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1)
2023(11975)
2022(9947)
2021(9195)
2020(7263)
2019(16812)
2018(16341)
2017(29998)
2016(16197)
2015(18308)
2014(17812)
2013(18096)
2012(17270)
2011(16123)
2010(16249)
2009(14733)
2008(14464)
2007(12702)
2006(11628)
2005(10845)
作者
(48968)
(40842)
(40818)
(38862)
(26321)
(19787)
(18322)
(15949)
(15785)
(14424)
(14248)
(13619)
(13313)
(13210)
(13022)
(12714)
(12024)
(11862)
(11718)
(11644)
(10281)
(10083)
(9834)
(9346)
(9249)
(9094)
(9061)
(8819)
(8291)
(8282)
学科
(78739)
经济(78668)
管理(38346)
(35336)
中国(29321)
方法(26012)
(24702)
企业(24702)
地方(23359)
数学(22854)
数学方法(22712)
(21254)
(19961)
贸易(19942)
(19429)
(16784)
环境(16736)
业经(16255)
农业(14492)
(14430)
(14147)
(13246)
(12921)
银行(12899)
(12894)
(12658)
(12654)
金融(12653)
地方经济(12384)
(11258)
机构
大学(235685)
学院(235575)
(106461)
经济(104469)
研究(96516)
管理(82195)
中国(74104)
理学(69232)
理学院(68223)
管理学(67169)
管理学院(66738)
科学(58753)
(53499)
(49691)
(46505)
研究所(45172)
(42328)
中心(42068)
财经(36184)
(36041)
(35500)
北京(34862)
经济学(34625)
(33794)
业大(33647)
师范(33461)
(33109)
农业(32896)
经济学院(31183)
科学院(30305)
基金
项目(157128)
科学(125069)
基金(115965)
研究(113239)
(103166)
国家(102357)
科学基金(86157)
社会(74794)
社会科(71102)
社会科学(71090)
基金项目(60792)
(58935)
自然(53887)
自然科(52549)
自然科学(52537)
自然科学基金(51576)
(51514)
教育(49263)
资助(46572)
编号(42400)
(40800)
重点(36867)
(35010)
成果(34357)
发展(32874)
国家社会(32720)
(32349)
(32161)
中国(31462)
课题(31354)
期刊
(124531)
经济(124531)
研究(78433)
中国(53646)
(39760)
学报(38682)
科学(37467)
(32425)
管理(31335)
大学(28831)
农业(27510)
学学(27205)
(24350)
金融(24350)
教育(23638)
经济研究(20946)
业经(19482)
问题(18250)
财经(18104)
技术(17839)
(16638)
(15884)
(15861)
国际(15394)
世界(14164)
资源(14072)
(11241)
技术经济(11129)
科技(11005)
现代(10954)
共检索到377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茂初  孙坤鑫  
生态承载力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利用2001—2012年的城市大气环境面板数据和2004—2015的城市水环境面板数据分别进行固定效应向量分解回归,验证了中国区域生态承载力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梯度递增的假说。假说的成立表明中国各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可以用其城市中心距胡焕庸线的垂直距离来表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城市生态承载力方程,基于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承载力的稳定性,计算了中国大陆332个地级行政区及4个直辖市的相对生态承载力,并按照生态承载力差异程度将中国大陆的东、中、西部进行了重新划分,为研究中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的格差提供了新视角的分析思路和比较基准。提出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要充分认识各城市的生态承载力格差,使各城市的生态负载与之相适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亚丽  徐帅帅  沈镭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8年131个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并用GIS可视化揭示和探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时空特征。研究发现:(1)胡焕庸线假说在长江经济带区域成立;(2)长江经济带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状况在胡焕庸线以西区域最好,胡焕庸线与胡焕庸亚线之间次之,胡焕庸亚线以东最差;(3)长江经济带胡焕庸线以西区域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均值、水资源承载力均值在三个区域中最大;(4)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历年万元GDP生态足迹呈减小趋势,水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5)长江经济带历年平均水资源负载指数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压力逐年上升。研究结果有助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综合管理,为水资源的调控及使用提供量化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志基  马妍  贺灿飞  
以中国16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国土开发压力的城市群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城市群的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城市群国土开发压力分异明显,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高、区域自然条件差的城市群,区域承载力相对较低,国土开发压力相对较大;第二,城市群国土开发压力的分异主要来自生态维度;第三,城市群的资源紧缺度与资源集约利用度不匹配,部分资源紧缺度高的城市群,资源集约利用度较低;第四,城市群环境压力与治理效率未能实现有效耦合。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从经济增长方式、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莉  吕斌  周兰兰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成渝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水资源承载力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最大,南方城市群承载力高于北方城市群,承载力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呈倒U分布等承载力区域差异,并且诊断出五大城市群发展中的短板。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优化承载力结构、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合理引导资源需求、实施空间管治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宁生,匡耀求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慧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分析了1978—2006年29年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90年以后,新疆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又超过经济资源承载力;③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际人口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凤金  许鹏  程慧  
本文在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要素对全国14个大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评价,并以广州为例判断大城市人口承载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大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陈爽  
城市承载力分区以城市系统为分区对象,从资源环境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在分析城市承载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承载区。城市承载力分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在由无序蔓延向有序发展转变时期的特殊需要。本文对城市承载力分区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城市承载力"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模型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分为高、中、低3个承载区,进一步按承载力制约因素将低承载区分为可调控区及不可调控区。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应用于常州,通过实例研究对承载力分区方法进行补充,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常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盛  白宏涛  张稚妍  朱坦  
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主要围绕耕地—食物—人口而展开,已不能有效反映现代城市发展与区域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战略环境评价要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生态和环境因素能充分融入城市的发展决策过程。回顾了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实践中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心演变和存在不足,并以天津滨海新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为例,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索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思路,提出了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内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陈昕  彭小黎  
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鞍山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鞍山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理论为基础的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十五"期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状况,探讨了2010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五"期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压力、资源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生态承载力从超载逐渐转变为盈余状态,系统间协调度不断提高。按照鞍山市总体规划水平预测,2010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达到较安全状态,各指标没有低于临界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秦趣  王艳红  
从城市生态承载力内涵出发,以贵州省城市为研究对象,确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建立评价模型,并对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整体水平较低,仅有六盘水市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为低承载,其余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均为弱承载,生态承载力指数排序由大到小分别是六盘水、安顺市、铜仁市、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黔西南州和毕节市。目前,贵州省城市发展面临较大的生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促使贵州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晶  
本文针对资源型城市徐州改进了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并用2007年数据计算了江苏徐州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徐州作为资源型城市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3.7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任重  刘攀  
本文采用生态占用和承栽力的计算方法,对1978至2007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动态研究,并且注重各年份截面数据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生态占用不断上升,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小幅波动下滑;从省际角度看,各省区生态占用和承载力变化差异较大;除西藏外,大部分省级区域在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显示它们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晨  刘艳芳  张万顺  汤弟伟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是近几年来从水生态的角度解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基础,与相关已有研究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从起源上看,承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足迹理论、流域生态学理论分别是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落脚点和支撑。从发展上看,水生态承载力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机结合和深化。从测度和评价方法上看,第一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力方法、生态足迹法、可持续发展指标法和生态系统健康等生态承载力的测度方法为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价奠定了基础。目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金海  
本文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估测的方法 ,分析了大陆典型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背景值 ,研究了确定自然系统最优生态承载力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