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9)
2023(10373)
2022(8531)
2021(7837)
2020(6404)
2019(14606)
2018(13889)
2017(25733)
2016(13962)
2015(15596)
2014(14943)
2013(15032)
2012(13813)
2011(12769)
2010(12428)
2009(11210)
2008(11059)
2007(9283)
2006(8186)
2005(7042)
作者
(43008)
(35959)
(35953)
(34038)
(22854)
(17284)
(16049)
(14194)
(13903)
(12533)
(12353)
(12017)
(11500)
(11268)
(11188)
(11152)
(10683)
(10596)
(10430)
(10278)
(9023)
(8710)
(8663)
(8116)
(8082)
(7898)
(7843)
(7546)
(7200)
(7154)
学科
(65255)
经济(65192)
管理(35974)
(31665)
方法(27077)
数学(25124)
数学方法(24975)
(22918)
企业(22918)
中国(21377)
(14994)
(14264)
贸易(14259)
(13935)
(13402)
(12620)
业经(11059)
地方(10515)
农业(10198)
环境(10186)
(9784)
城市(9142)
(8829)
银行(8783)
(8493)
(8288)
(8288)
金融(8288)
(7863)
技术(7856)
机构
大学(206902)
学院(202525)
(91477)
经济(89998)
研究(79795)
管理(74357)
理学(65248)
理学院(64386)
管理学(63289)
管理学院(62930)
中国(59517)
科学(50396)
(44655)
(41700)
(41140)
研究所(38394)
(37385)
业大(34670)
中心(34480)
农业(33456)
财经(31281)
经济学(30193)
(29032)
(28912)
北京(28077)
经济学院(27489)
(27010)
(25888)
师范(25511)
科学院(25439)
基金
项目(147085)
科学(116747)
基金(112152)
(102688)
国家(101964)
研究(97427)
科学基金(85732)
社会(66724)
社会科(63549)
社会科学(63534)
基金项目(59667)
自然(57297)
自然科(56102)
自然科学(56083)
自然科学基金(55121)
(52745)
(47556)
资助(45091)
教育(43167)
重点(34308)
编号(33862)
(33443)
(31688)
(30306)
国家社会(30039)
科研(29072)
计划(29018)
中国(28781)
创新(28682)
教育部(27983)
期刊
(89850)
经济(89850)
研究(60254)
学报(40333)
科学(36348)
中国(35873)
(35578)
大学(29416)
学学(28333)
(25738)
管理(24571)
农业(24436)
经济研究(17099)
(15904)
金融(15904)
财经(15565)
(14457)
问题(13989)
(13580)
教育(12747)
技术(12458)
(12345)
业经(12219)
世界(11289)
国际(11154)
资源(10872)
业大(10565)
(10229)
科技(9741)
统计(9406)
共检索到28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林  都行  
以2012—2015年艺恩数据智库发布的中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电影相关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基础,计算电影票房综合指数,运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从省、市两个层面分析电影票房的地域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电影票房省级层面上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城市层面呈现东部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一般地级市之间的分异并存,但随时间推移差距不断减小;一二线城市电影票房明显下滑,三线及以下城市大幅上升。②电影票房的等级规模结构呈现首位城市垄断性不强,中间位序城市较多,中后位序城市发展逐渐快于位序在前的城市。③电影票房的热点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逐渐下滑,长三角地区不断加强;热点集聚区逐渐缩小,次热点集聚区不断增大,冷点集聚区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④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人数、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城市影院数、房价压力是影响电影票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锐  王森林  许泱  
基于252部电影的数据,文章讨论口碑、关注度、宣传方式、导演、男女主角、电影档期等因素与电影票房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口碑显著地促进票房的增长,但随着票房不断增加,口碑对票房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关注度促进电影票房的增长,但其促进作用低于口碑;现代宣传方式对电影票房的促进作用高于传统宣传方式;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显著提高电影票房,其中,导演对票房的促进作用大于男主角,男主角对票房的促进作用大于女主角;档期显著促进电影票房的增长,档期越热门,对票房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妮亚  蒲勇健  
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对经济具有极大的正外部性,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内电影票房可以作为衡量一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的指标,本文采用二十国集团中十个国家的电影产业面板数据通过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和GEE模型研究国内电影票房对名义GDP、观影人次、银幕数量、放映数量的弹性。通过四个弹性说明:电影产业具有比大经济环境更为稳定的宏观特性、需求价格弹性富于弹性的微观特性,银幕数量的粗放式增加对国内电影票房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贡献并不突出,放映数量的过度增加反而会减少国内电影票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昊姝  
文章立足于世界电影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境,分别采取探索性分析与验证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并定义了三类一级影响因素与十类二级因素。以全球公开上映的二百部电影数据为依据,基于静态数据分析与动态趋势分析的二维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以"电影发行回报""发行风险控制""电影投资决策"为核心的影响因素在即期及远期对于世界电影票房的影响机理。并以静态与动态统计检验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促进全球电影行业发展的合理建议,为电影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武华  
在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其中电影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而电影票房是电影产业的命脉,对电影票房的研究是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立足点。本文选择在中国内地市场中公映的国产电影为研究样本,基于理论模型建立PLS计量实证模型,并对三次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演员、导演、发行公司、电影评价、上映时间、宣传力度对电影票房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电影的前期宣传与后期宣传对电影票房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且后期宣传对电影的总票房的影响力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铮  许敏  
本文以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公开上映的554部国产影片为样本,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考虑到票房分布的偏态性,本文除了采用传统的OLS方法,还设定成功影片的不同临界值,运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表明续集、评分、票价、档期、明星和导演均对票房产生积极影响,其中明星和导演虽然存在显著的票房效应,但其效应边际递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子川  
电影票房收入是衡量电影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以2011-2013年在我国公开上映的50部进口影片为例,对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所分析的十个影响因素中,电影评分、排片比例、影片热度对电影票房提升有正向作用,其它因素则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影片的重视程度、宣传活动、观感评价是造成电影票房变化的主体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雪  伍晨  
以2014年国产影片为研究对象,利用从主流视频网站获得的数据,对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对国产电影票房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分享是影响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将影片网络预告片分享到微博、QQ好友、微信和Qzone等站外社会化媒体的次数越多,线下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越高,而站内分享行为对影片票房收入的影响明显弱于站外社会化分享行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浩飞龙  关皓明  王士君  
以2015年6月阿里研究院提供的中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从省域和城市两个层级分析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省域层级呈现出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城市层级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与内陆之间、各省区主要地级市与次要地级市之间两种分异并存。2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等级规模结构呈现省域层面均衡分布,首位省区的垄断性较弱;城市层面发展水平差距较大。3城市电子商务主要处于"低网购—低网商"和"高网购—高网商"两种发展状态,电子商务发展的"两极化"现象比较严重。4热点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海峡西岸及珠三角经济区;冷点集聚区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新疆及云南部分地级市。5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口规模、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程度及信息基础设施是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城市居民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程度、信息基础设施影响显著;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水平则受人口规模、信息化程度及信息基础设施因素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俊  朱凯凯  陈朋艳  郭文浩  
运用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估计与标准差椭圆等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演变的视角对西安市电影院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电影院作为居民文化消费场所,与城市经济、文化活动空间布局相一致,在城市总体空间布局上呈现明显的集聚分布特征,且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分布于城市的传统商业中心与新兴的次级中心,并由中心向外围递减。(2)城市社会空间的变化促使电影院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发生演变。在城市新区建设和电影消费大众化的双重作用下,西安市电影院从单核心集聚向多核心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转变;电影院空间总体布局的演变与城市扩展与建设趋向相一致,空间分布范围从中心城区向近郊城市新区扩展,在城市新区形成新的核心集聚区。(3)商业综合体成为电影院布局的主要区位,电影院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商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空间形态新转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魏宇  杨惠  梅德祥  
电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电影市场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有待深入研究。选取2012年1月到2018年3月我国周度电影票房收入增速作为高频解释变量,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混频数据抽样模型(ADL-MIDAS)分析其与季度GDP增速及月度制造业PMI增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影票房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和制造业PMI增速之间具有负向相关关系,我国电影市场存在"口红效应",可以根据电影票房收入增长情况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预判。对多种模型的比较结果显示,加入电影票房收入可以显著提高GDP预测精度,电影票房收入可以作为GDP预测指标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小东  韩昊英  刘爽  唐拥军  
采用区位熵、探索性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基于教育设施兴趣点(POI)数据和城市社会经济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华中、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教育设施配置严重失衡,华东地区教育设施配置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华南、华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2)中国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设施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九年义务教育设施呈现出“北京—银川—张掖”和“厦门—广州—昆明—拉萨”两条优势带,分布相对来说较为均衡;高等教育设施表现出了“政区化”分布特征。(3)城市师资规模、人均收入、财政支出、学生规模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教育设施空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尹铎  刘杰威  
准确剖析我国畜禽种业基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探究其布局的影响因素,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维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205个国家级畜禽种业基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值、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梳理国家级畜禽种业基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探析其影响因素,为传承保护、创新利用我国畜禽类种质资源并优化相关种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1)国家级畜禽种业基地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出“单极多核,内地多边疆少”的空间特征,整体空间结构属于集聚分布型。2)国家级畜禽种业基地类型丰富,可分为家禽、家畜和家蜂3个一级类,下可再分鸡、鸭、猪等12个二级类。3)12个二级类中鸡、鸭、鹅、猪、牛、羊、驴与蜂8类分布数量较多,集聚程度较高;而马、骆驼、鹿、兔4类分布数量较少且分散。4)国家级畜禽种业基地的空间分布受到气候、地形地势、天然饲料、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促进我国畜禽种业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1)均衡区域发展,发挥核心带动作用;2)依托地方特色畜禽品种,构建特色种业基地片区;3)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森林  周亮  滕堂伟  庄良  
开发区作为塑造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力量,其空间布局的外部特征和内在机理亟待研究。运用最邻近点距离指数、核密度估计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中国2 52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开发区总体上呈"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胡焕庸线"和三大自然区划高度耦合。(2)开发区在空间上具有以"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多核心连片集聚特征,且存在着显著的级别、类型异质性。(3)开发区整体空间分布是自然本底、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开发区空间分布的因子因开发区级别、类型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城市劳动力资源和行政级别是影响开发区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城市经济实力、信息化、地方政府竞争是次级核心因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向东  王晶  王新贤  
文章基于中国县级低保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低保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低保人口规模在"胡焕庸线"两侧呈"西少东多"态势,83.5%的低保人口分布于东南半壁,低保率则呈"西高东低"态势,西北半壁的低保率达10.9%,东南半壁仅为3.9%。(2)全国低保人口规模和低保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低保人口总量由西向东递减,西部地区的低保人口总量占全国低保人口总数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使低保人口的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3)低保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其空间集聚趋势在弱化,低保率的热点区与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度重合,且大部分位于"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冷点区域则集中分布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渤海湾北岸的唐山到雷州半岛的东部沿海地区。(4)从影响因素来看,海拔对低保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GDP和人均受教育程度对低保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