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06)
2023(19393)
2022(15999)
2021(14918)
2020(12057)
2019(27695)
2018(27154)
2017(51718)
2016(27746)
2015(30873)
2014(30857)
2013(30630)
2012(28626)
2011(26115)
2010(26340)
2009(24254)
2008(23115)
2007(20220)
2006(17957)
2005(16405)
作者
(80934)
(67188)
(66612)
(63574)
(42943)
(32219)
(30406)
(26216)
(25730)
(23903)
(22955)
(22848)
(21359)
(21320)
(20940)
(20796)
(19796)
(19494)
(19220)
(19161)
(16757)
(16478)
(16106)
(15270)
(15079)
(14935)
(14920)
(14623)
(13612)
(13336)
学科
(119679)
经济(119557)
管理(75392)
(73372)
(58857)
企业(58857)
方法(47280)
中国(41294)
数学(41041)
数学方法(40633)
(31157)
地方(30142)
(29163)
金融(29161)
业经(28324)
(28248)
银行(28203)
(27977)
(27289)
(24654)
(23596)
(22748)
贸易(22726)
(22052)
农业(21355)
环境(18709)
理论(18146)
技术(17730)
(17609)
(17366)
机构
大学(395783)
学院(392815)
(163832)
经济(160307)
管理(150185)
研究(142917)
理学(128911)
理学院(127329)
管理学(125246)
管理学院(124522)
中国(112158)
科学(86879)
(86640)
(74409)
(72018)
研究所(65669)
中心(64731)
(64339)
财经(59290)
(56968)
业大(56727)
北京(55790)
(54065)
(53844)
师范(53344)
(52108)
经济学(50805)
农业(50248)
(47223)
经济学院(45781)
基金
项目(266979)
科学(210485)
研究(195074)
基金(194518)
(170362)
国家(168958)
科学基金(144425)
社会(124801)
社会科(118486)
社会科学(118457)
基金项目(102677)
(101949)
自然(92404)
自然科(90295)
自然科学(90274)
自然科学基金(88642)
教育(87929)
(86891)
资助(79695)
编号(78064)
成果(63862)
(60353)
重点(59998)
(58860)
(55255)
课题(54399)
国家社会(52361)
创新(51663)
科研(50566)
教育部(50497)
期刊
(180581)
经济(180581)
研究(123473)
中国(80560)
学报(62433)
(58991)
科学(58429)
管理(55577)
(54005)
(47668)
金融(47668)
大学(47064)
学学(44068)
教育(43783)
农业(40698)
技术(32064)
经济研究(30005)
财经(29051)
业经(28554)
(25005)
问题(24577)
图书(21724)
(21696)
(19211)
理论(18836)
科技(18579)
技术经济(18407)
世界(18014)
现代(17862)
国际(17479)
共检索到598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梁榜  张建华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地级城市层面数据,采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察中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从全国整体和三大区域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即便控制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全国整体和三大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σ收敛,并且均存在显著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但不同区域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秀莉  刘万萍  
文章利用2007—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结合传统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增长的态势,但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在全时段内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现象,且β系数的绝对值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引入显著增加了β系数的绝对值,大大提升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收敛速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欣   芮雪雨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会因自身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对碳排放强度产生非线性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雪  何广文  
基于2010-2015年中国1733个县(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趋势面和泰尔指数刻画2006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并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演进态势。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非均衡状态;全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差距在缩小,相比省际差距,省内县级区域间的普惠金融发展差距始终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且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落后的西部地带和低-低集聚区内实现了最快的收敛速度。上述发现为认识中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杰  李卫东  张杰斐  刘文杰  
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划分超大和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三种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组别,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分析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和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但城市之间的绝对差异有所扩大;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均不同程度地减弱,造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的首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全国和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位数以上的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增长主体;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各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而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收敛速度。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发展普惠金融已被纳入到"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选择2005年~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收敛性特征,结果发现:从全国来看,经济发展、政府干预和人力资本质量等因素对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和信息化等因素却对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分地区来看,这些因素同样对普惠金融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说明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缩小,并且都收敛于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四平  李莉  
基于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地理特征,依据2006-2015年30个省市相关数据,测算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检验普惠金融发展空间集聚效应。结果发现:各省市农村普惠金融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局部空间差异逐渐缩小。普惠金融集聚与农民收入变化之间存在正空间相关性,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鉴此,应加强区域空间金融合作,提高保险业普惠度;加强地方政府之间交流合作,发挥普惠金融集聚辐射作用,推动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鲍建慧  
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1978—2009年数据为样本,以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指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Moran’s指数的测算表明,中国金融发展在大部分年份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Moran散点图表明中国金融发展空间辐射作用呈现下降趋势,且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树  鲁钊阳  
本文运用1978~201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以金融结构、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的城乡非均衡发展水平为衡量指标,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分析方法,对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并对影响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收敛性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存在σ收敛,在控制了城乡人均生产总值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城乡经济市场化水平差异、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后,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表现出β条件收敛特征;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地区各省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表现出β绝对收敛特征,东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不具有β绝对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赵晟  唐李伟  
文章采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传统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中仅西部地区表现出收敛特征。而通过俱乐部收敛算法,内生识别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4个收敛俱乐部,并进一步对4个收敛俱乐部的分布及相对转移路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陈俊  唐李伟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2003~2010年间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确实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只存在β条件收敛趋势而不存在β绝对收敛趋势。空间相关性的存在没有改变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收敛的方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敛速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