 2006(14165)
- 2005(12678)
- 学科
- 济(92918)
- 经济(92828)
- 管理(55996)
- 业(53807)
- 方法(42503)
- 企(42150)
- 企业(42150)
- 数学(38182)
- 数学方法(37849)
- 中国(27907)
- 农(23764)
- 财(22005)
- 学(21352)
- 贸(20163)
- 贸易(20158)
- 易(19628)
- 业经(18294)
- 地方(17542)
- 制(16766)
- 农业(15692)
- 环境(13978)
- 银(13775)
- 银行(13706)
- 务(13194)
- 财务(13175)
- 财务管理(13145)
- 行(13128)
- 融(13095)
- 金融(13093)
- 和(12956)
- 机构
- 大学(320099)
- 学院(315097)
- 济(134348)
- 经济(131758)
- 管理(116545)
- 研究(116399)
- 理学(101570)
- 理学院(100256)
- 管理学(98501)
- 管理学院(97921)
- 中国(85945)
- 科学(74437)
- 京(68548)
- 农(62648)
- 所(60532)
- 财(57763)
- 研究所(55998)
- 业大(52454)
- 中心(52010)
- 农业(50211)
- 财经(47462)
- 江(45186)
- 经(43436)
- 经济学(43040)
- 北京(42941)
- 院(41743)
- 范(41325)
- 师范(40782)
- 经济学院(39112)
- 科学院(36003)
- 基金
- 项目(218904)
- 科学(172338)
- 基金(162975)
- 研究(148960)
- 家(146840)
- 国家(145759)
- 科学基金(122905)
- 社会(97641)
- 社会科(92731)
- 社会科学(92701)
- 基金项目(86765)
- 省(82477)
- 自然(82081)
- 自然科(80302)
- 自然科学(80272)
- 自然科学基金(78881)
- 划(72199)
- 教育(67528)
- 资助(66234)
- 编号(56114)
- 重点(50606)
- 部(48939)
- 发(47234)
- 创(45095)
- 成果(44683)
- 科研(43098)
- 计划(42788)
- 创新(42449)
- 国家社会(42179)
- 教育部(41072)
- 期刊
- 济(137933)
- 经济(137933)
- 研究(90210)
- 学报(60334)
- 中国(56700)
- 农(54714)
- 科学(53079)
- 大学(43636)
- 财(42781)
- 学学(41585)
- 管理(39022)
- 农业(36973)
- 教育(25390)
- 融(24907)
- 金融(24907)
- 经济研究(24337)
- 财经(23703)
- 技术(22943)
- 业(21027)
- 业经(20754)
- 经(20487)
- 问题(20351)
- 贸(17312)
- 版(16501)
- 技术经济(15496)
- 业大(15119)
- 世界(15008)
- 科技(14968)
- 资源(14966)
- 国际(14925)
共检索到452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琴 李赟 王志楠
文章基于中国城市航空客运量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群网络趋于紧密,并由"三足鼎立"空间格局向多中心转化,中西部城市群仍处在网络边缘。进一步,基于QAP算法分析了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城市群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要素集聚与扩散能力、第三产业占比等是影响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刚 王光辉 刘勇 吴清
立足区域多维联系的网络视角,建立了多维网络空间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空间结构、关联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在网络空间结构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具有明显的极核特征,层级结构比较显著,网络联系强度呈现明显的地理衰减规律;2)在网络整体结构方面,城市多维网络呈现出多线程、多城市、跨区域的网络分布态势,具有显著的“局域网”和小世界特征,网络联系的稳定性和叠加效应还需加强;3)在网络中心性方面,五大城市群信息联系网络的外向程度中心性>高铁联系>科技联系>资金联系,高铁联系的内向程度>科技联系>资金联系>信息联系;4)在网络相似性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整体呈现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不同城市群与不同维度网络间的关联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异;5)在影响因素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均不同程度受地理空间、经济差异、制度差异、认知差异的影响,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作用大小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陆军 孙翔宇 毛文峰
企业市场互动网络是城市网络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全国海量工商企业信息数据库,以中国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数据匹配方法,构建了城市群企业跨城投资有向加权网络,并对投资网络的空间结构与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2010—2019年,四大城市群投资网络规模与密度均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在空间格局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呈现以石家庄—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倒“V”型结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以上海为核心的多轴式发展,珠三角城市群呈菱形结构稳定发展,成渝城市群呈现出成都—重庆双核联动、成都单核辐射的空间格局。从城市层级来看,四大城市群投资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但城市节点层级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会明 叶明确 余运江
文章基于银行网点的空间布局,利用连锁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测度1979—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金融网络的空间结构与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发展趋势方面,三大城市群金融网络规模均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其中1979—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最快,2018年增长速度放缓。(2)空间结构方面,三大城市群均体现出"核心—边缘"现象,城市群内部呈现明显的中心性效应。此外,三大城市群金融网络内部均呈现出清晰的等级差异特征,京津冀城市群"断层"现象凸显,长三角、珠三角的时空差异性呈现等级梯度。(3)网络格局方面,三大城市群金融网络格局异质性明显,京津冀呈现石家庄—北京—天津的倒"V"型格局;长三角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的轴式框架,一核多轴的空间格局;珠三角呈现以广州为核心,广州—佛山、广州—深圳为主导的"一核两带"格局。(4)影响因素方面,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人口因素、地理距离对三大城市群金融网络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呈现典型的城市群异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宏乔
以百度指数表征信息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11—2016年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的空间特征及其动态演化。结果表明:(1)节点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各异,郑州、洛阳、南阳是城市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外影响力和综合吸引力都较大,长治、宿州、淮北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较低。节点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城市功能等因素有一定关系。(2)不同城市间联系逐步增强,网络密度逐年增大且增速较快。(3)区域一体化程度有所增强,但有"小群体化"倾向,城市网络总体趋于复杂化。2011—2016年,共形成2个凝聚子群。凝聚子群Ⅰ城市数量较多且始终以郑州、洛阳为核心,凝聚子群Ⅱ一直由安徽省城市构成,是相对封闭、弱发育的小群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琼 谢志祥 李同昇 刘静玉 冯长安 张颖
按照"点"→"线"→"面"→"网络"的分析思路,运用分形理论、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空间句法模型、时间-空间可达性模型,研究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在"点"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武汉为超大城市且垄断地位较强,城市体系呈序列型分布,规模结构呈"橄榄状"态势。(2)在"线"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整体偏弱,骨干联系由武汉、长沙、南昌组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较强,3个省会城市与其腹地城市间呈星形结构特征。(3)在"面"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武汉、长沙、南昌3个辐射中心,在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武汉—南昌辐射连片趋势较明显。(4)在"网络"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的时间、空间可达性格局基本一致,与拓扑可达性存在一定偏差。时间、空间可达性格局中心向南、西北、东北方向沿长江河谷地带出现"波峰",受桐柏山、幕阜山影响在北、东南方向分布"波谷"。在路网的发育方面,武汉城市圈发育最好,长株潭城市群受地形影响最大,环鄱阳湖城市群发育最均衡。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长江中游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琼 谢志祥 李同昇 刘静玉 冯长安 张颖
按照"点"→"线"→"面"→"网络"的分析思路,运用分形理论、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空间句法模型、时间-空间可达性模型,研究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在"点"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武汉为超大城市且垄断地位较强,城市体系呈序列型分布,规模结构呈"橄榄状"态势。(2)在"线"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整体偏弱,骨干联系由武汉、长沙、南昌组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较强,3个省会城市与其腹地城市间呈星形结构特征。(3)在"面"层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长江中游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盛科荣 王云靓 樊杰
利用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建立起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的城市网络,研究了生产分割环境下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其发育机理。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城市网络的关联程度显著增强,但是网络关系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路径依赖和分层结构特征,导致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呈现"核心—边缘"模式的演化过程;经济规模、政治权力、知识资本、网络设施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出度扩张效应、入度聚敛效应、出度聚敛效应深刻影响着城市网络度中心性格局的生长发育,互惠链接、2-路径、传递性三方关系、历史上形成的关系格局也是城市网络链接关系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择优链接、网络闭合和网络邻近机制是城市网络复杂性和有序性的基础,路径依赖机制倾向于强化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网络关联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妍妮 高波 魏守华
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帕累托指数、mono指数和首位度三个指标,本文综合考察了2007—2014年中国有代表性的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和辽中南城市群遵循位序—规模型分布特征,即近似服从Zipf法则。中部地区中原城市群由弱多中心结构向弱单中心结构演变,长江中游城市群呈弱多中心结构,西部地区城市群则表现为典型的单中心结构特征。此外,十大城市群的平均首位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说明东部城市群较西部城市群相对均衡。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婷 张瑜
通过综合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城市经济统计数据,构建2000—2020年可比较的长时序面板数据集,分析中国城市群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一定黏性,但也呈现出普遍明显的多中心化趋势。经济基础较好、发展阶段较高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要显著高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性都市圈。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多中心化 夜间灯光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婷 张瑜
通过综合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城市经济统计数据,构建2000—2020年可比较的长时序面板数据集,分析中国城市群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一定黏性,但也呈现出普遍明显的多中心化趋势。经济基础较好、发展阶段较高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要显著高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性都市圈。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多中心化 夜间灯光数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刘娇 李硕硕 邓伟凤 李汝资
产业网络是反映城市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抓手,城市群是城市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承载力,明晰城市群产业网络的空间演化特征和环境效应对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2011~2020年企业投资行为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三大城市群产业网络空间演化特征,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产业网络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1)2011~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网络空间格局呈“一主轴、两中心、多顶点”的特征。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网络呈现“一主多副”的空间格局,“核心-边缘”现象与区域组团现象明显。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网络空间格局呈“一主两副”的特征,由“V”型逐渐转向倒“V”型。(2)三大城市群大部分中心城市的点入度大于点出度,中心城市产业集聚现象明显。(3)企业对外投资的环境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京津冀城市群企业对外投资显著地促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环境治理,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网络对环境治理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网络的环境效应不显著。研究可为促进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学刚 胡灵通
城市群物流网络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综合能力。本文利用2007-2019年城市各项基本数据,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物流网络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大湾区的"物流质量"在演变过程中分为核心枢纽、半边缘城市、边缘城市三个层级,物流网络日益密集,呈现"中心密集,边缘分散"的空间关联格局,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质量效应","轴辐式"层级结构不明显,整体网络小世界效应显著,凝聚子群的总体分布大多具有地理临近特征。最后,提出以下相关建议:强化城市群核心城市辐射能力,构建轴辐式网络格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梅 赵曦
合理有序的网络空间结构是实现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三大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三大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后,城市群空间网络水平的提升对其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普遍存在,但间接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明显差异。其中,网络化水平越高的城市群,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越明显,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因此,强化城市间网络联系,形成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网络空间结构 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守文 赵敏 章杰嘉 余思明
文章将科技创新分为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采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视角下城市创新合作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科学创新合作网络和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关联度均呈上升态势;(2)科学创新合作网络结构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均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发展速度比科学创新合作网络更快;(3)“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视角下,板块内的城市创新合作网络分布有所差异,板块城市间不同类型创新合作的溢出效应呈现跳跃式波动。(4)城市间空间邻近、文化程度地区差异和知识平台数量地区差异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差异、投资水平差异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均具有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