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4)
- 2023(8711)
- 2022(6866)
- 2021(6644)
- 2020(5022)
- 2019(11513)
- 2018(10937)
- 2017(20129)
- 2016(10557)
- 2015(11914)
- 2014(11614)
- 2013(11535)
- 2012(10799)
- 2011(9998)
- 2010(9888)
- 2009(9003)
- 2008(8806)
- 2007(7755)
- 2006(7048)
- 2005(6024)
- 学科
- 济(50004)
- 经济(49963)
- 管理(24627)
- 中国(21485)
- 业(19080)
- 方法(17405)
- 数学(15968)
- 数学方法(15881)
- 农(13774)
- 企(12584)
- 企业(12584)
- 地方(12360)
- 贸(10372)
- 贸易(10364)
- 易(10114)
- 业经(9647)
- 农业(8965)
- 环境(8955)
- 制(8897)
- 发(8797)
- 财(8513)
- 银(7733)
- 银行(7733)
- 学(7600)
- 行(7558)
- 融(7383)
- 金融(7381)
- 城市(7230)
- 发展(6421)
- 展(6412)
- 机构
- 大学(149561)
- 学院(148253)
- 济(69483)
- 经济(68071)
- 研究(59164)
- 管理(51963)
- 中国(46125)
- 理学(43727)
- 理学院(43083)
- 管理学(42491)
- 管理学院(42199)
- 京(33839)
- 科学(32872)
- 财(30181)
- 所(28031)
- 中心(26308)
- 研究所(25380)
- 财经(23913)
- 经济学(23523)
- 院(22415)
- 经(22128)
- 北京(22073)
- 范(21635)
- 师范(21506)
- 经济学院(21202)
- 江(21085)
- 农(20302)
- 业大(18217)
- 科学院(17867)
- 财经大学(17867)
- 基金
- 项目(100579)
- 科学(80843)
- 研究(76629)
- 基金(74869)
- 家(65401)
- 国家(64918)
- 科学基金(55525)
- 社会(52107)
- 社会科(49505)
- 社会科学(49494)
- 基金项目(39435)
- 省(35727)
- 教育(34405)
- 自然(32764)
- 自然科(32033)
- 自然科学(32027)
- 划(31619)
- 自然科学基金(31425)
- 资助(29323)
- 编号(29226)
- 成果(23904)
- 部(23542)
- 发(23211)
- 国家社会(23189)
- 重点(23149)
- 中国(22506)
- 课题(21744)
- 创(20453)
- 教育部(20446)
- 发展(19612)
共检索到232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建锋
系统地量化了我国287个地级市1994-2012年建设用地的空间配置效率。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不同地区的实际经济产出对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认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应遵循由错置率较高的城市转移到较低的城市的原则,建设用地指标的流入地区应利用指标流出地区的用地指标发展经济,同时,指标流出地区也能分享到指标流入地区的经济红利,可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用地指标的跨区域流转实现了区域间、省份间乃至城市间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耕地禀赋 建设用地 空间错置 帕累托改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是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有效手段。利用2005年~2012年30个省以及275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效率改进幅度较大,且改进方式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冗余情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配置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和空间分异特征,省内各市间的配置效率高于省际,且东部地区省际配置效率最高;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土地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市场交易方式对城市土地初始配置扭曲状态的校正作用存在着显著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雨豪 邵子南 严思齐 杨莉莉 吴群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3—2017年全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不同维度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从全国维度的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降低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2)将全国分为东部与中西部两大区域的回归结果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回归结果与全国维度一致,但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提高其利用效率也将提高。(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类型进行回归,集约型城市(Uclsm>0)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降低,利用效率会不断提高;粗放型城市(Uclsm<0)回归结果出现城市建设用地错位度与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特征,即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提升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先有正向影响,但随着粗放程度进一步加大,这种推动作用将会转变为恶化作用。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实施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人地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善浪 郭建锋 陈洁萍
本文鉴于我国耕地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系统量化研究我国287个地级市1994—2012年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空间分配及再配置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不同地区实际经济产出对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应遵循由错置率较高的城市转移到错置率较低的城市的原则。建设用地指标流入地区利用指标流出地区的用地指标发展经济。同时,指标流出地区也能分享到指标流入地区的经济红利,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指标的跨区域流转能够实现地区间、省份间乃至城市间土地资源...
关键词:
耕地禀赋 建设用地 空间错置 帕累托改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孟淑丽 吴荣钱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地区出现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现象。但笔者认为,目前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仅仅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没有平衡发展的一种表现,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是在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的情况下的相对紧缺,而不是城市建设用地的绝对紧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据统计,当前全国城乡建设用地约24万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已经达到130多平方米,远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陶新 周跃云 赵先超
提出并阐述了城市低碳交通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状况,分析表明:中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总量增加迅速,公共交通是各类机动交通工具中碳排放强度最低的,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面临着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滞后、居民出行结构的非机动化程度大幅降低、缺乏有效的需求管理、节能减排意识淡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与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不相适应等主要问题。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了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三大战略方向和五项主要措施。
关键词:
城市低碳交通 碳排放 战略 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顺昌 汪文竹 闫程莉
建设用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碳源/汇变化的重要原因,如何优化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以驱动碳减排,是双碳战略背景下一个重要课题。用首位城市占比和赫芬达尔指数等表征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集中度,以地均碳排放量表征碳排放水平,基于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检验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集中度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集中配置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分功能用地来看,工业、居住和服务用地空间集中配置也均能抑制碳排放,就作用强度来看,工业和服务用地较大,而居住用地略小;(3)能源效率是省域城市建设用地及各功能用地空间集中配置影响碳排放的重要机制;(4)各功能用地空间集中配置的耦合协同将通过增强能源效率而对碳减排产生倍增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新海 葛堃 柯善淦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其演变机理。研究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采用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城市建设用地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基尼系数保持中等偏高水平,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面积增速低于平均水平,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年末实有道路铺装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正相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负相关。研究结论:目前我国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结构呈现较严重失衡状态,省际用地结构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性,差异明显;税收政策、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政策因素在城市用地结构和规模中起主导性作用;工业仍然是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支柱产业,但增长缓慢,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大为改善,中国城市化正迅速推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昊生 孙久文 张泽邦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明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时空演变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微观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在全国和各省内部均呈现出集聚状态;(2)在时空演变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呈现出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3)在供应结构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用地在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集聚。进一步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上述特征出现的内在原因:层层下达的土地指标分配逻辑和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城市的逻辑决定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时空演变 土地供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创琳 李广东 张蔷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及其用地结构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是否健康、城镇化发展质量是否高效的晴雨表。1981—2014年间的35 a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在数量、人均面积和用地扩张弹性系数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6.44倍,年均净增1 311 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2.78倍,年均净增2.37 m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且呈现出大快大慢的波浪状起伏变化态势。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总体处在稳定变化的合理区间,东部地区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占全国50%以上,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创琳 李广东 张蔷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及其用地结构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是否健康、城镇化发展质量是否高效的晴雨表。1981—2014年间的35 a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在数量、人均面积和用地扩张弹性系数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6.44倍,年均净增1 311 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2.78倍,年均净增2.37 m~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且呈现出大快大慢的波浪状起伏变化态势。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总体处在稳定变化的合理区间,东部地区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占全国50%以上,近年呈微降趋势;大中小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基本保持在50%∶20%∶30%的区间。近35 a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问题严重,人均建设用地居高不下;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协调,降低了城市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城镇化和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建设用地,短期难以扭转;新城新区建设过多过大,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调控中,要综合防范城市用地无序扩张蔓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功能,实现城市精明集约增长;因地因城因类地制订出差别化的建设用地调控措施;进一步科学引导我国新城新区的适度理性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久和
文章论述了城市建设首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必然结果的生态城市,就是要在城市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通过调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杭州市区为例,剖析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结构建设 功能建设 产业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钰
本文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深圳、上海、大连三座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五条主要途径。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内涵 政策 经验 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