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8)
2023(7993)
2022(6654)
2021(6175)
2020(4858)
2019(11451)
2018(10621)
2017(19190)
2016(10403)
2015(11583)
2014(11235)
2013(11417)
2012(10730)
2011(9958)
2010(9761)
2009(9029)
2008(8634)
2007(7131)
2006(6366)
2005(5686)
作者
(29821)
(25045)
(24965)
(23902)
(16161)
(11995)
(11345)
(9834)
(9632)
(8796)
(8627)
(8472)
(7967)
(7951)
(7860)
(7854)
(7396)
(7321)
(7183)
(6965)
(6232)
(6052)
(5965)
(5662)
(5639)
(5597)
(5441)
(5049)
(4999)
(4956)
学科
(54102)
经济(54064)
管理(24852)
方法(22231)
(21630)
数学(20857)
数学方法(20713)
中国(20347)
(14297)
企业(14297)
地方(13790)
(12289)
(11311)
贸易(11300)
(10975)
(9454)
环境(8945)
(8867)
农业(8669)
业经(8486)
(7974)
(7327)
地方经济(7210)
(7133)
金融(7131)
城市(7118)
(6726)
银行(6719)
(6635)
(6587)
机构
大学(155846)
学院(151754)
(74890)
经济(73652)
研究(62233)
管理(55394)
理学(48283)
理学院(47562)
管理学(46821)
中国(46587)
管理学院(46534)
科学(36051)
(34890)
(30515)
(30184)
研究所(28107)
中心(26691)
经济学(25767)
财经(25164)
经济学院(23360)
(23286)
(23256)
(22918)
北京(22421)
(21636)
师范(21500)
业大(20225)
(19644)
科学院(19416)
财经大学(19003)
基金
项目(108959)
科学(88464)
基金(84620)
研究(76669)
(75602)
国家(75168)
科学基金(64271)
社会(54196)
社会科(51786)
社会科学(51776)
基金项目(44761)
自然(40648)
自然科(39784)
自然科学(39778)
自然科学基金(39048)
(36912)
资助(34312)
教育(33956)
(33542)
编号(26808)
(25928)
重点(25142)
国家社会(24995)
(24475)
中国(23773)
教育部(22305)
(21543)
成果(20967)
人文(20791)
科研(20673)
期刊
(75863)
经济(75863)
研究(51111)
中国(28216)
科学(23648)
学报(22618)
(20124)
(19739)
管理(19256)
大学(17301)
学学(16344)
农业(14078)
经济研究(14038)
财经(12685)
问题(12279)
(12148)
金融(12148)
教育(11450)
(11151)
(10657)
技术(10353)
世界(10016)
国际(9445)
资源(9316)
(9122)
业经(9022)
统计(8688)
城市(7948)
(7809)
(7514)
共检索到224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长炜  闫毓龙  王燕武  
本文以城市为对象,基于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σ收敛系数、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概率等方法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差异变化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Dagum基尼系数以及σ收敛系数呈下降趋势,城市空间扩张质量差异不断缩小、整体呈现收敛之势;地区间的差异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差异贡献在不断上升,地区内部差异的贡献率则稳定在32%左右;城市空间扩张质量初始等级更高的城市更容易向更高层级转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提升速度明显下降,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也发生显著改变,特别是西部地区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差距拉大。本文合理度量了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质量,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提供了政策制定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丽  刘媛  
研究目标:探究全球政府扩张的地区差距及空间分布动态演进过程。研究方法: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从地区差距和空间分布形态两方面考察2000~2018年全球政府债务扩张的空间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全球政府债务扩张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且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地区内差距最大,欧盟-发展中国家地区间差距最大;在样本考察期内,除发展中国家,欧盟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差距呈现上升趋势且发达国家逐渐形成多极化现象;空间条件下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全球政府债务扩张呈现高-低空间聚集模式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政府债务扩张的未来空间分布。研究创新:考虑空间效应对全球政府债务扩张分布动态演进的影响,运用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进行研究。研究价值:从全球视角提出了构建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婧  杜广杰  
文章基于2000~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专利授权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布动态分析、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实证考察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具有较严重的空间非均衡态势,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大幅高于其他城市。(2)随着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对于总体空间差异的贡献逐渐上升,超变密度的贡献逐渐降低。区域间差异的拉大主要表现为高水平城市之间差异扩大,而中等水平与低水平城市之间相对差异缩小。(3)空间效应在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高水平的空间滞后类型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创新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未来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发展存在空间收敛趋向。强化区域间协调、激发协同创新势能成为打破当前中国城市绿色创新严重空间非均衡态势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双娇  王健  
文章采用2001-2017年中国城市物流业相关数据,基于幂律指数测算物流业规模分布,运用Dagum基尼系数与Markov链模型分析物流业规模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规模分布具有幂律特征,大型城市物流业发展较为充分,中小型城市物流业发展相对落后,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全国物流业规模分布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波动上升,成为物流规模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城市物流业规模分布存在马太效应,低水平与高水平的城市规模分布基本稳定在初始状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耀宇  陈利根  宋璐怡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嫮  蓝佳  
文章分析了2012—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影院空间扩张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院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影院由集中分布于四大中心城市扩张到四大城市群,再向周边四、五线城市扩张,总体上呈现为“等级式”扩张模式。(2)国有院线影院数量远超民营,表现为“等级式”结合“邻近式”扩张模式,民营院线影院则表现为单一的“等级式”扩张。(3)票房前四的院线都采取了“等级式”扩张模式。除实力最强的万达院线采取单一“等级式”扩张之外,大地院线通过吸引加盟的方式跑马圈地,实现“邻近式”扩张;而上海联合和中影南方,则主攻一线城市,并扎根于总部所在城市群,采取“区域深耕式”扩张。(4)影院扩张受到收入水平、人口密度、互联网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的正向影响;而空间溢出效应多为负,极化效应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龙茂乾  孟晓晨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城市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等因素都会导致城市的空间扩张,但其作用的机理不同。结合中国的情况,将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分为城镇化和郊区化2个市场化动力,二者都会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导致城市边界向外延伸。历年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都表明,在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中,城镇化动力和郊区化动力都在起作用,城镇化动力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郊区化动力也有增强的趋势。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的推动力远大于阻力。作为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变化的分水岭以及市场作用下收入水平显著性改变的分界点,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对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孟禹  张可云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本文构建了新的城市规模综合度量方法,界定了城市扩张,并建立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城市扩张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竞争行为;第二,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存在"竞争向上"现象,且规模小的城市会对空间释放更强的竞争信号;第三,城市群对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有一定抑制作用;第四,省会及以上城市间的空间竞争强度与其他普通城市间的竞争强度无显著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完善城市扩张控制政策、改善城市扩张空间失衡格局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直民  鲍海君  彭毅  黄莉  
研究目的: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框架及其演进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研究范式已经从建筑附属物范式转移到资源利用范式,并将进一步扩张到时空发展范式;(2)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演进既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范式转移,也有同一学科体系下循序渐进的范式扩张;(3)新的研究范式没有完全推翻原有范式,而是体现了与原有范式的包含、继承与交叉。研究结论:地下空间研究范式符合土地科学学科的演进规律,受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的指导和约束,可以采用土地科学学科理论来加以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直民  鲍海君  彭毅  黄莉  
研究目的: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框架及其演进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研究范式已经从建筑附属物范式转移到资源利用范式,并将进一步扩张到时空发展范式;(2)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演进既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范式转移,也有同一学科体系下循序渐进的范式扩张;(3)新的研究范式没有完全推翻原有范式,而是体现了与原有范式的包含、继承与交叉。研究结论:地下空间研究范式符合土地科学学科的演进规律,受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的指导和约束,可以采用土地科学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嫮  蓝佳  
文章分析了2012—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影院空间扩张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院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影院由集中分布于四大中心城市扩张到四大城市群,再向周边四、五线城市扩张,总体上呈现为“等级式”扩张模式。(2)国有院线影院数量远超民营,表现为“等级式”结合“邻近式”扩张模式,民营院线影院则表现为单一的“等级式”扩张。(3)票房前四的院线都采取了“等级式”扩张模式。除实力最强的万达院线采取单一“等级式”扩张之外,大地院线通过吸引加盟的方式跑马圈地,实现“邻近式”扩张;而上海联合和中影南方,则主攻一线城市,并扎根于总部所在城市群,采取“区域深耕式”扩张。(4)影院扩张受到收入水平、人口密度、互联网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的正向影响;而空间溢出效应多为负,极化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乾  李小建  吕可文  
文章使用1990—2009年中国260个地级及地级以上的城市数据,采用位序—规模法则、K值、GIS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特点,并引入K'衡量城市空间扩张的效率。主要结论有:①城市扩张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主因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调整。2000年后城市发展趋向不均衡,城市体系发生动荡变化。这种变化应该高度重视。②城市空间规模变大的趋势更加显著,城市类型向更高级别推进,城市区域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城市所在地区差异导致城市扩张进程分化,城市地位也随之变化。③各地区城市扩张速度有显著差异,省级中心城市的扩张前慢后快,城市扩张形成区域性集团。城市扩张与城市人口增长不协调,且有拉大趋势,整体上城市空间扩张应当放缓。④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城市扩张的效率有很大差异,扩张效率的高低提示各城市在城市扩张上应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颜  
基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对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扩张是一个动态过程,且呈典型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传统市场因素对城市空间扩张的驱动作用明显,由于中国独特的财政制度和土地管理体制,土地财政成为推动城市空间扩张的显著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应不断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加快土地财政转型,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同时加大区域经济合作力度,在区域层面制定更有力的政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刚  王猛  
文章利用1999~2011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市级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检验了土地财政对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存在倒U型的动态影响,就现阶段而言,土地财政带来了明显的城市扩张效应,但长期来看,将以损害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为代价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序差异,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城市空间扩张,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增加,2004以后土地财政的城市空间扩张效应更加显著,同时,还发现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扩张之间存在非对称的正向互动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