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
2023(1012)
2022(852)
2021(819)
2020(673)
2019(1619)
2018(1640)
2017(3072)
2016(1646)
2015(1847)
2014(1676)
2013(1692)
2012(1670)
2011(1425)
2010(1325)
2009(1161)
2008(1026)
2007(907)
2006(755)
2005(637)
作者
(4806)
(4238)
(4064)
(3905)
(2618)
(2032)
(1901)
(1710)
(1667)
(1415)
(1377)
(1354)
(1352)
(1343)
(1329)
(1290)
(1237)
(1203)
(1164)
(1136)
(1043)
(1018)
(989)
(982)
(921)
(874)
(854)
(851)
(841)
(839)
学科
(7473)
经济(7467)
方法(4701)
数学(4470)
数学方法(4359)
管理(3663)
(3385)
(2621)
企业(2621)
中国(1707)
(1692)
(1382)
(1274)
(1180)
贸易(1179)
(1162)
环境(1049)
(996)
业经(975)
农业(927)
地方(905)
技术(897)
(855)
(824)
(824)
金融(824)
理论(808)
(747)
(743)
财务(743)
机构
大学(23341)
学院(22395)
(10004)
经济(9842)
研究(8700)
管理(8610)
理学(7687)
理学院(7588)
管理学(7365)
管理学院(7328)
中国(6581)
科学(5831)
(5197)
(4675)
(4418)
研究所(4167)
中心(4139)
业大(4117)
农业(3897)
(3841)
财经(3333)
经济学(3315)
(3293)
北京(3198)
(3126)
经济学院(2973)
(2910)
科学院(2713)
研究院(2644)
财经大学(2642)
基金
项目(17441)
科学(13968)
基金(13600)
(12506)
国家(12438)
研究(11037)
科学基金(10612)
自然(7732)
自然科(7581)
自然科学(7581)
自然科学基金(7455)
社会(7163)
基金项目(6869)
社会科(6849)
社会科学(6843)
(6129)
资助(6118)
(5838)
教育(5034)
(4047)
重点(4040)
计划(3851)
编号(3786)
(3675)
科研(3669)
(3481)
教育部(3374)
创新(3307)
国家社会(3193)
大学(3126)
期刊
(8354)
经济(8354)
研究(5831)
学报(4624)
科学(4068)
(3794)
中国(3482)
大学(3431)
管理(3358)
学学(3343)
农业(2776)
(2433)
统计(1907)
技术(1897)
经济研究(1657)
(1534)
(1530)
财经(1504)
(1464)
金融(1464)
决策(1454)
业大(1394)
理论(1345)
(1292)
实践(1243)
(1243)
问题(1241)
技术经济(1235)
农业大学(1183)
资源(1129)
共检索到30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4年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9%,但在累积增长幅度上小于传统生产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从东向西递减,且存在不断增强的空间正相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正有更多中国城市的局部空间相关关系转变为高高聚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4年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9%,但在累积增长幅度上小于传统生产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从东向西递减,且存在不断增强的空间正相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正有更多中国城市的局部空间相关关系转变为高高聚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崔兴华  林明裕  
中国工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了工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了FDI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净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在样本考察期间,部分典型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外资企业平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但整体上,内资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速高于外资企业,呈现出明显的赶超态势。(2)总体而言,引入外资有助于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持续性。(3)深入到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发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FDI主要促进了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资源类、高耗能类工业相比,机械制造类和轻纺类工业的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最后,本文进行了安慰剂检验,得到了稳健的研究结论。据此,本文认为,引进外资应因地施策、因行业施策,根据各地区的发展阶段和各行业的生产特点,制定合理的引资政策,促进工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冰  程婷  
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计算累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法分析了我国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 39%、1. 85%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 02%的速度减少,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出现退步迹象。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城市间差距在逐渐缩小,中部城市间出现明显技术"追赶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累积相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累积相对技术进步和累积相对效率改善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逐渐减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增长格局;东、中部地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会  于法稳  
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本文将农膜使用量作为一种非期望产出,测算了中国棉花2004-2018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研究发现:中国棉花农膜使用量持续增加,农膜成为土壤污染要素,阻碍产出增长,且西北内陆棉区比长江、黄河棉区更加明显。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中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被高估,非期望产出阻碍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GTFP与TFP存在明显差异,非期望产出对中国棉花GTFP指数的负影响净效应显著,拉低了GTFP值,对GTFP与GTech影响分别为-0.076和-0.072。从成本利润率、产业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分析了对棉花GTFP的影响,影响效果分别为1.24%、0.02%、-0.05%、-0.02%,以此给出提升中国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会  于法稳  
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本文将农膜使用量作为一种非期望产出,测算了中国棉花2004-2018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研究发现:中国棉花农膜使用量持续增加,农膜成为土壤污染要素,阻碍产出增长,且西北内陆棉区比长江、黄河棉区更加明显。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中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被高估,非期望产出阻碍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GTFP与TFP存在明显差异,非期望产出对中国棉花GTFP指数的负影响净效应显著,拉低了GTFP值,对GTFP与GTech影响分别为-0.076和-0.072。从成本利润率、产业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分析了对棉花GTFP的影响,影响效果分别为1.24%、0.02%、-0.05%、-0.02%,以此给出提升中国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该文首先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3~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然后从增长源泉、影响因素及经济增长贡献三个方面对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变化的差异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总体都呈增长趋势,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增速依次递减,并且技术进步是推动各城市群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低下是造成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tFP增速缓慢的根本原因。人均GrP和资本劳动比对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齐亚伟  陶长琪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并与当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Malmquist指数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省际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显著地低于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导向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引入了不良贷款和资本要素。分析表明,2000~2005年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4.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国有商业银行生产率改进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同时我们发现,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会高估中国银行业生产率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柴志贤  
利用2001—2009年我国3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分别测算了不考虑环境约束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考虑环境约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高外资比重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更高;外资对行业传统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高度显著的促进作用;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对行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环境管制显著抑制了工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良仕  孙才志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②非期望产出情况下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非常显著;③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恶化,波动变化都很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谭涛  吴江  王旻轲  张培文  
现有文献对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同时考虑中间产品和结转产品对整个经营过程的影响,得到的测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使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9个国家2011-2016年的商业银行数据,将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看成是一个两阶段的动态网络结构,采用动态网络方向距离函数构造了一种新的动态网络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研究商业银行整体和子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和β收敛检验。得到的结论有:(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商业银行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0.61%,呈现N型趋势,两个子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0.06%,呈现V型趋势,技术进步是整体和子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2)四个地区和四种收入类型国家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是下降的,各子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所差异。(3)人均GDP水平、信贷市场结构、外商投资、银行经营年限、银行规模、银行资产配置等因素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商业银行整体和子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类型国家的收敛特征不尽相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立  李文波  
为了测度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探讨提升各省份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革方案,本文选取北京、天津等15个典型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DDF),在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排放效率模型和期望产出效率模型,得到各省份城市非期望产出减排潜力(1-α)和期望产出扩张潜力(β),结合(1-α)和β值,将15个典型省份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区、粗放区和相对无效区三类区域。通过GML指数分析,得到三类区域在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变动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立  李文波  
为了测度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探讨提升各省份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革方案,本文选取北京、天津等15个典型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DDF),在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排放效率模型和期望产出效率模型,得到各省份城市非期望产出减排潜力(1-α)和期望产出扩张潜力(β),结合(1-α)和β值,将15个典型省份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区、粗放区和相对无效区三类区域。通过GML指数分析,得到三类区域在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省份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累积正效应。三类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增长幅度和影响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高效区和粗放区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相似,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效率增长;技术进步是影响相对无效区效率变动的根本原因,技术效率是促进相对无效区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