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2)
2023(6490)
2022(5505)
2021(5431)
2020(4300)
2019(10043)
2018(9808)
2017(18504)
2016(9884)
2015(11417)
2014(11138)
2013(11256)
2012(10543)
2011(9869)
2010(10039)
2009(9447)
2008(9413)
2007(8095)
2006(7593)
2005(7082)
作者
(28750)
(23976)
(23822)
(22965)
(15313)
(11366)
(10659)
(9215)
(9203)
(8432)
(8370)
(7923)
(7618)
(7525)
(7492)
(7474)
(7109)
(6915)
(6729)
(6527)
(6000)
(5780)
(5639)
(5403)
(5326)
(5198)
(5185)
(5025)
(4779)
(4772)
学科
(48029)
经济(47977)
管理(29642)
(22109)
中国(18867)
方法(17789)
环境(16675)
(16149)
企业(16149)
数学(15954)
数学方法(15795)
(12367)
(10988)
贸易(10982)
(10769)
地方(10196)
(9886)
(9784)
(9497)
(8784)
(8708)
业经(8187)
农业(7817)
(7546)
银行(7543)
资源(7317)
(7308)
(7282)
生态(7197)
规划(7099)
机构
大学(149956)
学院(147789)
(71659)
经济(70344)
研究(59499)
管理(54000)
中国(47296)
理学(45483)
理学院(44878)
管理学(44318)
管理学院(44048)
(33962)
科学(33875)
(31192)
(29865)
研究所(26959)
中心(25964)
财经(24892)
经济学(23791)
(22767)
北京(22685)
(21568)
经济学院(21393)
(20868)
(20744)
(20566)
师范(20474)
科学院(18706)
财经大学(18417)
业大(18039)
基金
项目(96323)
科学(77507)
基金(73348)
研究(71015)
(64298)
国家(63877)
科学基金(54437)
社会(49254)
社会科(46842)
社会科学(46830)
基金项目(38463)
(33162)
自然(33062)
自然科(32186)
自然科学(32178)
自然科学基金(31564)
教育(30364)
资助(30151)
(29562)
编号(25659)
(22749)
重点(22243)
国家社会(22179)
(21990)
中国(21796)
成果(21045)
教育部(19581)
(19035)
人文(18598)
发展(18453)
期刊
(81517)
经济(81517)
研究(50735)
中国(29037)
(22389)
科学(20897)
学报(19598)
管理(19264)
(18910)
大学(15159)
(14715)
金融(14715)
学学(14221)
经济研究(13201)
农业(13169)
问题(12996)
财经(12854)
教育(11429)
(11302)
(11236)
业经(10831)
世界(9963)
国际(9925)
技术(9860)
资源(9759)
(7637)
城市(7217)
(7130)
技术经济(7010)
现代(6970)
共检索到232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金贤锋  董锁成  周长进  李宇  李泽红  
在考察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工业化、城镇化、环境治理和全球化等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现有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态势下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与压力,进而提出了合理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建设生态城镇、改革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史永姣  吕洁华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反映了生态环境的状况。城市化推进显著影响植被覆盖的水平。我国城市化与植被覆盖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揭示了城市化对植被覆盖的积极促进作用,这一估计结果在控制一系列相关因素以及替换城市化定义等方法的情况下依然稳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化与植被覆盖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东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营林投资是城市化影响植被覆盖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自身带来的植被覆盖提升,还要通过政策制定、投资建设来保护和提升植被覆盖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且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它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③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基础、自然条件和政策影响的差异作用,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成  赵志强  王仰麟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速度过快、地域差异显著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城市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出现了耕地资源流失、水资源稀缺、能源压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城市区域生态占用扩大等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表覆被变化、城市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城市水土资源等问题,但多侧重单要素、单城市、单学科研究,缺乏多尺度机理性的研究。鉴于此,提出若干未来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方向与议题,归纳为:(1)中国城市化过程多尺度定量模拟与监测研究;(2)阐明城市化影响下地表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的机理;(3)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下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可能情景及其风险评估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梁爽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有较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在全面把握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入"PSR"模型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耦合测度模型,对中国30个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值进行量化测度,分析我国2004~2013年各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及时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环境受城市化影响显著,呈现"S"型波动特征,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为基本协调,处于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过渡期,我国暂时未实现高水平协调,说明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二者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环保治理投资,促进二者向高水平协调方向演进,充分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河东  
以中国18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并建立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本文在阐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化的S型生长曲线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倒U型曲线,演绎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规律曲线,并以中国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生态环境随城市化发展呈现出着先恶化、后改善的不规则倒U型耦合规律,但该规律曲线只是它们实际耦合的一种演变趋势;(2)1985~2005年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耦合表现出先倒U型和后U型的阶段特征,而这种特征曲线正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高级化、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经济增长的压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慧宗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反差增大。基于产权制度的研究视角,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的确立不仅能成为促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关系转变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然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产权制度无法脱离既有的现实基础,因此有必要在考量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施加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有金  孔令池  李言  
构建了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与评价了28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并分析了相关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放缓;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压力及生态环境状态的发展存在短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文明的进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的干预程度均产生了正向驱动效应;人口规模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孔坚  韩西丽  朱强  
对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该研究放弃了就事论事的单一分析和工程途径,而是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综合、系统的途径,即: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整合相关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结构。以山东东营市为例,论文提出从3个步骤来实现综合问题的综合解决:①通过德尔菲法实现问题的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②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地解决以水为核心的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多个目标;③评价生态基础设施对解决多目标问题的作用和效益,并为修正方案提供依据。文章在区域、城市和场地3个尺度上,提出解决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实施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满洪  
本文认为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科技根源是 :科学技术本身的落后 ,科学技术的副作用 ,科学技术的滥用 ,人们对科技成果的急功近利 ,以及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文举  孙海宁  
21世纪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其主要动力之一。在城市化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因此,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城市化进程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对其作了一些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种颖  
城市更新是当前我国城市旧城区改造的主要手段,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城市更新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的问题和经验亟待总结。本文总结了我国城市更新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优先、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治理旧城区遗留生态环境问题和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城市更新策略。最后通过梳理国内更新实践案例,为我国城市更新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周晓强  侯加林  尹侠  
本文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成因,针对如何切实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以配合省委省政府"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有效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建伟  许晴  
【目的/意义】随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战略和理念的提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设计/方法】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比较和分析了学者关于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概念、特征、理论依据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指出了在研究范式、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结论/发现】未来深化相关研究的方向,包括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研究的中国范式;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路径;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模式比较;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责任担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