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4)
- 2023(16410)
- 2022(13977)
- 2021(13287)
- 2020(11006)
- 2019(25537)
- 2018(25105)
- 2017(48035)
- 2016(26298)
- 2015(29457)
- 2014(29620)
- 2013(29293)
- 2012(27088)
- 2011(24626)
- 2010(24301)
- 2009(22214)
- 2008(21589)
- 2007(18785)
- 2006(16328)
- 2005(14503)
- 学科
- 济(104448)
- 经济(104313)
- 管理(70440)
- 业(65846)
- 企(52226)
- 企业(52226)
- 方法(47046)
- 数学(41157)
- 数学方法(40725)
- 中国(32539)
- 农(28069)
- 财(27225)
- 学(25169)
- 业经(21349)
- 地方(20516)
- 制(20383)
- 贸(19574)
- 贸易(19565)
- 易(19050)
- 农业(18977)
- 理论(17048)
- 银(16703)
- 银行(16639)
- 融(16165)
- 金融(16157)
- 和(16007)
- 行(15981)
- 环境(15961)
- 技术(15022)
- 务(14963)
- 机构
- 大学(375668)
- 学院(370679)
- 济(150453)
- 经济(147253)
- 管理(140887)
- 研究(135532)
- 理学(122008)
- 理学院(120504)
- 管理学(118339)
- 管理学院(117680)
- 中国(99669)
- 科学(85738)
- 京(82233)
- 所(69590)
- 财(67558)
- 农(67103)
- 研究所(64002)
- 中心(59435)
- 业大(58576)
- 财经(54366)
- 农业(53249)
- 江(52897)
- 北京(52276)
- 经(49799)
- 范(49641)
- 院(49353)
- 师范(49035)
- 经济学(46469)
- 州(42588)
- 经济学院(41859)
- 基金
- 项目(259031)
- 科学(202768)
- 基金(189295)
- 研究(183888)
- 家(168372)
- 国家(167063)
- 科学基金(141248)
- 社会(116342)
- 社会科(110163)
- 社会科学(110132)
- 基金项目(99841)
- 省(98375)
- 自然(93241)
- 自然科(91127)
- 自然科学(91099)
- 自然科学基金(89465)
- 划(84963)
- 教育(83788)
- 资助(78645)
- 编号(72462)
- 成果(59481)
- 重点(58571)
- 部(57485)
- 发(54946)
- 创(53079)
- 课题(51084)
- 科研(50046)
- 创新(49738)
- 国家社会(48820)
- 教育部(48623)
- 期刊
- 济(160748)
- 经济(160748)
- 研究(112187)
- 中国(72487)
- 学报(66829)
- 农(60406)
- 科学(60030)
- 管理(51129)
- 财(49508)
- 大学(49501)
- 学学(46713)
- 农业(41918)
- 教育(40910)
- 融(30371)
- 金融(30371)
- 技术(29593)
- 经济研究(27288)
- 财经(26696)
- 业经(24217)
- 经(23018)
- 业(22504)
- 问题(22472)
- 图书(18604)
- 版(18212)
- 科技(17973)
- 业大(17222)
- 贸(17113)
- 技术经济(16820)
- 理论(16687)
- 世界(16628)
共检索到544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谷晓然 冯乾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城市居民不同群体获取收入的机会平等性差异。基于1989~2011年的CHNS数据,采用Markov转换矩阵,考察了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流动强弱、趋势、质量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居民相对收入流动性呈U型,而非倒U型特征;不同群体居民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差异,受教育水平越高,则其收入流动性水平越高、流动性质量越好;50~59岁的壮年群体及政府与事业单位人群的收入流动性最好、流动性质量最高。中国城市居民收入流动不仅存在趋势性差异,而且存在群体性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娟 王璐 刘延平
文章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与流动趋势,研究发现:总体上居民收入流动性在下降,农村与城市的居民收入流动性均是先上升后下降,这与我国同时期的经济政策走向趋同。农村居民脱离贫困的概率大于城市同期,但农村居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的提高,这与收入水平的波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CHNS数据 城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臧微 白雪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本文基于收入流动性结构视角,研究区域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通过CHNS提供的中国9省份调查数据,运用转换矩阵分析区域居民家庭1989~2011年收入流动性结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贫富僵化的现象最为严重,东北地区则是富人的收入地位固化。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揭示职业特征、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期初收入地位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显著。从制度和体制上推进"提低、扩中、控高"确实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宗胜 杨希雷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数据,系统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程度、方向、趋势、合意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绝对收入流动指标来看,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考察期内下降30.68%;从流动性质量来看,考察期内向上流动大于向下流动,总体上是合意的。收入流动能够促进收入均等化,但其作用随时间逐渐降低。结构分解表明,在增长、分布、交换三类流动中,交换流动对总流动性的贡献最大,决定着总流动性的变化;增长流动次之,分布流动最小。子群分解表明,低收入群体的流动性对总体流动性贡献最大,中等群体次之,但均呈下降趋势,而高收入群体流动性最低,地位趋于固化。家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量、体制内就业、工资性收入比重均有利于居民向上流动;城镇居民和东部地区居民向上流动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期初收入较高或家庭规模较大的居民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较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权衡
文章认为引入收入流动性以后,传统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替代论的分析框架将会被拓展为"经济增长—收入差距—收入流动—收入平等"的新框架;新框架的实质在于强调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机会均等,特别是强调公民的教育机会与基本医疗和健康机会的公平,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促进收入流动来缓解收入差距过大所带来的社会冲突与压力。文章在此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1989-2006年CHNS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居民相对和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大小、方向,并将绝对收入流动性分解为增长和转移部分,并进一步探讨了收入流动性与长期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流动受宏观经济景气度、长期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谷晓然 刘维娜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基于1989—2011年的CHNS数据,采用马尔可夫转换矩阵和新构造的长期贫困均衡指数,探讨了中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平等性,并重点考察了贫困阶层的收入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居民相对收入流动性呈"U"型,而非"倒U"型特征;绝对收入流动性呈"倒U"型;收入流动性对城乡福利改善程度逐渐减弱。收入流动加剧收入分配格局僵化,城市与农村的脱贫率随时间发展呈不断下降趋势,但返贫率却不断上升。长期来讲,收入流动有助于长期贫困均衡。
关键词:
机会公平 收入流动 相对贫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收入流动性是衡量经济社会中微观个体收入固化、机会均等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居民的收入流动性状况,将Konsy等提出的列联表方法从单一水平维度的测度扩展到包含水平与结构多角度的立体化测度框架,并利用该方法针对1989―2015年中国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水平与结构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传统的两期测度结果波动较大,利用列联表方法的多期测度结果更加平滑,更能反映收入流动性的持续变化状况,且列联表方法的测度结果具有稳健性;(2)测度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即存在收入固化的态势;(3)从不同维度的分组来看,城市、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工作性质为自雇类型的收入流动性水平远高于他雇类型,但不同性别分组的收入流动性没有显著差异;(4)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并不理想,明显阻碍了社会不平等程度的降低。为此建议各地区根据其收入流动性的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守哲 杨春山
过去的3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成为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那么,关于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分配结果问题,传统研究方法的结论是贫穷现象急剧减少,但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收入分配研究的新方法是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收入流动性。与静态的研究方法相比,收入流动性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对目前研究国内收入的文献进行综述,内容涵盖收入流动性的概念、测算方法、数据来源和实证研究国内情况的进展,最后对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转换矩阵 流动性指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臧微 白雪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农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本文基于1989—2011年CHNS提供的西部省区调查数据,研究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及结构指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动态演进轨迹,结果表明贫富阶层僵化现象严重,中间阶层趋于脆弱化。用多分类逻辑模型揭示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职业特征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显著。表明从制度和体制上改善西部农村收入流动性结构确实已刻不容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凤战 张丹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构建Mincer收入对数模型,采用非线性似不相关方法估计收入过程的不同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及其社会福利效应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农村还是城镇,2014—2018年的收入流动性均低于2010—2014年,但前者的社会福利水平更高,表明2014—2018年的收入流动性质量更好;收入流动性的社会福利效应取决于引发收入变化的不同因素的力量对比;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大部分是由暂时性收入冲击引发的,持久性收入趋势引发的收入流动性对福利变化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持久性收入冲击和初始收入差异。缩小初始收入差距、拓宽中低收入阶层的增收路径、防止阶层固化、促进收入合理流动,是形成“好”的流动性的关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娟 张绘
本文通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在控制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同住性样本选择偏差后,我们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递增的趋势。1981~1987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1974~1980年和1967~1973年出生组。父辈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此外,代际收入流动性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也不同。低收入组的代际流动性递增趋势非常明显;而在高收入组代际流动性较低,子辈可以凭借父辈的优势继续获得较高的收入。建议采取征收级差遗产税等措施调节代际收入差距,同时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尽可能保障低收入子女有机会流动到高收入组。
关键词:
代际收入 收入不平等 代际流动性趋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园争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农村居民从1995年至2013年的收入历史图景,从收入流动的视角切入,对收入分配进行长时期的动态考量。随着20世纪的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与之并存的是基尼系数的明显上升。然而这并非单纯代表收入差距的拉大,因为基尼系数本身无法反映相对收入地位的变化。而事实上,今天的富有者可能来自于昨天的穷人,收入流动通过刻画这种收入等级的变动,将动态视角
关键词:
结构性 收入等级 收入流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恒 李实 邓曲恒
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城镇个人收入的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在1998—2002年间中国城镇个人的收入流动性比1991—1995年间显著下降。这种下降是全局性的,即不同特征人群的收入流动性都呈现出同步下降的趋势。1991—1995年间出现的较高的收入流动性,其结果是低文化程度者、退休人员和集体企业职工等人群迅速沉入收入分布的底层,而金融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人群迅速升至收入分布的顶层。而1998—2002年期间,收入流动性的降低使得收入阶层的分化趋于稳定化。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收入分配 不平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洪亮
本文运用1978~2005年中国分省市分城乡面板数据,采用收入转换矩阵、新构造的收入流动性指数和收入年际相关系数等方法对中国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探讨了收入转换矩阵方法的一些不足,并尝试采用其他方法对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做进一步分析,其一是新构造的收入流动性指数,该指数具有良好性质,其介于0和1之间,同时能够对收入流动性的来源进行分解;其二是采用收入年际相关系数来分析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在计算出相邻任意年份的收入相关系数基础上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收入流动性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越来越低,但不同地区居民收入流动性强弱有别。从城乡看,1985年前居...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入流动 收入分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冬
本文利用2000-2009年间CHNS调研数据,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并进一步关注了贫困居民脱贫后收入地位的改善程度。研究发现,在相对较高的世行1.25美元/人日和2美元/人日贫困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流动性程度并不乐观,而且绝大多数贫困居民在脱贫后并没有实现收入地位的明显改善。因此,对未来扶贫政策的制定而言,在提高官方贫困线标准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贫困居民向中高收入阶层的流动空间,并逐步建立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借助开设金融扶贫保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以及拓展政府短期救助等方式,提升脱贫农户的经济基础以巩固扶贫成果。
关键词:
贫困 收入流动性 农村居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