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06)
2023(16382)
2022(13888)
2021(12935)
2020(10821)
2019(24962)
2018(24547)
2017(47402)
2016(25394)
2015(28490)
2014(28068)
2013(28308)
2012(26030)
2011(23417)
2010(23299)
2009(21692)
2008(21469)
2007(18623)
2006(16523)
2005(14789)
作者
(72853)
(60662)
(60121)
(57237)
(38820)
(28710)
(27423)
(23644)
(23028)
(21489)
(20677)
(20663)
(19365)
(19092)
(18470)
(18409)
(17972)
(17756)
(17336)
(17239)
(14834)
(14822)
(14409)
(13703)
(13449)
(13437)
(13370)
(13254)
(12072)
(11943)
学科
(112313)
经济(112185)
(92650)
管理(84081)
(81798)
企业(81798)
方法(49531)
数学(39962)
数学方法(39612)
(32429)
中国(32009)
业经(31964)
(30876)
农业(22628)
(21702)
地方(21669)
财务(21639)
财务管理(21616)
(21579)
贸易(21565)
(21065)
(20959)
企业财务(20455)
技术(20126)
(19765)
(19325)
理论(18657)
(17771)
环境(17057)
(16872)
机构
大学(365805)
学院(365513)
(156078)
经济(152885)
管理(149979)
理学(129227)
理学院(127822)
管理学(126095)
管理学院(125400)
研究(124202)
中国(96021)
(79278)
科学(74142)
(69058)
(61525)
(57254)
研究所(55789)
财经(55733)
中心(55626)
(52617)
业大(51908)
(50886)
北京(50472)
经济学(46748)
(46248)
师范(45917)
(45371)
农业(44843)
(42582)
经济学院(42257)
基金
项目(246980)
科学(196589)
基金(182324)
研究(182240)
(157897)
国家(156584)
科学基金(136245)
社会(118034)
社会科(111970)
社会科学(111939)
基金项目(97314)
(93651)
自然(87646)
自然科(85688)
自然科学(85670)
自然科学基金(84175)
教育(80844)
(78659)
资助(74090)
编号(73102)
成果(58496)
(54943)
重点(54362)
(52809)
(52790)
国家社会(49199)
课题(49017)
创新(48725)
教育部(47372)
人文(46611)
期刊
(173307)
经济(173307)
研究(111420)
中国(66862)
管理(58123)
(53009)
(52372)
学报(51992)
科学(51231)
大学(39965)
学学(37440)
农业(36820)
教育(33205)
技术(31300)
(31260)
金融(31260)
业经(28384)
经济研究(27838)
财经(27304)
问题(23801)
(23546)
(21675)
图书(20817)
技术经济(19923)
现代(18529)
(18517)
世界(17960)
理论(17575)
科技(17054)
资源(16481)
共检索到543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霞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服务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其强度高于工业,并且集聚大小与行业的社会性质相关。对熵指数的区域分解显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集中度在同时提高;经济越落后地区的内部集聚程度越高,越发达地区反而越低;公益性的行业集聚程度低,而商业化程度高的行业集聚态势明显;东部和中部的集聚度在逐步减弱,而西部的在提高。对影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地区特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服务业的集聚,而地区要素禀赋和地区虚拟变量对其没有起到显著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陈霞  王伟强  
我国区域服务业集聚水平由沿海到内陆依次递减,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服务业集中度水平在八大区中始终处于最高水平,而长江中游、西南和黄河中游地区在八大区中居于中游水平;东北、西北地区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水平相对较低,位于八大区下游水平,各区域服务业专业程度较低,而且波动性较大。服务业发展在相邻地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服务业集聚和专业化水平对服务业产出的直接影响效应均为正,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劳动投入对服务业产出增加的直接效应为正,但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相邻区域资本投入对服务业产出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其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岩岩  
本文基于空间集聚变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ArcGIS和GeoDa等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对2017年我国"淘宝村"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淘宝村"整体呈现组团状集聚格局,区际间差异较大,空间分布具有沿南向北扩散的趋势;"淘宝村"集聚区域呈现地域梯度和连片化特征,如江苏、浙江、广东以及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分布密度较高;县域尺度"淘宝村"的空间分布具有正自相关性,并且呈现空间相邻和蔓延的特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华香  李善同  
本文通过区位基尼系数、集中率、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总体的集聚水平较高,明显高于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只集中在服务业发达的30个城市。(2)中国城市服务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3)服务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集聚趋势,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集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  张萃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模型模拟显示,在对外开放先行的前提下,由相对分割的国内市场向高度一体化国内市场的转变,会先强化对外开放促成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模式,而后导致这一集聚模式被打破。无论是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纵向考察还是实证检验,均表明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效应,迄今尚未产生理论模型推断的倒U形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罗勇,曹丽莉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 of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e paper measures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China's twent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1993,1997,2002 and 2003 by means of the index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constructed by Ellison and Glaeser and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the regions whose manufacture sales incomes rank the top five.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descended from 1993~1997 and ascended from 1997~2002~2003.The raise of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trend.The industries ale sorted 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y—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labor intensive industry by the descending agglomeration degree.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sharply unbalanced and polarization is serious.As a whole,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ustry growth.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珊  
本文利用2008-2011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埃利森-格莱泽指数对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变化趋势从行业和地域两个角度进行了度量,再对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地域文化存量、产业发展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和产业政策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数据及核密度估计都验证我国文化产业已出现空间集聚的趋势,同时提高地区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和引导居民文化消费观念以及提升文化产业链的投入产出效率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有正向作用,财政投资可以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降低物流成本方向倾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关联产业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模型,检验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效应。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的空间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并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地及邻近城市集聚;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在中西部经济带显著大于东部经济带,但其间接效应在三大区域内部均不明显;产业关联及其空间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利用2004年至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数据,根据EG指数公式测算了中国城市服务业及其子行业的集聚程度,同时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服务业仍处于较低的集聚水平,也弱于制造业,但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消费和社会性服务业;经济越发达的区域,服务业集聚程度越低。另外,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服务业总体和多数门类行业集中度的变动与制造业同方向,应充分运用二者的互动机理来促使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霞  
本文从外部经济、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等角度分析了企业集聚、经济集聚状况、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HML)检验了集聚效应对服务业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程度对服务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市区位也对服务业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城市比中部或西部地区城市的服务业生产效率高,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推动力强;中部和西部具有同质性,二者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霞  
实证分析揭示,中国城市服务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其强度高于工业,并且集聚大小与行业社会性质相关。对熵指数的区域分解显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集中度在同时提高;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内部集聚程度越高,越发达的地区反而越低;公益性的行业集聚程度低,而商业化程度高的行业集聚态势明显。对影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产业特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产业的资金密集程度越高、中间投入需求程度越高、政府管制水平越低、开放程度越高的服务行业,其集聚度越强,而产业的知识密集特征对服务行业集聚度的高低没有显著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霞  魏作磊  
服务业的集聚特征非常明显,这种特点对各地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服务业集聚对其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推动作用,同时服务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对其生产率也显著起到正向影响作用;不同层次的教育水平对服务行业的生产率的影响方向不同,且教育水平对生产率的影响在逐步减弱。本文还发现集聚弹性所反映出来的各服务行业集聚水平变化对服务业增长产生的影响不同,大多数服务行业的集聚能促进服务业规模的增长,但有3个行业的集聚反而会对服务业发展不利;服务业集聚弹性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次之,西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峰  王琢卓  赖明勇  
基于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综合视角构建了理论、计量模型,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部性作用于经济增长,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更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则是市场外部性的来源,其通过城市间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逐步递增,而多样化集聚仅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的影响则由东向西依次递减;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空间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倒U型趋势,且多样化集聚的影响不断增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春济  高静  
为了定量地反映我国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文章使用E-G指数从全国、区域和部门三个层面对1997-2005年我国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算,对其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释了产生上述趋势的原因。文章认为:(1)大部分旅游产业部门不适合高度的地方性集聚,除非有较高的资源承载力作为支撑;(2)应该突破局部的空间限制,把更广阔的空间纳入到旅游产业集聚经济中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