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7)
- 2023(11253)
- 2022(9513)
- 2021(9136)
- 2020(7585)
- 2019(17641)
- 2018(17147)
- 2017(32294)
- 2016(17052)
- 2015(19294)
- 2014(18674)
- 2013(18248)
- 2012(16639)
- 2011(14952)
- 2010(14273)
- 2009(12811)
- 2008(12102)
- 2007(9888)
- 2006(8254)
- 2005(7143)
- 学科
- 济(74762)
- 经济(74697)
- 管理(44806)
- 业(40666)
- 方法(35797)
- 数学(32953)
- 数学方法(32576)
- 企(31400)
- 企业(31400)
- 中国(23594)
- 农(17791)
- 财(16195)
- 贸(15517)
- 贸易(15508)
- 易(15163)
- 地方(14882)
- 业经(13731)
- 学(12134)
- 环境(11968)
- 农业(11845)
- 制(11162)
- 和(9986)
- 银(9815)
- 银行(9807)
- 务(9785)
- 财务(9752)
- 财务管理(9730)
- 技术(9702)
- 融(9647)
- 金融(9645)
- 机构
- 大学(234704)
- 学院(232099)
- 济(105106)
- 经济(103275)
- 管理(92920)
- 研究(82219)
- 理学(81252)
- 理学院(80348)
- 管理学(78991)
- 管理学院(78533)
- 中国(62248)
- 京(49628)
- 科学(48207)
- 财(43529)
- 所(39030)
- 中心(38243)
- 财经(36483)
- 研究所(36090)
- 农(34102)
- 经济学(33994)
- 经(33735)
- 业大(32523)
- 北京(31106)
- 经济学院(30841)
- 院(30537)
- 江(30305)
- 范(29821)
- 师范(29568)
- 财经大学(27663)
- 农业(26745)
- 基金
- 项目(169920)
- 科学(136272)
- 基金(128189)
- 研究(122906)
- 家(112762)
- 国家(111969)
- 科学基金(96982)
- 社会(81878)
- 社会科(77930)
- 社会科学(77914)
- 基金项目(67594)
- 自然(62334)
- 省(61397)
- 自然科(60937)
- 自然科学(60921)
- 自然科学基金(59797)
- 教育(55151)
- 划(54063)
- 资助(52446)
- 编号(47165)
- 部(38934)
- 重点(38289)
- 发(36764)
- 成果(36333)
- 国家社会(36291)
- 创(35268)
- 教育部(33733)
- 创新(33217)
- 科研(32925)
- 人文(32362)
- 期刊
- 济(101579)
- 经济(101579)
- 研究(66856)
- 中国(39576)
- 科学(33071)
- 学报(33013)
- 管理(32165)
- 财(31581)
- 农(28658)
- 大学(25827)
- 学学(24353)
- 农业(20300)
- 技术(19775)
- 教育(18131)
- 融(18002)
- 金融(18002)
- 经济研究(17812)
- 财经(17454)
- 问题(15383)
- 经(15134)
- 业经(14428)
- 贸(12982)
- 统计(12783)
- 业(12235)
- 资源(12222)
- 世界(12051)
- 国际(11417)
- 技术经济(11087)
- 策(11041)
- 图书(10445)
共检索到326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温佳楠 宋迎昌 任杲
构建了城市收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分析了2011-2016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收缩水平,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收缩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约42. 2%的城市处于收缩状态,小城市、资源型城市和少数民族聚居型城市呈收缩状态;城市收缩水平呈现出全局空间相关性,城市收缩水平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自东北向西北逐渐由冷点过渡为热点的空间格局;中国的城市收缩可分为四类空间聚类模式:H-H型增长式格局,H-L型内部增长式格局、周边收缩的极化式格局,L-H型内部收缩、周边增长的空心化格局,L-L型塌陷式格局,收缩最严重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
关键词:
中国 城市收缩 空间格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后凯 白联磊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市辖区的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波动增长时期、1979—2003年的设置数量快速增长时期、2004—2012年的缓慢增长时期和2013年以来的恢复增长时期四个阶段。市辖区的分布和要素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都市圈市辖区的集聚程度亦明显高于非都市圈地区。缺乏统一标准,设置数量不合理,城市型政区特征不明显,设置过程中市县矛盾大,这是当前市辖区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中国市辖区的设置和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立法、调量和增质三大任务。
关键词:
市辖区 城市型政区 空间差异 集聚程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智雄 翟磊
应用多层模型分析法,构建出城市群评价体系,分析7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城市群可被"真实"地分为三类。同时,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具有一定独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均衡格局下,提升公民获得感的新思路,应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以服务促公平。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水平差异 评价体系 梯次格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永培 袁平红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和劳动生产率差异明显的现状,对我国267个地级城市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行指标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证分析了基础设施水平、城市拥挤性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和就业密度对我国城市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同时两者的合力对城市生产率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
基础设施 集聚密度 城市劳动生产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为考察辽宁省14市市辖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14市市辖区2000年-2010年数据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城市建设用地处于扩张状态,扩张速度低于同期全国水平,各城市扩张率存在差异,朝阳、营口、沈阳和大连扩张速度快于其它地区。异速增长方程LAND=aPOP2.97表明14市建设用地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②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升级、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截面效应与反映政策变化的时点效应能较好地解释14市、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城市带3个维度的建设用地扩张,城市人口规模在3个维度都促进了建设用地扩张,其弹性系数大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弹性系数;经济发展与...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驱动力 面板数据 辽宁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盛铭
一、市辖区银行与党政沟通协调的主要障碍及原因 1、机构设置不匹配,制约了银行与政府、银行与银行的沟通。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所在地一般是中心城市,1993年底前,所在城市的人民银行支行被全部撤销,其职责并入了中支各职能部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谭帅 续继
本文基于2005年-2008年间我国283个市级地区市长、市委书记交流的样本,构造了各市主要领导与其工作地区相匹配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系统地实证分析主要领导工作交流对相应流入地区教育支出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地方官员交流效应因为官员所在地区不同和官员职务分工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在东部沿海地区,官员交流与当地教育支出有着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内陆地区的官员交流,则显著扩大了相关地区的教育支出规模。进一步考察发现,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主要领导交流产生的。
关键词:
地方官员 市级官员交流 教育支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天祥
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法,对2009年中国256个城市的商品流通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各个分位数,东中部、东西部地区GDP差异和制度性差异都大于0;在大部分分位数下,制度性差异是地区GDP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征差异为次要原因。另外又从产业结构、交通状况和观念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曲夫 曾万涛
我国城市化率过半并加快推进必然要求行政区划建制向城市型政区建制转变,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中心城市市辖区体系改革与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在梳理我国市辖区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分析其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未来我国科学合理的市辖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在市辖区层级上改变"二层四等五级"市辖区;明确市辖区类型,包括中心城区市辖区、半城半郊区与远郊区及相应职责权偏重,并根据不同类型探索不同的设区模式,如县区整合优化设区、县区合并、各式开发区设区等,构建与完善一个符合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科学完善的设区标准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型政区 市辖区体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永安
使用2001~2007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传统的DEA方法与超效率DEA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中国城市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重点探讨各种城市条件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效率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各城市效率类型不但统计特征十分明显,而且地域分布上存在很明显的集聚特征。各种城市条件因素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一步地综合作用于城市效率,并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小勤 吴士炜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运用模糊数学与因子分析法测度了中国289个地级市的社会福利指数(2004-2013),并从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角度分析了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扩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与实证检验显示:沿海城市社会福利指数相对较高,且各省内部不同城市的社会福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社会机会、经济条件、防护性保障、政治自由和透明性担保对社会福利指数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2004-2013年,各地级市的社会福利指数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各省会城市的社会福利指数存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现象;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与社会福利指数之间呈倒U型曲线,且最优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随工业化进程而变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小乐 魏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高水平协同发展,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市管县体制是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夜间灯光和经济统计数据,本文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等方法评估1993—2007年市管县体制确立过程中新设市辖区的发展绩效。结果显示:第一,市管县体制的确立对新设市辖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市管县改革一方面促使新市辖区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促使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实现了地级市中心城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集聚。市管县体制的确立使新地级市政府成为完整的行政主体,其经济发展主动性显著提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了中等城市化初始集聚过程,形成了产城相互促进的发展路径,这构成了中国特有的城市化逻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运成 黄小龙
本文作者提出了对辖区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现状的初步看法。作者认为辖区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形式,主要以监控、调整“客户持仓和保证金”为主要手段,但仍存在如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没有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人情味过重,判断风险缺乏定量工具的问题。针对现状和问题,作者提出了加强股东建设、完善公司治理,设立专职风险管理部门,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风险等建议,以促进辖区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期货公司 风险管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静 翟国方 靳文博 张银银
基于网络数据,对中日韩市辖区规模进行分析。结果总体呈现:中日韩市辖区人口规模及人口密度随城市规模增大而增加,用地规模随城市规模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与日韩相比,中国城市设区数量普遍较少、市辖区规模普遍较大、城市内部市辖区间分异大、市辖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中国不同城市的市辖区分异也十分明显。究其原因在于城市自然历史、经济社会阶段的规律性与差异性。基于此市辖区的设置必须因地、因时、因市而动,不能一刀切。
关键词:
市辖区规模 中国 日本 韩国 比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谢其军 柯杨敏 蔡银莺
针对广西14个地级市,从土地利用强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个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的组合确定评价标准,并利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对标准进行检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各个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处于Ⅰ等的地级市为贺州和崇左;处于Ⅱ等的为河池、来宾、贵港、钦州和防城港;处于Ⅲ等的为梧州和玉林;处于Ⅳ等的为百色;处于Ⅴ等的为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评价结果为Ⅴ等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广西各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分布较不均衡,这种非均衡布局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广西应该使各个地级市之间产业布局整体化,互相促进,减少差距;严格限制投资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