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5)
2023(16390)
2022(13729)
2021(12795)
2020(10948)
2019(25430)
2018(24719)
2017(47264)
2016(25229)
2015(28486)
2014(28236)
2013(28112)
2012(26183)
2011(23772)
2010(23624)
2009(22033)
2008(21576)
2007(18854)
2006(16427)
2005(14818)
作者
(72368)
(60795)
(60348)
(57724)
(38746)
(29132)
(27621)
(23623)
(23072)
(21202)
(20729)
(20337)
(19128)
(19107)
(18977)
(18724)
(17934)
(17859)
(17489)
(17452)
(15040)
(14749)
(14620)
(13955)
(13735)
(13638)
(13301)
(12799)
(12195)
(11861)
学科
(128250)
经济(128140)
管理(73238)
(67766)
(55535)
企业(55535)
方法(55353)
数学(49723)
数学方法(49216)
中国(32605)
(28672)
(27834)
地方(26173)
业经(23902)
(23127)
(21697)
贸易(21687)
(21012)
(20606)
农业(18490)
(17762)
财务(17716)
财务管理(17672)
环境(17326)
企业财务(16828)
(16770)
金融(16767)
(16752)
(16498)
银行(16468)
机构
大学(370850)
学院(367609)
(166846)
经济(163711)
管理(144251)
研究(127074)
理学(125037)
理学院(123641)
管理学(121679)
管理学院(120982)
中国(97063)
(77943)
科学(74565)
(73265)
(62648)
财经(59237)
中心(58347)
研究所(56888)
(55317)
(53946)
经济学(52987)
(52696)
业大(51190)
北京(49094)
经济学院(47648)
(46254)
(45868)
师范(45805)
财经大学(44071)
农业(43347)
基金
项目(246686)
科学(196859)
基金(184481)
研究(177373)
(160446)
国家(159256)
科学基金(138230)
社会(117382)
社会科(111626)
社会科学(111598)
基金项目(97200)
(92744)
自然(88957)
自然科(87014)
自然科学(86991)
自然科学基金(85485)
教育(80901)
(78930)
资助(76194)
编号(69119)
(55939)
重点(55440)
成果(55285)
(52965)
(50760)
国家社会(50320)
教育部(48625)
科研(47671)
创新(47653)
课题(47042)
期刊
(179070)
经济(179070)
研究(109355)
中国(65432)
(57345)
学报(53398)
管理(52380)
科学(51578)
(48054)
大学(41161)
学学(38934)
农业(32503)
(32481)
金融(32481)
技术(32156)
经济研究(30560)
财经(30147)
教育(28602)
(25992)
业经(25679)
问题(24938)
统计(21184)
(20565)
技术经济(20057)
(18802)
世界(18322)
(18316)
国际(17438)
决策(17005)
理论(16588)
共检索到541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侯韵  孙铁山  
本文选取中国12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单中心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对城市群空间结构集聚程度和集聚结构两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度,根据测度结果分析了中国12个城市群从1994年到2012年空间结构主要的特征及变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定量探究。本文发现,集聚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的特征,而较高的单中心程度对经济发展呈现负向影响,且集聚程度与集聚结构两者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本文认为,一定集聚水平的多中心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更为有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郝伟伟  高红岩  刘宗庆  
城际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骨干力量,对引导和带动城市群经济、人口和资本紧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本文全面界定了紧凑型城市群的内涵,并对中国十大城市群2001—2016年紧凑发展程度进行测算;通过构建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模型、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和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分别探究了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紧凑发展及其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际轨道交通变量对城市群紧凑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这一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城市群紧凑度变量与经济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城市群紧凑发展要有一定限度;城际轨道交通既对城市群经济效率产生积极的直接影响,又通过影响城市群紧凑度对经济效率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应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使其实现网络化,才能充分发挥对城市群紧凑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促进城市群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云飞  
以Fujita&Thisse理论模型为基础对城市群内产业集聚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推导结果显示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山东半岛城市群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表现为"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初期推动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过度集聚引起的负外部性会抑制经济增长。针对上述结果,本文给出了理论分析和结论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位图和全局Moran’s I值来看,各城市群金融发展都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限于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而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位图和全局Moran’s I值来看,各城市群金融发展都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限于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而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青  李佳馨  郭辰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阐释城市群功能分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利用2006-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群功能分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劳动力供给、政府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资本存量则具有负面影响;在各子样本内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其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建议:推进长三角城市分工协调,发挥各级城市的功能;完善长三角城市群政策体系,发展各城市的竞争与合作优势;增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彩艳  刘修岩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区县面板数据和19个城市群数据,研究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乡村振兴,集聚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扩散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2)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19个城市群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发展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显著。(3)进一步分析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5个子系统的影响发现,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提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指数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型城市群通过抑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制约了乡村振兴,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城市群多中心化空间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群发展阶段,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集生  
文章基于2011—2019年18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结合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城市群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绩效与环境规制三者间耦合协调机理与水平。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城市群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绩效—环境规制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城市群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绩效—环境规制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东北、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性偏低。由此,文章提出全面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化产业、加强区域环境规制标准制定、建立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管理机构等政策建议,提升全国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推动国家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集生  
文章基于2011—2019年18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结合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城市群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绩效与环境规制三者间耦合协调机理与水平。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城市群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绩效—环境规制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城市群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绩效—环境规制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东北、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性偏低。由此,文章提出全面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化产业、加强区域环境规制标准制定、建立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管理机构等政策建议,提升全国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推动国家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杨艳飞  韩佳宾  
人口空间集聚是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空间经济学理论,在对城市群人口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人口空间集聚对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人口空间集聚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即在人口集聚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城市集聚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效益,而当人口集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群的经济效益将会被减弱;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城市群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发挥城市群人口集聚红利的同时,减少城市群人口空间过度集聚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促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研究其城市群空间结构绩效不仅有助于继续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应用参数计量模型,把珠三角城市群与广东省其他非城市群城市以及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效率较高,但仍有一些城市的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指出提高这些城市效率的关键所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祥栋  张亮亮  赵峥  
文章应用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展示了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专业化与多样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基于集聚经济的视角探讨了城市产业结构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同于马歇尔和雅各布斯的基本观点,本文认为,专业化、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非是线性的。多样化与城市人均产出之间呈现出"U"型特征,专业化与城市人均产出之间呈现出"倒U"型特征。这两类曲线的拐点与城市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城市规模越大,产业结构的高度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越不利,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越有利。政策上,为了维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小城市或镇应充分发挥产业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注重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浩然  衣保中  
合理有序的空间组织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源泉,也是当前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00-2009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位序规模法则、首位度系统考察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群规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影响因素后,单中心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在城市群规模较小时尤为明显。这意味着我国城市等级分布差异仍然较小,呈现核心城市偏小,中小城市偏大的扁平化特征。因而,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能够降低交通成本和资源消耗,形成更加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加紧密的产业、技术关联,是促进城市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绅峰  潘爽  吴文洋  
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推手,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2011—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经济集聚水平、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加剧银行业竞争以及推动市场化进程等渠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表现在失信环境越好、教育水平越高及城市规模越小的地区作用越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数字经济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小靓  田相辉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有效处理集聚经济识别与估计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检验集聚经济与工资溢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发现,核心变量市场潜能与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显著正相关,表明劳动力在市场潜能更高的城市会获得更高的能力,或者说市场潜能更高的城市有能力支付给劳动力更高的工资,从而揭示了生产要素纷纷流向大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