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9)
2023(9444)
2022(7773)
2021(7293)
2020(5859)
2019(13646)
2018(13059)
2017(23706)
2016(12304)
2015(13375)
2014(12868)
2013(12906)
2012(12048)
2011(11052)
2010(10845)
2009(9965)
2008(9594)
2007(8127)
2006(7177)
2005(6275)
作者
(34198)
(28987)
(28566)
(27182)
(18462)
(13704)
(12790)
(11238)
(11011)
(9981)
(9867)
(9674)
(9156)
(9148)
(8965)
(8946)
(8583)
(8224)
(8173)
(7923)
(7035)
(6900)
(6746)
(6561)
(6409)
(6403)
(6248)
(5960)
(5805)
(5629)
学科
(57336)
经济(57292)
管理(37482)
(35192)
(28572)
企业(28572)
方法(23543)
中国(21961)
数学(21290)
数学方法(21158)
技术(15581)
(12679)
地方(12393)
技术管理(11993)
(11481)
贸易(11469)
(11182)
环境(11110)
业经(10994)
(10358)
(9971)
(8901)
(8679)
(8647)
(8618)
银行(8611)
农业(8601)
(8513)
金融(8512)
(8420)
机构
大学(177871)
学院(175276)
(83726)
经济(82331)
管理(68297)
研究(66528)
理学(59706)
理学院(58948)
管理学(58109)
管理学院(57764)
中国(50105)
科学(38584)
(38384)
(33676)
(31857)
研究所(29386)
中心(28854)
财经(27802)
经济学(27640)
(25695)
经济学院(24950)
(24792)
(24789)
北京(24457)
(23712)
业大(23362)
(23048)
师范(22874)
财经大学(20975)
科学院(20289)
基金
项目(125677)
科学(103120)
基金(96505)
研究(89672)
(85253)
国家(84685)
科学基金(73944)
社会(62966)
社会科(60147)
社会科学(60136)
基金项目(51582)
自然(47010)
(46209)
自然科(46103)
自然科学(46095)
自然科学基金(45278)
(40077)
教育(39936)
资助(37788)
(32119)
编号(30979)
创新(29232)
(28964)
重点(28637)
国家社会(28167)
(27808)
中国(25239)
教育部(25135)
人文(23946)
科研(23637)
期刊
(85743)
经济(85743)
研究(56606)
中国(35194)
管理(27137)
科学(26708)
学报(24281)
(22869)
(21177)
大学(18884)
学学(17862)
经济研究(15471)
农业(15141)
教育(14982)
(14324)
金融(14324)
技术(14006)
财经(13858)
问题(12826)
(12214)
业经(11527)
(10892)
科技(10741)
世界(10266)
(10257)
技术经济(9910)
国际(9495)
(9348)
统计(8925)
资源(8902)
共检索到257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婧  杜广杰  
文章基于2000~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专利授权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布动态分析、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实证考察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具有较严重的空间非均衡态势,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大幅高于其他城市。(2)随着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对于总体空间差异的贡献逐渐上升,超变密度的贡献逐渐降低。区域间差异的拉大主要表现为高水平城市之间差异扩大,而中等水平与低水平城市之间相对差异缩小。(3)空间效应在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高水平的空间滞后类型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创新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未来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发展存在空间收敛趋向。强化区域间协调、激发协同创新势能成为打破当前中国城市绿色创新严重空间非均衡态势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博文  张友国  
研究目标:编制中国绿色创新指数,考察各区域指数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方法:建立绿色创新指数评价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赋权指标,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专利清单在线检索工具和采用爬虫技术检索、匹配、汇总国家知识产权局绿色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测度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采用Kernel估计分析绿色创新分布动态演进,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中西绿色创新空间差距来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绿色创新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及东中西各地区绿色创新水平均呈总体上升趋势,源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与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三者“携手并进”;绿色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并具有较高行政级别特征,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及主要省会城市稳居前列;我国整体及东中西地区核密度图均呈现“曲线右移、峰值先升后降、宽度收窄后扩大”的特征;东中西区域内部及区域间差异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绿色创新存在空间β条件收敛效应,且俱乐部收敛特征也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不同地区样本中收敛速度存在差异。研究创新:将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制度创新纳入统一的绿色创新指数测度框架,首次测度了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对中国绿色创新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价值:科学界定绿色创新内涵并编制相关指数,揭示其时空演变趋势、构成来源及空间分化特征,为提升绿色创新水平、缩小绿色创新空间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会珍   李伊璞  
基于2006—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支持实现其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科技支出较高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会珍   李伊璞  
基于2006—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支持实现其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科技支出较高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玲   丁礼婷  
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从投入、产出、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各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法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全国及四大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各省份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梯度下降分布,且空间聚集性明显,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各省份之间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差距逐渐扩大,呈现分化趋势,东北地区虽然未出现分化现象,但发展严重滞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雄  高志刚  克甝  
文章基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测算出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创新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Markov链以及空间Markov链考察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地区差距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格局。(2)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的地区差距整体呈扩大趋势,地区间差距是造成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全国整体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在样本考察期内主要呈现单极化形态,而三大地区则由多极分化演变为单极化。(4)中国城市数字创新水平状态较为稳定,低水平城市向邻接高水平城市转移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处于高水平城市的数字创新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公博  关成华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构建包含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在内的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中国城市的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并对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发现城市创新水平与行政级别之间密切相关,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往往是省会与副省级城市;城市创新水平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一致性,创新水平总体由东部向中西部城市递减;创新水平高的城市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的京津地区,水平低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珠三角和环渤海的周边城市成为"创新低值集聚区"值得关注,这与长三角地区周边多为创新活跃城市形成鲜明对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露露  王子晨  
文章根据绿色创新的动因,将绿色创新分为技术推动型、市场拉动型和环境规制型。分别分析区域一体化对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创新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据此作出区域一体化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假设。随后利用2009-2017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区域一体化是否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长三角2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但是作用不明显,说明长三角城市间还需要加强沟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要素流通渠道,通过最大化区域一体化效应,促进城市绿色新水平的提高。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斌  文泽宙  邝嫦娥  
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绿色创新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大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区域范围的"多核心"集聚形态;绿色创新具有累积效应,往期绿色创新成果会推动当期绿色创新发展;交通条件、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均会促进绿色创新,低层次产业结构则会显著抑制绿色创新,而扩大开放程度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创新,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城市间绿色创新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实现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祖达  
论文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我国绿色建筑在不同城市由于市场认受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地理分布差异性,指出虽然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是全国性的,但由于不同城市的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条件差异,导致绿色建筑项目在不同城市的地理分布明显不一样,这种差异表现为"空间非均匀性"。研究绿色建筑项目的地理分布重要性在于: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房地产行业提供有效进入绿色建筑市场的战略信息,推动绿色建筑市场化发展;也可以为未来深化绿色建筑标准与激励政策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6个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因素,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房竣工面积、商品房平均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长炜  闫毓龙  王燕武  
本文以城市为对象,基于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σ收敛系数、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概率等方法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差异变化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Dagum基尼系数以及σ收敛系数呈下降趋势,城市空间扩张质量差异不断缩小、整体呈现收敛之势;地区间的差异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差异贡献在不断上升,地区内部差异的贡献率则稳定在32%左右;城市空间扩张质量初始等级更高的城市更容易向更高层级转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提升速度明显下降,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也发生显著改变,特别是西部地区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差距拉大。本文合理度量了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质量,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提供了政策制定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金岳   毛顺宇   寇冬雪  
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深化外资绿色转型既是“十四五”期间外资结构优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又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下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经验表明,企业外资占比提升反而存在“挤出”绿色创新的可能。基于我国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对企业外资占比的影响效应进行系统性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十大股东中外资占比对企业绿色创新无显著影响,而总股本中较高的外资占比对企业绿色创新发挥挤出效应,主要通过“挤出”研发人员、研发经费支出等创新投入,抑制企业绿色创新产出。此外,我国在新能源、节能、交通运输等重要绿色创新领域逐渐确立国际领先地位,提高了外资在绿色创新领域的准入门槛,加大了外资进一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难度。结论可为进一步明确外资的绿色创新影响效应和绿色转型方向、挖掘外资的绿色创新潜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内外资绿色创新体系提供企业层面的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本红  赵银银  
基于中国城市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这一激励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共同实现,分别是“研发资金增加效应”和“创新人才促进效应”。此外,设立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引起的绿色创新水平在非东部欠发达地区和行政级别较低城市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设立,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战琪  
将三重差分模型与空间计量回归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在服务贸易开放中的角色和地位如何影响绿色创新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呈现差异性:与创新产出较少的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创新产出较多的地区相对更大;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地区相对更大;与不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地区相对更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不仅对本城市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应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法律约束机制,正向调节对外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明广  
本文运用Super-SBM-Windows效率评价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ESDA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绝大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各省级之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2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低值区域,而高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