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6)
2023(10731)
2022(8897)
2021(8384)
2020(6789)
2019(15550)
2018(14765)
2017(27490)
2016(14948)
2015(16816)
2014(16274)
2013(16212)
2012(15215)
2011(14119)
2010(13883)
2009(12995)
2008(12924)
2007(10953)
2006(9748)
2005(8706)
作者
(46413)
(39018)
(38887)
(36738)
(24851)
(18618)
(17342)
(15263)
(14973)
(13742)
(13512)
(12892)
(12613)
(12330)
(12246)
(12041)
(11511)
(11469)
(11334)
(11111)
(9777)
(9579)
(9336)
(8892)
(8814)
(8636)
(8438)
(8169)
(7827)
(7782)
学科
(65953)
经济(65847)
管理(39495)
(35818)
方法(28236)
(26846)
企业(26846)
数学(25614)
数学方法(25392)
中国(22801)
(16743)
(15188)
贸易(15182)
(14900)
(14827)
(14631)
(13138)
业经(12318)
地方(11471)
农业(11024)
环境(10871)
(10355)
银行(10310)
(10074)
金融(10073)
(9944)
(9084)
(8690)
(8445)
技术(8317)
机构
大学(229523)
学院(223126)
(99172)
经济(97510)
研究(87662)
管理(81119)
理学(71024)
理学院(70035)
管理学(68783)
管理学院(68377)
中国(65004)
科学(54791)
(49728)
(45317)
(44690)
(42574)
研究所(42040)
中心(37358)
业大(36852)
农业(35691)
财经(34860)
经济学(32678)
(32124)
(31512)
北京(31491)
(30386)
(29708)
经济学院(29547)
师范(29325)
科学院(27454)
基金
项目(157750)
科学(124983)
基金(119996)
(109376)
国家(108581)
研究(105967)
科学基金(90915)
社会(72324)
社会科(68665)
社会科学(68647)
基金项目(63571)
自然(60181)
自然科(58862)
自然科学(58837)
自然科学基金(57818)
(56341)
(50853)
资助(48258)
教育(47129)
编号(37351)
重点(36668)
(36329)
(33647)
(32293)
国家社会(32248)
科研(30853)
中国(30629)
创新(30585)
教育部(30512)
计划(30500)
期刊
(102269)
经济(102269)
研究(67467)
学报(43614)
中国(41210)
科学(39821)
(39376)
大学(31942)
学学(30628)
(29891)
管理(27686)
农业(26653)
(18644)
金融(18644)
经济研究(18389)
财经(17851)
问题(15622)
(15443)
教育(15321)
(15308)
业经(14197)
(13665)
技术(13655)
世界(12819)
国际(12566)
(11866)
资源(11681)
业大(11224)
科技(10540)
统计(10187)
共检索到323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芹莉  张翔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新兴的高端时尚消费行业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文章将城市高端时尚消费供给定义为"城市时尚度",探讨基于"城市时尚度"的中国城市等级序列与空间分布格局,并研究城市时尚度与城市发展各因子的相关关系,判断城市时尚需求是否饱和,为各城市的高端时尚消费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①高端时尚消费品入驻城市具有明显的集聚性,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形成五大"时尚圈",辐射范围广,但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有较强的阴影作用,挤压周边地区的城市时尚度增长空间;②高端时尚消费品门店的入驻与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的服务业越发达,其时尚度越高;③高端时尚消费行业在中国仍处于新兴阶段,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中西部地区将是极具需求的潜力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张鹏  
采用全国县城所在的建制镇与所有设市城市数据,以省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最近邻分析与种群分布理论定量分析了2009年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9年我国各省区的城市空间分布格局以均匀分布为主,明显表现出集聚分布的仅有西藏、青海和新疆三省;通过对中国各省区城市分布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各省区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与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各变量的重要性来看,影响区域城市空间分布形态最主要的因素是路网密度,其次分别是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与城市化率;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足够的要素维持自身生长,各城市必定会最大化地攫取要素资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张鹏  
采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数据,运用最近邻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定量分析了1985—2010年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特征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985—2010年间,中国城市的整体分布主要呈集聚型,其集聚程度有着逐渐增强的趋势。不同规模的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存在很大差异。集聚强度随着城市规模的变大而降低,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互斥作用不断加强。超大型、特大型城市由均匀分布转变为随机分布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相对降低。从局部区域上城市的空间集聚或空间关联性质来看,其集聚特征的反差十分鲜明。东部地带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都较为发达,形成了高水平均衡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合治  
从城市化的角度,运用定量方法在全国209个地级以上城市型政区中筛选了125个构造城市群的基本地域单元,界定了17个不同规模的城市群,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的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驰明  崔功豪  
文章剖析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特点、成因,并展望演变趋势。对城市人口密度、非农人口规模、CD值和城市规模结构的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城市空间格局具有东密西疏、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省际差异大、交通指向明显的特点。这种地带性差异由来已久,是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且要素协同作用时,具有惯性和马太效应,中国未来城市空间格局的差异仍将持续存在,并有可能扩大,东部沿海新城市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格局的主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戚伟  刘盛和  赵美风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中国656个城市流动人口空间数据库,从行政等级、规模等级、胡焕庸线、四大地域、城市群等多维视角分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分布格局,据此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类型划分为五个等级、七种类型,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具有在少数城市集聚分布的极化特征,等级越高的城市,流动人口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往往更具优势。2具有流动人口绝对规模优势的城市主要集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具有相对规模优势的在东南沿海和西部地区均有广泛分布。3少数城市的市民化压力负荷较重,多数城市的市民化压力不大。其中,压力最大的城市达8座,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4应优先加大市民化压力大的城市的财政投入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同时引导流动人口向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集聚,转移市民化压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双玲  李中强  汪正祥  张萌  徐军  刘仁宏  
外来入侵动物给中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正确认识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对外来入侵动物的预测、管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搜集、采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外来入侵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强度对外来入侵动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报道现有外来入侵动物136种,其中昆虫最多,占整个外来入侵数量的56.6%。从入侵方式上看,外来入侵动物主要以无意引进方式引入,占整个外来入侵数量的53.6%。外来入侵动物物种在各省的数量和密度都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趋势,数据分析表明在较大尺度上纬度是决定中国外来入侵动物分布格局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乾  冯长春  甘霖  
基于我国城市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统计分布检验、马尔可夫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的分布特征、演进状况及空间分异格局。结果显示:1990-2010年,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由趋于分散转为趋于集中,演进状况由平行增长转变为发散增长;较差的区域环境对城市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优越的区域环境有利于低等级城市的规模增长;城市的增长和衰落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分异模式;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趋势仍在继续,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增长缓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翟义波  
城市群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逐渐成为全球新的空间竞争主体单元。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也涌现出了众多规模不等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核心区。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群发展实际,提出了划分城市群的新标准,并以此对国内城市群进行重新划分。同时以空间视角,对当前国内城市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城市群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城市群具有明显的梯队结构。发展国内城市群,需要重视其内在固有的梯队特性,采用逐步推进、梯度发展的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匡兵  卢新海  周敏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整体分布特征及其演进规律,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与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高效融合及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研究方法: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研究结果:(1)中国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基本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理格局;(2)在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层面,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都不断加剧,且各地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3)中国不同水平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之间的流动性较差,各省份在总体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比较稳定,且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长期均衡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嘉玉  何超  慕航  杨璐  黄佳伊  辛艾萱  涂佩玥  洪松  
近年来,中国空气污染及其对人口健康危害的时空分布呈现出新的特征。论文使用5 a(2015—2019年)间逐小时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利用变化率计算、热点分析、趋势分析和超标频数统计等方法,分析了中国33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及人口空气污染暴露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论如下:(1)中国城市近年来空气质量有好转趋势,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下降的城市占所研究城市总数的91.3%;PM_(2.5)、PM_(10)、SO_2和CO等4种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而NO_2和O_3浓度有所上升;(2) PM_(2.5)、PM_(10)、SO_2和CO浓度变化率的热点分布于新疆地区和云南—华南地区,NO_2浓度变化率的热点为新疆地区和河套平原,O_3浓度变化率的热点为华北平原至长江中下游流域;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空气质量变化幅度较小;(3) 9个城市在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等6种污染物中均有暴露,分布于山西、河北与山东。暴露风险均为0级的低风险城市共有12个,分别位于新疆、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福建和黑龙江。研究结论对于跨区域空气污染的协同治理以及制定差异化的空间人口流动管理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馨  赵威  
土壤因子是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土壤理化性质在空间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种群分布的空间差异。为了探究河南暖性草地优势植物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种群空间分布类型和规律,从土壤因子角度明确影响黄背草空间分布的因素,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测度区域尺度上黄背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扩散系数(C)、丛生指标(I)、平均拥挤度(m*)与聚块性指数(PAI)等所表达的结果一致,即黄背草种群在河南不同区域空间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同时,方差/均值比T检验、聚块性指数、Cassie指标(CA)和负二项参数(K)等的结果显示,黄背草种群在河南不同区域均呈现高度聚集分布格局。RDA冗余分析表明,豫北地区土壤因子对黄背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的为土壤有机碳、土壤碳氮比和土壤pH(P <0.0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磊  田玲玲  罗静  蒋亮  吴益坤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要务,而城市黑臭水体是危害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污染源。该研究以长江经济带城市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与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其空间特征及分布规律,探究不同因子对黑臭水体空间格局的影响差异并提出整治建议。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黑臭水体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分布,且空间分异较为明显。核密度表现为多单核中心独立、次级中心带状及零星分布特征。(2)黑臭水体重心位置处在湖北和湖南省中部城市区域,其系统具有明显无标度区,分形特征显著,空间结构复杂性强。(3)不同类型黑臭水体均属正值空间相关性,呈"上游冷、中下游热"的冷热点区差异格局。(4)空间结构的地理探测影响因素在全域范围内贡献力不明显,分区影响因子匹配凸出。工业废水排放量、居民生活用水量、排水管道长度等是显著影响因素。建议应从严守生态规矩、建立黑臭水体治理体制机制、完善识别评定技术标准体系、创新实践整治、丰富理论研究等方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消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平  李治  龚杰昌  
能源效率水平在我国空间分布的显著非均衡性引发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但是忽视了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对其区域分布的影响,同时也缺乏对城市地理单元的考察。文章运用中国1995~2006年210个主要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了中国主要地级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城市能源效率水平空间相关性对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分布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远权  秦佳佳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2007—2014年我国25个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进一步考察基于两者联合关系的地域划分情况。结果显示:(1)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存在使区域创新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城市规模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均不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2)我国各地区可划分为四种新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内部城市规模分布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说,东部沿海城市两者的匹配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研究表明:为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进一步优化城市规模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