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4)
2023(11009)
2022(9156)
2021(8297)
2020(6520)
2019(15052)
2018(14705)
2017(27636)
2016(14458)
2015(16430)
2014(16383)
2013(16571)
2012(16191)
2011(15345)
2010(15460)
2009(14326)
2008(14003)
2007(12291)
2006(11497)
2005(10850)
作者
(43400)
(36182)
(36163)
(34415)
(23599)
(17283)
(16298)
(14033)
(13998)
(12777)
(12749)
(11902)
(11792)
(11693)
(11461)
(11319)
(10785)
(10457)
(10372)
(9884)
(9338)
(8774)
(8706)
(8421)
(8267)
(8209)
(7897)
(7698)
(7367)
(7152)
学科
(93128)
经济(93050)
管理(35318)
(31893)
中国(29864)
方法(28146)
地方(26685)
数学(25278)
数学方法(25161)
(21937)
企业(21937)
(19884)
业经(16988)
地方经济(16044)
(15887)
贸易(15871)
(15298)
(14843)
(14247)
农业(13775)
环境(13594)
(13555)
金融(13555)
(13293)
(13093)
银行(13085)
(12902)
(12861)
发展(10329)
(10304)
机构
大学(223250)
学院(222240)
(113093)
经济(111098)
研究(91159)
管理(78681)
中国(70266)
理学(65812)
理学院(64931)
管理学(64178)
管理学院(63742)
科学(50232)
(49806)
(47613)
(46039)
研究所(41367)
中心(38755)
经济学(37721)
财经(37399)
(34125)
经济学院(33708)
(33058)
北京(32953)
(32935)
(32626)
(30864)
师范(30649)
科学院(28240)
财经大学(27595)
业大(26848)
基金
项目(138990)
科学(111225)
研究(103639)
基金(103141)
(89351)
国家(88664)
科学基金(75436)
社会(71567)
社会科(68157)
社会科学(68145)
基金项目(53161)
(50908)
教育(45438)
自然(44130)
(43626)
自然科(43105)
自然科学(43096)
资助(42526)
自然科学基金(42332)
编号(38674)
(37100)
(32103)
成果(31980)
重点(31776)
国家社会(31513)
发展(31192)
(30706)
中国(29197)
课题(28689)
教育部(27953)
期刊
(136639)
经济(136639)
研究(80536)
中国(49441)
(33136)
(31577)
管理(31526)
科学(30576)
学报(29102)
(25172)
金融(25172)
经济研究(23986)
大学(22751)
农业(21954)
学学(21374)
教育(20795)
财经(19991)
业经(19272)
问题(19228)
技术(18847)
(17606)
(16005)
世界(15531)
国际(14814)
技术经济(12985)
(12210)
统计(11775)
经济问题(11188)
现代(10875)
资源(10607)
共检索到364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  金春  
研究目标:测度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程度。研究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研究发现:各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不平衡性,虽然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尚未超越警戒线,但是存在产生不平衡发展的风险;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地,各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研究创新: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八个典型城市群作为研究的基本空间单元,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研究价值: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晶晶  
本文以我国十大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测度分析对象,通过构建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发展水平与评价指标间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十大城市群2008~2012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并且评估了城市群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度,明确了各个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促进每个阶段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水平评估和调控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喆  
在测度中国省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平衡的影响因素:1989年至2008年间,中国省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断加剧,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II)增长了30%左右,泰尔指数(I)的增幅更是高达67%;人均GDP、国内资本存量、贸易开放度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因素显著加剧了地区间不平衡,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显著抑制了地区间不平衡的扩大;失业率和城市化水平也对地区间不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平衡的影响作用是不确定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初立苹  刘兵勇  
以1999-2011年我国31个省(或直辖市)为样本,分析法律环境是否对非寿险和寿险发展产生影响,并探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影响是否存在以及影响结果如何。研究发现:一方面,在控制一些影响因素后,法律环境对非寿险业和寿险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正效应;另一方面,法律环境对非寿险业发展的影响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L"型关系,而寿险业则呈现出"U"型关系,证实法律环境会影响区域保险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守华  李婷  汤丹宁  
城市群是经济空间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认为,我国城市群地区具有更快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双重集聚外部性,即单个城市聚点外部性和城市间网络外部性共同驱动的结果。基于1997~2010年我国22个城市群128个城市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支持本文理论观点。具体来说,聚点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市场规模、教育与研发、FDI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网络外部性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市群分工协作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城市群知识共享更多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提升,而FDI城市群集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经验证据还表明,东部城市群的双重外部性显著强于中西部城市群,因而具有更快的经济增长率;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伟   刘珊珊   李晨曦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正在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对我国三大城市群2011—2020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差异性比较,并进一步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都呈稳定上升趋势,三者的相对差异呈现缩小的演进态势;分维度看,三大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有优势和短板。创新创业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市场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锋  刘旗  张宗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获得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受到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困扰。本文使用中国分省市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研究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过程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城乡差距扩大没有联系,而财政和金融等领域的城市化偏向是现阶段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明  覃剑  
流域经济是以水系为轴线的区域经济,其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其研究为区域开发提供新视角。通过对珠江主干西江流域的实证分析,测度并比较其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发现流域经济常常呈逆地理梯度状分布,即逆水系上行,受区位自然变异带来的直接限制作用和由此衍生而来的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地理空间与经济空间不相称由此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运用区域规划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勇   岳依洋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日益凸显。文章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从地理空间格局、经济空间格局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评价,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探索省际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特征、来源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2015—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不平衡发展特征;省际不平衡程度呈降低趋势,但东西部、东中部区域间不平衡程度上升,数字产业化不平衡程度最高;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增大导致不平衡程度上升,呈现“东快西慢”态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靖祥  
研究目标:解构中国式发展不平衡发生发展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方法:借助宏观统计时序数据,将提取的党中央全代会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出现频次作为权重(针对某一具体发展问题进行的轻重缓急区分),继而展开不平衡发展与治理的风险评估、诊断,运用阈值法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社会经济系统运行具有明显的跨时不平衡性、不确定性和动态复杂性,1982年以来呈现明显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演变趋向;2012年后,党和国家治理方略重选使得发展向着动态平衡目标逼近的可能性在增大。研究创新:引入党和国家治理主体,建构"体制的特殊品性"二重性理论框架。研究价值:构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平衡论,提供不平衡发展治理方略选择的方法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庞钰凡  
文章采用2013—2020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代替传统GDP统计指标重新度量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首先通过核密度估计法与椭圆标准差法分析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然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子群分解的方法探究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来源,最后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开展空间依赖机制识别。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东密西疏”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主要由群间差异与超变密度的交叉重叠现象引起,总体差异水平虽逐年下降,但东部与西部地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马太效应”标志着未来城市群间的经济发展分化将愈加明显;(2)除哈长、天山北坡与晋中城市群外,其余城市群均具有显著的“区域层级”空间依赖特征;(3)按“地理区位”制定的城市群经济发展政策并不能对城市群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增大起到显著遏制效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德水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其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南北”差距在继续扩大,全世界的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出现这种现象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惟一的出路就是大家携起手来,共同面对现存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乐尧  
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值得注意的是,自50年代以来曾一度趋于缓和与缩小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进入80年代以后在改革与开放的过程中又重新扩大并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促成的,有其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经济与文化上的必然性,但却不能认为是合理的、有益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过于不平衡,不但势必影响作为整体的全国国民经济的快速、高效的发展及其效益的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子茗   吕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外卖、快递、代驾等新业态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加剧城市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潜在隐患。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得外卖配送站点信息,匹配城市、区县经济社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外卖配送新业态发展会提高城市内部各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不平衡系数。在城市内部,各区县配送站点分布数量和作用强度两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上述影响的主要机制。具体而言,本文构建包含外卖配送新业态和传统产业的双部门地区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实证结论说明外卖配送新业态发展整体上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利用外卖配送站点在城市内部不同区县的非均衡设置,检验数量分布差异机制;从经济基础、城乡分割、人口流动三个角度比较不同区县的促进效果,检验作用强度差异机制。通过发现新的现实问题并探讨其形成机理,本文结论能够助力以外卖配送为代表的新业态发挥更加全面、和谐、平衡、包容的地区经济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晔   陈奕延   李群  
文章利用S-型云模型评价方法和全局SBM超效率模型,从水平与效率双维视角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大多数城市群得分的增幅在后期明显放缓;反之,大部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未明显变化,甚至有少数出现了下降态势。综合来看,只有5个城市群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模式,其余城市群均属于“高水平-低效率”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