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88)
2023(14539)
2022(12095)
2021(10955)
2020(9387)
2019(21798)
2018(21228)
2017(41257)
2016(22031)
2015(25031)
2014(24752)
2013(25235)
2012(23520)
2011(21251)
2010(21452)
2009(20352)
2008(20615)
2007(18313)
2006(15996)
2005(14577)
作者
(64142)
(53704)
(53575)
(51001)
(34518)
(25642)
(24421)
(20795)
(20348)
(19124)
(18358)
(18015)
(17323)
(16765)
(16701)
(16586)
(16132)
(15822)
(15540)
(15535)
(13163)
(13114)
(13096)
(12177)
(12067)
(12018)
(11968)
(11774)
(10698)
(10672)
学科
(108597)
经济(108483)
(88328)
(77486)
企业(77486)
管理(76483)
方法(51239)
数学(42509)
数学方法(42270)
(31740)
(31243)
中国(29978)
业经(29885)
(22219)
财务(22199)
财务管理(22165)
农业(21928)
(21494)
贸易(21483)
企业财务(21022)
(20894)
(20669)
地方(19048)
技术(18476)
(17584)
(16432)
(15952)
(15595)
理论(15583)
环境(15128)
机构
学院(331639)
大学(331174)
(151143)
经济(148337)
管理(134224)
理学(115617)
理学院(114444)
管理学(113114)
管理学院(112459)
研究(109662)
中国(87358)
(69354)
(68664)
科学(62998)
财经(55397)
(54680)
(54291)
(50498)
中心(50331)
研究所(49192)
(49084)
经济学(47789)
业大(45512)
北京(43773)
经济学院(43482)
农业(42788)
财经大学(41072)
(39235)
(39027)
师范(38911)
基金
项目(215944)
科学(173083)
基金(161729)
研究(158294)
(139377)
国家(138224)
科学基金(120669)
社会(106071)
社会科(100813)
社会科学(100787)
基金项目(85497)
(81558)
自然(76154)
自然科(74517)
自然科学(74496)
自然科学基金(73272)
教育(70422)
(68331)
资助(65909)
编号(62095)
(49479)
成果(49262)
重点(47785)
(47034)
(46600)
国家社会(45324)
创新(43376)
(43234)
教育部(43023)
人文(42126)
期刊
(164974)
经济(164974)
研究(99246)
中国(59524)
(55327)
管理(50573)
(49125)
学报(45179)
科学(44992)
大学(34805)
农业(33433)
学学(32841)
(31639)
金融(31639)
财经(28429)
技术(28212)
经济研究(27183)
业经(26802)
(24588)
问题(23613)
教育(23112)
(20922)
(19847)
技术经济(19708)
世界(17712)
统计(16802)
国际(16665)
现代(16445)
商业(16331)
图书(15601)
共检索到493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霞  魏作磊  
服务业的集聚特征非常明显,这种特点对各地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服务业集聚对其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推动作用,同时服务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对其生产率也显著起到正向影响作用;不同层次的教育水平对服务行业的生产率的影响方向不同,且教育水平对生产率的影响在逐步减弱。本文还发现集聚弹性所反映出来的各服务行业集聚水平变化对服务业增长产生的影响不同,大多数服务行业的集聚能促进服务业规模的增长,但有3个行业的集聚反而会对服务业发展不利;服务业集聚弹性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次之,西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霞  
实证分析揭示,中国城市服务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其强度高于工业,并且集聚大小与行业社会性质相关。对熵指数的区域分解显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集中度在同时提高;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内部集聚程度越高,越发达的地区反而越低;公益性的行业集聚程度低,而商业化程度高的行业集聚态势明显。对影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产业特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产业的资金密集程度越高、中间投入需求程度越高、政府管制水平越低、开放程度越高的服务行业,其集聚度越强,而产业的知识密集特征对服务行业集聚度的高低没有显著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霞  
本文从外部经济、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等角度分析了企业集聚、经济集聚状况、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HML)检验了集聚效应对服务业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程度对服务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市区位也对服务业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城市比中部或西部地区城市的服务业生产效率高,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推动力强;中部和西部具有同质性,二者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勇  
通过转换区域分布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实证方法对影响中国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集聚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集聚区域不同,且部分服务业不存在集聚特征。并指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服务业发展可以提高区域服务业集聚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峰  王琢卓  赖明勇  
基于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综合视角构建了理论、计量模型,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部性作用于经济增长,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更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则是市场外部性的来源,其通过城市间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逐步递增,而多样化集聚仅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的影响则由东向西依次递减;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空间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倒U型趋势,且多样化集聚的影响不断增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佳  
本文在分析广东省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以广东省服务业各行业2005-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广东省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比较分析广东省服务业集聚效应的行业差异程度。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都存在显著正向效应,但服务业集聚效应存在行业差异。其中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较大,而传统服务业集聚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广东省应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产业集聚效应较大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力  
服务业能吸纳就业人数,解决城市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服务业的发展也关乎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高低直接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杭州市作为一线城市中旅游业、金融业融合度极高的城市,它的服务业城市集聚充分体现了其城市特点,因此本文以杭州市为例,研究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机理理论,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杭州市的服务业集聚提供有利的意见,帮助杭州市的服务业集聚更好的发展,并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陈健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萃  
从一个较新的城市等级体系视角出发,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顶级城市,集聚程度持续上升,而制造业则呈现出由顶级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的态势。基于对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实证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其主要通过促进城市技术进步的机制来实现;而制造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这意味着城市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已发生转变,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在城市生产率提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进一步的动态分析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对特大城市生产率和城市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利用2004年至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数据,根据EG指数公式测算了中国城市服务业及其子行业的集聚程度,同时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服务业仍处于较低的集聚水平,也弱于制造业,但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消费和社会性服务业;经济越发达的区域,服务业集聚程度越低。另外,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服务业总体和多数门类行业集中度的变动与制造业同方向,应充分运用二者的互动机理来促使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行业结构、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的约束: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小城市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适合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模式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许广月  
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和优化,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在服务经济时代中,现代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整个国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吉昱华  蔡跃洲  杨克泉  
集聚效益的存在与否及大小是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美国经济学家测度集聚效益的经典方法 ,指出其中的不足并对其方法作了相应的改进 ,将之用于中国城市数据。计量结果表明 ,工业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并不存在明显的集聚效益 ,但二三产业加总则存在显著的集聚效益 ,这对中国城市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石英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存在空间集聚态势。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基础上,将知识溢出纳入生产性服务业的计量模型中,利用中国地级以上286个城市进行检验,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特点,解释了空间计量结果。在此基础上,纳入知识经济和创新因素,进一步就未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霞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服务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其强度高于工业,并且集聚大小与行业的社会性质相关。对熵指数的区域分解显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集中度在同时提高;经济越落后地区的内部集聚程度越高,越发达地区反而越低;公益性的行业集聚程度低,而商业化程度高的行业集聚态势明显;东部和中部的集聚度在逐步减弱,而西部的在提高。对影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地区特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服务业的集聚,而地区要素禀赋和地区虚拟变量对其没有起到显著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