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5)
- 2023(15495)
- 2022(13263)
- 2021(12307)
- 2020(10143)
- 2019(23462)
- 2018(23093)
- 2017(44634)
- 2016(23763)
- 2015(26709)
- 2014(26529)
- 2013(26686)
- 2012(24747)
- 2011(22689)
- 2010(22585)
- 2009(20793)
- 2008(20121)
- 2007(17368)
- 2006(15442)
- 2005(13740)
- 学科
- 济(122961)
- 经济(122845)
- 管理(66834)
- 业(61863)
- 企(49918)
- 企业(49918)
- 方法(49083)
- 数学(43182)
- 数学方法(42817)
- 中国(31659)
- 地方(27337)
- 农(27049)
- 业经(24320)
- 学(23212)
- 财(23198)
- 贸(19852)
- 贸易(19841)
- 易(19198)
- 农业(18229)
- 制(18102)
- 环境(17773)
- 地方经济(16476)
- 和(16424)
- 产业(15568)
- 技术(15563)
- 理论(15314)
- 融(15238)
- 金融(15237)
- 银(14919)
- 银行(14882)
- 机构
- 大学(353353)
- 学院(349718)
- 济(158337)
- 经济(155386)
- 管理(139101)
- 研究(124875)
- 理学(120997)
- 理学院(119659)
- 管理学(117925)
- 管理学院(117299)
- 中国(91292)
- 京(75375)
- 科学(73946)
- 财(66502)
- 所(61826)
- 研究所(56562)
- 财经(54524)
- 中心(54135)
- 农(52108)
- 经济学(50003)
- 经(49746)
- 业大(49273)
- 江(48117)
- 北京(48041)
- 范(45138)
- 院(45066)
- 经济学院(44928)
- 师范(44787)
- 农业(40727)
- 财经大学(40651)
- 基金
- 项目(240091)
- 科学(190784)
- 基金(177733)
- 研究(175227)
- 家(154468)
- 国家(153320)
- 科学基金(132234)
- 社会(115301)
- 社会科(109607)
- 社会科学(109578)
- 基金项目(94442)
- 省(90450)
- 自然(84102)
- 自然科(82194)
- 自然科学(82179)
- 自然科学基金(80716)
- 教育(78101)
- 划(76420)
- 资助(73076)
- 编号(68464)
- 成果(54659)
- 部(54096)
- 重点(53491)
- 发(52576)
- 创(49487)
- 国家社会(48784)
- 课题(47025)
- 教育部(46840)
- 创新(46338)
- 人文(45613)
- 期刊
- 济(173511)
- 经济(173511)
- 研究(109346)
- 中国(60939)
- 学报(51715)
- 管理(51332)
- 科学(50345)
- 财(47331)
- 农(47003)
- 大学(39490)
- 学学(37407)
- 农业(33221)
- 教育(30534)
- 经济研究(29484)
- 技术(28954)
- 融(27834)
- 金融(27834)
- 财经(27515)
- 业经(25467)
- 问题(24024)
- 经(23836)
- 技术经济(18994)
- 贸(18143)
- 业(17445)
- 世界(17358)
- 现代(16431)
- 理论(16170)
- 科技(16164)
- 统计(16030)
- 图书(15706)
共检索到510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经济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宣超 中村良平
笔者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中国不同地理范围的城市技术效率值并对其影响因素做出分析。研究发现,大规模生产资料的投入仍然是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中国城市的生产效率并未出现逐年改进;东部城市群的技术效率一定程度上优于中西部,单个城市的技术效率差异更加明显,现阶段的资源型小城市技术效率优于大中型城市;外资能够与城市技术效率改进形成良性互动,国内资本则反之。
关键词:
城市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地区产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我国的城市群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显著变化,集聚式城市化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之一。本文对中国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区 集聚式城市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靖
随着物流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单位不断推进物流产业集聚,助推物流效率提升。本文基于2011-2019年10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对应物流效率将提高0.2813%;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将会加强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物流行业技术资源投入与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存在联动关系,且此联动关系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城市群 物流产业集聚 物流效率 空间溢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杨艳飞 韩佳宾
人口空间集聚是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空间经济学理论,在对城市群人口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人口空间集聚对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人口空间集聚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即在人口集聚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城市集聚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效益,而当人口集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群的经济效益将会被减弱;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城市群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发挥城市群人口集聚红利的同时,减少城市群人口空间过度集聚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促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空间集聚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韧 宋爽爽 段义诚 张奇佳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空间重构和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金融集聚则是区域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动能。文章基于2008—2021年国内十大典型城市群数据,梳理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正向驱动本地经济效率提升,还能带动周边城市效率提升;(2)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适度金融集聚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效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负向作用;(3)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受制于城市群模式特征以及区域资源要素流通,多核城市群金融集聚的经济效率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单核城市群。由此,城市群建设既需充分挖掘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金融要素合理适度集聚,又要强化地理空间内的资源要素流通,更应围绕不同地域特征和城市群形态设计差异化的金融发展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家鹏 陈松林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业和人口两个角度分析经济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和直接冲击。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收敛后分化的演化特征,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差异;(2)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出单门槛效应,表明适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导致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出现负向影响;(3)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自身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冲击都是从开始就达到顶峰而后收敛为0,而第二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则是先负向冲击后持续正向冲击。城市群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时,既要充分发挥经济集聚的正面环境效应,也要重视不同经济集聚的适度性和动态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莉萍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体系,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和互动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耦合效应。文章基于中原城市群产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程度与城市化程度的区位商指数,对中原城市群第二产业集聚指数、第三产业集聚指数与城市化指数的耦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耦合优势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一步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产业集聚 城市化 耦合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庆宾 骆康 刘承良
城市群作为当前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区域发展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论文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抓取等手段,以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间要素集聚能力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间要素集聚能力差异与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相吻合,城市群要素集聚格局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衰减的分布特征;②城际层面要素集聚能力差异的两极分化现象显著,以城市群首位城市为中心的要素集聚"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较为鲜明;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科技创新、对外开放、金融等要素的集聚格局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化和集聚分布指向特征;④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要素集聚能力等级规模结构分布总体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可分为"均衡型"和"离散型"2种类型,首位城市要素集聚首位度随城市群要素集聚能力高低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兰梓睿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关键词:
城市群 工业集聚 环境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傅江帆 贺灿飞 沈昊婧
基于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普查数据,整合了集聚效应和企业选择效应,考察中国城市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总体上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但现有文献忽视了选择效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高估了集聚效应。从时间历程看,中国大城市正经历着从低效企业被动挤出转向高效企业主动进入的过程。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的动荡和中国政府的治理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被动选择效应一度起到主导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主动选择效应日益突出,吸引高效率企业进入成为提高城市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产业类型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市选择效应突出,资本密集型产业则体现出主动选择机制的作用。对于不同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平俊 唐小飞 王春国 张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群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赢得主动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集聚发展模式下的地方化竞争也已演变成为联合区域城市一体化竞争,资源集聚效率作为影响和评价城市群区域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被广泛应用。本文实证分析了城市群战略对人力资源、土地资源、金融资源、创新资源和能源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城市群战略能够显著提升人力资源、土地资源、金融资源、创新资源和能源等资源集聚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同时政府适度干预并结合市场力量是城市群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研究对指导丰富城市群理论、资源理论以及中国城市群实践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 资源集聚 效率 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