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7)
- 2023(12969)
- 2022(11252)
- 2021(10672)
- 2020(8808)
- 2019(20651)
- 2018(20477)
- 2017(39253)
- 2016(21195)
- 2015(23945)
- 2014(23833)
- 2013(23915)
- 2012(21939)
- 2011(20152)
- 2010(19797)
- 2009(18137)
- 2008(17508)
- 2007(14860)
- 2006(13015)
- 2005(11545)
- 学科
- 济(90610)
- 经济(90510)
- 管理(57961)
- 业(53683)
- 企(43874)
- 企业(43874)
- 方法(41140)
- 数学(35797)
- 数学方法(35437)
- 中国(27720)
- 农(22040)
- 财(19354)
- 业经(18598)
- 学(18534)
- 贸(18170)
- 贸易(18161)
- 地方(18084)
- 易(17684)
- 制(14773)
- 农业(14688)
- 环境(14248)
- 和(14181)
- 理论(14029)
- 银(12965)
- 银行(12930)
- 技术(12694)
- 融(12652)
- 金融(12651)
- 行(12407)
- 划(12100)
- 机构
- 大学(305800)
- 学院(300405)
- 济(127503)
- 经济(124895)
- 管理(120690)
- 研究(108027)
- 理学(105023)
- 理学院(103803)
- 管理学(102218)
- 管理学院(101672)
- 中国(79767)
- 京(66820)
- 科学(65099)
- 财(54219)
- 所(53671)
- 研究所(49201)
- 中心(47171)
- 农(44768)
- 财经(44497)
- 北京(43032)
- 业大(42890)
- 经(40770)
- 范(40608)
- 江(40552)
- 师范(40303)
- 院(39462)
- 经济学(38955)
- 经济学院(35139)
- 农业(35126)
- 财经大学(33369)
- 基金
- 项目(209463)
- 科学(165626)
- 基金(154407)
- 研究(153472)
- 家(134596)
- 国家(133566)
- 科学基金(114753)
- 社会(98228)
- 社会科(93184)
- 社会科学(93158)
- 基金项目(82406)
- 省(77670)
- 自然(74251)
- 自然科(72563)
- 自然科学(72548)
- 自然科学基金(71227)
- 教育(69178)
- 划(66922)
- 资助(63510)
- 编号(61074)
- 成果(49602)
- 部(47345)
- 重点(46617)
- 发(44677)
- 创(43056)
- 课题(41793)
- 国家社会(40997)
- 教育部(40777)
- 创新(40224)
- 科研(39622)
- 期刊
- 济(135618)
- 经济(135618)
- 研究(93349)
- 中国(54326)
- 学报(45642)
- 管理(44090)
- 科学(43968)
- 农(39961)
- 财(37745)
- 大学(34702)
- 学学(32312)
- 教育(31698)
- 农业(28608)
- 技术(24770)
- 融(23632)
- 金融(23632)
- 经济研究(22713)
- 财经(21139)
- 业经(19811)
- 问题(19034)
- 经(18154)
- 图书(16603)
- 业(15516)
- 贸(15187)
- 理论(14786)
- 技术经济(14693)
- 世界(14438)
- 科技(14340)
- 资源(14166)
- 现代(13905)
共检索到437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金龙 陈江龙 苏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扩张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国城市扩张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城市扩张速度与规模、模式与类型,以及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进行系统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学派、制度学派和经验学派的角度对中国城市扩张的驱动机理进行总结,并简要评述各学派研究的特点及局限性。笔者认为,中国的城市扩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区域性及等级性,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的不同等级的城市表现出不同的扩张态势,其相应的扩张机理也不同。因此,关于中国城市扩张的后续研究应加强现阶段及长时间尺度研究,选取更具普适性案例,采用更加全面数据和综合的方法,注重不同学派视角的综合,对中国城市扩张进行更加全面与科学的研究。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态势 驱动机理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耀宇 陈利根 宋璐怡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山桂 黄朝明
从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的视角对城市扩张进行了考察,并采用199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门限回归模型,对我国各省份城市扩张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对城市扩张的驱动力进行了分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对城市经济产出作用方式的差异,城市扩张可以划分为合理和不合理两种类型;合理的城市扩张主要源于经济、人口因素的驱动,不合理的城市扩张主要源于财税、政绩考核体系等制度因素的驱动。调控城市扩张应以保证土地—资本配置关系处于合理区间为原则,以财税及官员晋升考核制度改革为手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丽萍 周寅康 薛俊菲
研究目的:研究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探讨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城市用地呈总量上升趋势,城市用地扩展速率的区域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城市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张的根本驱动力,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差异则是其直接诱导因素。
关键词:
城市用地扩张 驱动机制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直民 鲍海君 彭毅 黄莉
研究目的: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框架及其演进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研究范式已经从建筑附属物范式转移到资源利用范式,并将进一步扩张到时空发展范式;(2)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演进既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范式转移,也有同一学科体系下循序渐进的范式扩张;(3)新的研究范式没有完全推翻原有范式,而是体现了与原有范式的包含、继承与交叉。研究结论:地下空间研究范式符合土地科学学科的演进规律,受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的指导和约束,可以采用土地科学学科理论来加以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直民 鲍海君 彭毅 黄莉
研究目的: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框架及其演进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研究范式已经从建筑附属物范式转移到资源利用范式,并将进一步扩张到时空发展范式;(2)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演进既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范式转移,也有同一学科体系下循序渐进的范式扩张;(3)新的研究范式没有完全推翻原有范式,而是体现了与原有范式的包含、继承与交叉。研究结论:地下空间研究范式符合土地科学学科的演进规律,受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的指导和约束,可以采用土地科学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晶妹 王涛 闵素芹
信用扩张对金融安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迫使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信用扩张自身的演变机理及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作用。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运行体系安全出发,以信用及信用扩张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信用扩张与金融安全相关理论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可以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扩张机理 金融安全路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浩 卢新海 任文琴 陈东军
专业镇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就地城镇化水平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有助于理解镇域国土空间的均衡可持续发展趋势。该文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批量化测算模型与Tobit回归分析方法等,考察分析1985—2020年中国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及其扩张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涵盖东北和华东的“第一象限区”是中国专业镇的主要集聚区,而以华南和西南为主的“第四象限区”为次集聚区;各地区专业镇建设用地规模总体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十三五”期间的增速明显减缓;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景观聚合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其建设空间不断趋向融合和集聚,但同时也存在无序蔓延的风险。此外,专业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驱动因子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其中镇域人口密度、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区域路网密度等变量均表现为正向驱动。
关键词:
专业镇 建设用地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娄阁 宁静 孙琦惠 郭磊 刘雪儿 赵超越
为探究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对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哈尔滨市为例,将以2001、2008、2013和2016年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辐射传输法、密度分割、象限方位法、缓冲区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划分等级,分析哈尔滨市地表温度时空分异总体特征,同时定量揭示并阐述地表温度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温区主要集中在相应时期的建成区及工业园区,而水体、绿地及耕地则表现出明显的低温区;2001—2016年哈尔滨市高温区域扩张明显,但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扩张方向、范围和模式;高温区域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加快高温区范围的扩张;地表温度和NDBI呈显著正相关,NDBI在表征热环境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曾祥坤 王仰麟 李贵才
本文系统回顾了10多年来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进展。首先从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的阶段划分入手,将研究历程分为1995-1999年的问题导向型研究阶段和2000年至今的目标导向型研究阶段,并分析了不同阶段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和特色;其次,根据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的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研究、形成机制研究、状况评价研究、保持措施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另外对相关学科和理论发展也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当前城市水土保持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开展基于城市水土保持的功能导向型研究,对未来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小节 谭晓霞 汪秀琼 邓平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张是近十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以2008-2016年WOS数据库的690篇SSCI期刊论文为样本,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因子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探索和识别了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国际扩张研究领域的学科知识基础,发现其由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国际扩张的动机及影响因素、不同理论视角、新兴市场情境特征、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特征、运营与决策过程、绩效等六个模块构成。这六个知识基础模块构成一个包括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国际扩张的"情境—理论基础—前因—行为—后果"(CTA BC)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0篇高被引文献的内容分析,从研究主题、理论视角和研究设计(包括文献类型、数据来源、样本特征)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国际扩张的研究进展,发掘现有研究不足,并以此提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史会斌 王龙伟 李垣
随着联盟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的焦点从最初的强调联盟的形成、控制与结构转向对联盟过程的研究。公平作为联盟交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文章综述了战略管理学派、组织学派和营销学派对联盟中公平的研究,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公平理论 联盟 综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嫮 蓝佳
文章分析了2012—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影院空间扩张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院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影院由集中分布于四大中心城市扩张到四大城市群,再向周边四、五线城市扩张,总体上呈现为“等级式”扩张模式。(2)国有院线影院数量远超民营,表现为“等级式”结合“邻近式”扩张模式,民营院线影院则表现为单一的“等级式”扩张。(3)票房前四的院线都采取了“等级式”扩张模式。除实力最强的万达院线采取单一“等级式”扩张之外,大地院线通过吸引加盟的方式跑马圈地,实现“邻近式”扩张;而上海联合和中影南方,则主攻一线城市,并扎根于总部所在城市群,采取“区域深耕式”扩张。(4)影院扩张受到收入水平、人口密度、互联网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的正向影响;而空间溢出效应多为负,极化效应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龙茂乾 孟晓晨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城市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等因素都会导致城市的空间扩张,但其作用的机理不同。结合中国的情况,将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分为城镇化和郊区化2个市场化动力,二者都会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导致城市边界向外延伸。历年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都表明,在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中,城镇化动力和郊区化动力都在起作用,城镇化动力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郊区化动力也有增强的趋势。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的推动力远大于阻力。作为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变化的分水岭以及市场作用下收入水平显著性改变的分界点,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对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