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7)
2023(5718)
2022(4727)
2021(4608)
2020(3676)
2019(8742)
2018(8454)
2017(15629)
2016(8351)
2015(9736)
2014(9368)
2013(9572)
2012(9217)
2011(8764)
2010(8686)
2009(8036)
2008(8128)
2007(6834)
2006(6177)
2005(5585)
作者
(25017)
(21151)
(21113)
(20080)
(13803)
(9985)
(9455)
(8248)
(8154)
(7586)
(7344)
(7167)
(6843)
(6800)
(6757)
(6608)
(6250)
(6209)
(6039)
(5790)
(5379)
(5094)
(5038)
(4864)
(4804)
(4639)
(4639)
(4293)
(4281)
(4220)
学科
(42477)
经济(42427)
管理(19042)
方法(17466)
中国(17098)
(16081)
数学(15971)
数学方法(15857)
(10948)
企业(10948)
(9941)
贸易(9936)
(9720)
(9470)
(8485)
地方(7653)
环境(7110)
(6871)
(6583)
业经(6515)
(6482)
城市(6358)
农业(6019)
(5999)
银行(5985)
(5891)
金融(5889)
关系(5875)
(5873)
(5558)
机构
大学(134535)
学院(129026)
(62577)
经济(61486)
研究(54934)
管理(45563)
中国(40900)
理学(39257)
理学院(38645)
管理学(38063)
管理学院(37806)
科学(31892)
(30459)
(27766)
研究所(25683)
(25462)
中心(22516)
经济学(21708)
财经(21189)
(20620)
北京(19846)
(19698)
(19674)
经济学院(19577)
(18934)
师范(18806)
科学院(17278)
业大(17076)
(17048)
农业(16328)
基金
项目(88211)
科学(71289)
基金(68746)
研究(62507)
(61615)
国家(61217)
科学基金(51432)
社会(43669)
社会科(41467)
社会科学(41455)
基金项目(35921)
自然(32258)
自然科(31587)
自然科学(31575)
自然科学基金(31033)
(28706)
资助(28144)
教育(27754)
(27193)
编号(21965)
(21645)
中国(20760)
重点(20461)
国家社会(20122)
(19518)
教育部(18575)
成果(18447)
(17477)
人文(16808)
科研(16654)
期刊
(65659)
经济(65659)
研究(43943)
中国(24454)
科学(21505)
学报(20761)
(18355)
(16769)
管理(15928)
大学(15730)
学学(14832)
农业(12834)
经济研究(11773)
财经(11127)
问题(10939)
(10725)
金融(10725)
教育(10415)
(9883)
(9797)
世界(9754)
国际(9075)
技术(8202)
(7727)
业经(7237)
资源(7198)
城市(7170)
(6454)
现代(6163)
技术经济(6090)
共检索到193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缚龙  
漫长的农业社会给中国城市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独特的社会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孕生出中国城市社区的特质。把握这种特质、追溯其根源,从物质形态的表象中发掘文化隐意,对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解决城市问题都有重要意义。一、从文化意义上研究社区“社区(Community)一词是指许多个人、家庭、团体、以及习俗、制度组合在同一个地区之内,并从这种共同组合形式中形成种种联系”。美国著名城市社会学家伯吉斯的这段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凤琴  
在综合分析大量有关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文献的基础上,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类型、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大量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研究还停留在解释其内涵、外延、分类、个案等基本问题上,研究细节有余而整体不足,至今还停留在初步学理探讨阶段。最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简要述评,其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理论指明方向,也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实践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唐钧  
文章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的政策演变,着重探讨中国社会对城市人口的公共管理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城市人口和城市社区目前的现状,并就社区的本义,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区民主与社区的职业化,讨论当前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集中管理、分配各种社会资源,采取了"单位制"的社会组织模式,"单位制"社区的形成一方面满足了职工的诸多生活功能,另一方面密切了地域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社会结构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社区"概念也因行政辖区的划分而获得了与西方"社区"完全不同的内涵,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冷漠和全球化后"脱域"机制的影响,如何使"社区"的概念再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汉林  王奋宇  李路路  
中国单位现象主要是指中国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社会行为通过组织功能多元化方式逐一整合到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即“单位”之中,从而由这种单位组织代表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地位,左右和控制他们的行为,逐步实现人们社会行为以单位组织为基本单元的社会现象。正是由这种独特的中国单位现象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极其独特的两极结构:一极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和政府,另一极则是大量相对分散和相对封闭的一个个的单位组织。国家对社会的整合与控制,不是直接面对一个个单独的社会成员,更多地是在这种独特的单位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单位来实现的。虽然,随着今天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的这种两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云松  
西方城市社区的发展具有“官民二元动力机制”。由于缺乏公民参与,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遭遇了体制困境。决策者应从西方国家社区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扩大参与对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使得社区建设成为打造中国城市公民社会的先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积慧  
社区化的管理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广大城市的主要管理模式,中国社区财务的规范对整个社区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改革和探索中国城市社区财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切实维护城市社区居民的各项权益、促进社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城市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树立财务管理目标、统一财务管理模式、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理顺民主理财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修订,充实城市社区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内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John Knight  
我们课题组在 1 999年进行了一次覆盖六省市的住户调查。本文利用这次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贫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考察。通过综合考虑收入标准和消费标准 ,我们把中国城镇贫困分为三种类型 ,即持久性贫困、暂时性性贫困和选择性贫困。在贫困人口中 ,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选择性贫困 ,即他们的收入高于贫困线而消费低于贫困线。我们对贫困户的消费函数进行了估计 ,其结果显示以下几个因素对贫困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 :修匀收入的效应 ;人们防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心理 ;人们为将来投资而进行储蓄的行为 ;家庭对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特别需要。我们还对三种贫困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中发现预测的金融资产和预测的收入 ,以及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奎  方创琳  马海涛  
城市化与就业是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充分认识城市化与就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指导中国城市化与就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梳理中国城市人口与就业统计口径变更的基础上,选用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利用莫兰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探讨中国地级行政单元尺度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的空间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间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绝对增长均表现为大城市主导,相对增长则表现出向中心城市周边扩散的趋势;②莫兰指数揭示出中国2000-2010年间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空间分布呈现出极化趋势,且两者空间分布格局类似;③通过对地理加权模型回归系数划分得到各区域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的关系类型,全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趋势,城市化滞后区域主要有青海、甘肃中东部及四川盆地中部,重庆、新疆以及部分省会城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城市化超前。据此提出,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差异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业喜  傅钰  冯兴华  
为探究铁路网络时空压缩效应对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基于2009年和2014年铁路列车时刻表数据,结合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及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可达性及其格局演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铁路客运的数量和类型上均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始发列车及动车组的大幅增加及高铁的开通运行,中国城市可达性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城市可达性改善地域差异性显著。(2)北上广三大核心城市在城市可达性等级体系中第一层级地位稳固,交通区位条件的差异使得城市可达性等级体系产生一定变化。(3)中国城市可达性绝对及相对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列车停靠数量的极化效应显著、新增加的高速客运更多地向高等级中心城市集聚,铁路基础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川  陈守强  
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新型地域单元。目前,中国区域空间治理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行政区分割管理开始转向类型区空间治理。本文基于城市群的重要外延特征,采用"先分等、后划类"的综合分类思想对中国23个城市群进行定量类型划分和空间分异分析,为中国城市群实施因地制宜的空间格局优化和分类管理的规划引导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参考世界成熟城市群的规模大小和集聚程度,中国城市群分为国家级、区域级、次区域级和地区级4个等级,呈现"3-5-6-9"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其次,基于城市群的五大特征,构建由10个因子和22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Q型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城市群定量划分为成熟外向型、双核赶超型、环境友好型、单核辐射型和内陆粗放型等5种类型;最后,综合等级划分与定量聚类结果,进一步细分为国家级成熟外向型、国家级双核赶超型、区域级双核赶超型、次区域级环境友好型、地区级环境友好型、区域级单核辐射型、地区级单核辐射型、区域级内陆粗放型和地区级内陆粗放型共9个亚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涛方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地级城市层面分析中国流动人口类型、时空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是:(1)城市人口流入符合集聚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增假说,东部发达城市地区和其他区域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保持着极强的人口集聚能力。(2)城市人口流入增长主要取决于城市所能提供的"综合机会",现代性和国际性特征及生活质量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重要"拉力"条件。(3)城市人口流动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流入的主要拉力因素开始呈现高生活质量驱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创新驱动及高端服务业驱动,而中西部城市流动人口增长驱动力较为复杂。(4)投资对城市流动人口增长,特别是东部和发达城市仍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消费等因素的影响则不突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光进,张增祥,周全斌,乔颜友  
通过对 1 999年全国 6 6 7个城市就业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就业仍然以工业为主 ,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城市规模不同 ,就业结构也出现差异。规模越大 ,采掘业、建筑业、工业就业比重越小 ;金融保险、科教、行政等服务业比重越大。而商业、交通运输业比重相差较小。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地带差异 ,东部地带工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相对比较发达 ,从业职工比重较大 ;西部地带城市交通、文教及行政等方面所占比重较高。近 1 0年来 ,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变化很大 ,总的趋势是科教文卫、商业等第三产业大幅增加 ,工业、行政等行业增长较慢。通过对全国各种行业就业的频率分布可知 ,除采掘业外 ,其它行业多呈正态分布 ,城市专业化程度较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合治  
从城市化的角度,运用定量方法在全国209个地级以上城市型政区中筛选了125个构造城市群的基本地域单元,界定了17个不同规模的城市群,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的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毅  
分析中国城市化既存问题: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基础设施差,功能与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大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首位度高;"后来居上"与"后发劣势"并存,整体处于人口城市化初级化水平。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策需正视人口增长与区域差异双重压力;消除制度性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培育城乡制度贯通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城市化指标体系;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承认农民是市场主体;积极培育新兴城市;保护进城农民利益,创造规模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