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2)
2023(7797)
2022(6001)
2021(5552)
2020(4331)
2019(9953)
2018(9770)
2017(18192)
2016(9899)
2015(11513)
2014(11444)
2013(11020)
2012(9955)
2011(9181)
2010(9017)
2009(8340)
2008(8294)
2007(7110)
2006(6440)
2005(6129)
作者
(27260)
(22785)
(22669)
(21783)
(14676)
(10743)
(10286)
(8920)
(8823)
(7981)
(7832)
(7534)
(7296)
(7212)
(7195)
(7122)
(6813)
(6555)
(6524)
(6254)
(5743)
(5451)
(5394)
(5179)
(5148)
(5017)
(4937)
(4792)
(4575)
(4489)
学科
(49521)
经济(49476)
管理(23720)
(21932)
中国(20801)
方法(17538)
数学(15505)
(15492)
企业(15492)
数学方法(15437)
(13143)
业经(10661)
(10359)
贸易(10352)
(10115)
地方(10022)
(8999)
(8663)
农业(8640)
(7939)
(7659)
环境(7460)
城市(7410)
(7377)
银行(7372)
(7178)
发展(7091)
(7083)
(6895)
金融(6895)
机构
大学(145219)
学院(142826)
(69684)
经济(68516)
研究(57323)
管理(50714)
中国(43872)
理学(43114)
理学院(42551)
管理学(41993)
管理学院(41718)
(32556)
科学(31635)
(28841)
(27848)
研究所(25429)
中心(24089)
经济学(23978)
财经(23473)
(21752)
经济学院(21619)
北京(21154)
(20821)
(20497)
(20285)
师范(20157)
(19490)
财经大学(17593)
科学院(17585)
业大(17382)
基金
项目(94867)
科学(76820)
基金(72046)
研究(71121)
(62919)
国家(62478)
科学基金(53490)
社会(49560)
社会科(47100)
社会科学(47089)
基金项目(37302)
(32627)
教育(31903)
自然(31489)
自然科(30842)
自然科学(30835)
自然科学基金(30304)
(29068)
资助(28633)
编号(26625)
(22529)
国家社会(22505)
重点(21952)
中国(21907)
(21866)
成果(21843)
教育部(19693)
课题(19293)
(18951)
发展(18554)
期刊
(76194)
经济(76194)
研究(49763)
中国(29816)
科学(20601)
(19965)
(19639)
学报(19565)
管理(19523)
教育(15593)
大学(15573)
学学(14471)
经济研究(13846)
农业(13765)
(13446)
金融(13446)
财经(12364)
问题(12289)
技术(11714)
(10960)
(10598)
业经(10250)
世界(10234)
国际(9675)
(8427)
现代(7418)
城市(7250)
(7059)
技术经济(6993)
资源(6832)
共检索到220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邵颖萍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其主要标志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50%。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必须有新的对策和主张。在明确发展模式和概念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提出了中国本土化的理论思考:一是必须推行内涵式的发展模式,城市不仅仅是空间和规模的扩张;二是必须创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任务,即人的现代化;三是必须在理论和理念上,创造中国整体区域均好型城市化和现代化,这是社会整体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梅保华  
城市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现代化是包含多领域发展过程的综合性很强的大系统工程。城市现代化首先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居民素质的现代化;其次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这种层次的划分主要是考虑到更紧密地结合城市特点的特殊需要,并非意味着何者重要,何者不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杠杆,居民素质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灵魂。以上三方面的现代化都是具有鲜明城市个性的现代化内涵,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分两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部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持续不断地从低向高迈进的过程。中国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与重要性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在现代化过程中缩小区域差距的任务格外引世人注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八个领域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我们要格外关注政治、军事、生态环境方面的现代化。为此,需要结合国际先进标准和中国国情特色推出中国现代化标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生力量,认识和把握其核心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路径,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以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为核心主题、以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发展道路为发展路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规模化、普惠性、适应性、可持续性、包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以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为根本,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切入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障碍;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提升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志林  吴万夫  
本文介绍了渔业现代化在保障粮食安全、拓展就业门路和推进渔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渔业现代化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增长、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渔业综合经营效益。实现渔业现代化就是要实现资源配置、物质装备、生产技术、产品流通、经营管理和渔村、渔民六个方面的现代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久林   张颖慧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性标志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存在,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里程碑。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选择、内涵及特点也各有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进行了不懈奋斗,经过长期努力,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自身内涵,也有中国特色,同时具有世界现代化共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指职业教育发展到某一时间节点的状态,也是指职业教育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指的是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立足中国发展需求和本土实践,探索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特色、社会职能特色、发展环境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呈现出多元体系的互融互通、多样区域的均衡发展、多维共进的办学格局、多边共赢的国际品牌四个特征。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应坚持统筹推进,发挥央地联动的治理体制优势;坚持类型定位,彰显职业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坚持服务发展,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需求有机统一;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玉友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化中国化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在校生数巨大、追求教育公平、理念建设与技术建设相协调、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辅相成、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互促共进内在规定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人的现代化、家校社协同发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基点。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深入理解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加快建设衔接协调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加快建构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进教育知识普及与引领公众教育认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季诚钧  莫晓兰  朱亦翾  周海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中的自然延伸与必然要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内外部各要素的整体转换,是中国教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动态发展过程。除了国际通用评价指标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评价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与实际,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班额、人均受教育年限、受高等教育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适应问题凸显,弱势群体教育与因材施教存在明显短板等。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合作、教育共富、监测评价等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应杭  
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不仅是对“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这一认知迷障的彻底破除,也不仅是对全球化进程中现代化模式之中国创新的高度肯定,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出场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就商业文明的守正与创新而论,激活已有的儒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新儒商精神正是在这一历史与现实语境下应运而生的。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来思考新儒商的内涵,至少应有三个维度的内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长洪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需要深刻领会三个基本依据。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探索和百年奋斗实践取得的理论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的,从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特征。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的新认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认识的理论总结。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新方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唯然  
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依据自身独特的国情以及历史文化条件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中国,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覆盖范围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大量伟大成就涌现出来,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深远、内涵丰富,它超越和扬弃了西方现代化模式,进一步彰显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由此获得新的路径选择,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中和  
本文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实践为背景 ,通过对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等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辨析 ,研究了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在总结、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 ,重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四种主要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柳钦  
"现代化"一词的确切含义及其实质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学术界迄今没有一致的看法,更没有大家公认的定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现代化"作一个全方位的判断,并从发展的视角界定了现代化的内涵。作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运动,现代化的实践和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认真梳理了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第二现代化理论和综合现代化理论,并一一予以简要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