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36)
2023(18077)
2022(14944)
2021(13765)
2020(11555)
2019(26498)
2018(25864)
2017(48509)
2016(26473)
2015(29792)
2014(29531)
2013(28932)
2012(26300)
2011(23630)
2010(23229)
2009(21475)
2008(21008)
2007(18363)
2006(15771)
2005(13965)
作者
(77919)
(65480)
(65029)
(61947)
(41234)
(31371)
(29672)
(25647)
(24810)
(22920)
(22250)
(21900)
(20651)
(20445)
(20290)
(20171)
(19970)
(19399)
(18857)
(18704)
(16208)
(15873)
(15841)
(14838)
(14805)
(14519)
(14249)
(14227)
(13148)
(13028)
学科
(110238)
经济(110121)
管理(72143)
(68720)
(54679)
企业(54679)
方法(50929)
数学(45503)
数学方法(44976)
中国(33874)
(29797)
(26871)
业经(23871)
(23056)
(22213)
贸易(22204)
(21656)
地方(20430)
农业(19948)
(19164)
(16795)
(16746)
财务(16745)
财务管理(16707)
银行(16677)
环境(16456)
(16039)
金融(16036)
(15903)
企业财务(15853)
机构
大学(379493)
学院(376233)
(156861)
经济(153884)
管理(143031)
研究(132247)
理学(124690)
理学院(123214)
管理学(120913)
管理学院(120227)
中国(98649)
科学(83492)
(80325)
(70502)
(68132)
(67107)
研究所(61852)
业大(60946)
中心(60819)
农业(56135)
财经(55733)
(53737)
(50993)
北京(49856)
经济学(49280)
(48609)
师范(47990)
(47488)
经济学院(44671)
(42620)
基金
项目(263405)
科学(207493)
基金(194545)
研究(183217)
(173580)
国家(172250)
科学基金(146731)
社会(118883)
社会科(112840)
社会科学(112808)
基金项目(102972)
(100735)
自然(97245)
自然科(95132)
自然科学(95101)
自然科学基金(93408)
(86971)
教育(83841)
资助(78950)
编号(71058)
重点(60238)
(57999)
成果(56437)
(56283)
(54487)
科研(51613)
创新(51182)
国家社会(51004)
计划(50222)
教育部(49175)
期刊
(160127)
经济(160127)
研究(105268)
中国(69274)
学报(67298)
(62751)
科学(60033)
(52348)
大学(49840)
管理(49837)
学学(47203)
农业(42740)
教育(33637)
技术(31012)
(30608)
金融(30608)
经济研究(27371)
财经(27151)
业经(25382)
(24054)
(23420)
问题(22960)
(19342)
(19197)
统计(18951)
技术经济(17975)
科技(17584)
图书(17476)
资源(17232)
(17172)
共检索到539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郡郡  
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中国12个主要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变化趋势、空间关联、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市域尺度下我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20年间,我国城市群所辖城市的人口老龄化整体呈加速加深的态势,但不同城市群的加深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群所辖城市的人口老龄化主要展现为相似类型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在考察期内发生了一定的跃迁;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整体差异在考察期内有所扩大,人口老龄化的整体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源于群际差异的贡献;无论是城市群整体还是大部分城市群内部,老龄化惯性和人口流迁均是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重要致因,但与2010年相比,2020年时与生育率相关的人口自然增长、生育潜力等因素,以及可能引致人口流迁的产业结构、环境污染和气温等因素对城市群整体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影响开始显现或有所强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陈玉娇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2015~202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近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宏观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人口迁出省份昔日东迁人口“逆势”回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导致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呈分散化及其区域分布的均衡化。分析其影响因素显示,城乡收入差距等经济因素仍是影响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但其作用已显弱化;空间因素的作用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出现减小趋势;开放度等良好的市场化及人文社会环境已对迁移人口选择目的地表现出一定的影响力。各因素对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省际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纪韶  朱志胜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24个城市群的人口流动模式,并运用基尼算法测算人口流动前后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平衡性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群之间及内部人口流动规模庞大,人口流入和流出均呈集中趋势,人口流入集中特征尤为明显。2.城市群流动人口分布呈现"极化"和"属地化"特征,东部城市群和所在经济区内城市群是主要人口流入区域,东部城市群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与流出并存,且绝大部分流入人口来自城市群覆盖省份以外。3.珠三角城市群仍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口强势流入中心,江淮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构成我国的人口强势流出中心。4.我国城市群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平衡状况总体较为合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金光照  张逸杨  
解开中国生育水平之“谜”的关键在于获得一套高质量的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增设公民身份号码登记项目、全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了高质量年龄结构数据,为准确估计中国过去一段时间的生育水平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06~2017年始终维持在1.6以上的水平,许多年份超过了1.7,在2017~2020年则持续下降;生育率存在较大波动,2020年达到最低值1.3,2012年和2017年出现明显高峰,分别约为1.89和1.88,15年间平均约为1.7。生育属相偏好、生育政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总和生育率的波动。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显示中国目前生育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充分消解新近出现的生育水平抑制性因素、构建家庭友好和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挖掘和发挥这种潜力的关键举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翠玲  姜玉  庄亚儿  姜全保  于典  刘雯莉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计得出,2020年中国49岁女性的终身不育率为5.16%,低于美国11%和欧盟国家19%的平均水平。中国女性的终身不育水平呈现出鲜明的时期、队列、受教育程度、城乡、区域和省际差异。高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在城市、东北地区、极低生育水平省份的女性,终身不育率更高,49岁女性无活产子女的比例均在6%以上。未来城镇化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继续普及、婚育推迟程度持续深化,还将进一步推动终身不育水平上升。在婚外生育较少、多孩占比较低的背景下,终身不育水平的持续上升对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的负向抑制将更加强烈,并将对适度生育水平的实现产生长远且深刻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并提前谋划应对策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现苓  明艳  
年龄结构是最基础的人口结构,对年龄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是使用普查数据的重要前提。利用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通过与其他来源数据比较、队列存活率法、修正惠普尔指数、符号分布法等考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质量。将普查0~9岁人口回推得到2011~2020年出生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出生人数比较,二者很接近,尤其是2015年后几乎一致,推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低龄组不存在明显漏报。对10岁及以上人口队列存活率的观察发现,10~40岁队列存活率存在异常波动,主要是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低龄组漏报、青年组重报和育龄女性重报大于男性等造成。修正惠普尔指数和符号分布法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全国层面上不存在特定的年龄尾数指向,年龄申报质量很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王德文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有关资料,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因素,及其与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区别一般迁移理论的独特之处。伴随经济增长的市场化改革程度和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是决定人口迁移基本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清除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将起到引导和规范人口迁移、促进持续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正亮  
受教育部委托,兰州大学于1983年8月1日至26日举办了“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讲习班”,这次讲习班是在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下举行的。 为这次讲习班讲学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者查瑞传副教授,比利时人口学者默顿斯教授,英国人口学者希尔教授,美国人口学者屈塞尔教授。中外专家学者联合讲学,是这次讲习班的一个特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潘石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在总量仍然偏多的情况下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失衡,其突出表现为:男女性别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城乡结构失衡;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严重错位,不相适应。这些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理论认识上的偏误,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弊端;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宏观管控缺失的原因。人口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口生产与再生产的特殊性决定它的调整要比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构调整要艰难得多。人口生产与再生产动态均衡发展并与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要求相适应,这是社会主义人口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人口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必须依此目标从理论、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社会习俗等方面综合发力,强力调整人口结构,使之动态均衡化、合理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成荣  梅自颖  
民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当前各民族人口共同迈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本文主要采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民族人口资料信息,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人口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呈现出的规模变动、水平变动、结构变动和公平变迁。我国各民族人口教育取得瞩目成就:建成人口规模巨大的教育体系,国民整体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性别教育差距缩小,教育水平提升由初等教育的高贡献度向高等教育的高贡献度转变,教育公平逐步得以实现。在各民族人口共同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聚焦于解决民族间、民族内和中华民族与其他教育发达体之间的差距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玉婷   李波   甘天琦  
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合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挑战对于锻铸农业经济韧性、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水平提高显著降低了农业经济韧性,经过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不变,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削弱农业创新重构能力降低农业经济韧性;机制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水平提高降低了农业技术效率进而抑制农业经济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经济韧性遭受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力度在所处粮食功能区划、农业保险水平以及财政支农力度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据此,本文从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鼓励区域差异化发展、完善农业保险保障和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前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主要应用比较人口预测方法对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年龄结构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果臻   杨柳清   梁海俐   李树茁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面分析近年来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的态势与特征。研究表明,男性婚姻挤压现象及其后果已全面显现:2010~2020年全国婚龄人口性别比急剧升高,预计2036年将升至峰值116.13;与以往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不同,当前经济发达且城镇化率较高地区的未婚男性过剩现象也逐步显现;男性婚姻挤压导致男女两性间初婚水平和模式的差异巨大,男性初婚概率较女性明显偏低,未婚男性成婚期望年数大幅增加;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规模始终较大、比例始终较高,城镇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也日益凸显,2010~2020年45岁及以上城镇未婚男性由176.04万人增至387.77万人;大龄未婚男性的经济资源相对匮乏,对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依赖加重,在老年阶段处于不健康状态的比例上升且独居比例较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元颉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圆满成功,普查中的数据收集、资料编码、录入以及汇总处理都达到了高质量。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全部数据达400亿字符,采用中央和省分散式两级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上难度较大。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处理系统,怎样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如何制定必要而合理的精度要求?又怎样分配各工作环节的允许误差?是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分散处理中采用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处理程序,我们在数据处理实施过程中注意搜集各环节质量指标,尝试从省级处理角度反映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质量情况,分析研究误差传递规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伟  
为了深入开发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带,推广有关普查数据分析软件,P04项目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委托北京大学人口所主办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研讨班”于1月6日~1月1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1月6日的开幕式由课题负责人之一曾毅教授主持,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孙怀阳司长、国家教委P0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