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0)
2023(11014)
2022(9300)
2021(8624)
2020(6994)
2019(16030)
2018(15595)
2017(30029)
2016(16156)
2015(18244)
2014(18101)
2013(17851)
2012(16714)
2011(15315)
2010(15471)
2009(14763)
2008(14645)
2007(12893)
2006(11775)
2005(10953)
作者
(44318)
(37142)
(36745)
(35358)
(23955)
(17509)
(16772)
(14201)
(14164)
(13285)
(12785)
(12313)
(12028)
(11945)
(11871)
(11552)
(11067)
(10829)
(10676)
(10539)
(9439)
(8922)
(8837)
(8439)
(8386)
(8266)
(8145)
(8116)
(7365)
(7284)
学科
(70090)
经济(69989)
管理(51763)
(44775)
(36030)
企业(36030)
方法(25735)
中国(25482)
数学(23121)
数学方法(22892)
(19959)
(18801)
(18751)
(15693)
贸易(15685)
(15360)
业经(14461)
地方(14148)
(13063)
银行(13057)
(12625)
(12461)
环境(12393)
(12293)
(11898)
金融(11896)
农业(11583)
(10619)
(10609)
财务(10579)
机构
大学(234715)
学院(233162)
(110053)
经济(107912)
管理(89089)
研究(85726)
理学(75618)
理学院(74774)
管理学(73912)
管理学院(73435)
中国(67751)
(53427)
(50132)
科学(45656)
(41354)
财经(41053)
中心(38069)
(37467)
研究所(36787)
经济学(35585)
(34859)
北京(32263)
经济学院(31869)
(31227)
(31099)
财经大学(30425)
(29876)
师范(29695)
业大(27491)
(26949)
基金
项目(149724)
科学(121346)
研究(114004)
基金(112864)
(96544)
国家(95812)
科学基金(83436)
社会(77502)
社会科(73762)
社会科学(73750)
基金项目(58272)
(54219)
教育(51691)
自然(50497)
自然科(49368)
自然科学(49357)
自然科学基金(48491)
(46793)
资助(46325)
编号(44107)
成果(37432)
(35710)
(34050)
重点(33807)
国家社会(33454)
(32999)
课题(31791)
教育部(31561)
(30998)
中国(30372)
期刊
(124754)
经济(124754)
研究(80435)
中国(49772)
(40521)
管理(35205)
科学(29931)
(29248)
学报(27982)
(26659)
金融(26659)
教育(23218)
大学(22902)
学学(21467)
财经(21318)
经济研究(20794)
农业(19638)
技术(18759)
(18486)
问题(17980)
业经(17564)
(15952)
国际(14406)
世界(13740)
现代(11468)
技术经济(11145)
(10434)
理论(10127)
(10118)
统计(10041)
共检索到368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群元  喻定权  
协调机制是确保城市群内部有序发展的相互作用方式。首先对比分析了制度化、非制度化和混合式这三种城市群协调机制的基本类型,介绍了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城市群协调机制的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进而分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群协调机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群协调机制建设的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宁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应该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同步发展。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真正分享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梦"的成果。城镇化是城市群的塑造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城市群则是城镇化推进演绎的结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庆宾  骆康  
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泰尔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对1995—2016年中国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协调发展及其内在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湖南、江西省域内资源集聚能力的差异性趋向均衡、省域间资源集聚能力的差异性趋向分化;(2)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省域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收敛速度呈现湖北省域最快、湖南省域次之、江西省域最慢的特征;(3)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市场化水平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及三大省域资源集聚能力的协调发展皆有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从打造省域内和省域间协调发展模式、增强"高铁+城市群网络"建设力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生态科技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河东  
以中国18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并建立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中国城市群是伴随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以中国23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2011年各城市群的"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各城市群在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上相对于工农业发展水平更为滞后,城市群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兰白西和黔中城市群内部"四化"协调发展最不平衡;呼包鄂、晋中、长三角等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四化"协调较为均衡。城市群"四化"协调、同步发展应是未来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新常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创琳  张舰  
中国城市群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存在的新问题,从权力、财力、法力和能力四方面构建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协调保障机制、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和资源环境保障机制等四大保障机制,提出了加快城市群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包括:明确国家归口管理机关,组建国家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和跨城市的行业协调组织;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机制和公共财政储备制度;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立法工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志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大事有两件: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镇化。原因在于城市是当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载体,并拥有强大的聚集能力和辐射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5%,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70%左右。但是广阔的疆域、多元的地理条件以及不同的人文环境,把中国划分成若干个异质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志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大事有两件: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镇化。原因在于城市是当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载体,并拥有强大的聚集能力和辐射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5%,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70%左右。但是广阔的疆域、多元的地理条件以及不同的人文环境,把中国划分成若干个异质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同民  
随着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健全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从健全金融合作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利益均衡、风险防范、先行先试、人才发展、生态共建等机制入手,对健全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路径进行初探,以期对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锁利铭  位韦  廖臻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方向之一。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7年成渝城市群80条府际协议数据以及28项政策文本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合作治理局势明朗,并在跨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治理网络机制和协作网络机制,但仍然存在部分阻碍。为提升合作绩效、实现区域一体化,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要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以合作驱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明  刘月颖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产业作为其主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能否顺利实现。本文通过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发现,该城市群产业存在行政分割与城市竞争、产业结构趋同且彼此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创新发展缓慢以及支柱产业支撑减弱等问题。完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产业合作体系、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加速改造传统企业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璟  党兴华  
中国现行的城市群公共治理模式一定程度上促成和延续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现象。应将新公共服务治理模式引入城市群发展中,进一步从维护城市群公共利益、重新肯定公共权利和保护公共精神三个方面来促进中国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现实情况下,新公共服务应用于中国城市群协调发展还需要培育四个条件:继续推进城市政府的职能转变、培育参与城市群公共治理的多元主体、加强培育城市群内部社会人员参与共用价值对话的途径、加强城市群公共治理的法治建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密  张心贝  
城市群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载体,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是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周期协调度的视角,运用2001—2020年我国12个城市群的城市对数据,量化城市群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并考察政府协同治理机制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为:(1)城市群作为经济区划具有引领协调的作用,但总体效用低于行政区划;中心城市之间“强强联合”特征明显,但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市的带动不足。(2)单中心城市群侧重在北方地区引领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多中心城市群侧重在南方地区联动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3)在治理结构层面,省级政府“兼济全局”而市级政府“独善其身”;省级垂直传导与财政政策机制具有扶弱型特征;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强调前端梯队的引领带动。为此,要通过城市群发展与政府治理双向发力,以达到城市群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谷玉辉  吕霁航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引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已步入快车道,但仍存在行政边界刚性约束、合作机制不健全、产业同质化、管理松散化、屏障脆弱等问题,影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应采取突破行政壁垒、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推进产业秩序优化、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多重举措,为长江经济带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冬林  姚常成  
具有时空压缩效应的高铁运营是否促进了城市群内的市场一体化?城市群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又是否打破了城市群内的市场分割?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利用2003—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34个地级市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高铁运营与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对于打破城市群内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内地市间"以邻为壑"的现象依旧存在,但高铁的运营与经济协调会显著降低了该地区市场分割水平。(2)高铁运营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使得城市群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并将边界延伸至2小时交通圈。(3)高铁运营对于其他城市市场分割的影响效果均大于对本地区市场分割的影响,而城市群内的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仅在相邻地市间发挥作用,对于非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有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