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1)
2023(10139)
2022(8359)
2021(7540)
2020(5857)
2019(13711)
2018(13206)
2017(24695)
2016(13029)
2015(14712)
2014(14408)
2013(14497)
2012(14099)
2011(13220)
2010(13198)
2009(12035)
2008(11847)
2007(10271)
2006(9486)
2005(8909)
作者
(38452)
(32132)
(31976)
(30187)
(20540)
(15298)
(14447)
(12411)
(12399)
(11257)
(11228)
(10658)
(10192)
(10168)
(10154)
(9996)
(9611)
(9293)
(9095)
(8972)
(8033)
(7805)
(7699)
(7270)
(7193)
(7179)
(6990)
(6911)
(6496)
(6409)
学科
(71443)
经济(71380)
管理(32787)
(30510)
中国(27160)
方法(23615)
数学(21422)
地方(21379)
数学方法(21314)
(20938)
企业(20938)
(18269)
业经(14271)
(14121)
贸易(14107)
环境(13816)
(13646)
(13144)
农业(12475)
(11817)
银行(11804)
(11788)
金融(11788)
(11623)
地方经济(11494)
(11362)
(11166)
(11114)
技术(9545)
发展(9405)
机构
学院(193311)
大学(193199)
(93666)
经济(92017)
研究(78448)
管理(69947)
中国(60309)
理学(58991)
理学院(58226)
管理学(57522)
管理学院(57152)
科学(44497)
(43481)
(39247)
(39242)
研究所(35528)
中心(33825)
(31292)
财经(30985)
经济学(30649)
北京(28596)
(28412)
(28373)
(28152)
经济学院(27550)
(27152)
师范(26930)
业大(25481)
科学院(24301)
农业(24274)
基金
项目(126591)
科学(101648)
基金(93773)
研究(93760)
(81714)
国家(81089)
科学基金(69356)
社会(64294)
社会科(61293)
社会科学(61281)
基金项目(48874)
(47314)
自然(41403)
教育(40753)
(40564)
自然科(40500)
自然科学(40492)
自然科学基金(39757)
资助(38029)
编号(34845)
(34303)
重点(29063)
(28844)
发展(28594)
国家社会(28217)
(28129)
成果(28047)
(26231)
中国(26182)
课题(25716)
期刊
(108204)
经济(108204)
研究(67083)
中国(43147)
(29842)
科学(27825)
管理(26876)
学报(26831)
(26603)
(21529)
金融(21529)
农业(21040)
大学(20782)
学学(19517)
教育(19019)
经济研究(18873)
业经(17015)
问题(15893)
财经(15766)
技术(15699)
(13820)
(13048)
世界(12598)
(11961)
国际(11840)
技术经济(10047)
资源(9844)
(9726)
统计(9270)
现代(9257)
共检索到308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泽义  罗雪华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我国26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分析了其无效率的来源,并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城市规模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忽略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将会高估真实的城市效率水平,环境污染是我国城市绿色发展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高于中西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门槛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着规模的上升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城市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当城市规模超过一定数值后,其规模扩大不会带来绿色发展效率的改善,甚至会产生消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晔   陈奕延   李群  
文章利用S-型云模型评价方法和全局SBM超效率模型,从水平与效率双维视角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大多数城市群得分的增幅在后期明显放缓;反之,大部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未明显变化,甚至有少数出现了下降态势。综合来看,只有5个城市群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模式,其余城市群均属于“高水平-低效率”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书敬  邹玉琳  胡姚雨  
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96个地级市2006-2011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以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综合效应。结果显示:2006-2011年全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显著提升,但变异系数增加;绿色发展效率高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相对较低;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产业集聚的增强,绿色发展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提升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宇  田杰鑫  陈珍珍  
创新性地使用碳中和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基于2004—2017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传统GTFP核算框架对城市总额碳排放量造成了高估,忽略了城市通过植物碳汇的间接减排方式实现主动环境治理。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分组还是五大城市群分组,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对于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考虑碳固量水平后,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宇  田杰鑫  陈珍珍  
创新性地使用碳中和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基于2004—2017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传统GTFP核算框架对城市总额碳排放量造成了高估,忽略了城市通过植物碳汇的间接减排方式实现主动环境治理。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分组还是五大城市群分组,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对于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考虑碳固量水平后,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杨  杨建梁  梁媛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2011—2015年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构造均衡函数对城市群的均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2011—2015年我国112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布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西北、华中、华北低,东南高"逐渐演变成"西北、华中低,华北、西南、东部沿海高";我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与均衡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所研究的19个城市群主要集中在H-H象限(高效高均衡)、H-L象限(高效低均衡)和L-H象限(低效高均衡)。最后,根据各类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特征,本研究对各类特征的城市群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阳志云  赵娟娟  桂振华  倪永明  韩冰  庄长伟  
绿色发展模式是我国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目前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还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该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以评价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污染治理投资与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而绿化水平、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单位GDP用水、空气质量和工业废水处理水平则有很多城市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呈较好的发展态势。就各项指标的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来看,投资特别高的城市基本都是直辖市或者省级市等大规模的城市,但是这些城市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并不高。单位GDP用水量特别高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特别低的城市基本以小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龙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5年工业层面数据,借鉴生态效率和生产效率概念使用VRS_DEA模型分别测度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继而运用耦合度公式将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耦合成绿色经济效率,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均较低,其中经济效率大于绿色效率,重"金山银山"轻"绿水青山",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拥有较高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大城市相对小城市具有更强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双重优势;第二,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存在改善迹象和提高趋势,大城市以及位于发达地区城市相对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具有较高的绿色经济效率;第三,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通道,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信息化、经济集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尚未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则阻碍了绿色经济效率改善;第四,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需要加强联防联控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夏勇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污染的大量排放为代价的。使用脱钩理论可以揭示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是否存在同步变化的关联,进而可为更好地实现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做好理论铺垫。文章以中国2004-2013年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先后考察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的收敛性以及追赶脱钩状态。结果显示:(1)由于存在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上的异质性,区域脱钩状态呈现出"俱乐部收敛"特征,据此可以判定普通城市存在向标杆城市追赶的可能;(2)现阶段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以"未追赶脱钩"类型的城市为主,大多数普通城市与标杆城市之间在经济增长与污染减排两方面的差距均不断扩大。由此引出的政策启示为:一是改变城市重经济轻环境的做法,二是差别化助推城市的绿色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芹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时代。如何促进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有序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是一项重大战略课题。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重点是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完善城市绿色发展制度设计、支持绿色科技创新、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夏勇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污染的大量排放为代价的。使用脱钩理论可以揭示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是否存在同步变化的关联,进而可为更好地实现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做好理论铺垫。文章以中国2004-2013年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先后考察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的收敛性以及追赶脱钩状态。结果显示:(1)由于存在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上的异质性,区域脱钩状态呈现出"俱乐部收敛"特征,据此可以判定普通城市存在向标杆城市追赶的可能;(2)现阶段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以"未追赶脱钩"类型的城市为主,大多数普通城市与标杆城市之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莉  侯宇琦  
研究目标:检验数字经济对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差异。研究方法:运用效率分析、熵值法测度2011~2018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并采取面板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研究期间我国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存在时滞性和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上市公司企业数据库,筛选建立全国数字经济企业数据集与城市层面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对地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价值:从数字经济发展角度,为我国绿色发展转型路径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开军   龙顺发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旅游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综合运用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等多种方法分析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空间差异大小及差异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等。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明显的“W”型阶段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较为显著的集聚特征。(2)中国城市旅游业旅游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并且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增长。高效率城市的倒退风险高于其他等级,主要向较高效率下移。(3)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基尼系数整体上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但是波动性较强,并且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在2013年之前,空间差异呈现逐渐扩大趋势,随后在2014~2017年,呈现较为显著地缩小趋势,而后呈现略微扩大趋势。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差异。(4)旅游专业化水平、交通通达度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对促进中国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基于2010—2019年中国八大城市群13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及其动态演化趋势,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从绝对差异视角识别八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分布动态演进,构建动态空间SDM模型从相对差异视角揭示八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收敛机制。研究发现:八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年度均值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等四类分解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贡献程度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八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均呈现出波动性上升态势,并表现出空间差异趋于缩小和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的动态演进趋势;八大城市群中仅有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微弱的发散趋势,八大城市群整体及其余七大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均呈现显著的条件β收敛特征。为此,应在强化技术创新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功能,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贡献程度,缩小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等方面做好工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松  曾宇航  
根据研发驱动理论,通过构建包含R&D投入的超效率DEA—SBM模型,分别测算2001—2017年中国不同区域传统型、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对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创新要素下中国及四大经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均高于传统要素下传统型绿色发展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逐渐收敛。东部地区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最高,西部、东北部地区有所提升,而中部地区并未得到较大提升;②2001—2017年全国创新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一致,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因素;③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城镇化水平、FDI与全国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起负向影响作用。R&D投入规模、R&D投入强度、R&D投入成果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在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