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1)
2023(13808)
2022(11160)
2021(10139)
2020(8171)
2019(18402)
2018(17880)
2017(34510)
2016(18210)
2015(20322)
2014(20499)
2013(20286)
2012(18860)
2011(17280)
2010(17132)
2009(15898)
2008(15448)
2007(13401)
2006(12104)
2005(11162)
作者
(52925)
(44270)
(44012)
(42266)
(28395)
(20990)
(19938)
(17049)
(16836)
(15555)
(15435)
(14613)
(14304)
(14068)
(13906)
(13673)
(13127)
(12737)
(12549)
(12331)
(11236)
(10747)
(10652)
(10128)
(9924)
(9920)
(9643)
(9181)
(8864)
(8743)
学科
(104728)
经济(104642)
管理(49188)
(46264)
(36101)
企业(36101)
方法(35629)
数学(31278)
数学方法(31100)
中国(29489)
地方(25034)
(22367)
业经(21319)
(18786)
(18742)
(16465)
贸易(16455)
(16446)
(15944)
地方经济(15636)
产业(15318)
农业(15166)
(14290)
金融(14290)
环境(13916)
(13861)
银行(13846)
(13560)
(13416)
(13050)
机构
大学(273583)
学院(272248)
(132920)
经济(130710)
研究(103185)
管理(100302)
理学(86335)
理学院(85299)
管理学(84108)
管理学院(83585)
中国(77363)
科学(58406)
(57841)
(56758)
(51147)
研究所(46502)
财经(46070)
经济学(44606)
中心(44439)
(42126)
(41167)
经济学院(40046)
(38658)
(37121)
北京(36698)
业大(35640)
(35157)
师范(34833)
财经大学(34486)
农业(32069)
基金
项目(180992)
科学(145496)
基金(136048)
研究(132125)
(118810)
国家(117940)
科学基金(101404)
社会(91234)
社会科(86891)
社会科学(86872)
基金项目(71330)
(66963)
自然(61980)
自然科(60614)
自然科学(60600)
自然科学基金(59586)
教育(58124)
(57139)
资助(54644)
编号(48881)
(41862)
(41511)
重点(41251)
国家社会(40227)
成果(39505)
(37494)
教育部(36162)
创新(35346)
中国(35197)
人文(34969)
期刊
(150414)
经济(150414)
研究(89289)
中国(50815)
(41735)
学报(39793)
科学(39503)
管理(39000)
(38148)
大学(30873)
学学(29442)
经济研究(26853)
(26316)
金融(26316)
农业(26017)
财经(24656)
(21737)
业经(21485)
问题(21462)
技术(21459)
教育(20906)
(17227)
世界(16168)
国际(15301)
技术经济(15101)
(14420)
现代(13245)
统计(13207)
商业(12540)
经济问题(12388)
共检索到411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圆  张林玲  
面对诸多来自内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中国经济的"韧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开创性地将经济韧性引入对中国现实情况的实证研究中,在反事实实验的框架下运用GMM-SL-SAR-RE模型分期测度230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同时构建涵盖工业与服务业44个大类的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标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差异性进行解释。研究结论显示,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中国各城市间的经济韧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拥有多样化产业结构的大城市更能抵御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当经济进入恢复调整期后,越多样化的城市就越具有调整能力,这些城市通过发展"新经济",激励新一轮更高效的生产活动,从而获得长久和坚实的经济韧性。由此可见,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不仅有助于城市抵御外部冲击,而且能够为冲击后的适应性结构调整提供更大的空间,是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奕玮   郭丛斌  
文章将产业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韧性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内,在三大外部性理论、克鲁格曼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2022年的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集聚除了直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进一步将产业多样化集聚细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集聚和产业无关多样化集聚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均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另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城市距离港口的距离小于524公里时,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更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奕玮  吴维库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建漳  任颋  
提出“合作创新韧性”的概念,认为合作创新韧性是区域稳定合作创新网络对抗新冠疫情冲击的重要能力。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利用2017—2020年中国合作专利申请微观数据及30个省域数据,探讨创新投入多样化对合作创新韧性的直接作用,及其通过经济结构影响合作创新韧性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研发预算软约束、市场不确定性和线下交互受阻等因素,疫情冲击具有结构偏向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影响更大,表现为创新投入越多样化的省份创新韧性(对冲击的抵抗能力)则越弱;创新投入多样化通过调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结构影响创新韧性,疫情对不同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产业结构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企业结构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雪梅   张伟   熊凯源  
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栅格数据,测算了2008—2019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经济韧性,并研究了服务业产业多样化类型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产业无关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城市经济韧性相对越强,而相关多样化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部分负向作用。多种检验表明上述结果稳健。不同城市规模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关系具有一定区别,但总体上同质性大于异质性。利用中介效应检验进行作用机制分析后发现,服务业无关多样化可通过提高服务业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提高城市的经济韧性。因此,城市经济规划建设中应将提升经济韧性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结合服务业产业多样化特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规模适度提高城市产业多样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郜攀峰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可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摆脱传统粗放发展模式羁绊,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计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经济韧性,且在通过内生性检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替换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通过门槛效应检验可知,技术进步在高于单一门槛值0.351时,会对城市经济韧性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分布看,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地区异质性分布格局;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健全城市多功能协同发展机制,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激发技术进步积极效能;制定全面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静   宋玉禄  
本文选取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与流通经济韧性的协同发展和空间集聚水平,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层面的流通数字化与流通经济韧性耦合协调度良好,东北地区处于低度耦合协调,东部沿海处于高度耦合协调,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中度耦合协调;全国层面的流通数字化与流通经济韧性的空间集聚态势不断增强,省级层面的流通数字化与流通经济韧性协同发展呈两极分化特征;流通数字化对流通经济韧性存在积极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在影响机制中存在中介传导作用。最后,提出推动流通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强化流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保障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郑江淮   金晟男  
不断演变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深刻地改变了不同地区的产品出口结构,然而我们尚不确定其对于地区经济韧性的影响。文章从李嘉图效率(产品专业化)、熊彼特效率(产品创新潜力的多样化)和凯恩斯效率(产品需求潜力的多样化)三方面讨论了出口产品构成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李嘉图效率减弱了地区抵抗冲击的能力,而凯恩斯效率与熊彼特效率提高了地区面对冲击的抵抗能力与恢复速度,其作用机制分别是提高地区出口规模增速和创造性破坏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产品构成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学为基础行业占比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影响。文章为测度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理解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对经济韧性的重要意义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乾  
文章利用1997~2006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产业结构变动和多样化对失业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工业部门的结构变动导致失业率上升,并与失业率波动显著正相关;服务业部门的结构变动与失业率及失业率波动显著负相关;总体产业的结构变动造成失业率上升。产业多样化能显著降低失业率及波动;制造业的专业化与失业率显著正相关,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与失业率显著负相关。另外,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非公有经济比重与失业率以及失业率波动显著负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城市在遭遇危机时受到了重创,从此萎靡不振,另一些城市则逆向反弹,表现出韧性增长的态势。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又如何放大中国经济韧性强、后劲足的优势,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论文首先测度了中国城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韧性特征,对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做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其次,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出影响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因子,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做了排序。最后,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做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城市在遭遇危机时受到了重创,从此萎靡不振,另一些城市则逆向反弹,表现出韧性增长的态势。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又如何放大中国经济韧性强、后劲足的优势,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论文首先测度了中国城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韧性特征,对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做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其次,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出影响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因子,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做了排序。最后,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做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安平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各个城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表现并不相同,本文从人口集聚的视角研究城市经济韧性。首先利用空间均衡模型分析集聚如何影响生产率进而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长差分模型识别集聚和城市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集聚不但有助于提高城市抗冲击的能力,也能够提升城市经济恢复的能力以及冲击后状态转变的能力;与经济下行时期相比,经济调整时期集聚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市场需求效应、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及知识溢出是集聚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途径;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集聚对全国总体经济韧性有明显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促进人口集聚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城市韧性的有效举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勇   苏欣怡   谢晓琪  
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推进城市经济韧性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韧性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有所提升,而经济韧性水平存在显著下降,其在空间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水平较高的市域之间互相聚集,水平较低的市域之间互相聚集,并且这种集聚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2)经济韧性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经济韧性的发展能对其邻近地区经济韧性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经济韧性水平,但通过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经济韧性会产生更大的负向作用,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不利于市域经济韧性提升。(4)固定资产投资对市域经济韧性会产生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人口密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市域经济韧性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张东  
本文将经济韧性界定为应对冲击的抵抗力和冲击后的恢复力,以中国11个城市群15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度了2008-2010年抵抗期和2010-2017年恢复期城市群经济韧性,并进一步运用shift-share分解方法探索了经济韧性的由来。结果显示:抵抗期和恢复期中国城市群经济韧性均值分别为0.515和0.026,均强于全国层面经济韧性;经济韧性可分解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分量,且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大小均主要由竞争力决定;不同时期各产业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抵抗期经济韧性主要由二、三产业竞争力共同决定,而恢复期经济韧性的决定因素转变为第三产业竞争力为主、第二产业竞争力为辅。最后就如何增强中国经济韧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超亚   张卫国  
基于2003—2021年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城市群内部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中,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市场一体化通过推动经济集聚、促进城市创新和助力产业分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