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4)
- 2023(8556)
- 2022(7336)
- 2021(6897)
- 2020(5847)
- 2019(14087)
- 2018(13651)
- 2017(26151)
- 2016(14235)
- 2015(16569)
- 2014(16655)
- 2013(16870)
- 2012(16089)
- 2011(14847)
- 2010(14845)
- 2009(14049)
- 2008(14030)
- 2007(12480)
- 2006(10697)
- 2005(9630)
- 学科
- 济(69746)
- 经济(69685)
- 管理(35630)
- 业(33367)
- 方法(32551)
- 数学(29754)
- 数学方法(29549)
- 企(24660)
- 企业(24660)
- 中国(22491)
- 农(17011)
- 贸(15104)
- 贸易(15099)
- 易(14709)
- 财(14406)
- 地方(13542)
- 学(13273)
- 业经(11435)
- 制(11423)
- 农业(11073)
- 环境(10303)
- 银(9918)
- 银行(9896)
- 融(9527)
- 金融(9525)
- 行(9521)
- 和(9424)
- 发(8671)
- 出(8213)
- 务(7951)
- 机构
- 大学(219437)
- 学院(215243)
- 济(99539)
- 经济(97639)
- 研究(80621)
- 管理(79956)
- 理学(68818)
- 理学院(67935)
- 管理学(66923)
- 管理学院(66509)
- 中国(60970)
- 科学(47954)
- 京(47738)
- 财(42271)
- 所(41079)
- 研究所(37599)
- 农(36872)
- 中心(35982)
- 财经(34494)
- 经济学(32993)
- 经(31533)
- 业大(31255)
- 北京(30582)
- 江(30410)
- 经济学院(29973)
- 农业(29388)
- 范(28577)
- 院(28543)
- 师范(28332)
- 财经大学(25663)
- 基金
- 项目(142552)
- 科学(112740)
- 基金(106436)
- 研究(102255)
- 家(93278)
- 国家(92619)
- 科学基金(78446)
- 社会(67615)
- 社会科(64243)
- 社会科学(64223)
- 基金项目(56027)
- 省(51856)
- 自然(49453)
- 自然科(48343)
- 自然科学(48327)
- 自然科学基金(47487)
- 教育(46151)
- 划(45511)
- 资助(44112)
- 编号(39323)
- 部(33400)
- 重点(32673)
- 成果(32174)
- 发(31536)
- 国家社会(29429)
- 创(28659)
- 中国(28653)
- 教育部(28583)
- 科研(27467)
- 课题(27429)
共检索到316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勇 白永秀
本文运用空间功能分工指数对中国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2003—2010年,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并呈现出波动中持续下降的趋势,但2008年之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城市群功能分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群高于中西部城市群且差距逐渐拉大。从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比较来看,中心城市远远高于外围城市且二者差距不断扩大,但中心城市自身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从城市等级角度比较来看,城市功能分工水平与城市等级高低有关,不同等级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级差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王俊俊
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对提高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转变城市群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市群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运用耦合协调理论,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生态化三个方面构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对2005—2017年9大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进行测量和时空演变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年均增长率为0.538%,其中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生态化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约束;从空间维度上看,东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均较高,中西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呈现较大的非均衡性;从影响因素上看,区域专业化集聚、区域多样化集聚、工业多样化集聚、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金融资本和消费需求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起促进作用,工业专业化集聚、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政府干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阻碍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上升,其变动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向变动效果,且资本投入的改善效应最大。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不及珠三角城市群,2014年前后的优化程度亦不如成渝、长三角城市群,但均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北京的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处于高位;2014年后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的资源配置效率由负转正,其他京津冀城市未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了资本要素配置贡献,但劳动和能源配置效率提升相对有限。在新发展格局下,各地要健全区域要素流通市场机制并着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即通过促进劳动力向人才转变、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推广绿色集约生产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拓展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程寅 魏旭
文章为探究中国19个城市群及其内部各城市数字经济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依据“生产三要素论”和“达维多定律”构建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测度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以及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采用Markov链对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群数字经济效率表现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超变密度在城市群总体差异中的贡献基本上是最大的,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城市群间差异,城市群内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发挥的作用不大;Markov链的状态转移分析结果反映出本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受邻域空间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燕坤
本文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从社会上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基本假设出发,逻辑分析了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形成的演进过程,认为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起因于分工带来的好处与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之间的折中,分工的水平如何取决于交易效率的高低。这是现有文献所没有的。此外,现有文献也没有深入到城市群内部去探讨城市功能专业化问题。在现实经济中,主要存在要素成本、技术进步、行政分割、城市发展四种因素影响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的形成及其变动。鉴于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现有测度方法的不足,本文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的测度方法,并以我国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三大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
加强城市间功能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对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面板匹配数据,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有利于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此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并且,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效果要受企业特征与区域特征差异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削弱"行政区划壁垒"与强化"产城融合效应"来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该结论对构建城市间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群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功能分工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伟平 朱佩娟 罗鹏 李昕昕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群识别,并结合指标法对所识别的城市群进行发育格局判定,以期为城市群识别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准确进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国现有城市群数量有18个,形成"5+6+7"的分布格局,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6个区域级城市群和7个地区级城市群,发育格局呈现出发育程度的等级性、地域分异性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轴带分布等特征。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分区 指标法 发育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伟平 朱佩娟 罗鹏 李昕昕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群识别,并结合指标法对所识别的城市群进行发育格局判定,以期为城市群识别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准确进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国现有城市群数量有18个,形成"5+6+7"的分布格局,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6个区域级城市群和7个地区级城市群,发育格局呈现出发育程度的等级性、地域分异性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轴带分布等特征。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分区 指标法 发育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伟平 朱佩娟 罗鹏 李昕昕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群识别,并结合指标法对所识别的城市群进行发育格局判定,以期为城市群识别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准确进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国现有城市群数量有18个,形成"5+6+7"的分布格局,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6个区域级城市群和7个地区级城市群,发育格局呈现出发育程度的等级性、地域分异性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轴带分布等特征。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分区 指标法 发育格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邱立新 徐海涛
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中国8个城市群中具有代表性的13个城市为样本,对其在三个五年规划期内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结构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十二五"末期小幅反弹;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由正到负,再由负变正的V型变化,这是城市化初期的典型特征。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分布发生了两次明显位移,充分体现了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外贸程度对成渝及珠三角等南方城市群碳排放的影响较为显著,外贸程度越高,对碳排放的影响越大。制定碳减排政策应因地制宜,因城而异,经济发达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卫 陈克禄
本文要探讨的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21世纪全球竞争单位的大城市群的发展问题。城市群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发展对策。中国城市群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城市群的经济贡献率偏低,首位城市的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偏低,城市之间融合度差。在对中国城市群的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提升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成本收益分析 城市群竞争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晖 庄晓惠
文章基于2010—2019年1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对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发展相对稳定,总体水平有所上升,但仍存在进步空间;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地带性差异显著,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相对较高。从影响因素看,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进步是促进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人口压力是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高的潜在阻碍因素。
关键词:
城市群 绿色金融 绿色技术 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晖 庄晓惠
文章基于2010—2019年1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对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发展相对稳定,总体水平有所上升,但仍存在进步空间;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地带性差异显著,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相对较高。从影响因素看,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进步是促进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人口压力是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高的潜在阻碍因素。
关键词:
城市群 绿色金融 绿色技术 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宁宁
文章以中国七大城市群为样本,利用计量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视角研究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的影响,并探究非线性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线性角度而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从非线性角度而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中心城市的这一影响作用大于外围城市。鉴于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城市群内产业转移、细化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促进城市群间良性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宁宁
文章以中国七大城市群为样本,利用计量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视角研究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的影响,并探究非线性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线性角度而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从非线性角度而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中心城市的这一影响作用大于外围城市。鉴于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城市群内产业转移、细化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促进城市群间良性合作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