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4)
- 2023(10439)
- 2022(8726)
- 2021(8018)
- 2020(6397)
- 2019(14725)
- 2018(14378)
- 2017(26438)
- 2016(14364)
- 2015(16409)
- 2014(16140)
- 2013(16206)
- 2012(15601)
- 2011(14654)
- 2010(14716)
- 2009(13313)
- 2008(13119)
- 2007(11553)
- 2006(10555)
- 2005(9889)
- 学科
- 济(71200)
- 经济(71136)
- 管理(32111)
- 业(31002)
- 中国(27755)
- 方法(22914)
- 地方(21669)
- 企(21157)
- 企业(21157)
- 数学(20457)
- 数学方法(20311)
- 农(19128)
- 贸(14695)
- 贸易(14681)
- 业经(14371)
- 易(14209)
- 学(13828)
- 发(12930)
- 农业(12903)
- 银(12028)
- 银行(12008)
- 环境(11997)
- 融(11952)
- 金融(11951)
- 行(11849)
- 制(11822)
- 地方经济(11487)
- 财(11421)
- 和(9369)
- 发展(9347)
- 机构
- 学院(209651)
- 大学(209403)
- 济(94848)
- 经济(92914)
- 研究(87765)
- 管理(72455)
- 中国(66921)
- 理学(60665)
- 理学院(59771)
- 管理学(58861)
- 管理学院(58456)
- 科学(52590)
- 京(47904)
- 所(45706)
- 研究所(41595)
- 财(40838)
- 中心(37947)
- 农(37347)
- 院(32066)
- 财经(31892)
- 江(31871)
- 北京(31568)
- 范(30944)
- 师范(30645)
- 经济学(30645)
- 业大(29190)
- 农业(29163)
- 经(29160)
- 经济学院(27505)
- 科学院(27404)
- 基金
- 项目(137996)
- 科学(109207)
- 研究(100540)
- 基金(100400)
- 家(89300)
- 国家(88582)
- 科学基金(74075)
- 社会(65694)
- 社会科(62321)
- 社会科学(62309)
- 基金项目(52462)
- 省(51784)
- 自然(45939)
- 划(45467)
- 自然科(44895)
- 自然科学(44885)
- 教育(44668)
- 自然科学基金(44045)
- 资助(41194)
- 编号(38489)
- 发(36695)
- 重点(32547)
- 成果(31684)
- 部(31175)
- 发展(29639)
- 展(29159)
- 课题(28939)
- 国家社会(28326)
- 创(28152)
- 中国(28008)
共检索到338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叶裕民 陈丙欣
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化空间战略是中国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果。按照城市群发育程度,由高到低可以划分为都市连绵区、成熟城市群、潜在城市群三类。当前中国已形成"4+8+12"的城市群级别结构,即4个都市连绵区、8个成熟城市群、12个潜在城市群,在空间分布上构成了中国"准菱形"的城市群架构。对比2010年和2000年的城市群发育状况可发现,城市群地区是中国经济、人口、就业的核心聚集区域,但经济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人口和就业的聚集程度则不断增强。
关键词:
城市群 发育 动态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苗长虹 王海江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群正在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文章在对城市群概念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各项经济指标,从总体经济实力、人均发展水平、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诸方面,对中国各大城市群的发育状况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强调国家应采取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极联动”区域发展战略。
关键词:
城市群 中心城市 县域经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卓顺
在分析东北三省城市群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齐普夫(G K Zipf)规模分布模型,分析了东北三省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结构。研究发现,东北三省城市群存在首位城市垄断性不强、轴线特征不明显、后段县级城市规模偏小、首位城市垄断性变化趋势不明显等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东北三省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位序规模分布 东北三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伟平 朱佩娟 罗鹏 李昕昕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群识别,并结合指标法对所识别的城市群进行发育格局判定,以期为城市群识别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准确进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国现有城市群数量有18个,形成"5+6+7"的分布格局,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6个区域级城市群和7个地区级城市群,发育格局呈现出发育程度的等级性、地域分异性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轴带分布等特征。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分区 指标法 发育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伟平 朱佩娟 罗鹏 李昕昕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群识别,并结合指标法对所识别的城市群进行发育格局判定,以期为城市群识别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准确进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国现有城市群数量有18个,形成"5+6+7"的分布格局,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6个区域级城市群和7个地区级城市群,发育格局呈现出发育程度的等级性、地域分异性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轴带分布等特征。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分区 指标法 发育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伟平 朱佩娟 罗鹏 李昕昕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群识别,并结合指标法对所识别的城市群进行发育格局判定,以期为城市群识别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准确进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国现有城市群数量有18个,形成"5+6+7"的分布格局,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6个区域级城市群和7个地区级城市群,发育格局呈现出发育程度的等级性、地域分异性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轴带分布等特征。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分区 指标法 发育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庆雯 杨智晨
中国式现代化为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本文探究了城市群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深入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稳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总体水平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城市群现代化水平空间分布的“东中西”梯度格局有所减弱,但“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明显。(2)城市群现代化总体及区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城市群间差异依然显著。(3)城市群现代化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邻域现代化水平越高的城市群现代化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且具有长期向高值区域集聚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从发达城市群引领、中西部城市群崛起以及协同城市群间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创琳 张舰
中国城市群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存在的新问题,从权力、财力、法力和能力四方面构建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协调保障机制、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和资源环境保障机制等四大保障机制,提出了加快城市群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包括:明确国家归口管理机关,组建国家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和跨城市的行业协调组织;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机制和公共财政储备制度;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立法工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里鹏 牟俊霖 王阳
协调好区域内城市间的产业发展关系,是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动态随机核分布方法测算中国14个主要城市群内部189个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产业比较优势上升是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增长提升的重要原因,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其作用路径依靠增加城市和城市群投资予以实现。基于此,每个城市都应立足于所在城市群发展实际和自身的独特资源禀赋,审慎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实现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本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玉铭 柳坤 邱灵
服务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保持适度增速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强劲动力,城市群核心城市则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采用区位熵、对外服务流模型、熵值法,对2003年和2012年中国20个城市群32个核心城市的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外向服务功能、综合发展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城市服务业地域分工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核心城市服务业对外服务功能与城市规模等级具有显著相关性,多数属于生产性服务功能主导型,少数属于生活性服务功能主导型以及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功能并重型;核心城市服务业内部行业外向功能的空间集中性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中性普遍高于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城市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显著,与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较为一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杨 杨建梁 梁媛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2011—2015年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构造均衡函数对城市群的均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2011—2015年我国112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布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西北、华中、华北低,东南高"逐渐演变成"西北、华中低,华北、西南、东部沿海高";我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与均衡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所研究的19个城市群主要集中在H-H象限(高效高均衡)、H-L象限(高效低均衡)和L-H象限(低效高均衡)。最后,根据各类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特征,本研究对各类特征的城市群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青松 王博
研究目的:基于多尺度视角揭示全国21个城市群内新旧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与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外部形态紧凑扩张而内部功能发育不良错配空间并探究其驱动机理,为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景观扩张指数,空间错配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Maxent模型。研究结果:(1)新增填充型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整体表现为“ 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呈显著集聚性与“南热北冷”空间分异格局。(2)“高—高”聚集区分布于南部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及珠三角城市群内,“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北部京津冀与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中。(3)中国城市群填充式扩张尚未实现外部形态与内部功能的空间协同发展,多数新区功能发育相对尚不成熟,各尺度下均以蔓延式空间错配为主。(4)地形、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水平与土地价值是造成空间错配驱动因素,而各因子对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亟需秉持建设用地存量优化和提质增效新理念,促进新城区与老城区间各类要素合理配置与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以此构建兼顾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妍妮 高波 魏守华
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帕累托指数、mono指数和首位度三个指标,本文综合考察了2007—2014年中国有代表性的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和辽中南城市群遵循位序—规模型分布特征,即近似服从Zipf法则。中部地区中原城市群由弱多中心结构向弱单中心结构演变,长江中游城市群呈弱多中心结构,西部地区城市群则表现为典型的单中心结构特征。此外,十大城市群的平均首位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说明东部城市群较西部城市群相对均衡。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洁 徐建斌 王振波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托,城市群的职能结构及其合理性对于域内城镇化的职能分工和产业发展规划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提出的"5+9+6"的城市群空间格局为背景,采用优化后的Nelson职能分类法对20大城市群进行职能特征的分析,基于规模效益、职能强度和职能多样性三要素,结合职能结构对城市群职能体系特征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结论显示:(1)城市群职能规模方面,国家级城市群整体较高,区域级城市群空间分化较为明显,城市群职能规模从沿海到内陆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2)城市群职能强度呈现出东南沿海最高,中部地区城市群较低,西部地区城市群较高,华北城市群强度中等的整体空间分异规律。(3)城市群职能多样性方面,区域级城市群职能多样化指数较高且整体较为均衡;地方级城市群中黔中城市群较低。(4)利用沃德误差聚类法将城市群职能体系分为三大类,各类别城市群职能体系特征差异明显,据各类别差异及问题提出了城市群职能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韩晓涵
文章将生态效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评定产业生态化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3—2016年中国城市群195个城市的相关指标进行科学处理,在超效率DEA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城市群产业生态效率进行评价,最后探究中国城市群产业生态化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03—2016年各城市群产业生态化发展稳定,个别年份小幅度变化,产业生态化总体水平有所上升,但仍存在进步空间;从各地级市产业效率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实力越强的城市产业生态化效率越高,北京、上海的产业生态化综合得分最高,平均得分均超过1;从时空特征来看,我国各城市群产业生态化地带性差异显著,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