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3)
- 2023(14243)
- 2022(11659)
- 2021(10559)
- 2020(8570)
- 2019(19616)
- 2018(19124)
- 2017(36424)
- 2016(19265)
- 2015(21732)
- 2014(21288)
- 2013(21565)
- 2012(20305)
- 2011(18509)
- 2010(18826)
- 2009(17423)
- 2008(17561)
- 2007(15560)
- 2006(14135)
- 2005(13285)
- 学科
- 济(96631)
- 经济(96523)
- 业(78558)
- 企(69419)
- 企业(69419)
- 管理(66334)
- 方法(34405)
- 中国(31889)
- 业经(29928)
- 农(28659)
- 数学(26226)
- 数学方法(26071)
- 财(25747)
- 地方(23651)
- 农业(20502)
- 制(19282)
- 贸(18553)
- 贸易(18534)
- 技术(18248)
- 易(17984)
- 务(17878)
- 财务(17860)
- 财务管理(17842)
- 企业财务(16874)
- 和(16701)
- 策(15506)
- 发(15157)
- 划(14970)
- 环境(14930)
- 银(14690)
- 机构
- 学院(284745)
- 大学(280905)
- 济(128849)
- 经济(126326)
- 管理(111323)
- 研究(102778)
- 理学(93855)
- 理学院(92778)
- 管理学(91786)
- 管理学院(91198)
- 中国(82570)
- 京(61589)
- 科学(58934)
- 财(58377)
- 所(51613)
- 研究所(46262)
- 中心(45895)
- 农(45747)
- 财经(45533)
- 江(44429)
- 经(41450)
- 北京(39844)
- 经济学(39640)
- 院(37285)
- 业大(37036)
- 范(37005)
- 师范(36694)
- 经济学院(35646)
- 州(35480)
- 农业(35426)
- 基金
- 项目(181835)
- 科学(146278)
- 研究(136466)
- 基金(134066)
- 家(115880)
- 国家(114827)
- 科学基金(99874)
- 社会(91037)
- 社会科(86344)
- 社会科学(86322)
- 基金项目(70555)
- 省(69628)
- 自然(61508)
- 自然科(60145)
- 自然科学(60132)
- 教育(59363)
- 自然科学基金(59123)
- 划(58260)
- 编号(53900)
- 资助(53325)
- 发(45097)
- 成果(43358)
- 重点(41114)
- 部(40563)
- 创(40367)
- 国家社会(38613)
- 业(37996)
- 课题(37262)
- 发展(37164)
- 创新(36987)
- 期刊
- 济(153682)
- 经济(153682)
- 研究(92496)
- 中国(61713)
- 管理(46467)
- 财(45913)
- 农(43048)
- 科学(39352)
- 学报(36852)
- 融(29851)
- 金融(29851)
- 农业(29717)
- 大学(28893)
- 学学(27041)
- 教育(26308)
- 业经(25988)
- 技术(25327)
- 经济研究(24733)
- 财经(23273)
- 问题(21145)
- 经(20369)
- 业(18503)
- 贸(17287)
- 世界(16587)
- 技术经济(16312)
- 国际(15540)
- 现代(15121)
- 图书(14650)
- 商业(13725)
- 资源(13710)
共检索到454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玉铭 柳坤 邱灵
服务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保持适度增速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强劲动力,城市群核心城市则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采用区位熵、对外服务流模型、熵值法,对2003年和2012年中国20个城市群32个核心城市的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外向服务功能、综合发展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城市服务业地域分工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核心城市服务业对外服务功能与城市规模等级具有显著相关性,多数属于生产性服务功能主导型,少数属于生活性服务功能主导型以及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功能并重型;核心城市服务业内部行业外向功能的空间集中性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中性普遍高于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城市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显著,与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较为一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化 单连龙 刘斌 崔凤安 向爱兵 邹斯林
一、城市群的界定及分类(一)城市群界定工业革命以来,不断涌现的城镇群体化现象促使人们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不得不由个体走向群体,从而开拓了城市空间研究的新领域——城镇群体空间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欣,杨荫凯,吕昕
机动化 ( Motorization) ,即机动车拥有量和使用量的增长过程[1] ,如同工业化、城市化、运输化一样 ,机动化是个以时间为变量的过程函数 ,它包含着交通方式与运输技术的创新活动。机动化与城市现代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社会阶层分异、生态环境演变间存在着极其明显的交互推拉作用。本文剖析了我国城市机动化的基本特征 ,机动化发展的宏观政治、经济背景 ,并从汽车产业与城市交通系统相互协调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城市机动化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机动化 基本特征 宏观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杨 杨建梁 梁媛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2011—2015年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构造均衡函数对城市群的均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2011—2015年我国112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布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西北、华中、华北低,东南高"逐渐演变成"西北、华中低,华北、西南、东部沿海高";我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与均衡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所研究的19个城市群主要集中在H-H象限(高效高均衡)、H-L象限(高效低均衡)和L-H象限(低效高均衡)。最后,根据各类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特征,本研究对各类特征的城市群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庆雯 杨智晨
中国式现代化为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本文探究了城市群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深入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稳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总体水平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城市群现代化水平空间分布的“东中西”梯度格局有所减弱,但“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明显。(2)城市群现代化总体及区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城市群间差异依然显著。(3)城市群现代化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邻域现代化水平越高的城市群现代化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且具有长期向高值区域集聚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从发达城市群引领、中西部城市群崛起以及协同城市群间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里鹏 牟俊霖 王阳
协调好区域内城市间的产业发展关系,是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动态随机核分布方法测算中国14个主要城市群内部189个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产业比较优势上升是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增长提升的重要原因,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其作用路径依靠增加城市和城市群投资予以实现。基于此,每个城市都应立足于所在城市群发展实际和自身的独特资源禀赋,审慎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实现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本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柳坤 申玉铭 刘辉
选择京津冀都市区、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数据,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分析并阐释了区域内服务业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服务业增加值数据构建的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判定系数显示拟合效果较好;②根据分维值比较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接近理想状态并且比较稳定,首位城市上海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发挥良好的辐射作用。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结构体系并不均衡,由于高位序城市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惯性优势,目前的结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观;③北京和上海分别作为服务业的区域中心性城市的理论地位与实际较为接近,并且北京显示出明显的集聚作用,而广州的区域服务业中心性地位面临弱化的威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叶裕民 陈丙欣
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化空间战略是中国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果。按照城市群发育程度,由高到低可以划分为都市连绵区、成熟城市群、潜在城市群三类。当前中国已形成"4+8+12"的城市群级别结构,即4个都市连绵区、8个成熟城市群、12个潜在城市群,在空间分布上构成了中国"准菱形"的城市群架构。对比2010年和2000年的城市群发育状况可发现,城市群地区是中国经济、人口、就业的核心聚集区域,但经济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人口和就业的聚集程度则不断增强。
关键词:
城市群 发育 动态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乜标
文章在对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进行理论考察的基础上,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提升城市群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互动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江 李秀伟 江俊丽
文章以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模型,从时空二维视角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时序耦合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系统总体上处于拮抗阶段,以失调衰退类型为主,耦合系统劣化,核心城市总体处于较高的发展层次,安徽省西部、北部总体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层次;从相对发展度看,长三角约66%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远超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约1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需,耦合系统退化,约2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其经济发展同步,耦合系统优化。总之,长三角城市发展总体呈现不平衡性,需进一步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和优化,以加强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匹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我国的城市群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显著变化,集聚式城市化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之一。本文对中国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区 集聚式城市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马尧天 欧阳慧
推进城市群布局低碳化是我国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空间、交通、产业、生态四个维度提出低碳城市群的基本特征,根据城市群碳排放测算结果,分析城市群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群低碳排放能力与发育水平、紧凑度呈正相关关系,空间紧凑度、交通紧凑度、产业紧凑度对城市群碳排放能力的影响依次递减,城市群碳排放能力随着紧凑度的提升出现下降趋势。建议构建"多中心组团式、非均衡紧凑化"的城市群空间形态,从交通供给与需求"双向发力"推动城市群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以"大集群、小族群"思路建立城市群低碳产业布局体系、营造"楔环结合、廊带成网"的城市群低碳生态空间格局,推进城市群空间布局低碳化。
关键词:
城市群 低碳布局 基本特征 影响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马尧天 欧阳慧
推进城市群布局低碳化是我国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空间、交通、产业、生态四个维度提出低碳城市群的基本特征,根据城市群碳排放测算结果,分析城市群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群低碳排放能力与发育水平、紧凑度呈正相关关系,空间紧凑度、交通紧凑度、产业紧凑度对城市群碳排放能力的影响依次递减,城市群碳排放能力随着紧凑度的提升出现下降趋势。建议构建"多中心组团式、非均衡紧凑化"的城市群空间形态,从交通供给与需求"双向发力"推动城市群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以"大集群、小族群"思路建立城市群低碳产业布局体系、营造"楔
关键词:
城市群 低碳布局 基本特征 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倪鹏飞
本文在提出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后,利用模糊曲线分析方法,通过求取和比较各影响因素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弹性,验证了其关于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两个基本假设。进而判断“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服务业规模和增长速度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是服务业比例及其增长将不会太高太快。
关键词:
城市服务业 人均收入 消费率 城市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闫玮
中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发展,城市群的战略部署和建设也不断拓展。在城市群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趋势下,城市群的边缘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城市群的边缘问题进行描述,阐述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五个边缘问题;分析了边缘地带发展对城市群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解决城市群边缘地带发展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边缘地带 发展问题 必要性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