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3)
- 2023(6259)
- 2022(5215)
- 2021(5060)
- 2020(4104)
- 2019(9995)
- 2018(9516)
- 2017(17848)
- 2016(9581)
- 2015(11027)
- 2014(11023)
- 2013(11243)
- 2012(10666)
- 2011(9850)
- 2010(9693)
- 2009(8974)
- 2008(9112)
- 2007(7831)
- 2006(6961)
- 2005(6181)
- 学科
- 济(47925)
- 经济(47797)
- 管理(23422)
- 方法(20691)
- 业(20533)
- 数学(19144)
- 数学方法(18958)
- 中国(18339)
- 企(14383)
- 企业(14383)
- 农(11347)
- 贸(10461)
- 贸易(10456)
- 易(10239)
- 财(8996)
- 地方(8924)
- 环境(7998)
- 学(7979)
- 制(7477)
- 农业(7268)
- 业经(7185)
- 发(7048)
- 城市(6636)
- 银(6465)
- 银行(6460)
- 融(6319)
- 金融(6319)
- 出(6276)
- 行(6227)
- 和(6144)
- 机构
- 大学(147228)
- 学院(142039)
- 济(69015)
- 经济(67768)
- 研究(57284)
- 管理(53190)
- 理学(45512)
- 理学院(44896)
- 管理学(44321)
- 管理学院(44052)
- 中国(43478)
- 京(33042)
- 科学(32226)
- 财(29507)
- 所(28376)
- 研究所(25907)
- 中心(24587)
- 财经(23841)
- 经济学(23172)
- 经(21966)
- 北京(21746)
- 经济学院(20913)
- 院(20885)
- 农(20181)
- 范(20074)
- 师范(19949)
- 江(18589)
- 业大(18203)
- 财经大学(17856)
- 科学院(17258)
- 基金
- 项目(96356)
- 科学(77033)
- 基金(72691)
- 研究(70436)
- 家(63863)
- 国家(63431)
- 科学基金(53731)
- 社会(48369)
- 社会科(45944)
- 社会科学(45931)
- 基金项目(37585)
- 省(32859)
- 自然(32437)
- 自然科(31719)
- 自然科学(31709)
- 教育(31267)
- 自然科学基金(31121)
- 资助(30526)
- 划(29758)
- 编号(25682)
- 部(23336)
- 重点(22017)
- 国家社会(21786)
- 中国(21748)
- 成果(21446)
- 发(21138)
- 教育部(20059)
- 创(18778)
- 课题(18732)
- 人文(18537)
共检索到21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清辉
认为名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难以真实反映各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实际效果,引入新的指标,对中国城市近年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实质救助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同时为政府有关部门对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选择和评估提供一个新工具。研究结果显示,名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高的城市,如深圳、上海等,其实质救助水平并不高。
关键词:
中国城市 最低生活保障 实质救助指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建平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低保对象一定程度上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问题与提高低保标准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城市低保标准的消费支出替代率发现,中国低保标准水平仍然偏低。这表明,城市低保标准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低保标准水平提高后导致的担心之一是福利依赖。对低保标准的最低工资替代率和各地福利依赖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低保制度的福利依赖问题并非低保标准水平过高,而是附加在低保制度上的种种其他福利。低保标准提高后另一个担心是财政支出增加。在消费支出替代率提高后分别假定低保人数不变和增加的情况下,对低保财政支出增加情况进行测算发现:财政支出增加较大的主要是人口众多且经济欠发达的省市,而支出增加较少的主要是经济最不发达和最发达且消费支出替代率较高的省市。
关键词:
低保标准 财政支出 替代率 福利依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碧英
本文根据我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及计划单列市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各地主要经济指标,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我国应用贫困标准法测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为20%~30%,提出各级政府在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应关注“安全网”下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
保障标准 国际贫困标准 教育扶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曹艳春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升。本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施行分层梯度式“低保”标准以及建立互动支持系统,促进“低保”受益者就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艳春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让低收入者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低保标准也必须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动态提高,每年根据上年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增长率进行定期调整;施行分层梯度式“低保”标准;建立互动支持系统,推动“低保”家庭就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严宇珺 严运楼
文章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灰色关联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城乡并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城乡低保标准并轨以来,取得低保标准逐年提高、低保资金支出不断增加、困难群体逐年减少等成效,但也存在低保标准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精细化管理仍有提升空间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高低保标准保障水平、开辟低保资金筹措渠道、加强精细化管理等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梅建明 秦颖 刘频频
199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首创城市居民最低氏生活保障制度,拉开了城市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序幕。1997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随后这项制度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条例》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物质生活帮助的权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可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救助。至此,这项制度覆盖了全国所有非农户口的城市居民。这项制度的实施对缓解城市贫...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城市居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宇珺 龚晓莺
适度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能有效缓解低保群体贫困问题,低保标准制定的关键在于测算方法。为了克服已有研究在方法选取、赋权、动态调整方面存在的主观性缺点,实现测算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文章遵循多组合测算方法、客观性确定机制、动态化调整机制的原则,构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客观赋权动态组合测算模型,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上海,通过实证测算对该模型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全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科学测算及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立雄 胡姝
近年来,受物价波动和收入快速增长的影响,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价格和收入调整机制。从各地的做法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机制存在调整手段单一、调整标准不规范、调整参数设置不当等问题。建议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价格挂钩,保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购买力不变;而且还应与收入挂钩,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为此,需要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划分为食物贫困线和非食物贫困线两部分,食物贫困线随价格调整,非食物线随平均收入水平调整。同时还应建立临时价格补贴制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凤荣
近年来,青海藏区农(牧)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保障制度得到初步建立,在维护农(牧)区贫困人口基本生存权利、避免两极分化、规避社会风险、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农(牧)区低保标准确定尚不科学,加之标准偏低,导致部分农(牧)区贫困人员仍享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或享受不充分的问题。本文以建立指标科学、能够适用于整个藏区农(牧)区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核心目标,深入分析藏区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的不足,提出政策建议,为青海藏区农(牧)区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倩 毕红霞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意在为贫困人口解决基本生活需要的问题。本文借助ELES模型测算出我国农村低保标准的三个层次理论值,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现行的农村低保水平偏低,现行低保标准明显不能满足贫困人群的基本需求,而ELES模型测算的基本型保障标准却可以满足"保基本"的原则。基于这一结论,本文从政府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确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合理制定,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标准 ELES模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立雄
本文从消费的视角对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适度性进行判断。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总消费替代率和食品替代率的研究表明,多数城镇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没有达到全国城镇平均食品支出水平,但多数省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全国农村平均食品支出水平;发达地区的消费替代率并不高于不发达地区。研究还表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虽然超过低收入户的食品消费支出水平,但是仍然只能满足困难户总消费支出的2/3左右,仅只满足最低收入户总消费支出的一半左右。文章最后分析了造成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留豹 董栓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倩 毕红霞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意在为贫困人口解决基本生活需要的问题。本文借助ELES模型测算出我国农村低保标准的三个层次理论值,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现行的农村低保水平偏低,现行低保标准明显不能满足贫困人群的基本需求,而ELES模型测算的基本型保障标准却可以满足"保基本"的原则。基于这一结论,本文从政府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确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合理制定,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标准 ELES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传浩 仲伯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不能满足低保户最低生活需求,过高又不利于激励低保户的再就业,可见低保标准的确立十分关键。因此,文章对江苏省2007年调整后的13个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优选模型,认为在调整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支出,据此文章又对13个城市当期和未来三年的低保标准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