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35)
- 2023(18155)
- 2022(15481)
- 2021(14565)
- 2020(11882)
- 2019(27815)
- 2018(27191)
- 2017(51758)
- 2016(27645)
- 2015(31033)
- 2014(30615)
- 2013(30244)
- 2012(27703)
- 2011(25008)
- 2010(24613)
- 2009(22262)
- 2008(21523)
- 2007(18427)
- 2006(16050)
- 2005(13617)
- 学科
- 济(114425)
- 经济(114310)
- 管理(77467)
- 业(70445)
- 企(57161)
- 企业(57161)
- 方法(52932)
- 数学(46602)
- 数学方法(46040)
- 中国(34293)
- 农(30370)
- 财(27419)
- 业经(24483)
- 贸(23818)
- 贸易(23807)
- 学(23740)
- 地方(23418)
- 易(23205)
- 农业(20156)
- 环境(19513)
- 制(18581)
- 和(17691)
- 理论(17375)
- 技术(17051)
- 务(16075)
- 银(16007)
- 财务(15997)
- 银行(15969)
- 财务管理(15961)
- 融(15688)
- 机构
- 大学(388221)
- 学院(384225)
- 济(159345)
- 经济(156119)
- 管理(153442)
- 理学(133698)
- 理学院(132199)
- 研究(131312)
- 管理学(129809)
- 管理学院(129121)
- 中国(98026)
- 京(83103)
- 科学(80336)
- 财(70192)
- 所(63539)
- 中心(59709)
- 农(59682)
- 研究所(58333)
- 财经(57259)
- 业大(56951)
- 江(53653)
- 经(52530)
- 北京(52315)
- 范(51122)
- 师范(50679)
- 经济学(49411)
- 院(48754)
- 农业(46569)
- 经济学院(44760)
- 州(43482)
- 基金
- 项目(273116)
- 科学(216317)
- 基金(200988)
- 研究(198692)
- 家(175744)
- 国家(174371)
- 科学基金(150626)
- 社会(127794)
- 社会科(121293)
- 社会科学(121263)
- 基金项目(106745)
- 省(103343)
- 自然(97822)
- 自然科(95620)
- 自然科学(95599)
- 自然科学基金(93840)
- 教育(90838)
- 划(88096)
- 资助(82292)
- 编号(79486)
- 成果(63105)
- 重点(61091)
- 部(60885)
- 发(57760)
- 创(56400)
- 课题(54098)
- 国家社会(53877)
- 创新(52746)
- 教育部(52616)
- 科研(52165)
- 期刊
- 济(165027)
- 经济(165027)
- 研究(112957)
- 中国(71852)
- 学报(59862)
- 科学(56211)
- 管理(54634)
- 农(53297)
- 财(51523)
- 大学(46137)
- 学学(43027)
- 教育(40946)
- 农业(37416)
- 技术(33464)
- 融(29416)
- 金融(29416)
- 经济研究(27379)
- 财经(27265)
- 业经(26043)
- 经(23427)
- 问题(23219)
- 图书(21999)
- 业(20151)
- 贸(18780)
- 科技(18166)
- 资源(18133)
- 技术经济(18035)
- 理论(17466)
- 统计(17363)
- 版(17094)
共检索到554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乙青 成雨萍
现阶段,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更多的属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分析中国城市绿地建设问题离不开对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决策的讨论。基于公共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市辖区绿地覆盖率、公园绿地覆盖率、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等城市绿地建设指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绿地建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广泛存在,地方政府会根据其邻近城市的绿地建设水平来提供本辖区内的绿地建设。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缩小区域差异、加强对外开放、建立多元投资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城市绿地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杰梅 钱飞燕 杨扬
"一带一路"的开放大通道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内陆腹地对外贸易的发展,文章科学测度开放大通道建设对腹地城市对外贸易的影响,构建"腹地-口岸"通道能力测算模型,运用Moran′s I检验变量空间相关性,采用SPDM探索"腹地-口岸"通道能力的对外贸易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腹地-口岸"通道能力呈明显的群状集聚现象和廊道效应,高值区向"一带一路"沿线扩散趋势明显;"腹地-口岸"通道能力和对外贸易额均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特征,L-L、L-H和H-L型聚类逐年减少,H-H型聚类逐年增加,表明"腹地-口岸"通道能力的正向影响不断扩大;"腹地-口岸"通道具有显著的外贸促进作用和正向溢出效应,其时空分异特征明显,"一带一路"后的溢出效应为"一带一路"前的1.4倍,东部地区溢出效应为东北部的6倍;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对外贸易,应综合规划,实现区域对外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卢娟
本文从水平差异、垂直差异供给视角构建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效、高级、绿色、协调四维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测算异质性公共服务与产业结构升级得分,分析异质性公共服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发现,在水平差异供给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投资效应在低层次产业结构升级阶段更显著,而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科技效应则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阶段升级;在垂直差异供给中,保障性公共服务的城市化效应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性公共服务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在考虑异质性公共服务空间滞后项的分位数回归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空间滞后项只在高分位产业结构升级条件下显著为正,保障性公共服务在低分位数中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发展性公共服务则在高分位数中存负向溢出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卢娟
本文从水平差异、垂直差异供给视角构建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效、高级、绿色、协调四维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测算异质性公共服务与产业结构升级得分,分析异质性公共服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发现,在水平差异供给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投资效应在低层次产业结构升级阶段更显著,而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科技效应则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阶段升级;在垂直差异供给中,保障性公共服务的城市化效应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性公共服务更利于高层次的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如曦 倪鹏飞
本文利用2005-2012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技术考察了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的区域空间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城市住房价格存在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规律性递减,随着时间推进而微幅减弱但整体相关性始终突出。同时,城市住房价格在局域范围内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除了受收入、信贷、成本等传统因素作用外,中国城市间住房价格还依赖于周边尤其是近邻约400公里范围内城市住房价格波动的空间溢出正向效应的影响,但在不同地区城市间,这种空间溢出及其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一线城市住房价格向域外扩散的过程中还辐射了中国更广的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国斌 王军
选取2004年~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得出如下结论:在样本期内,房价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逼近拐点。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来看,房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这种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比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更加明显。此外,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晶晶 黄繁华 于诚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1年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而滞后一期的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生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服务业集聚的"拥塞效应"和"集聚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第二,服务业集聚与人均GDP之间交叉相乘项不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该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三,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均有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另外,本文分区域研究了东、中、西部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拥塞效应 集聚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 李树人 阎志平
对河南省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量进行了测定 ,通过建立相关模型研究了郑州市绿地系统净化大气的效应 ,并采用相关指标和评价分级方法 ,将植物的滞尘能力划分为 5级。郑州市城市绿化植物对空气滞尘总量为 984 6 .38t,其中乔木树种占滞尘总量的 87.0 % ,灌木占 11.3% ,草坪占 1.7% ,说明对空气中灰尘的净化植物主要是乔木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城市绿地 滞尘 植物净化 评价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璐
阐明了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念,以及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日本与中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的经验,指出公众参与是实施城市绿地建设民主及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公众参与 利益平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坤洋 鲁琳
以河南省郑州市四环以内为研究区域,采用电子导航地图的POI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缓解热岛效应、休憩娱乐、防灾避险3种城市绿地服务功能,将其服务空间与POI密度图进行叠置分析,探索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并对城市绿地服务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绿地缓解热岛效应、休憩娱乐、防灾避险3种功能服务空间分别占研究区的57.71%,47.36%,68.03%;POI中密度分布区绿地服务水平最高,较低密度区次之,高密度区和极高密度区绿地服务水平较低,绿地服务范围重叠和服务盲区并存;郑州市四环以内城市绿地系统存在服务空间分布不均衡、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以城市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理论相结合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优化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红 王彦晓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改进权重的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及其空间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带来人才、机构、资本和稀缺资源的日益集中,但没有产生拥挤效应;金融人力资本、金融集聚规模与金融产出密度不仅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在邻近城市还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三大区域估计结果显示,金融人力资本、金融集聚规模和金融产出密度是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发达地区城市显著受惠于邻近城市金融集聚的外溢效应。本文最后简要讨论了研究结论及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天馨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传统父权体制下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不足,认为在规划方面,父权体制下的城市绿地存在城市空间公私邻域分离、绿地等私领域空间受重视程度较低、绿地分配不合理等缺陷;在设计层面,传统的纪念碑和轴线空间都是父权思想的体现.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城市绿地规划不可忽视不产生经济利益的用地,绿地的分配需匀质;城市绿地设计应关注人和自然.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女性主义 父权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繁花 尹海伟 刘金勇 闫伟姣 孙常峰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不可能完全被阻止。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在缓解城市热岛、调节城市气候和协助城市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从而实现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最大化,更有效地应对城市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城市绿地布局规划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论文从城市绿地降温效应实地观测、城市尺度城市绿地与城市热岛关系、城市绿地降温效应模型模拟和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心理和社会意义4个角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绿地的降温效应、更好地规划和设计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成斌
中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实现人口转变的双重变迁进程中,高城市化、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城市就会出现替补迁移的需求以实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文章根据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聚类,得出39个替补迁移型城市,并通过与其他三类城市的指标对比发现,替补迁移城市存在工业经济突出、第二产业优势明显、总体经济实力雄厚、教育科研实力强大、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亟待提高等特征。
关键词:
城市化 替补迁移 地级及以上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交通枢纽等级的测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基于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城镇化、空间溢出与旅游经济——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知识空间溢出与工业增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城市绿地的小气候效应空间差异性——以大连市为例
基于Quickbird卫星影像的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空间幅度效应
斑块空间布局对城市绿地降温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
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空间效应及其变化——基于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中国城市创新空间溢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行政边界效应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