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2)
- 2023(7387)
- 2022(6141)
- 2021(5616)
- 2020(4447)
- 2019(10460)
- 2018(9779)
- 2017(18579)
- 2016(9574)
- 2015(10671)
- 2014(10077)
- 2013(10314)
- 2012(9669)
- 2011(9008)
- 2010(8631)
- 2009(7927)
- 2008(7663)
- 2007(6379)
- 2006(5685)
- 2005(5104)
- 学科
- 济(52115)
- 经济(52070)
- 管理(24322)
- 方法(22822)
- 数学(21563)
- 数学方法(21476)
- 业(20691)
- 中国(18775)
- 企(14396)
- 企业(14396)
- 贸(10911)
- 贸易(10905)
- 易(10619)
- 农(10548)
- 地方(10413)
- 环境(9642)
- 财(9260)
- 业经(8356)
- 发(7576)
- 制(7292)
- 学(7093)
- 城市(6912)
- 融(6888)
- 金融(6887)
- 农业(6854)
- 银(6797)
- 银行(6793)
- 出(6689)
- 行(6651)
- 关系(6366)
- 机构
- 大学(145443)
- 学院(141374)
- 济(75482)
- 经济(74384)
- 研究(56302)
- 管理(53756)
- 理学(47195)
- 理学院(46579)
- 管理学(46071)
- 管理学院(45798)
- 中国(42342)
- 京(31403)
- 科学(30834)
- 财(29816)
- 所(26568)
- 经济学(26506)
- 财经(25218)
- 研究所(24481)
- 经济学院(24119)
- 中心(23852)
- 经(23465)
- 院(20819)
- 北京(20058)
- 财经大学(19249)
- 农(18823)
- 范(18270)
- 师范(18165)
- 业大(17911)
- 科学院(17489)
- 江(17359)
- 基金
- 项目(101533)
- 科学(83690)
- 基金(80688)
- 研究(71892)
- 家(71083)
- 国家(70690)
- 科学基金(61594)
- 社会(53053)
- 社会科(50876)
- 社会科学(50865)
- 基金项目(42944)
- 自然(38071)
- 自然科(37347)
- 自然科学(37340)
- 自然科学基金(36688)
- 省(34334)
- 资助(32169)
- 教育(30985)
- 划(30704)
- 国家社会(24865)
- 部(24592)
- 编号(24155)
- 重点(23078)
- 中国(23026)
- 发(22662)
- 教育部(21615)
- 创(20825)
- 人文(20447)
- 创新(19830)
- 发展(19062)
共检索到203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峰 冯萍 阳立高
本文以马歇尔集聚理论为基础构建空间外部性指标和计量模型,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受到空间中城市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其中,中间投入空间可得性和空间技术外溢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邻区专业化劳动力却不利于当地能源效率的提高。从分地区的估计结果来看,空间集聚外部性对各地区能源效率的综合效应均为正,但各地区不同集聚外部性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效果各异。进一步通过考察空间集聚外部性对能源效率不同分位点的边际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发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可得性和区际沟通的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边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海宁 陈媛媛
文章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鉴于产业外部性即产业集聚会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已有研究,文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关联产业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模型,检验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效应。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的空间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并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地及邻近城市集聚;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在中西部经济带显著大于东部经济带,但其间接效应在三大区域内部均不明显;产业关联及其空间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航
城市空间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商务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认为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具有关键作用。对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集聚效应 功能空间 演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傅江帆 贺灿飞 沈昊婧
基于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普查数据,整合了集聚效应和企业选择效应,考察中国城市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总体上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但现有文献忽视了选择效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高估了集聚效应。从时间历程看,中国大城市正经历着从低效企业被动挤出转向高效企业主动进入的过程。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的动荡和中国政府的治理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被动选择效应一度起到主导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主动选择效应日益突出,吸引高效率企业进入成为提高城市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产业类型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市选择效应突出,资本密集型产业则体现出主动选择机制的作用。对于不同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惠 苗壮 王树乔
本文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纳入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测度框架内,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度量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通过核密度估计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历年均值最高,核密度曲线显示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经历由"单峰"到"双峰"的动态演进过程;深入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有着显著贡献的同时还存在明显空间外溢效应,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经济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兰梓睿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关键词:
城市群 工业集聚 环境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晶晶 杨奕晨 陈金丹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新优势、驱动创新的关键力量。结合2009-2019年我国259个地级市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CR模型测度城市创新效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服务业集聚可促进本地创新效率提升,还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驱动邻近城市创新效率提升;第二,数字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拓展本土市场规模,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而提升城市创新效率;第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数字服务业集聚可显著提高本地区创新效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国峰 王永进
优化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和城市间收入差距,是"十三五"规划的施策重点。本文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基于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首次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两方面对中国城市间工资差距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发现: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都是城市间工资差距的重要成因,其中集聚效应的贡献占主导地位,但忽略选择效应会严重高估集聚效应的作用;特大城市中高工资劳动力和低工资劳动力并存,中等城市则主要为中等工资劳动力;大城市中的高工资劳动力从集聚效应中获益更大,城市内工资不平等更突出,高工资劳动力的城市间工资差距更明显;高工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劳动力从集聚效应中获益更大,是城市间工资不平等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城市间工资差距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梁红艳
本文分析了物流业集聚影响工业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效应机制,利用中国265个城市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全国、东中西部内部、东中西部之间物流业集聚对工业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外溢效应及总效应,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考察了这三种影响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整体层面,物流业集聚对工业生产率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通过技术效率路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和总效应。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物流业集聚对工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在中部地区,物流业集聚对工业生产率的外溢效应不显著;在东中部地区之间,物流业集聚对工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外溢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素超 王丽霞
通过规模经济的集聚效应提升我国区域流通效率,对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具备重要意义。本文从流通市场、流通产业和流通业务的角度综合构建了区域流通效率值评价指标,并测度了2008-2018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流通效率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分析考察了我国流通产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下的集聚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东部地区的流通产业表现出较强的规模经济特征,并在空间上呈现高集聚特征;中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则不存在规模经济特征,产业空间表现较为分散;从全国层面的邻接矩阵计量分析来看,邻近地区对当前地区的流通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周边地区的流通产业集聚会导致空间上的经济分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肇涵
如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集聚效应与非农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选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解释了集聚效应对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集聚效应对非农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城市集聚效应 非农劳动生产率 集聚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世平 钱学锋
文章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考察了集聚效应、排序效应与城市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生产率提升、城市出口贸易发展是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集聚效应是城市生产率提升、城市出口发展的核心源泉;(2)集聚效应、排序效应对中等城市生产率和城市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大城市的最小;(3)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对中部城市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对西部城市的影响最小;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对中部城市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最大,而对东部影响最小。
关键词:
城市生产率 城市出口 集聚效应 排序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