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61)
2023(14294)
2022(12390)
2021(11769)
2020(9714)
2019(22737)
2018(22452)
2017(43234)
2016(23474)
2015(26549)
2014(26583)
2013(26432)
2012(24163)
2011(22086)
2010(21810)
2009(20218)
2008(19888)
2007(17185)
2006(15186)
2005(13631)
作者
(66583)
(55338)
(54892)
(52434)
(35411)
(26304)
(24975)
(21674)
(21178)
(19708)
(18885)
(18830)
(17515)
(17426)
(17051)
(17048)
(16394)
(16161)
(15854)
(15697)
(13662)
(13528)
(13102)
(12480)
(12281)
(12252)
(12204)
(12113)
(11042)
(10790)
学科
(99689)
经济(99550)
管理(71269)
(62725)
(52238)
企业(52238)
方法(43094)
数学(37728)
数学方法(37347)
中国(29362)
(25241)
(23928)
(21291)
业经(20500)
(19119)
(18374)
贸易(18364)
地方(18079)
(17902)
环境(15896)
农业(15480)
(15275)
银行(15238)
(15170)
财务(15100)
财务管理(15069)
(14928)
(14695)
理论(14617)
(14577)
机构
大学(339536)
学院(334017)
(140821)
经济(137891)
管理(133167)
研究(116061)
理学(115311)
理学院(114006)
管理学(112245)
管理学院(111623)
中国(87400)
(73173)
科学(68865)
(65223)
(57074)
财经(52274)
研究所(51916)
中心(51329)
(48712)
(47712)
北京(46873)
业大(46863)
(46680)
经济学(43646)
(43607)
师范(43274)
(42214)
经济学院(39281)
财经大学(39092)
农业(38029)
基金
项目(228429)
科学(181128)
基金(168823)
研究(168425)
(146283)
国家(145153)
科学基金(125275)
社会(108732)
社会科(103161)
社会科学(103137)
基金项目(89649)
(84996)
自然(80220)
自然科(78345)
自然科学(78329)
自然科学基金(76912)
教育(76297)
(72702)
资助(69442)
编号(67082)
成果(55177)
(51921)
重点(50582)
(47806)
(46910)
课题(46075)
国家社会(45585)
教育部(45080)
(44680)
创新(43933)
期刊
(152336)
经济(152336)
研究(104444)
中国(63018)
学报(49793)
(49152)
管理(48925)
科学(47642)
(44224)
大学(38459)
学学(36072)
教育(34311)
农业(30733)
(29068)
金融(29068)
技术(26969)
财经(25966)
经济研究(24673)
(22208)
业经(22185)
问题(21411)
理论(16831)
(16279)
图书(16228)
(15907)
技术经济(15736)
现代(15459)
科技(15447)
世界(15185)
实践(15098)
共检索到492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大永  刘子寅  
本文利用面板门限自回归模型结合自举模拟技术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城市房价收敛性进行研究,发现简单的线性检验得出的房价发散性结论并不能准确刻画城市房价的动态机制。在引入非线性机制后,结果表明房价在特定情况下存在收敛的可能。在全样本下,相对房价增长率高于门限值时存在部分收敛特征。进一步通过对子样本的研究发现高人均GDP城市与东部城市均不存在房价收敛证据,而低人均GDP城市与中西部城市的房价部分收敛且绝对收敛,敛散性区制转移发生的时间集中在2010年前后,也就是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集中调控时期。本文实证结果为政策评估、政策设计以及研究房地产市场价格动态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安勇  王拉娣  
本文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5年7月~2015年2月的房屋销售价格数据,通过PhilliPs和sul提出的logt收敛检验及聚类算法,考察房价收敛俱乐部的存在性及其分类结构,并利用排序logit模型分析影响房价收敛俱乐部形成的因素。研究发现,无论是整体层面,还是东、中、西部3大地带,其城市房价均不存在收敛性;35个大中城市中存在4个房价收敛俱乐部和1个发散组,且不同俱乐部的收敛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人均gDP、房屋空置率是促使房价收敛俱乐部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铭洪  张清源  梁若冰  
作为现阶段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高铁建设对住房价格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基于2005—2014年京沪高铁沿线13个主要城市站点周边2245个楼盘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分析了高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建设确实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这种提升效应在一定距离区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并且主要体现在高铁的建设期中;(2)高铁对城市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高铁对房价高、人口规模大和经济总量高的城市的房价提振作用显著大于房价低、人口规模小和经济总量低的城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铭洪  张清源  梁若冰  
作为现阶段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高铁建设对住房价格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基于2005—2014年京沪高铁沿线13个主要城市站点周边2245个楼盘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分析了高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建设确实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这种提升效应在一定距离区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并且主要体现在高铁的建设期中;(2)高铁对城市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高铁对房价高、人口规模大和经济总量高的城市的房价提振作用显著大于房价低、人口规模小和经济总量低的城市。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韩秀兰  李俊明  
本文构建了贝叶斯时空层次非线性模型和贝叶斯分域时空回归模型,并用该模型研究了2002-2015年中国35个主要城市住宅商品房价格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机制,通过研究新发现:(1)2002-2015年,35个主要城市的房价表现出高层级房价强增加和低层级房价弱增加的持续上涨模式,房价两极分异愈发严重;(2)除南京和深圳外,其他10个热点城市和靠近东部的5个温点城市房价的强增加速度在减弱,除重庆和成都外的7个冷点城市和靠近西部的9个温点城市房价的弱增加速度在增强;(3)在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中,职工工资收入对房价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翊明  
中国正值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这一点在世界经济实践中,也应该属于奇迹,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凭借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传勇  刘学良  
本文创新性地从房价上涨的视角对我国地区经济收敛趋缓现象做出解释。文章首先提出房价会影响劳动力流迁和企业选址决策进而影响地区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2000—201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大中城市为样本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趋势,高房价会抑制这一趋势并拉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为0.129%;而考虑时间效应时,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会提高0.194%。受房价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收敛趋势依赖于与房价的共同作用,经济增长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传勇  刘学良  
本文创新性地从房价上涨的视角对我国地区经济收敛趋缓现象做出解释。文章首先提出房价会影响劳动力流迁和企业选址决策进而影响地区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2000—201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大中城市为样本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趋势,高房价会抑制这一趋势并拉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为0.129%;而考虑时间效应时,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会提高0.194%。受房价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收敛趋势依赖于与房价的共同作用,经济增长本身不再收敛,甚至呈现出发散的趋势;且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时间段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洁玉  吴斌珍  李宏彬  郑思齐  
本文使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房价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平均而言,房价显著抑制了消费,且该抑制效应在不同群体间差异明显。有未婚男性的家庭,或者已经有房的家庭,特别是现有住房价值较低的家庭,房价对消费的抑制效应更强。房价对消费抑制效应的异质性与家庭购房行为的差异相一致。有未婚男性的家庭,或者上一年有房的家庭,特别是上一年住房价值偏低的家庭购房的可能性更高,上一年住房价值较高的家庭购买两套房的可能性更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元东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中国城市房地产经济现象,得到结论:城市房地产价格由生产过程中凝结的抽象劳动和地租资本化的加总决定;房地产价格可转化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城市地租的购买价格三个部分,其中城市级差地租决定了房价趋势的形成;同时在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中,级差地租受单个城市规模的限制给城市房价设定了一个运行区间。可见稳定房价需拉平城市房地产区位差异并对土地价值增值部分进行收入再分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日清  
利用宏观经济月度数据,采用门槛协整模型方法分析我国房价与地价之间的非线性均衡关系。结果显示,我国房价与地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另外,当房价偏离与地价之间的长期均衡时,无论偏离状态处于何种动量过程,都会以一定的速率向均衡调整,但是调整过程存在非对称性。最后建议针对上述非对称调整过程选择不同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张所地  武斌  
房价的涨跌与其投资回报关系密切。文章从预期视角入手,探析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识别了房价与预期回报所形成的非线性双重时间序列模型,根据该模型给出了评估预期回报的方法,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对象,总体上、分区域、分时段地评估了其预期回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右侧单位根检验的房价泡沫监测方法来动态刻画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在2005—2016年期间的价格泡沫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R-Vine Copula模型来刻画十大城市房价泡沫之间复杂相依结构及其相依性,进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各城市房价泡沫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十大城市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均显著存在多个周期性泡沫,总体上,一手住宅价格泡沫程度要比二手住宅价格泡沫严重;同样,一线城市房价泡沫比二线城市房价泡沫严重,且已向部分重点二线城市蔓延。一手住宅市场显示出明显的房价泡沫区域聚集和城市层级聚集特征,但二手住宅市场并不具有这些特征。各城市房价泡沫之间普遍存在非对称的上下尾相依结构和泡沫传导机制。深圳、天津、南京和成都引领着一手住宅价格泡沫,而北京和杭州则在一手房价格泡沫传导路径中起到重要中介作用;上海、深圳和杭州引领着二手住宅价格泡沫,而武汉在二手房价格泡沫传导路径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右侧单位根检验的房价泡沫监测方法来动态刻画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在2005—2016年期间的价格泡沫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R-Vine Copula模型来刻画十大城市房价泡沫之间复杂相依结构及其相依性,进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各城市房价泡沫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十大城市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均显著存在多个周期性泡沫,总体上,一手住宅价格泡沫程度要比二手住宅价格泡沫严重;同样,一线城市房价泡沫比二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远  郭凯  
本文基于区制转移视角,采用双变量区制转移模型,通过将房价失调和房价惯性引入货币政策反应方程,实证分析了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房价失调与房价惯性的非线性反应的区制转移效应。研究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预期房价失调与房价惯性具有间接反应,在理性预期房价失调与适应性预期房价失调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更加偏向稳定适应性预期房价失调,在预期房价失调与房价惯性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更加偏向稳定预期房价失调;在高区制时段,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累计调整幅度相对较高,在低区制时段,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累计调整幅度相对较低,且在房地产价格下降阶段的调整幅度大于房地产价格上涨阶段的调整幅度。整体而言,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正在由直接反应向间接反应转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的间接反应逐渐增强,且这种间接反应是非线性和非对称的,非线性反应具有显著的高区制与低区制的区制转移效应,非对称性则体现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房价下跌阶段的调控力度偏大,在房价上涨阶段的调控力度偏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