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1)
- 2023(14320)
- 2022(11600)
- 2021(10434)
- 2020(8587)
- 2019(19867)
- 2018(19181)
- 2017(36728)
- 2016(19611)
- 2015(22308)
- 2014(22447)
- 2013(22637)
- 2012(21610)
- 2011(19968)
- 2010(19960)
- 2009(18755)
- 2008(18594)
- 2007(16579)
- 2006(14586)
- 2005(13400)
- 学科
- 济(111491)
- 经济(111400)
- 管理(54108)
- 业(50417)
- 方法(43780)
- 企(39433)
- 企业(39433)
- 数学(39373)
- 数学方法(39057)
- 中国(29690)
- 地方(23621)
- 农(23284)
- 财(22137)
- 业经(21661)
- 学(20968)
- 贸(18612)
- 贸易(18605)
- 易(18034)
- 制(17149)
- 融(15752)
- 金融(15750)
- 农业(15626)
- 银(15476)
- 银行(15448)
- 环境(15054)
- 行(14888)
- 地方经济(14418)
- 和(13818)
- 产业(13698)
- 务(12864)
- 机构
- 大学(307112)
- 学院(303047)
- 济(143128)
- 经济(140437)
- 管理(112930)
- 研究(112761)
- 理学(97093)
- 理学院(95917)
- 管理学(94492)
- 管理学院(93907)
- 中国(84916)
- 科学(66196)
- 京(65340)
- 财(61787)
- 所(57428)
- 研究所(52307)
- 农(50411)
- 财经(49958)
- 中心(49795)
- 经济学(47134)
- 经(45529)
- 江(43594)
- 业大(43059)
- 经济学院(42423)
- 北京(41628)
- 院(39966)
- 农业(39840)
- 范(38936)
- 师范(38581)
- 财经大学(37231)
- 基金
- 项目(199828)
- 科学(158657)
- 基金(149434)
- 研究(142853)
- 家(131127)
- 国家(130164)
- 科学基金(110913)
- 社会(96089)
- 社会科(91448)
- 社会科学(91421)
- 基金项目(78118)
- 省(74049)
- 自然(69583)
- 自然科(68035)
- 自然科学(68014)
- 自然科学基金(66843)
- 教育(63721)
- 划(63628)
- 资助(61340)
- 编号(54176)
- 部(45770)
- 重点(45372)
- 发(44318)
- 成果(44204)
- 国家社会(42064)
- 创(40736)
- 教育部(39354)
- 创新(38457)
- 科研(38259)
- 人文(37735)
共检索到45441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程寅 魏旭
文章为探究中国19个城市群及其内部各城市数字经济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依据“生产三要素论”和“达维多定律”构建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测度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以及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采用Markov链对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群数字经济效率表现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超变密度在城市群总体差异中的贡献基本上是最大的,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城市群间差异,城市群内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发挥的作用不大;Markov链的状态转移分析结果反映出本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受邻域空间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勇 白永秀
本文运用空间功能分工指数对中国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2003—2010年,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并呈现出波动中持续下降的趋势,但2008年之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城市群功能分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群高于中西部城市群且差距逐渐拉大。从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比较来看,中心城市远远高于外围城市且二者差距不断扩大,但中心城市自身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从城市等级角度比较来看,城市功能分工水平与城市等级高低有关,不同等级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级差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建斌 占强 刘春浩 魏晓 宋洁 孙峰华
引入空间异质性原理,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和空间流进行分析,从等级异质性、结构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三方面对长株潭空间异质性及其机理进行剖析,并据此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异质性优化途径。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城市等级异质性明显,多尺度等级缀块结构在理论上对城市群发展是有益的,但等级异质对后进城市(娄底、益阳等市)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是起妨碍作用的。2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结构异质性突出,与城市群核心区的时空距离是异质性重要原因,但距离并不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唯一原因,历史基础、文化和政策等方面也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重要方面。3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功能异质性方面构成较为合理,但城市群"新质"的产生更多集中在长沙市,其科研和创新职能远高于其他地区。4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的一体化与空间异质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追求空间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空间异质性的存在,认识到空间异质性的机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莎莎 黄丽露 段至诚 黄婉华
旅游经济韧性强调旅游生态系统吸收或承受扰动和其他压力的能力,使旅游产业的发展维持其结构和功能;旅游韧性管理通过合理的内外部资源利用,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服务功能。在多源数据支持下,构建中国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动态评价法对各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进行定量分析以及识别韧性水平层次,通过空间核密度方法对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的演进过程、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动态分析,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各准则层与指标层对旅游经济韧性的负面影响程度,为旅游经济韧性水平提升寻找路径支撑。结果表明:(1)大多数城市群在2010—2018年间的旅游经济韧性均呈上升趋势,但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旅游经济韧性下降;(2)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进规律基本一致;(3)城市群内部相邻城市的发展对韧性水平的影响较小,城市群整体的旅游经济韧性水平相对独立;(4)数字化工具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对提高韧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上升,其变动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向变动效果,且资本投入的改善效应最大。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不及珠三角城市群,2014年前后的优化程度亦不如成渝、长三角城市群,但均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北京的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处于高位;2014年后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的资源配置效率由负转正,其他京津冀城市未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了资本要素配置贡献,但劳动和能源配置效率提升相对有限。在新发展格局下,各地要健全区域要素流通市场机制并着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即通过促进劳动力向人才转变、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推广绿色集约生产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拓展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空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倪进峰 隗斌贤
本文基于2012—2019年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群经济分布特征及演变轨迹的基础上,采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从城市金融与经济存在时空非平衡关系的视角,解释城市群经济时空演变轨迹形成的原因,并以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两种维度,实证检验两类金融业态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1)长三角空间经济呈现相对稳定但极化程度逐步减弱的“核心—外围”结构,伴随城际经济差距的拉大,经济分布主要向南北两端扩散;(2)传统金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促进效应较大的区域逐渐由苏南等次核心区向周边城市迁移,显示其对城市群经济向北、向西扩散具有重要作用;(3)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受空间异质性主导,促进效应较大的城市主要是上海及上海以南的浙江城市,表明数字金融是拉动城市群经济向南扩散的主要力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卫 陈克禄
本文要探讨的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21世纪全球竞争单位的大城市群的发展问题。城市群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发展对策。中国城市群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城市群的经济贡献率偏低,首位城市的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偏低,城市之间融合度差。在对中国城市群的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提升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成本收益分析 城市群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王俊俊
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对提高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转变城市群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市群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运用耦合协调理论,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生态化三个方面构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对2005—2017年9大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进行测量和时空演变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年均增长率为0.538%,其中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生态化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约束;从空间维度上看,东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均较高,中西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呈现较大的非均衡性;从影响因素上看,区域专业化集聚、区域多样化集聚、工业多样化集聚、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金融资本和消费需求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起促进作用,工业专业化集聚、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政府干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阻碍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福云 王欣平 徐欣妍
城市群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重要空间载体,数字经济是增强其经济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要素。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的数字经济划分标准,结合我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实践,建立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3-2022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及其内部11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通过可视化处理分析其内部城市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数字经济整体呈现波动增长,数字经济分项指标存在短板,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差异化明显,且影响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速度的因素不同。据此,提出对策: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推进城市群数字经济协调发展;高效利用政策红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保障措施“双管齐下”;将一体化发展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城市群数字经济建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张东
本文将经济韧性界定为应对冲击的抵抗力和冲击后的恢复力,以中国11个城市群15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度了2008-2010年抵抗期和2010-2017年恢复期城市群经济韧性,并进一步运用shift-share分解方法探索了经济韧性的由来。结果显示:抵抗期和恢复期中国城市群经济韧性均值分别为0.515和0.026,均强于全国层面经济韧性;经济韧性可分解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分量,且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大小均主要由竞争力决定;不同时期各产业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抵抗期经济韧性主要由二、三产业竞争力共同决定,而恢复期经济韧性的决定因素转变为第三产业竞争力为主、第二产业竞争力为辅。最后就如何增强中国经济韧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超 郑宁雨 韩敏
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引入外部环境变量、随机性因素、松弛变量和非参数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有效解决传统模型中的径向和角度问题,同时考虑非期望产出,得出"一带一路"51个沿线国家数字经济效率真实测度值,探究四个影响因素在不同分位点下的不同作用及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外部环境变量对数字经济效率存在一定影响;考虑松弛变量和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可以更加真实地测度实际数字经济效率值;剔除外部环境变量影响后,中国数字经济效率较高,优势明显。第二,四个因素对数字经济效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在不同分位点下均影响显著,而基础设施情况和对外开放度只在0.1和0.2分位点下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经济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承超 杨珊珊
文章结合中国八大经济圈选取八大城市群,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创建包含31项基础指标的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测度八大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并对其演进趋势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海峡西岸和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较高,在考察期内,八大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整体上均有所降低。在不考虑空间因素作用的条件下,各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均具有“马太效应”,且城市群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考虑空间因素后,城市群内各地区受相邻地区影响的情况不尽相同。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淦文 叶阿忠 孙湘湘 吴竞超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对国际投资流动的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探讨数字经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方法】基于2011~2018年全国2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结论/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大规模城市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可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效应。研究结果对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外商直接投资 异质性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年素英 赵鸿雁
文章采用基于对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异质性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利用2015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横截面数据,测度了我国城市(市辖区)的经济效率,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效率水平普遍较低,超过80%的城市经济效率低于0.5。并对经济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科技活跃程度、市场化水平和人口规模对城市经济效率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