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9)
2023(6081)
2022(5026)
2021(4758)
2020(3762)
2019(8910)
2018(8257)
2017(15365)
2016(8042)
2015(9041)
2014(8614)
2013(8743)
2012(8196)
2011(7728)
2010(7530)
2009(6944)
2008(6686)
2007(5451)
2006(4884)
2005(4419)
作者
(22827)
(19325)
(19275)
(18490)
(12455)
(9220)
(8600)
(7571)
(7518)
(6889)
(6523)
(6445)
(6241)
(6179)
(6072)
(6069)
(5678)
(5647)
(5415)
(5189)
(4780)
(4616)
(4555)
(4339)
(4326)
(4306)
(4120)
(3854)
(3814)
(3765)
学科
(41256)
经济(41222)
管理(17033)
中国(16981)
方法(16452)
数学(15448)
数学方法(15340)
(13830)
(9255)
贸易(9250)
(9034)
地方(8794)
(8737)
企业(8737)
(8613)
环境(7421)
(7359)
(6693)
城市(6659)
业经(6086)
(5844)
(5842)
农业(5712)
关系(5651)
(5418)
(5388)
银行(5383)
(5320)
金融(5319)
(5315)
机构
大学(122197)
学院(117633)
(59068)
经济(58094)
研究(50579)
管理(41278)
中国(38078)
理学(35818)
理学院(35212)
管理学(34651)
管理学院(34424)
科学(29495)
(27639)
(24696)
(23211)
研究所(22881)
中心(21153)
经济学(20699)
财经(19454)
(18789)
经济学院(18683)
(18164)
北京(17935)
(17317)
师范(17207)
(17006)
科学院(15953)
业大(15084)
研究中心(14920)
师范大学(14833)
基金
项目(83932)
科学(68491)
基金(66323)
(59349)
国家(59035)
研究(58363)
科学基金(50541)
社会(41893)
社会科(40039)
社会科学(40033)
基金项目(35190)
自然(32037)
自然科(31381)
自然科学(31373)
自然科学基金(30822)
(27413)
资助(26531)
(25639)
教育(25341)
(20097)
中国(19910)
国家社会(19674)
重点(19582)
编号(19389)
(18657)
教育部(17264)
(16668)
创新(15940)
人文(15936)
科研(15829)
期刊
(60097)
经济(60097)
研究(40510)
中国(21651)
科学(19071)
学报(17771)
(14930)
管理(14784)
(14458)
大学(13672)
学学(12977)
经济研究(11274)
农业(10480)
问题(10193)
财经(10069)
(9135)
(9064)
金融(9064)
(8897)
世界(8751)
国际(8141)
资源(7853)
城市(7645)
教育(7366)
技术(7332)
(7054)
(6614)
业经(6301)
统计(5903)
现代(5764)
共检索到173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瑞林  王新生  孙艳玲  张红  帅方敏  朱超平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1990年和2000年我国31个大城市的分形维,讨论了基于面积周长关系定义的分形维和基于周长尺度关系定义的分形维之间关系,表明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基于周长尺度关系定义的分形维数值增加,基于面积周长关系定义的分形维数值也增加。我国城市的分形维总体变化趋势是:从1990到2000年均呈减少趋势,且南方城市的分形维大于北方城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亚桐  张丽君  
为提高城市空间利用和配置效率,城市三维有机增长特征日益受到重视。采用三维盒算法测度郑州市主城区三维空间形态分维值,并对比分析城市空间二维、三维分形特征,进而探析城市功能空间配置结构。结果表明:(1)郑州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分形特性,但不同维度下分形结构有差异,三维空间分维测度结果更符合实际。(2)郑州市空间分形结构符合城市空间形态分维包容原理,越外围城区建筑布局越合理。越外围城区各功能空间集中性越强。(3)郑州市三维空间盒维值过高,存在城市功能分区待优化、三维景观紊乱、生态负担过重等问题。(4)城市分形结构能判别城市功能集约度、自组织综合结构活跃性,为合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驰明  崔功豪  
文章剖析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特点、成因,并展望演变趋势。对城市人口密度、非农人口规模、CD值和城市规模结构的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城市空间格局具有东密西疏、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省际差异大、交通指向明显的特点。这种地带性差异由来已久,是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且要素协同作用时,具有惯性和马太效应,中国未来城市空间格局的差异仍将持续存在,并有可能扩大,东部沿海新城市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格局的主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孔芳霞  刘新智  何强  
以城市“三生”空间功能治理效果为切入点,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不同时段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治理绩效,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城市及其“三生”空间治理绩效均呈不断提升趋势,且地区差异缩小。城市治理绩效正向空间相关性显著,“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生产与生活空间治理绩效与城市规模成正向变动关系,生态空间治理绩效反之,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规模扩张与人口集聚压力所带来的“大城市病”。鉴于此,城市治理应统筹兼顾、补齐短板,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取多样化发展方式;注重城市规模与城市空间的适配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婷  张瑜  
通过综合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城市经济统计数据,构建2000—2020年可比较的长时序面板数据集,分析中国城市群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一定黏性,但也呈现出普遍明显的多中心化趋势。经济基础较好、发展阶段较高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要显著高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性都市圈。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嘉毅  陈玉萍  
基于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空间扩展呈非线性增长与稀疏式扩张演变的态势,其省际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在2006年以前表现出了大幅度波动的特征,在2006年以后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收敛;城市空间的重心先后经历了向南与向西南迁移的轨迹,七大区域在空间扩展规模、贡献率与扩展强度上皆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扩展强度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空间扩展的高速扩展区、快速扩展区、中速扩展区、低速扩展区、缓慢扩展区错位分布,且扩展强度从东往西梯度递减;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规模、政府干预度、气候舒适度是城市空间扩展的显性驱动因素,创新能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的显著性则因时空而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婷  张瑜  
通过综合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城市经济统计数据,构建2000—2020年可比较的长时序面板数据集,分析中国城市群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一定黏性,但也呈现出普遍明显的多中心化趋势。经济基础较好、发展阶段较高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要显著高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性都市圈。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久文  焦张义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将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各阶段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西部地区新增城市数量和城市化速度高于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最慢;从改革开放之后到本世纪初,东部地区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呈现出东部快于中西部、南部快于北部的发展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江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要素自组织演变的外在表现,合理的外部空间形态有利于城市组成要素及其资源环境的稳定发展。空间形态的分维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分维数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武汉市建国以来不同时段的城市外部形态为例,在GIS环境下研究外部形态信息图谱,提取各时期的分维数和人口、面积的统计数据,经拟合发现城市规模与外部形态分维数有密切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态描述函数",提出在城市发展时期,分维数可作为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指示器,来预测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变的程度,以及利用分维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可以深入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机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彦光  
城市形态的分形是城市发育到一定阶段涌现出的有序格局和复杂结构,其基本特征是空间分布的无尺度性质。当研究者基于某个显著性水平推断城市分维存在时,实际上就是基于相应的置信度判断分形特征。虽然分形城市研究已经多年,但大量有关维数测算的基础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本文根据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论证城市形态分维测算的若干问题。分维测量的准则是最佳覆盖——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覆盖。盒子覆盖是最容易理解的测量方法。采用盒子覆盖法测量城市形态分维时,应考虑三个标准:一是快速逼近,二是简便操作,三是稳定拟合。直观估计分维的办法是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彦光  
城市形态的分形是城市发育到一定阶段涌现出的有序格局和复杂结构,其基本特征是空间分布的无尺度性质。当研究者基于某个显著性水平推断城市分维存在时,实际上就是基于相应的置信度判断分形特征。虽然分形城市研究已经多年,但大量有关维数测算的基础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本文根据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论证城市形态分维测算的若干问题。分维测量的准则是最佳覆盖——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覆盖。盒子覆盖是最容易理解的测量方法。采用盒子覆盖法测量城市形态分维时,应考虑三个标准:一是快速逼近,二是简便操作,三是稳定拟合。直观估计分维的办法是利用双对数坐标图。由于城市形态不是严格意义的分形,而是类似于文献中的"前分形",测量尺度与相应测度的幂律关系通常仅在一定尺度范围内有效,从而形成所谓标度区。本文围绕城市形态的分维测量和分形判断开展一系列讨论,包括尺度选取、标度区识别和统计标准等问题,对今后城市分形研究具有理论启示和方法论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江,段杰  
定量研究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应用分形原理和方法以及GIS技术定量研究了无规则、具有自相似性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多核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特征,以及武汉市50年间的分维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阶段城市分维值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扩展的方式,最后提出采用多理论、多技术手段综合集成的方法是未来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曾鹏   覃意晗   周联超  
新质生产力是作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先进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理解其内涵与现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论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实践要求出发,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2008—2021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内差异有所缩小;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东北地区较低”的分布格局;不同行政等级、不同人口规模、不同人均GDP水平的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局部空间关系变化不大,稳定热点地区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东部、中部地区的自主创新、人才资源水平高于西部、东北地区,而东部地区的数字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地区。论文通过考察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在时空上的格局演化,可为其优化布局与加快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婷  陈瑛  
基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采用不平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以中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为例,分析了ICT产业空间分异。结论表明:ICT产业对美直接投资主体是私有企业。2014年之前进入方式均以新建为主,2014年并购项目数首次超过新建项目数,这与投资产业、投资主体的敏感性有密切关系;ICT产业对美直接投资呈现不平衡分布,投资金额、项目数总体呈现离散状态,全局分异明显;总体上对美直接投资集中分布于西海岸地区、五大湖区、开发历史较早的东部地区,广阔的中部地区投资较少,大体分布与美国主要的ICT产业聚集区一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斌  曹娜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当前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建立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模型来从城市功能的角度评价中国35个城市空间形态的环境绩效,并以此来探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表明,城市规模、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内部结构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环境绩效的几个主要因素,规模合理、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形态的环境绩效最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