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6)
2023(6379)
2022(4812)
2021(4443)
2020(3345)
2019(8012)
2018(7550)
2017(14226)
2016(7386)
2015(8499)
2014(8072)
2013(8248)
2012(7818)
2011(7293)
2010(7055)
2009(6543)
2008(6355)
2007(5217)
2006(4751)
2005(4346)
作者
(20909)
(17608)
(17510)
(16766)
(11366)
(8274)
(7871)
(6860)
(6760)
(6222)
(5947)
(5782)
(5652)
(5559)
(5534)
(5513)
(5287)
(5092)
(4842)
(4768)
(4291)
(4173)
(4126)
(3951)
(3942)
(3910)
(3764)
(3532)
(3527)
(3434)
学科
(40562)
经济(40529)
管理(18654)
中国(17087)
方法(15423)
(14648)
数学(14525)
数学方法(14477)
(10046)
企业(10046)
(9405)
贸易(9400)
环境(9298)
(9227)
(8164)
地方(7868)
(6987)
业经(6880)
(6266)
城市(6204)
(6018)
(5934)
银行(5928)
(5883)
(5815)
(5676)
(5579)
金融(5579)
关系(5560)
(5443)
机构
大学(112329)
学院(109555)
(58125)
经济(57266)
研究(46598)
管理(39984)
中国(35742)
理学(34377)
理学院(33926)
管理学(33581)
管理学院(33362)
科学(25312)
(25107)
(22656)
(22486)
研究所(20705)
经济学(20454)
中心(19351)
财经(18814)
经济学院(18476)
(17541)
(17101)
北京(16440)
(15343)
科学院(14675)
(14415)
师范(14319)
财经大学(14237)
研究中心(13704)
(13607)
基金
项目(76234)
科学(62022)
基金(59507)
研究(54845)
(52554)
国家(52222)
科学基金(44848)
社会(40016)
社会科(38234)
社会科学(38223)
基金项目(30960)
自然(26890)
自然科(26340)
自然科学(26334)
自然科学基金(25866)
(25039)
资助(24069)
教育(23351)
(22833)
国家社会(18814)
中国(18765)
(18461)
编号(18276)
(17618)
重点(17451)
教育部(16058)
(15585)
发展(15039)
创新(14885)
(14839)
期刊
(59733)
经济(59733)
研究(38335)
中国(20400)
科学(16282)
学报(15254)
(14914)
管理(14508)
(13487)
大学(11887)
经济研究(11331)
学学(11281)
(10207)
金融(10207)
问题(9969)
财经(9796)
农业(9627)
(9060)
(8678)
世界(8639)
国际(8080)
技术(7264)
业经(6899)
城市(6787)
教育(6561)
(6444)
资源(5834)
(5584)
技术经济(5478)
统计(5365)
共检索到164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雪  罗勇  
本文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指出城市绿色发展将使城市进入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阶段。从发展城市绿色经济、强化绿色城市建设管理和绿色社会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指出应建立城市绿色转型的长效机制,要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通过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资源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阳志云  赵娟娟  桂振华  倪永明  韩冰  庄长伟  
绿色发展模式是我国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目前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还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该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以评价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污染治理投资与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而绿化水平、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单位GDP用水、空气质量和工业废水处理水平则有很多城市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呈较好的发展态势。就各项指标的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来看,投资特别高的城市基本都是直辖市或者省级市等大规模的城市,但是这些城市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并不高。单位GDP用水量特别高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特别低的城市基本以小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鹏飞  周英男  
政策评价是城市绿色转型政策科学制定及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建立城市绿色转型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工具,识别并提炼出构成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三大核心因子:政策属性、执行过程、实施效果,并建立了核心因子关联关系模型,进而形成了城市绿色转型政策的四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还表明:政策属性、执行过程和实施效果三大核心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斌正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个体经济成份为主的城市集贸市场是国营商业必要有益的补充和城市商业网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积极发展。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集贸市场得到长足发展,总的态势是健康的,但是在建设布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我国对城市集贸市场的研究比较薄弱,与集贸市场蓬勃发展的局面很不相称。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研究集贸市场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指导城市集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向东  周心怡  朱晟君  黄海峰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向东  周心怡  朱晟君  黄海峰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建新  黄蒙蒙  
忽视能源消耗和"坏"产出会扭曲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变化的估计,有碍于城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将能源投入变量和SO_2、CO_2两种"坏"产出变量加入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中,采用全局参比的SBM方法和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中国286个城市2002-2011年间能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无效率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在这一时期存在清晰的绿色转型轨迹,转折点为2006年;节能减排是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主要推手,但资本无效率恶化减缓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步伐;东部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萍  蔡玲  
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战略抉择,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探究出口高质量发展是否能够作为推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新途径,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实证检验了出口产品质量发展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出口产品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重要作用机制是产业升级,且环境规制与企业家精神起到了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分样本考察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发现,资源型城市的环境规制弱化了出口产品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萍  蔡玲  
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战略抉择,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探究出口高质量发展是否能够作为推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新途径,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实证检验了出口产品质量发展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出口产品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重要作用机制是产业升级,且环境规制与企业家精神起到了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分样本考察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发现,资源型城市的环境规制弱化了出口产品质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剑玲  
以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围绕低碳绿色经济、城市建设以及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城市建设目标分解的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中国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SWOT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于"三生"共赢理论,分析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分析中国城市建设的战略问题,依据PEST分析法,统筹经济、环境、社会、科技和节能减排,从理念、政策、体制、人才、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探索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适合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低碳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晓  穆怀中  
文章立足于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提出城市绿色人口密度概念及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绿色人口密度检验系数(GTI)、人口检验系数(PTI)与空间检验系数(STI),以此作为衡量城市人口密度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标准。利用全国及30个地区2001-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绿色人口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GTI呈倒U型变动,大气环境容量已显现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地矛盾。2012年中国平均PTI为0.195,STI为-0.226,说明中国整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城市空间规模与大气环境质量不协调。依据各地区人口规模与城市空间偏离绿色发展标准的程度,对全国进行四类区域划分,并结合人口结构、城市空间与大气环境状况,制定城市未来发展策略。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斌  文泽宙  邝嫦娥  
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绿色创新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大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区域范围的"多核心"集聚形态;绿色创新具有累积效应,往期绿色创新成果会推动当期绿色创新发展;交通条件、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均会促进绿色创新,低层次产业结构则会显著抑制绿色创新,而扩大开放程度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创新,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城市间绿色创新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实现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泽义  罗雪华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我国26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分析了其无效率的来源,并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城市规模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忽略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将会高估真实的城市效率水平,环境污染是我国城市绿色发展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高于中西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门槛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着规模的上升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城市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当城市规模超过一定数值后,其规模扩大不会带来绿色发展效率的改善,甚至会产生消极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晓  穆怀中  
文章立足于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提出城市绿色人口密度概念及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绿色人口密度检验系数(GTI)、人口检验系数(PTI)与空间检验系数(STI),以此作为衡量城市人口密度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标准。利用全国及30个地区2001-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绿色人口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GTI呈倒U型变动,大气环境容量已显现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地矛盾。2012年中国平均PTI为0.195,STI为-0.226,说明中国整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城市空间规模与大气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