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3)
2023(16221)
2022(13899)
2021(12988)
2020(10872)
2019(25093)
2018(24542)
2017(46584)
2016(25649)
2015(28784)
2014(28292)
2013(28280)
2012(26022)
2011(23887)
2010(23569)
2009(21700)
2008(21299)
2007(18208)
2006(16053)
2005(13874)
作者
(77629)
(64712)
(64235)
(61005)
(41287)
(30908)
(28974)
(25429)
(24813)
(22832)
(22166)
(22019)
(20608)
(20422)
(20043)
(19858)
(19479)
(19192)
(18597)
(18402)
(16258)
(15802)
(15589)
(14594)
(14469)
(14249)
(14172)
(14068)
(13101)
(12835)
学科
(104166)
经济(104048)
管理(71194)
(65649)
(52849)
企业(52849)
方法(48176)
数学(42263)
数学方法(41832)
中国(30543)
(27198)
(24935)
(23817)
业经(21910)
(20647)
贸易(20638)
(20079)
地方(19959)
农业(18402)
环境(17646)
(17287)
(16853)
理论(16168)
技术(15527)
(14777)
银行(14702)
(14544)
财务(14480)
财务管理(14459)
(14233)
机构
大学(376175)
学院(370159)
(149071)
经济(146072)
管理(143626)
研究(132633)
理学(125623)
理学院(124114)
管理学(121881)
管理学院(121235)
中国(96087)
科学(86155)
(81373)
(69078)
(68355)
(63509)
研究所(63508)
业大(61206)
中心(57669)
农业(54996)
财经(52655)
北京(51374)
(51313)
(49598)
师范(49026)
(48223)
(47666)
经济学(45598)
(41682)
经济学院(41285)
基金
项目(263124)
科学(205787)
基金(192519)
研究(183833)
(172074)
国家(170737)
科学基金(144208)
社会(116996)
社会科(110921)
社会科学(110889)
基金项目(102653)
(100377)
自然(96317)
自然科(94029)
自然科学(93996)
自然科学基金(92314)
(86744)
教育(83301)
资助(79081)
编号(72016)
重点(59667)
(58120)
成果(57631)
(56033)
(54176)
科研(50767)
创新(50761)
课题(49821)
计划(49787)
国家社会(48991)
期刊
(154572)
经济(154572)
研究(106210)
学报(69546)
中国(66541)
(61384)
科学(61348)
大学(50555)
管理(49553)
学学(47700)
(44758)
农业(42910)
教育(36172)
技术(27927)
(26623)
金融(26623)
经济研究(25962)
财经(25356)
业经(24038)
(23105)
问题(21829)
(21774)
图书(20146)
科技(19107)
资源(18847)
(18569)
业大(18247)
技术经济(17255)
(16857)
理论(16462)
共检索到525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家庭  赵亮  
运用DEA分析方法,构建了测算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集约效率的计算模型,并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1-2006年间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电力资源这四种资源的集约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城市资源集约效率较低,效率值平均在70左右,并呈现出东部城市的资源集约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不均衡分布状况。同时,运用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分析了影响资源集约效率的因素。在影响集约效率的因素中,政府作用力、经济开放程度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集约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电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却有着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和经济腹地变量对资源集约效率的提高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环境变量对资源集约效率的提高有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训江  
采用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专业市场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专业市场技术效率较低,且表现为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专业市场技术效率受诸多要素影响,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度等要素对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产业结构、市场规模等要素则对其具有负向影响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如果专业市场信息化水平等要素不能有效提高,经营及功能创新度不够,那么专业市场将可能走向衰退甚至是消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怡然  李和平  刘兆德  
基于2005~201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280个市辖区范围的城市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经济效率得分不高,变化幅度不大;城市规模效益梯度比较明显;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行政级别格局一致;区域差异较小并且呈现缩小趋势,省内差异贡献明显大于省间差异贡献;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群"状分布高值区域,以群内核心城市为中心,与群内较高、中等城市经济效率城市共同组成"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而低水平城市则成片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选6个因素对城市经济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市规模、投资强度、区域联系的影响程度居前3位;地理区位差异是客观因素,要素禀赋是初始因素,而投资强度、区域创新投入等是直接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怡然  李和平  刘兆德  
基于2005201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280个市辖区范围的城市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经济效率得分不高,变化幅度不大;城市规模效益梯度比较明显;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行政级别格局一致;区域差异较小并且呈现缩小趋势,省内差异贡献明显大于省间差异贡献;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群"状分布高值区域,以群内核心城市为中心,与群内较高、中等城市经济效率城市共同组成"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而低水平城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永安  
使用2001~2007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传统的DEA方法与超效率DEA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中国城市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重点探讨各种城市条件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效率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各城市效率类型不但统计特征十分明显,而且地域分布上存在很明显的集聚特征。各种城市条件因素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一步地综合作用于城市效率,并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是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有效手段。利用2005年~2012年30个省以及275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效率改进幅度较大,且改进方式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冗余情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配置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和空间分异特征,省内各市间的配置效率高于省际,且东部地区省际配置效率最高;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土地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市场交易方式对城市土地初始配置扭曲状态的校正作用存在着显著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清滨  黄少安  
文章使用土地存量、资本存量、劳动力就业人数作为投入要素,以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出变量,使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全要素土地效率,并对中国城市全要素土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产业结构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限制了土地效率的提高,人力资本和政府的作用有利于土地效率的提高,土地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但不显著。上述因素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有所偏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佳佳  鲜帛彤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我国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但具有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强西弱,珠江流域优于黄河、长江流域,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的分布特征。就影响因素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与全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正相关,且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教水平、用水状况和环境管制与全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负相关,同时,各因素对不同区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政府应因地制宜,落实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城域协调合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佳佳  鲜帛彤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我国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但具有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强西弱,珠江流域优于黄河、长江流域,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的分布特征。就影响因素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与全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正相关,且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教水平、用水状况和环境管制与全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负相关,同时,各因素对不同区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政府应因地制宜,落实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城域协调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恒  梁丽娟  杨兰桥  
文章选取中国十一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和Tobit模型对十一大城市群2001—2018年的经济运行效率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并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上,中国各城市群的运行效率在稳步提升,但近几年城市群的效率差异有所扩大;城市群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的贡献偏低,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强;劳动生产率、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影响中国城市群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政府调控和科技创新等因素并未产生应有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龙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5年工业层面数据,借鉴生态效率和生产效率概念使用VRS_DEA模型分别测度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继而运用耦合度公式将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耦合成绿色经济效率,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均较低,其中经济效率大于绿色效率,重"金山银山"轻"绿水青山",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拥有较高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大城市相对小城市具有更强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双重优势;第二,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存在改善迹象和提高趋势,大城市以及位于发达地区城市相对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具有较高的绿色经济效率;第三,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通道,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信息化、经济集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尚未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则阻碍了绿色经济效率改善;第四,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需要加强联防联控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家庭  季凯文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地均投资强度、GDP建设用地增长弹性以及地均科研投入、环境因素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且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积极制定相应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金华  易佳慧  史峰雨  
城市生活垃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控制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减少城市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危害,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于2003年和2017年中国258个地级市的数据,首先分析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然后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了经济、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影响,并且将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各城市的生活垃圾排放量有了很大增长,其中东部地区的城市增长最为明显,并且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的城市表现出更强的生活垃圾排放增长趋势,各城市的生活垃圾排放差异性不断扩大。2)OLS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促进作用增强,并且城市人口规模是促进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3)GWR模型在解释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影响因素方面要优于OLS模型,并且GWR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并随时间发生了变化。根据研究结果和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各城市提出了控制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增长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戴永安  
从人口、经济和社会角度研究中国城市化效率,考察其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并对中国城市化的全要素生产率做了动态分析和区域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效率缓慢增长,城市间效率差异显著,但效率差距是逐渐缩小的。城市的初始状态、区位、空间集聚水平、产业结构效益与基础设施水平对各城市化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口因素和政府的作用却限制了城市化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是推进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则对各城市化分别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元戎  顾颖  赵自强  
本文利用城市商业银行2003-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对其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地区性特征较明显,总体上是一个中等集中度的市场结构类型。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正在逐步提升,但依然低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自有资产比例、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竞争环境对其效率的影响较大,但资产规模、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和城市GDP对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