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9)
2023(14340)
2022(12205)
2021(11644)
2020(9591)
2019(22446)
2018(22234)
2017(42491)
2016(22916)
2015(25782)
2014(25571)
2013(25545)
2012(23591)
2011(21407)
2010(21195)
2009(19130)
2008(18664)
2007(16184)
2006(14155)
2005(12227)
作者
(65797)
(54774)
(54361)
(51890)
(34864)
(26057)
(24743)
(21529)
(20937)
(19325)
(18825)
(18668)
(17351)
(17296)
(16976)
(16831)
(16187)
(15881)
(15686)
(15466)
(13573)
(13443)
(13152)
(12346)
(12186)
(12155)
(12113)
(11797)
(10885)
(10771)
学科
(95432)
经济(95337)
管理(61271)
(55869)
(45335)
企业(45335)
方法(42039)
数学(36731)
数学方法(36388)
中国(29889)
(24803)
(21467)
(21196)
地方(20655)
业经(19996)
(17879)
贸易(17869)
(17379)
(16542)
农业(16257)
环境(15385)
(15103)
理论(14405)
(13566)
银行(13525)
技术(13172)
(13085)
金融(13084)
(12994)
(12536)
机构
大学(325659)
学院(321153)
(132256)
经济(129450)
管理(126277)
研究(115256)
理学(109540)
理学院(108207)
管理学(106433)
管理学院(105854)
中国(85633)
科学(71700)
(71259)
(57517)
(57338)
研究所(52776)
中心(51035)
(50300)
业大(47329)
财经(46758)
北京(45623)
(44988)
(44259)
师范(43857)
(42852)
(42737)
经济学(40592)
农业(39386)
经济学院(36594)
(36592)
基金
项目(225777)
科学(178283)
基金(165489)
研究(164654)
(145110)
国家(143984)
科学基金(123258)
社会(104311)
社会科(98843)
社会科学(98815)
基金项目(88519)
(84803)
自然(80300)
自然科(78447)
自然科学(78430)
自然科学基金(77024)
教育(74551)
(73059)
资助(67563)
编号(65642)
成果(53369)
重点(51107)
(50462)
(48572)
(46181)
课题(45762)
国家社会(43380)
创新(43217)
教育部(43093)
科研(43082)
期刊
(141425)
经济(141425)
研究(98316)
中国(61013)
学报(51150)
科学(48710)
管理(45221)
(44848)
(40405)
大学(38585)
学学(35950)
教育(35846)
农业(31782)
技术(26716)
(24682)
金融(24682)
经济研究(23348)
财经(22355)
业经(21415)
问题(19966)
(19189)
图书(18360)
(17026)
资源(16069)
科技(15449)
技术经济(15099)
理论(14984)
(14692)
现代(14653)
世界(14289)
共检索到468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新海  葛堃  柯善淦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其演变机理。研究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采用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城市建设用地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基尼系数保持中等偏高水平,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面积增速低于平均水平,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年末实有道路铺装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正相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负相关。研究结论:目前我国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结构呈现较严重失衡状态,省际用地结构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性,差异明显;税收政策、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政策因素在城市用地结构和规模中起主导性作用;工业仍然是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支柱产业,但增长缓慢,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大为改善,中国城市化正迅速推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昊生  孙久文  张泽邦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明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时空演变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微观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在全国和各省内部均呈现出集聚状态;(2)在时空演变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呈现出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3)在供应结构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用地在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集聚。进一步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上述特征出现的内在原因:层层下达的土地指标分配逻辑和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城市的逻辑决定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婷  张瑜  
通过综合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城市经济统计数据,构建2000—2020年可比较的长时序面板数据集,分析中国城市群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一定黏性,但也呈现出普遍明显的多中心化趋势。经济基础较好、发展阶段较高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要显著高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性都市圈。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婷  张瑜  
通过综合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城市经济统计数据,构建2000—2020年可比较的长时序面板数据集,分析中国城市群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一定黏性,但也呈现出普遍明显的多中心化趋势。经济基础较好、发展阶段较高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要显著高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性都市圈。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匡兵  卢新海  周敏  韩璟  
运用洛伦茨曲线和偏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武汉城市群2001—2011年城市用地结构的时序演变特征和空间配置差异,并结合推拉理论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城市群用地结构变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武汉城市群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明显、结构调整频繁;2从地类演变来看,居住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属于增长性结构,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为衰退性结构;3从空间配置格局来看,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在各地区分布比较均衡,绿地和特殊用地次之,仓储用地分布集中,同时,各地区对不同类型城市用地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4在变化机理上,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居民福利改善及土地管理政策调整等因素是造成武汉城市群用地结构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尧  李江风  童陆亿  杨媛媛  
定量识别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特征与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与管理、助力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从人口承载、生产与消费、公共服务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建设用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探究了2000~2014年期间我国中部3省多尺度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特征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中部3省城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生产与消费、公共服务和综合功能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演化过程复杂;(2)不同尺度尤其是城市群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特征差异明显。沿长江和城市群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强度高,但城市群地区空间异质性较强;(3)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以复合型演化模式为主,演化格局复杂。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功能演化模式类型最多,且局部地区呈衰退型演化格局;城市建设用地生产与消费、公共服务功能和综合功能演化模式类型相对较少,且大多集中连片分布,武汉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功能加速改善型演化特征显著。如何深入探究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模式形成机理,并系统制定多级城市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策略,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中国梦"等战略的重要任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霄琼   薛鸿飞  
基于2006—2020年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技术相关、非相关多样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20年中国城市技术相关、非相关多样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相关多样化水平上升得较快;技术相关多样化呈分异态势,而技术非相关多样化呈趋同态势。技术相关多样化呈高值集聚的空间趋势,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技术非相关多样化呈不规则分布的空间趋势,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创新投入是技术相关多样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市场规模是技术非相关多样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影  杨山  尹上岗  徐晗泽宇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重构着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空间格局,对其空间特征及驱动机理进行研究能够为区域形成科学、有序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提供支撑。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最剧烈的地区之一,使用长三角地区40年不透水面数据对41个地级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伴随城镇化快速推进,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空间不均衡性逐渐凸显,高扩展强度区演化具有空间交替性,并逐渐在长江沿线城市和浙江沿海城市集聚,形成"Z"字型空间格局;(2)沪宁合杭甬发展带等城市扩展强度相较于全域具有更为剧烈的变动过程,核心城市的集聚规模效应明显,并具有路径依赖特征;(3)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邻域关系来看,具有较强的时空凝聚性并以正向协同增长为主,其中大多数城市处于相对稳定的空间状态;(4)人口、经济、行政等因素共同作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变化,不同时期的主导驱动因素在不断变化,呈现由经济总量向经济质量、经济活动向政府供给政策的转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光进,张增祥,周全斌,乔颜友  
通过对 1 999年全国 6 6 7个城市就业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就业仍然以工业为主 ,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城市规模不同 ,就业结构也出现差异。规模越大 ,采掘业、建筑业、工业就业比重越小 ;金融保险、科教、行政等服务业比重越大。而商业、交通运输业比重相差较小。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地带差异 ,东部地带工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相对比较发达 ,从业职工比重较大 ;西部地带城市交通、文教及行政等方面所占比重较高。近 1 0年来 ,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变化很大 ,总的趋势是科教文卫、商业等第三产业大幅增加 ,工业、行政等行业增长较慢。通过对全国各种行业就业的频率分布可知 ,除采掘业外 ,其它行业多呈正态分布 ,城市专业化程度较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芳芳  濮励杰  
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国家两大发展战略"交汇城市——南通市作为研究区,面对其新形势下的用地需求与矛盾,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变化测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协调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11年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南通市城镇用地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沿江高于沿海"的特征,同时其扩张弹性系数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未达到理想集约利用状态;②南通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城镇化推进下并未与农村人口非农化减少相挂钩,在研究期内基本处于加速增长态势,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沿海扩展、南北沿江减少"的特征,过半数区、县(市)农村居...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雨豪  邵子南  严思齐  杨莉莉  吴群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3—2017年全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不同维度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从全国维度的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降低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2)将全国分为东部与中西部两大区域的回归结果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回归结果与全国维度一致,但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提高其利用效率也将提高。(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类型进行回归,集约型城市(Uclsm>0)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降低,利用效率会不断提高;粗放型城市(Uclsm<0)回归结果出现城市建设用地错位度与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特征,即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提升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先有正向影响,但随着粗放程度进一步加大,这种推动作用将会转变为恶化作用。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实施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人地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娜  张梅青  
高铁的网络化发展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重新整合,对城市关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基于高铁流逐渐成为探索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论文使用2014—2019年高铁客运班次数据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演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高铁线网的不断延伸和加密,城市网络整体上由东向西拓展,网络规模扩大、密度提升;②节点功能和地位的时序变动重塑了网络的空间格局,改变了由少数东部城市主导的网络格局,呈现出多中心、均衡化的发展趋势;③从关联形态看,全国尺度上的复杂网络结构取代了区域尺度上的轴带式联系形态,整体上与"八纵八横"网络相对应;④城市网络的关联强度逐年提升,形成了4个联系层级,城市间的关系复杂而多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婧  方创琳  李裕瑞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乡人地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分析该过程中的城乡人口与土地变化及其关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应用脱钩理论及其相关模型,重点分析2000—2008年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及其与城乡人口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25个省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两者协调性欠佳,呈现弱脱钩状态;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而减少,约一半省区呈现强脱钩状态,11个省区呈现衰退脱钩状态;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关系可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有1/3的省区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关系极不协调。论文认为,财税体制和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不完善、城乡规划管控不力、城乡二元制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童陆亿  胡守庚  
多维度城市扩张度量,是深刻揭示城市扩张规律及驱动力,实现高效城市扩张控制,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城市扩张自由度、蔓延度、感观优劣度指数对中国216个主要城市2000-2012年期间的扩张特征进行了综合度量。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扩张总体趋于紧凑,但低约束扩张模式所催生的"低质量"城市发展态势严峻;2不同维度城市扩张特征不尽相同,东、中部地区是中国近年城市扩张的集中地,扩张自由度及蔓延度较高、区域差异明显,扩张模式不尽合理;广东、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低质量"扩张现象较为严重,西部省份及少数民族自治区扩张模式整体较优;城市圈地区扩张紧凑度较高,但统筹协调程度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