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9)
2023(12271)
2022(10082)
2021(9119)
2020(7350)
2019(16737)
2018(15637)
2017(28511)
2016(15799)
2015(17531)
2014(16798)
2013(16808)
2012(15495)
2011(14278)
2010(14136)
2009(12893)
2008(12816)
2007(10840)
2006(9594)
2005(8377)
作者
(49411)
(41388)
(41341)
(38992)
(26473)
(19780)
(18443)
(16177)
(15937)
(14559)
(14328)
(13893)
(13360)
(13104)
(13014)
(12779)
(12226)
(12223)
(12069)
(11919)
(10422)
(10198)
(9969)
(9440)
(9319)
(9179)
(9050)
(8662)
(8345)
(8306)
学科
(67900)
经济(67826)
管理(41190)
(37836)
方法(29505)
(28411)
企业(28411)
数学(26663)
数学方法(26419)
中国(23429)
(17260)
(16364)
(15588)
贸易(15577)
(15216)
(14921)
业经(13409)
地方(12139)
农业(11800)
环境(11677)
(11011)
(9929)
银行(9874)
(9533)
(9491)
金融(9490)
(9449)
技术(9275)
(8911)
(8595)
机构
大学(238462)
学院(233108)
(101109)
经济(99389)
研究(91103)
管理(85222)
理学(74904)
理学院(73869)
管理学(72559)
管理学院(72146)
中国(66691)
科学(58467)
(51511)
(48089)
(47209)
研究所(44049)
(42160)
业大(39769)
中心(39173)
农业(38600)
财经(35136)
(33013)
经济学(32884)
(32421)
(32201)
北京(32087)
(31309)
师范(30868)
经济学院(29840)
科学院(28688)
基金
项目(168742)
科学(134082)
基金(127774)
(117009)
国家(116183)
研究(112993)
科学基金(97613)
社会(76134)
社会科(72432)
社会科学(72415)
基金项目(67845)
自然(65430)
自然科(64042)
自然科学(64017)
自然科学基金(62921)
(61613)
(55429)
资助(51147)
教育(51005)
编号(40258)
重点(39749)
(38160)
(36567)
(34918)
国家社会(33936)
计划(33386)
科研(33136)
创新(33009)
中国(31978)
教育部(31922)
期刊
(100426)
经济(100426)
研究(68844)
学报(46814)
中国(42574)
科学(42271)
(41603)
大学(34077)
学学(32643)
(29113)
管理(28762)
农业(28685)
教育(19179)
经济研究(18461)
财经(17392)
(17231)
金融(17231)
(16739)
技术(15266)
问题(15146)
(15113)
业经(14062)
(13456)
世界(12521)
(12442)
业大(12426)
资源(12381)
国际(12173)
科技(11380)
技术经济(10671)
共检索到332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一鸣  蔺雪芹  边宇  
文章利用2015—2017年全国20个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数据,分别从多个时间尺度比较总结了城市群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总结了社会经济驱动规律。研究表明:(1)2015—2017年,全国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波动上升;空气质量呈季节性变化;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比例降低;空气质量指数空间上呈"北高南低"格局,且城市群内部空气质量趋于均衡;空气质量指数分布形态较为稳定,且不同类型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差距缩小;(2)人口集聚、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对整体城市群空气质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空气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贺  李雪铭  田深圳  李松波  宫一路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2015—2017年空气质量(AQI)日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7年中国空气污染城市逐渐减少,空气质量有所提高;(2)中国城市空气质量AQI季节均值在空间上基本呈现出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格局。基本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3)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空间差异特征较为明显,空间依赖性特征显著,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及华北地区;(4)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因素众多,其中城市工业结构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贺  李雪铭  田深圳  李松波  宫一路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2015—2017年空气质量(AQI)日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7年中国空气污染城市逐渐减少,空气质量有所提高;(2)中国城市空气质量AQI季节均值在空间上基本呈现出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格局。基本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3)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空间差异特征较为明显,空间依赖性特征显著,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及华北地区;(4)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因素众多,其中城市工业结构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镭  刘超  黄亚林  陈昆仑  曾克峰  
以湖北省17个城市2004—2013年的空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Daniel趋势检验、空间插值分析、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空气质量下降的城市有10个,并在月份上表现出"U型"特征,冬季的1月和12月份是空气污染最严重时期。其次,湖北省的城市空气污染存在一定的空间转移趋势,SO2的污染重心由鄂西的恩施州和宜昌等地区,逐步向荆州、宜昌以及鄂东南的黄石、鄂州转移;NO2和PM10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个别受工业污染与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影响比较突出的大中型城市,如武汉、宜昌、鄂州、黄石等地区。面板计量检验表明,建成区面积、汽车拥有量两个解释变量对空气环境有着显著的作用,SO2和综合空气质量指数与城市经济发展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空气污染依然严峻。因而,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和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是当前湖北省城市空气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减排的大背景下,未来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落实涉气建设项目环评区域限批、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磊  周海峰  柏玲  王祖静  
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采用2015—2016年全国33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利用全域空间自相关、自然正交函数和空间描述性统计的方法来探索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2016年较2015年全国AQI均值下降5.4%,其中夏季AQI值降幅最大,同比下降了9.44%,而春季AQI值降幅最小,同比下降了1.55%。分月来看,AQI呈现出U型分布,且6~8月为U型谷底。逐日来看,秋季和冬季的日均AQI波动幅度最大,2016年全国日均AQI达优良率较2015年上升4.14%。(2)2016年空气污染的区域范围相比2015年有缩小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河南省以北地区围成的重污染区域呈现明显的收缩态势。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等空气质量优良率增长较快,而咸阳、渭南和阳泉等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呈下降态势。自然正交函数结果显示:新疆西部和冀鲁豫为高污染聚集的中心区域,而AQI低值区域则集中在云南、四川、贵州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3)2016年空气污染集聚程度高于2015年,京津冀地区和新疆西部地区仍然是空气污染的主要聚集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优良  陶天慧  丁鹏  
基于数理统计、空间插值技术、相关性分析与GIS地图表达,研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AQI及各空气含量因子污染浓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提取国务院最新规划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分布数据,划分研究区为"一核五圈",探讨了空气质量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和AQI、首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定量评价了AQI与其污染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上,长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季均变化规律为夏季最好,冬季最差;月均变化呈波浪形分布,在1月份的平均浓度皆为最高;周均变化为:在一周后半段达到一周最大值;(2)空间分布上,分季节看,AQI在春、秋、冬三季空间梯度变化显著,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在首要污染物的分布上,以PM_(2.5)和O_3均分长三角地区;(3)PM_(2.5)含量空间分布与AQI有较高相似性,均处于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臭氧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即较发达的城市臭氧含量相对较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后通过相关性计算,AQI与PM_(2.5)相关性显著,与O_3没有明显相关性,为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陈  
收集并建立环保部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数据库,构建空气质量指数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空气质量指数的贡献在4.68%~5.54%。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每增加排放1吨,空气质量指数将增加9.25%~9.7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毅  胡宗义  刘亦文  唐建阳  
文章利用中国30个重点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准倍差法考察碳强度约束政策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制度差异角度探讨碳强度约束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异质性,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显示:碳强度约束政策能够显著降低空气污染浓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随着时间推移,碳强度约束政策的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意味着其短期效果明显,中长期效果可能面临不确定性;碳强度约束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受制于地区制度环境,政府质量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以及国有经济占比越低碳强度约束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越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晓美  沈永昌  
文章研究我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动态特征,以31个环保重点城市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逐月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为研究对象,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函数性特征,运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各城市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速度变化曲线,通过曲线深度和K-means函数型聚类算法对空气质量及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呈现"三阶段"的季节性周期;空气质量区域差异明显,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差异为一个AQI分类等级,污染集中在京津冀、华北西北区域;全国重点城市平均空气质量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呈现一种"类马太效应",空气质量好的时期改善程度明显,空气质量差的时期改善幅度要小;部分城市改善效果突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长城  王宏  陈彬彬  赵卫红  洪荣林  林文  
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PM10和SO2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NO2年平均浓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月平均浓度7月份最低,而出现平均浓度高值的月份则有所差异.各污染物浓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暖区辐合系统控制下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未曾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暖区辐合系统中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最多;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影响不明显,偏南风下厦门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静萍  周景博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2014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为样本,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模式均有显著差异。工业化对空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影响模式为正向线性;城市化对空气质量具有间接影响,其中,人口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负向线性,人口密度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人口密度影响拐点的置信区间为(363,1232)人/平方千米,2014年,有64个城市在此区间内,需要决策者重点关注。本文的创新在于首次将SEM引入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领域,在实证分析中揭示出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不同路径与模式;并提出,城市化率的提高和第二产业比重的降低均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从改善空气质量的角度,应将集中型城市化作为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静萍  周景博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2014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为样本,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模式均有显著差异。工业化对空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影响模式为正向线性;城市化对空气质量具有间接影响,其中,人口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负向线性,人口密度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人口密度影响拐点的置信区间为(363,1232)人/平方千米,2014年,有64个城市在此区间内,需要决策者重点关注。本文的创新在于首次将SEM引入空气质量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金丽  王曼曼  张璐璐  宋金平  
以城市群作为空间研究单元,利用1995、2005及2015年3年份金融业的企业网络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GIS可视化及多元回归分析,对中国城市群金融联系网络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多城市群内部金融联系网络都取得了显著发展,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辽中南城市群金融网络较为成熟,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为稳定的双核结构,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则始终呈现省会城市强于门户城市的弱双核结构,其余大多中西部城市群逐渐形成单中心金融网络;城市群间金融联系网络也愈发密集,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外,关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也逐渐发展为重要节点;各城市群金融资源吸引力位次和总部金融发展能力位次存在一定差异,且影响两者发展的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除人力资本及产业结构是影响两者发展的共同因素外,经济发展规模、政府干预能力对城市群金融资源吸引力有一定影响,但对总部金融发展影响不大,地理区位的影响则正好相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惠娟  张玉  张晓怡  
利用2014—2017年江苏省13个城市月度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省看,空气质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显著负相关,与风力正相关,且风力对空气质量影响具有双重性,用电量及降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区域看,苏南、苏中、苏北的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降雨量、风力与苏南、苏中的空气质量都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与苏北地区的空气质量负相关。最后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四点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莉   张艺航  
基于2010—2020年东北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Kernel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空间变差函数和障碍因子模型,对东北城市群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间内,东北城市群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从均值水平来看,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集中分布趋势不断加强,已经形成辽宁省东部、吉林省西部和黑龙江省东部三大集中分布区;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全局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局部集聚区呈现“低低增,高高减,高低减,低高减”特征;从影响因素来看,空间结构性影响逐步增强,随机性影响逐步降低,整体空间差异在减少,但仍存在局部不平衡,绿色发展和科技支撑成为主要障碍因子。加强跨部门合作和协调、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和科技支撑的工作机制,是推动东北城市群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