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9)
- 2023(16119)
- 2022(13847)
- 2021(13137)
- 2020(10749)
- 2019(25137)
- 2018(24994)
- 2017(47450)
- 2016(25713)
- 2015(29111)
- 2014(29042)
- 2013(28986)
- 2012(27198)
- 2011(24824)
- 2010(24698)
- 2009(22340)
- 2008(21666)
- 2007(18750)
- 2006(16738)
- 2005(15018)
- 学科
- 济(111055)
- 经济(110944)
- 管理(67199)
- 业(63452)
- 企(49091)
- 企业(49091)
- 方法(43771)
- 数学(38026)
- 数学方法(37664)
- 中国(35589)
- 农(30672)
- 地方(30208)
- 业经(23846)
- 学(22981)
- 财(22373)
- 贸(21384)
- 贸易(21364)
- 农业(20784)
- 易(20664)
- 制(18825)
- 环境(18346)
- 和(16943)
- 银(16896)
- 银行(16857)
- 融(16637)
- 金融(16634)
- 行(16297)
- 发(16128)
- 技术(15991)
- 理论(15878)
- 机构
- 大学(362307)
- 学院(359861)
- 济(148344)
- 经济(145133)
- 管理(139227)
- 研究(131812)
- 理学(119300)
- 理学院(117824)
- 管理学(115955)
- 管理学院(115279)
- 中国(99320)
- 科学(81010)
- 京(80626)
- 所(66518)
- 财(64878)
- 研究所(60669)
- 农(59204)
- 中心(58871)
- 江(52866)
- 业大(52706)
- 北京(52252)
- 财经(51612)
- 范(51051)
- 师范(50627)
- 院(48215)
- 经(47012)
- 农业(45973)
- 经济学(44629)
- 州(44599)
- 师范大学(41355)
- 基金
- 项目(245764)
- 科学(192854)
- 研究(181143)
- 基金(177309)
- 家(154774)
- 国家(153463)
- 科学基金(130831)
- 社会(114171)
- 社会科(108036)
- 社会科学(108009)
- 基金项目(94678)
- 省(93743)
- 自然(83966)
- 自然科(81944)
- 自然科学(81922)
- 教育(81794)
- 自然科学基金(80407)
- 划(80384)
- 编号(73683)
- 资助(72593)
- 成果(60131)
- 发(56402)
- 重点(55204)
- 部(54305)
- 课题(51546)
- 创(50371)
- 创新(47067)
- 国家社会(46978)
- 教育部(46333)
- 科研(46192)
- 期刊
- 济(168620)
- 经济(168620)
- 研究(112962)
- 中国(75295)
- 学报(55730)
- 农(54529)
- 科学(53624)
- 管理(51108)
- 财(46217)
- 教育(42837)
- 大学(41934)
- 学学(39053)
- 农业(38263)
- 融(33337)
- 金融(33337)
- 技术(30818)
- 业经(27190)
- 经济研究(26857)
- 财经(24482)
- 问题(23395)
- 经(21002)
- 图书(20852)
- 业(20660)
- 资源(18652)
- 贸(17659)
- 科技(17410)
- 技术经济(17061)
- 理论(17029)
- 世界(16917)
- 现代(16701)
共检索到549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文鑫 杨永春 马交国 毛利伟
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区的快速聚集所引致的用地紧缺、地价过高和人居环境恶化等因素,中国部分城市已逐步进入了人口和产业的扩散过程,甚至还出现了居住用地的郊区化过程,推动了我国部分城市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兰州市中心城区地处黄河河谷盆地,目前也出现了地价过高、后备用地有限、人居环境欠佳、城市人口和产业聚集快等问题;提出了在榆中盆地建设新城(区)的设想,以兰州榆中新城(区)的规划为例,分析了我国新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新城(区) 兰州市 榆中新区 河谷型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曹琦 师安隆
开发区作为城市特殊组成部分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以兰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从地域空间、产业经济和制度文化的角度来透视开发区与城市进行整合发展的基础,并以产业集群理论、精明增长策略作为理论依据,分别对开发区与城市在用地、基础设施、产业、制度四个方面的整合发展以及开发区内部的整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 整合 精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师安隆
以兰州城市开发区为例,在对其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划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形态、新城建设、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分异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兰州城市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空间结构 发展演化 兰州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珂 杨敏
循环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模式。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兰州市小城镇发展现状、类型及特点的分析总结,提出兰州市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一般模式,并以兰州市金崖镇为例,结合金崖镇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现状特点,构建金崖镇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小城镇 兰州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冷炳荣 杨永春 韦玲霞 刘沁萍 黄幸
本文从中国转型期近30年来的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角度,探讨符合中国实际的容积率与地价关系的理论,得出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容积率与地价关系是呈现倒"U"字型顶点持续外移关系,以该理论为基础,结合兰州市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是:(1)以近30年来的高层建筑统计和空间分布来看,商业和居住高层建筑较为集中,属于相互促进建筑开发高度化的状态,结果表明兰州市空间垂直利用加大明显;(2)以指数回归模型模拟了兰州市商业、居住用地的容积率与地价的关系。
关键词:
容积率 地价 倒“U”字型曲线顶点外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敏 杨晓洁
发展创业企业有增加就业、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创业企业的发展对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尤为重要。文章以兰州市为例,对创业企业的发展态势及不同产业的创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以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创业企业对兰州市GDP的贡献,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业企业 产业分析 发展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世馨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背景之下,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西北内陆城市要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当地开放发展的历史任务,需要改善当地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甘肃省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和兰州新区"两口岸一平台"建设是发展口岸经济的抓手和重点。目前,兰州在建设口岸、陆港,发挥通道优势的过程中主要存在3方面的问题:第一,多式联运建设不完善;第二,优势产品例如特色农产品未能规模化地走出去;第三,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与兰州新区陆港存在同质竞争问题。未来要进一步发展口岸经济,首先,加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与兰州新区在电子商务、大数据、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其次,强化各自的功能侧重,真正实现错位发展;最后,优化企业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平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三社
兰州市七里河地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建设的装备制造业基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地处西北的七里河装备制造业陷入亏损破产境地。国家实施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装备制造业战略是七里河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与振兴的大好机遇。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困境 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缪磊磊 王爱民
人地系统的调整与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兰州市为例 ,分析了兰州市人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并对兰州市人地系统的调整与优化作了探讨。
关键词:
兰州市 人地系统 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绍珍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兰州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养老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兰州市在居家养老服务的普及、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以及养老机构结构布局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养老服务供给的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广大老年群众的现实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从健全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加大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服务手段、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兰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兰州市 养老服务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云虹 王娟娟
不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贫困居民在收入、消费、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与平均水平的明显差距。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城市贫困居民入不敷出的经济窘境较之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相对贫困也表现得更为严重,城市主观贫困线和实际救助线也越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梓洋 石培基 石晶 张学斌 刘玥
【目的】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是贯穿城市化过程的关键的人地关系问题,而河谷城市由于扩展空间受限,其生态效应更加复杂,因此多角度探讨典型河谷城市空间扩展所引起的生态效应尤为重要,同时可为相关学者提供较新的视角、思路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典型河谷城市兰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计算1995、2005、2015和2020年城市空间扩展规模、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以反映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研究区分为12184个网格,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法以及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模型,从多角度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河谷城市空间扩展生态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结果】(1)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扩展规模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城市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城市扩展方向以西部和北部为主,城市扩展模式由组团水平扩展向跳跃式扩展转变。(2)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整体生态风险效应和热岛效应存在减弱趋势,但河谷谷地却有上升趋势,研究期末总体格局呈谷地高、四周低的特征。(3)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存在微弱提升,主要表现为河谷周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提升,且建成区部分区域由生态系统服务低值区向中值区转变。(4)城市扩展会对区域自然基底产生一定影响,而自然基底也影响着城市扩展的规模、方向与模式,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结论】从多角度出发构建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研究框架,发现在网格尺度上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影响较为显著,并对定量可视化研究城市演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为城市智慧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金根
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极化和扩散。城市对外围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为扩散效应,而对外围的经济发展起制约作用则为极化效应。所谓极化是物质、能量、信息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过程,这种集聚过程既有人才、资金、原材料、能源等流入造成外围地区缺少人力物力财力而降低发展速度的极化效应,又有因城市经济实力增强而促进外围地区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的正影响和极化效应的负影响迭加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林 高宏霞
通过对兰州市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1500名农民的实地调查,利用分位数回归法研究了农村信贷资源分配,发现农村信贷资源分配存在严重的扭曲。研究认为农村民间融资"堵不如疏",与其认为是负面的加以限制,不如正面引导加以规范,在有监管的环境下让民间融资渠道畅通,服务于中低收入农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