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9)
2023(9924)
2022(8301)
2021(7897)
2020(6579)
2019(15790)
2018(15356)
2017(29260)
2016(15718)
2015(18448)
2014(18558)
2013(18819)
2012(17751)
2011(16281)
2010(16352)
2009(15304)
2008(15388)
2007(13946)
2006(12035)
2005(10576)
作者
(46680)
(39301)
(39199)
(37539)
(24966)
(18788)
(17974)
(15354)
(14926)
(13944)
(13535)
(13114)
(12403)
(12386)
(12382)
(12367)
(11858)
(11573)
(11437)
(11188)
(9777)
(9677)
(9580)
(8904)
(8861)
(8854)
(8700)
(8591)
(7913)
(7899)
学科
(74913)
经济(74853)
管理(43896)
(39995)
方法(33608)
(30624)
企业(30624)
数学(30429)
数学方法(30248)
中国(25000)
(19935)
地方(15993)
(15581)
贸易(15574)
(15519)
(15172)
(13951)
业经(13259)
农业(12620)
(12393)
环境(11592)
(10830)
银行(10810)
(10729)
(10419)
金融(10417)
(10416)
(9856)
理论(8752)
(8426)
机构
大学(237025)
学院(234005)
(105024)
经济(102919)
管理(87518)
研究(86354)
理学(74749)
理学院(73783)
管理学(72667)
管理学院(72206)
中国(66020)
(52012)
科学(51359)
(45076)
(43587)
研究所(39698)
中心(39308)
(39295)
财经(36120)
(34279)
经济学(33932)
业大(33498)
北京(33418)
(32957)
(31672)
师范(31417)
农业(31109)
(30958)
经济学院(30669)
(27287)
基金
项目(153936)
科学(121379)
基金(113295)
研究(112032)
(98880)
国家(98133)
科学基金(83410)
社会(72751)
社会科(68985)
社会科学(68964)
基金项目(59694)
(57209)
自然(52810)
自然科(51594)
自然科学(51578)
教育(51219)
自然科学基金(50664)
(49646)
资助(46965)
编号(44056)
成果(36019)
(35580)
重点(35119)
(33892)
课题(31312)
国家社会(30892)
(30844)
教育部(30379)
中国(30022)
科研(29619)
期刊
(113789)
经济(113789)
研究(72425)
中国(47234)
(35103)
学报(34999)
(33660)
科学(33572)
管理(30019)
大学(26259)
学学(24331)
农业(24005)
教育(23270)
技术(20611)
(20322)
金融(20322)
经济研究(19233)
财经(18083)
问题(17089)
业经(16783)
(15719)
(14342)
(14134)
世界(12744)
国际(12289)
技术经济(12139)
图书(11686)
资源(11665)
统计(11452)
(10488)
共检索到352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昊生  孙久文  张泽邦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明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时空演变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微观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在全国和各省内部均呈现出集聚状态;(2)在时空演变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呈现出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3)在供应结构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用地在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集聚。进一步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上述特征出现的内在原因:层层下达的土地指标分配逻辑和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城市的逻辑决定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新海  葛堃  柯善淦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其演变机理。研究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采用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城市建设用地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城市建设用地基尼系数保持中等偏高水平,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面积增速低于平均水平,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年末实有道路铺装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正相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负相关。研究结论:目前我国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结构呈现较严重失衡状态,省际用地结构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性,差异明显;税收政策、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政策因素在城市用地结构和规模中起主导性作用;工业仍然是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支柱产业,但增长缓慢,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大为改善,中国城市化正迅速推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苗  甘臣林  陈银蓉  陈璐  
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然后基于松弛测度(Slack BaSed MeaSure,SBM)模型估算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空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其碳排放效率是动态变化的,但两者变化趋势并不一致;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2003-2006年增长缓慢,东部略高;2006-2009年增长明显,东中西差异不大;2009-2012年大幅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小风  刘梦丽  王柏源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在分析345个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1)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扩张规模按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逐渐递减,扩张速度按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逐渐递减;(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投资驱动的影响,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人口驱动转为产业驱动,中部地区由人口驱动转为投资驱动,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一直受投资驱动较为明显;(4)影响因子两两之间均为增强关系,包括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2000年,投资水平、产业结构及学校数量交互作用极强,而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与其他因子的交互性明显增强。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受产业、投资和人口共同驱动,但驱动力大小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应针对不同区域的主要驱动因素实施差别化管理,缓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狄保忻  白永平  吴常艳  李建豹  
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综合扩展系数、泰尔指数等分析了陇海—兰新—北疆沿线城市建设用地时空差异,以期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为不同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方向的确定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1991—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沿线城市建设用地绝对和相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除仓储用地外,其它类型建设用地相对差异呈上下波动或小幅下降趋势;建设用地综合扩展极化现象明显,且整体上城市综合扩展系数陇海沿线城市大于兰新—北疆沿线城市。②在空间上,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沿线50%以上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超出国家Ⅳ级标准上限,尤其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分布的差异度不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其经济效益之间并无直接的关联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砚池  方世明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在生态建设方面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是衡量城市发展品质的重要内容。采用武汉城市圈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并通过T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各要素对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5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的生态综合效率值总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分解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2)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早期低效阶段、快速提升阶段、不稳定转型阶段;(3)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的增长阻力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制约;(4)生态压力、工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技术水平对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生态投入和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银贵  周伟  乔陆印  许多  
此次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87个城市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规律及变化的原因,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展利用效益分类与判定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并利用ArcGIS 9.2,将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空间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非常大,增长速度非常快;②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呈降低的趋势,不同阶段差异明显;③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在省域和区域经济圈内差异明显;④城市建设用地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最高,经济投入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⑤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分为5类,并且第3类城市的总数为488个,占到样本总体的62.32%,地均建设用地第二产值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最大;⑥对5类城市建设用地效益进行了判别,确定了各类别的判别式,并达到检验的要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建锋  
系统地量化了我国287个地级市1994-2012年建设用地的空间配置效率。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不同地区的实际经济产出对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认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应遵循由错置率较高的城市转移到较低的城市的原则,建设用地指标的流入地区应利用指标流出地区的用地指标发展经济,同时,指标流出地区也能分享到指标流入地区的经济红利,可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用地指标的跨区域流转实现了区域间、省份间乃至城市间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是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有效手段。利用2005年~2012年30个省以及275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效率改进幅度较大,且改进方式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冗余情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配置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和空间分异特征,省内各市间的配置效率高于省际,且东部地区省际配置效率最高;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土地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市场交易方式对城市土地初始配置扭曲状态的校正作用存在着显著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创琳  李广东  张蔷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及其用地结构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是否健康、城镇化发展质量是否高效的晴雨表。1981—2014年间的35 a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在数量、人均面积和用地扩张弹性系数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6.44倍,年均净增1 311 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2.78倍,年均净增2.37 m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且呈现出大快大慢的波浪状起伏变化态势。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总体处在稳定变化的合理区间,东部地区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占全国50%以上,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创琳  李广东  张蔷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及其用地结构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是否健康、城镇化发展质量是否高效的晴雨表。1981—2014年间的35 a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在数量、人均面积和用地扩张弹性系数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6.44倍,年均净增1 311 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2.78倍,年均净增2.37 m~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且呈现出大快大慢的波浪状起伏变化态势。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总体处在稳定变化的合理区间,东部地区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占全国50%以上,近年呈微降趋势;大中小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基本保持在50%∶20%∶30%的区间。近35 a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问题严重,人均建设用地居高不下;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协调,降低了城市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城镇化和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建设用地,短期难以扭转;新城新区建设过多过大,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调控中,要综合防范城市用地无序扩张蔓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功能,实现城市精明集约增长;因地因城因类地制订出差别化的建设用地调控措施;进一步科学引导我国新城新区的适度理性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雨豪  邵子南  严思齐  杨莉莉  吴群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3—2017年全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不同维度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从全国维度的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降低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2)将全国分为东部与中西部两大区域的回归结果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回归结果与全国维度一致,但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提高其利用效率也将提高。(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类型进行回归,集约型城市(Uclsm>0)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降低,利用效率会不断提高;粗放型城市(Uclsm<0)回归结果出现城市建设用地错位度与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特征,即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度的提升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先有正向影响,但随着粗放程度进一步加大,这种推动作用将会转变为恶化作用。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实施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人地协调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邱立新  徐海涛  
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中国8个城市群中具有代表性的13个城市为样本,对其在三个五年规划期内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结构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十二五"末期小幅反弹;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由正到负,再由负变正的V型变化,这是城市化初期的典型特征。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分布发生了两次明显位移,充分体现了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外贸程度对成渝及珠三角等南方城市群碳排放的影响较为显著,外贸程度越高,对碳排放的影响越大。制定碳减排政策应因地制宜,因城而异,经济发达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伟  钟鸿雁  
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存在着东中西部递减的空间格局,并且东中西部及各省区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正在不断减小;城市化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政策与区划体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