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3)
2023(15247)
2022(12613)
2021(11622)
2020(9658)
2019(22452)
2018(22165)
2017(42709)
2016(23022)
2015(26821)
2014(26897)
2013(26754)
2012(24853)
2011(22717)
2010(23117)
2009(21739)
2008(21336)
2007(18973)
2006(16836)
2005(15417)
作者
(68215)
(57084)
(56973)
(54414)
(36520)
(27345)
(25923)
(22215)
(21726)
(20246)
(19535)
(19178)
(18207)
(18139)
(17813)
(17770)
(16829)
(16696)
(16472)
(16439)
(14289)
(14000)
(13985)
(13113)
(12945)
(12936)
(12512)
(12310)
(11475)
(11198)
学科
(124680)
经济(124576)
管理(63452)
(59455)
方法(52361)
数学(47438)
数学方法(46824)
(46672)
企业(46672)
中国(32768)
(28415)
地方(26044)
(23955)
业经(23151)
(22011)
(21167)
贸易(21155)
(20485)
(19207)
农业(18846)
(16395)
金融(16393)
(16242)
银行(16216)
环境(16115)
(15524)
理论(15405)
(15303)
地方经济(15210)
(14645)
机构
大学(348514)
学院(346829)
(158223)
经济(155197)
管理(131233)
研究(122927)
理学(112903)
理学院(111597)
管理学(109594)
管理学院(108952)
中国(93773)
(74101)
科学(71964)
(68756)
(61983)
研究所(56119)
财经(55371)
中心(55068)
(54306)
经济学(51073)
(50909)
(50349)
业大(47769)
北京(47352)
经济学院(45927)
(44914)
师范(44532)
(43887)
农业(42476)
财经大学(40981)
基金
项目(225293)
科学(178740)
基金(166400)
研究(163446)
(144469)
国家(143378)
科学基金(123334)
社会(107406)
社会科(102015)
社会科学(101987)
基金项目(86627)
(85309)
自然(78015)
自然科(76298)
自然科学(76279)
教育(75461)
自然科学基金(74927)
(72394)
资助(69871)
编号(64431)
成果(52386)
(51117)
重点(51038)
(49422)
国家社会(45750)
(45676)
课题(45166)
教育部(44317)
创新(42975)
科研(42942)
期刊
(175640)
经济(175640)
研究(107312)
中国(65299)
(52265)
学报(50327)
(49233)
科学(48480)
管理(48066)
大学(38619)
学学(36400)
农业(33134)
(32663)
金融(32663)
教育(32122)
技术(31056)
经济研究(30189)
财经(28717)
业经(25641)
(24820)
问题(24457)
统计(20750)
(20277)
技术经济(19495)
(18752)
世界(18243)
(18201)
国际(17621)
决策(16713)
商业(16054)
共检索到520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冀新  
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市经济发展非均衡化的背景下,利用1995—2011年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11项经济指标的数据,测算了其经济规模化发展指数,并运用泰尔指标和ER极化指数测量了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极化效应。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极化水平具有波浪式变化特征,2010年极化效应开始加剧;发达区8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规模化的极化水平呈倒W型减弱趋势。指出:二、三产业协同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有助于弱化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极化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李荣  
本文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5~2012年经济数据为依据,构建投资、消费、净出口导向的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指数,并以此将副省级城市划分为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3类。在此基础上,运用极化指数测量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规模化的非均衡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极化水平呈现倒Z型和倒V型的非均衡变化特征,但发达区城市规模差距缩小,效率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缩小城市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鉴于城市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未来城市化进程将要给予的关注,本文尝试探讨我国城市的合理规模和城市化路径。本文回顾了我国过去城市化的一些重要经验教训,认为我国目前一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不是太多,而是仍然太少。市场调节下的大城市合理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合理利用,尤其是节约土地资源。但不同规模城市及小城镇之间存在某些共生和互补关系,处在大城市辐射区内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城市群。本文还通过计量模型分析,证明各国大城市的发展有规律可循,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本文预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选择出口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两个指标构建城市经济开放度指数,对我国35个中心城市进行测算和比较,并对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主要城市的经济开放度差异很大,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高开放度城市、中开放度城市、低开放度城市。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开放度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对外开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春  康宽  孙英杰  
基于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了普惠金融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就业的增加;普惠金融发展对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就业均具有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第二及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其中,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普惠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规模较高的城市就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发展对总体就业及第二产业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永亮  
文章选择合适的规模经济理论,对中国城市规模经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无论小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大城市,都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2)规模经济的程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呈下降趋势。据此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和整体来说,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做法是错误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永亮  
长期以来,城市规模经济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一般都是静态分析。本文从分形模型、分组分析等多种角度对中国城市规模经济进行动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转轨过程中城市规模经济作用日益明显和突出;城市土地规模经济表现最为突出,资金规模经济相对较弱,因此应该摒弃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做法,实施大城市化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建欣  吕斌  陈睿  
针对我国经济适用房保障方式纷繁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调控机制的经济适用房保障模式分类,及各类模式的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分析了全国35个重点城市的建议性保障模式。最后,将建议性模式与现行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俞立平  周曙东  王艾敏  
文章选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劳动力作为投入变量,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职工工资总额作为产出变量,运用DEA分析法对中国城市经济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城市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城市规模效率与城市人口呈正相关关系,增加城市规模能够提高城市效率。中国近年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呈轻微下降趋势,城市规模效率呈低速增长。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城市以东部地区城市为主。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技术进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浩  李小羽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大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住宅经济5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当前问题及未来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Lucas(1 988,2 0 0 2 )一直强调城市具有不同于国家、省区层面上的经济增长特性 ,但为现有的有关文献所忽视。本文采用趋同分析的标准方法 ,就我国 2 1 6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展开讨论 ,结果发现 ,与我国省区趋同模式不同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δ趋同和绝对β趋同 ;从趋同机制上看 ,我国城市层面上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趋同机制。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 ,且有助于对我国地区差距的进一步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焕峰  王璎卉  
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导向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从智慧城市经济体系具备的持续性、创新性、生态性和舒适性这四大特征角度出发,构建了内含1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大城市经济智慧指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34大城市的经济智慧发展水平可以分为3大类别:经济智慧指数最高的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广州;第2、3类别城市个数分别为12个和18个,前者的平均综合得分均为正值,而第3类别的城市经济发展智慧水平低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